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伯谦的后人到现在都在为他申冤,那么你觉得他是战争失败的替罪羊还是罪有应得?

jiaoyangdier


北洋海军中军左营副将、“济远”舰舰长方伯谦,是甲午战争之中被清政府处死的级别较高的将领之一,按照清政府处死他的缘由来看,结论非常肯定,那就是方伯谦被处死属于罪有应得,方伯谦一案事实清楚、量刑准确。

先说方伯谦被处死是否冤枉的问题。

(方伯谦,字益堂,生于1854年。这张照片拍摄于其留学英国期间)

1894年9月17日,方伯谦指挥“济远”舰随北洋海军参加了黄海海战。战斗进行到下午3时30分之后,方伯谦擅自指挥“济远”脱离战场,径直逃往旅顺,成为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第一艘逃舰。随后“广甲”等舰也在“济远”之后逃出战场。9月18日凌晨3时30分,“济远”最先逃进旅顺口,而北洋海军主力在当天的中午时分才陆续回到旅顺口。

得知此事后,北洋大臣李鸿章在9月18日电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询问“此战甚恶,何以方伯谦先回”。丁汝昌随后似乎对方伯谦有回护之意,一直拖延了几天没有就此事向李鸿章做出回答,而私下里则派“济远”前往大连湾试图拖救搁浅的“广甲”号巡洋舰,但是在大连湾拖救期间,因为听闻警讯,方伯谦又擅自率“济远”逃回旅顺。

9月22日,北洋海军正式向李鸿章就黄海海战情形作出汇报(因为丁汝昌当时养伤,这份报告可能是由代行提督职权的右翼总兵刘步蟾主稿),其中正式指出“济远”舰在黄海海战中有“首先退避,将队伍牵乱”的情节,建议“严行参办”。得到这一报告之后,李鸿章显得怒不可遏,于22日下午向总理衙门电报,认为方伯谦的行为属于临阵退缩,已经严重违反军纪,建议请旨将其处死,“以肃军纪”。9月23日,清政府做出决定,鉴于方伯谦“首先逃走,致将船伍牵乱,实属临阵退缩”,下令即行正法。9月24日,方伯谦在旅顺被斩首。

由上述历史可以知道,清政府杀方伯谦的头,是因为其首先临阵脱逃。那么要看其冤不冤,只要看方伯谦是不是在黄海海战中首先临阵脱逃,对此,史实非常明确。他不仅是第一个指挥军舰逃跑的,而是一路直接跑回了旅顺。既然首先临阵脱逃没错,那么清政府以这个问题处死他,一点都不冤枉。

而且,清政府对方伯谦的处斩不仅不冤,而且是来得有点晚。因为方伯谦在黄海海战之前7月25日的丰岛海战中,就曾经逃跑过一次,而且还有伪造航海日志、谎报战功等荒唐情节,当时李鸿章略有察觉,但是并没有对其处理。如果严格执法,方伯谦早在丰岛海战后就应该被依律处死。



方伯谦翻案事件始末

(方伯谦在刘公岛购买土地营造房屋时的出资人分股合同,其中北洋海军左翼总兵林泰曾占有1/9股份,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占有1/9股份,超勇舰管带黄建勋、扬威舰管带林履中各占有约2/9股份,方伯谦占有3/9股份)

方伯谦由于为人精明,在北洋海军高级军官中交友很多,尤其是曾经一起留学格林威治海军学校的罗丰禄、严复、叶祖珪、萨镇冰等,更是挚友。而从目前掌握的一些史料文献看,方伯谦在刘公岛上营造房屋出租,实际上林泰曾、黄建勋、林永升等也都分沾了股份,所以这个人物在北洋海军中是个玲珑八面的角色。

(方伯谦家族藏“冤海述闻”底稿书影)

也由此,在方伯谦被处死时,他的一些同学、部下处于种种缘由,流露出了同情之感。随后在甲午战争结束后,即发生了一连串似有统一战略的翻案活动,首先是方伯谦的夫人鸣冤告状,而据称此事幕后是方伯谦的老同学罗丰禄在策划。其次,就是两江总督张之洞组织编纂反思战争失败的《普天忠愤集》,其中多有对李鸿章淮系的抨击文章,而一份无名氏提交的、内容真真假假、颠倒黑白的给方伯谦翻案的文章“冤海述闻”,就出现在了《普天忠愤集》中,将方伯谦之死的原因归结为是被人陷害。

