一汉当五胡,古典中华帝国的绝对军事优势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田长松


两汉时期,中国对匈奴的作战中出现了“一汉当五胡”的情况,即一名汉朝士兵的战斗力大致相当于五名匈奴士兵。汉朝对外作战之所以呈现这种优势,晁错和陈汤二人都曾经表达过自己的观点。

晁错的观点

汉文帝时,晁错担任太子家令,并被称赞为“智囊”,他在《言兵事疏》中剖析了汉朝和匈奴作战特点,并指出匈奴有三长技,而汉朝有五长技:对匈奴来说,第一、由于匈奴和大汉所居的地形不同,所以他们的马匹更优良,比汉朝的马匹更善于翻山越岭以及长途奔袭。第二、匈奴骑兵善于骑射。第三、习惯游牧的匈奴的人和畜都更能忍受风雨和饥渴。

汉朝的优点则在于:第一、汉朝善于在平原地区轻车突骑,将匈奴骑兵冲散、打乱。第二、汉朝的弩比匈奴的箭有更长的射程。第三、汉朝士兵的刀剑等兵器长短结合,再加上游击部队作为副翼,可以对匈奴产生包抄。第四、汉朝甲胄更坚韧。第五、白刃战中汉朝士兵比匈奴骑兵有明显优势。

陈汤的观点

在匈奴向汉朝求和之时,博士狄山认为汉朝常年对外用兵,国库空虚,所以应该乘机答应求和,与民休息。但陈汤直接表示狄山乃是“愚儒无知”,他用自己的实战经验证明,匈奴根本就不是汉朝的对手,他说:“胡兵五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问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也就是说,汉朝在兵器方面曾经对匈奴有绝对的优势,现在虽然匈奴学习了部分技巧,但是汉朝以一敌三仍然没有问题。


国史通论


古代中国能够建立起对周围国家绝对军事优势的,首推汉朝,一汉当五胡不是说着玩的,那是古代绝对的超级大国。

虽然很多人觉得蒙古人征服了世界上最广阔的土地,踏足了其他王朝从来没有想过的欧洲,但是要知道,蒙古人是很屌。可是元朝却是蒙古人分裂的产物,蒙哥大汗死后,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争夺汗位,蒙古人的各大汗国不鸟元朝,都是蒙古骑兵,打起来半斤八两,元朝向北向西都不存在武力输出的优势。

汉朝则是向四面开疆拓土。把北方的草原民族吊起来打。匈奴人都高唱当时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番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极盛时期,霍去病封狼居胥,窦宪刻石燕然。去塞三千余里,刻石祭天以告成功。这样的武功,不要说中国古代很少,即使我们现在也没有赶上。

即使在后期陷入大分裂,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打的正嗨。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产遭到极大破坏。曹操还能抽空北征乌桓。白马将军公孙瓒十名轻骑威震塞北。压制周围少数民族毫无压力。

汉代军队取得绝对的军事优势,首先是靠制度:部队有严格的训练,依靠后世王朝想都不敢想的普遍义务兵役制,获得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兵源。

汉朝可以说是古代军国主义帝国的最后绝唱。成年男子必须服两年兵役。农闲时还要在州郡进行训练校阅。即保持了较高的战备水平,也培养了民间的尚武风气。

李广白首不封侯,也反应了当时非军功不得封侯的严格制度。沙场建功成为军事贵族,是当时主流上升通道。社会的勃勃生机与后世重文轻武,防范军队和将领的靡靡风气真让人怀疑是不是一个民族。

与此同时,还有强大的吊打周边的军事工业。汉军的强大离不开武器上的代差,用铁制武器对蛮族的骨质武器,大黄弩对树枝弓,于是可以3000步兵靠弓弩让数万敌军无法打肉搏发挥数量优势。而反观匈奴骑兵,因为当时还没发明马镫,骑兵只能靠双腿夹住马背,于是无法在马上发力,冲锋射箭都软弱无力,这极大削弱了游牧民族骑兵多的优势。

最终成就了“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遇见会长


1.中国人身材高大强壮,可以使用更强力的冷兵器,在冷兵器时期这是很大的优势。

2.中国经济比较发达,中国人营养条件相对较好,力量更大,加大了身材上的巨大优势。

3.更高的智力水平促进了采矿、冶金、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发展,中国军队往往拥有威力更大的武器。

4.发达的经济让中国可以大量购买速度更快、力量更大、身材更高的新疆马,这在冷兵器时代的武力较量中很重要。

高大威猛的身材+更大的力量+更强的装备+新疆马,一汉抵五胡甚至是略有谦虚的说法。


尹潇深


强大的军事实力背后必须有先进的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