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木战役中,德军第42军为何不顾曼施坦因的命令私自后撤?施彭内克伯爵为何抗命?

历史学斋


希特勒如何处理此事呢?按甩锅帝曼施坦因的回忆录记载,希特勒在大本营接见了施彭内克伯爵,听取了他陈述,再安排戈林对其审判。宣判的结果是死刑,被希特勒改为7年监禁,这很耐人寻味。



1942年7月甩锅帝用包括古斯塔夫1000余门火炮月余的持续轰炸,2万吨空投航弹(超过不列颠空投量)的火力,伤亡7.5万人的代价攻占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希特勒由此授予他元帅军衔。甩锅帝在回忆录中得意之余,不忘卖弄下嘴皮,指责希特勒不应耽误时间强攻塞瓦斯托波尔,应采取围困战术。那么甩锅帝何以自信到1941年12月没强大火力掩护就能攻占塞瓦斯托波尔呢?

“由于苏军在费奥多西亚登陆,形势无疑发生了变化。在此情况下,当务之急是迅速撤离以保存第46步兵师的实力,这是不言自明的。因此,从施彭内克伯爵的位置看,他如此处理也是没有问题的。”甩锅帝如此回忆。



12月25日—26日苏51集团军以两个师、一个海军陆战队旅登陆刻赤半岛。甩锅帝是不急不躁的,德第46师也不负众望的封闭了登陆场,俘获苏军6000人,但29日苏46集团军费奥多西亚的登陆绝不是第46师应付过来的。如此情况下,为避免两面受敌陷入合围困境,施彭内克下令实施撤退,以便坚守住帕尔帕奇地峡,挡住苏军向克里米亚半岛的扩张,无疑是正确的决策。为此第46师师长希默战死,情况不可谓不危急。

甩锅帝恼羞成怒,当即撤掉施彭内克第42军军长之职并向南方集团军群提出控告。战略家从来只替自己考虑,要求别人兵力不足下坚守住防线,便于实现自己狂妄自大自负的意图。


历史扒粪机


确实当时德军第42军军长施彭内克将军违背了他的上级曼施坦因的命令,当时曼施坦因要求施彭内克的第46步兵师必须坚守刻赤半岛。由于情况的突变,施彭内克在没有经过集团军司令部的同意下,擅自下达了撤离命令。最终由于违抗军令,施彭内克被解除了职务并剥夺军衔和所有荣誉和勋章,判处死刑,后改为七年堡垒监禁。



关于施彭内克违抗命令的原因是苏军一个集团军在刻赤半岛的费奥多西亚登陆,并突破了德军在这里薄弱的防御,在刻赤半岛的德军第46步兵师面临着被包围的危险。此前苏军已经在刻赤半岛的东面发起了登陆,被德军暂时封闭在了登陆场内,现在仅靠德军一个步兵师无法阻止苏军两个集团军的大规模登陆,继续死守刻赤半岛其必然就是整个第46师被合围歼灭。介于情况的巨变,作为指挥官的施彭内克认为此前的集团军命令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而且情况又非常紧急,所以施彭内克便给集团军司令部发了一封电报就关闭无线电台转移了。

德军第11集团军司令部在得到苏军的登陆情报后也及时做出了反应,即抽调一部分围攻塞瓦斯托波尔的部队(1个德军师、2个罗马尼亚师)前往封闭苏军在费奥多西亚的登陆场。但对于施彭内克的第46师的擅自撤离刻赤半岛的行动深感意外,当时集团军司令部主要是考虑到放弃刻赤半岛会让苏军登陆更多的部队,最终克里木战事将难以迅速结束。


实际上施彭内克将军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在第46步兵师撤退的时候从费奥多西亚登陆的苏军已经切断了德军后路,只不过尚未来得及加强,这样第46步兵师才得以突破,在帕尔帕奇地峡重建防线,阻止苏军的进一步深入。如果听命集团军司令部的命令,坚守刻赤半岛,那么第46步兵师毫无疑问会被苏军包围,而集团军司令部派出的增援部队根本来不及赶到。成功的合围德军一个步兵师在战争初期对于苏军而言是一场巨大的胜利,极有可能苏军会继续投入新锐部队而力争全歼这支德军而重振士气,仅靠那1个德军师和2个罗马尼亚师的增援部队不足以成功解围。所以从军事上来看,施彭内克做的并无过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这一点后来第11集团军司令部也给予了承认。


本来这件事并不是十分严重的事件,施彭内克虽然违抗了命令,但是也是出于突发的情况而致的,不过第11集团军司令部对于这件事做出了过于激烈的反应,不待情况明朗便立刻暂时解除了施彭内克的指挥职务,通报了集团军群司令部。本来希特勒就特别反感前线的部队的任何撤退行动,也反感德军军官团的自傲,这下希特勒抓住了机会,将这件事作为典型来处理,给予了施彭内克和第46师严厉的处分。显然陆军总司令部的判罚过重了,葬送了这位优秀的德军将领的军事生涯。


战略论


在克里木战役中,曼施坦因打得相当艰难,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将岛上的苏军赶入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此时,德军只要拿下要塞,就可以彻底占领克里木,为此曼施坦因于12月发起了对苏军的最后一击。然而在战斗的最关键时刻,苏军却在曼施坦因的后方成功实施登陆。苏军在刻赤半岛投入了两个集团军的兵力,德军在此却只有一个师的兵力,而且曼施坦因手头的兵力都已投入到了进攻塞瓦斯托波尔的战斗中,这让曼施坦因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经过慎重考虑,曼施坦因命令第46师坚守刻赤半岛,等待援军的到来。

然而在集团军司令部的命令下达前,第42军军长施彭内克中将却对第46师下达了撤出刻赤半岛的命令。曼施坦因得知消息后立即联系第42军,要求第46师停止后撤,可由于军部的电台已被关闭,集团军司令部的命令没有得到回复。这一抗命事件造成了严重性后果,曼施坦因的计划彻底被打乱,事后施彭内克和第46师也都受到了极为严厉的惩罚。那么这位出身于军人世家又担任过皇家卫队军官的将军为何不顾上级命令而下令后撤呢?

从当时的局势图中可以看出,苏军除了在刻赤半岛的东部成功登陆外,也在费奥多西亚达成了突破,德军第46步兵师随时有被围歼的危险。当然围歼第46师并不是苏军的最终目的,他们还有着更深一层的意图,苏军希望以费奥多西亚为立足点,向西快速穿插,进而切断第11集团军的后路。从事态的发展来看,施彭内克已经洞悉到了苏军的企图,这让他觉得自己有必要违背集团军司令的命令。施彭内克决定放弃刻赤半岛,并将第46师撤至帕尔帕奇地峡防线,以此阻止苏军的西进。

从最终的结果看,施彭内克的计划确实取得了成功,苏军第44集团军的推进也陷入了停顿,但是这并没有得到曼施坦因的肯定。曼施坦因认为施彭内克的计划过于草率,匆忙撤退的第46师很难保持它的战斗力,一旦苏军采取正确的战术,就很难达成目的,而且这种先斩后奏的举动也打乱了集团军的部署。尽管施彭内克的命令并非出于不光彩的动机,曼施坦因还是以抗命为由解除了他的职务。

从作战的必要性以及对部下负责的角度出发,施彭内克都觉得自己有必要违抗军令,尽管这意味着自己是在拿性命冒险。单从军纪角度而言,施彭内克的行为已属严重违纪的行为,但从动机来看,施彭内克的命令也有情可原,这或许也是希特勒将施彭内克由死刑改为监禁的根本原因。

我是优质军事答主战情解码,欢迎关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