因为方案本来就是证据确凿的铁案,所以这两次翻案,没有取得任何成果,但是其中形成的“冤海述闻”等文字,则为后来的翻案活动埋下了伏笔。

在甲午战争之后,方伯谦的老同学、好友叶祖珪、萨镇冰先后主政海军,到了民国时代,尤其是民国南京政府时期,萨镇冰被视为海军宗师,而方伯谦曾经的战友、“济远”舰在丰岛海战中牺牲的军官杨建洛的儿子杨树庄成为首任海军部长, 此时,海军界对于方伯谦的论断就开始出现了诡异的暧昧、含糊,有关方伯谦冤死的段子又开始浮出水面。甚至方伯谦的侄儿方莹,其被招入海军学校,是按照“甲午英烈之后”的名义破格特招。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海军很快采取了学习苏联的建军方略,原国民党海军人员对人民海军的影响微乎其微,因而方伯谦问题几乎在海军中被遗忘。而在甲午战争史研究领域,从史料出发的研究,证明了方伯谦被处死是罪有应得,没有太多值得讨论之处,因而方伯谦问题也不是研究的热点,也没有什么争议。

(1991年,方伯谦问题研讨会召开,会上对方伯谦提出全面翻案的结论。意味深长的是,甲午战争史、北洋海军史的主要研究学者均未参加这次研讨会)

(1997年,方伯谦后裔资助的翻案著作《甲午海将方伯谦》出版)

(方伯谦侄孙女的亲家,台湾原“行政院长”萧万长为方伯谦故居题词)

时间到了改革开放后,方伯谦的侄孙女回到大陆,以其海外华人的特殊身份,再加上资金优越,而且在海峡两岸还有很多特殊的私人背景,很快一些原本并不研究甲午战争和北洋海军的人士纷纷聚拢在其周围,最后兴起了一场用各种途径高调宣布为方伯谦“平反”的翻案活动,一下子将方伯谦问题炒作成了热点。

翻案人士的翻案理由穿凿附会、五花八门,但归根结底均推不翻方伯谦在黄海海战中率先逃跑的事实,于是就曾抛出了著名的替罪羊说法,即方伯谦是被清政府拿来当作战败的替罪羊云云。实际上,黄海海战结束后,这场海战在清政府一方是被视为是一场胜负相当的战役,并没有罪需要替,不但如此,丁汝昌、刘步蟾等很多将领在战后都因功受赏。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翻案活动中居于中心、金主地位的方伯谦的个别旁系后代因为年事已高而淡出大陆,翻案活动随即也转为沉寂。不过,由于在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翻案派抛出的各种奇怪怪论和文章的数量相当多,影响已经造成,至今还有一些受此影响的不明就里者一厢情愿地认为方伯谦冤枉。

实际上,后代为祖宗的翻案心情可以理解。但历史不容为私人家族感情而被涂抹,而且就算祖先存在污点,也并不代表其后世子孙中就不会有杰出之辈,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海研会


现在有很多历史上的“奸臣”后人,罔顾历史事实,给自己的祖先翻案。方伯谦这个历史人物已经证明了在中日甲午海战中逃跑的历史事实,并且被清政府斩了。

方伯谦其人。

方伯谦是福建人,15岁考入福建船政学堂,1877年。25岁的他远赴英国皇家海军学习,三年后归国。1881年调入北洋水师,甲午战争开战前是北洋海军中军左营副将,济远号管带。战后,被清政府问罪处斩,时年41岁。(方伯谦像)

方伯谦和丰岛海战。

1894年6月23日,方伯谦率领“济远”、“广乙”号护送运兵船到达朝鲜牙山后返航。上午7时,在丰岛海面遭遇日本的“吉野”、“秋津洲”、“浪速”军舰,日军率先开炮。“广乙”号被击中后率先撤退,由于实力悬殊,“济远”号也开始逃跑。(济远号军舰照片)

关键问题出现了,“济远”号在逃跑过程中遇到了英国籍运兵船“高升号”和“操江”号,这两艘船运输的是清朝陆军,其中“高升”号上有1000多人。“济远”号弃之不顾,高升号被击沉,大部分人员葬身大海,“操江”号被俘虏。庆幸的是高升号的船长和外籍船员被救了起来,他们回忆曾经看到“济远”号曾经悬挂白旗和日本国旗。

“济远”号在逃跑过程中,用尾炮击中了“吉野号”,迫使“吉野号”停止追击,不过外籍船员记载,“吉野号”小有损伤,停止追击可能另有原因。

李鸿章给丁汝昌的电报中称:

“方伯谦牙山之役敌炮开时躲入舱内,仅大二副在天桥上站立,请令开炮,尚迟不发,此间中西人传为笑谈,流言布满都下”

不过李鸿章没有追究,并且嘉奖了方伯谦等人。

方伯谦和黄海海战。

1894年9月17日中午,北洋水师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对战。下午3时30分,北洋水师的主力巡洋舰“致远”号被鱼雷集中沉没,管代邓世昌等246人殉国。方伯谦却在此时带领“济远号”逃出北洋水师的阵列,僚舰“广甲”号随之跟随逃跑,导致林永升率领的“经远”号被围攻击沉。

方伯谦提前回到港口,汇报说船头漏水,舰炮不能放而脱离战场。北洋水师派人检查“济远”号,发现根本不是这么一会事情。况且现在有研究方伯谦所做的航海日志,方伯谦经常谎报,航海日志作假。前丰岛海战的航海日志,根据被击沉的“高升号”船长和外籍人员的回忆,证实方伯谦的航海日志谎话连篇。(丁汝昌像)

“济远号”船头开裂是因为逃跑过程中,撞到了搁浅的清军“扬威”号。

丁汝昌责怪方伯谦临阵脱逃,带乱北洋水师作战队列,将他收押看管等候处理。李鸿章上奏请求处理方伯谦,军机处电报回复李鸿章:

“本月十八日开战时,自致远冲锋击沉后,济远管带副将方伯谦首先逃走,致将船伍牵乱,实属临阵退缩,著即行正法”

1894年8月24日,在旅顺军港被就地正法。(李鸿章像)

我觉的质疑的证据不够确凿,很多证据可信程度不高,反而证实方伯谦临阵脱逃的证据却是确凿无误,不管是从作战行为上,还是在记录、回忆上都有确凿证据。有些带有偏向性的人的证据不可采信(比如和方伯谦关系比较亲近的人的证据一般不被采信,因为有立场色彩),那些为方伯谦鸣冤的证据都纠缠于细枝末节的问题上。

我觉得方伯谦罪有应得。


穿越再现彼岸


应该说,方伯谦在北洋水师之中受争议最大的一个人。

其实受到争议的人也不止方伯谦一人,包括李鸿章和丁如昌也都曾受到过争议。

但李鸿章好歹是大清重臣,而丁如昌面对威胁拒不投降自杀殉国,已经盖棺定论。


但方伯谦就不是这样了,他有两次重大过失,假如说北洋水师不曾全军覆灭的话,这两次过失最多也就是弄个记过处分,但北洋水师一完蛋,方伯谦的生命也就跟着走到了尽头。

那些冲锋在前的水师官兵都战死疆场了,他方伯谦岂能独活?

不杀他,还能杀谁?

其实在电影《甲午风云》中就有这个镜头,他在军舰上挂起了白旗!

但是这次挂起白旗对方伯谦没有造成致命的打击,真正将他置于死地的是他在黄海大战的关键时刻,当别人还在浴血奋战的时刻,他在未接到撤退命令的情况之下私自后撤,这样一来罪行就严重了。


就方伯谦的海军专业水准来看,他的专业能力还是值得首肯的,而且脑子也非常活络。

在北洋水师的海军管代中,假如是处在和平建设时期的话,他应该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

但是在残酷激烈的海战中,他的这种行为注定是悲剧的。

如果他是一方草头兵司令的话,一定会有上乘的表现。

在抗日战争中,有很多的国民政府的军队指挥官,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之下暂时屈居日本人之下实施诈降,而后寻找机会再拉兵逃走重回抗战前线。


这种情况不是一例两例,有很多。

大家一定看过电影《红日》,在莱芜吐丝口战役时,当时碉堡里的国民党兵就曾打出过白旗实施假投降,并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现在看来,在当初丰岛海战时,方伯谦先是挂出了白旗、继而又挂上了日本旗,在乘日本军舰“吉野”号犹豫的一刹那,成功逃脱。

这不能不说方伯谦的这一手玩得非常漂亮,而这也大概是他的后人为他喊冤要求恢复名誉的原因吧。

客观的说,方伯谦总算不是汉奸投降卖国,但一定是一个逃跑将军。

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他没有尽到一个军人战死沙场的责任。


最大的一点是,别人都战死疆场了,你怎么能随便全身而退,从这一点上来说大清政府一定要明正典刑,死罪他是逃脱不了的。

并非李大人心很,而是国法不容。


东方中华不败


“骑兵连,进攻!”

这是《亮剑》中最为悲壮的一幕:八路军骑兵连被呈压倒性优势的日军骑兵联队包围,骑兵连战士全部壮烈战死后,已被日军骑兵砍成独臂、浑身是血的骑兵连连长孙德胜一人一骑举刀大喊一声独自冲入敌骑兵联队…

这,就是军人的血性!

这种血性带给敌人的是巨大的震撼和敬佩!

那么,方伯谦呢?做为一名朝廷委派在国外受过海军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海军将领、舰长,居然在同日本海军海战时目睹战事惨烈、士兵战死后,掉转军舰,弃正在激战的同僚于不顾,战场脱逃,而且在逃跑的过程中居然挂白旗和日本军旗!挂白旗,军人的尊严何在;挂日本军旗,国家的尊严何在!

这简直就是军人和国家的耻辱!

军人,要有血性!


铲史倌


有这样的祖宗是挺丢脸的,但是还到处喊冤就更……说明真是亲后代,无耻的一贯相承。

临阵脱逃还不是最可耻的,最可耻的是方伯谦号称炮都被打坏了,结果技术人员一检查,都是气锤砸坏的。

气锤……哪家的海军出门作战会随身带着气锤?这绝壁是处心积虑啊。

至于说方伯谦的后代,是哪里的后代?作为一个管带,也就是舰长,方跑跑捞钱本事一流。天津、烟台、威海、上海、福州…漫长的海岸线上分布着他六房小妾和更多的房产。连请假回家给父亲办丧事都不忘纳一房小妾。

方伯谦后人翻案主要就是靠着本《冤海述闻》这本书连作者都没有,基本没啥可信度。


郝子曰


方伯谦作为济远舰舰长,在海战中重创吉野号,为何后来被杀呢?

1.方伯谦驾驶济远舰在海战中遇到强大的吉野号,通过举白旗诈降的方法,让吉野号放松警惕,然后受到重创,但举白旗的方法被人抓住把柄,广泛传播。

2.方伯谦擅长海战战术,遭到同行嫉妒,本人又为人耿直,更得罪了不少人。

3.方伯谦的牺牲也是政治上的替罪羊。

综上所述方伯谦被冤死的可能性大


专注演讲


本来嘛读史可以明智!

偏偏有些人弄巧成拙!

现在的所有人都是历史上祖辈们的后人,争那些功过是非与某一个家族,某一些家庭有什么用呢?!

历史上冤死的鬼多了去了!

就拿方伯谦来说,怎么翻案也不能把他弄成一个民族英雄来吧!?

有道是,茅缸里面的屎,越搅越臭!

历史早已证明,方伯谦被正法不冤!

他是罪有应得!

他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临阵脱逃!

他是多次累犯了!!


皇埔山人老社子



月林6491


罪有应得,身为一名军人,没有得到上级的指令就临阵脱逃,无疑是不遵守纪律的表现。军人,没有血性,临阵脱逃。

就算他惜命,但也不能把自己船上的炮弹擅自摧毁。这种行为,还有人说他冤屈,真是醉了。


史娱善终


实事求是,让事实说话,让历史佐证,让知情人评判。我无法评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