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州,知府,知县有什么区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红雨说历史


知州这个官职是从北宋开始设置的州一级城市的行政长官,至明清时期成为定例,在唐代州一级的行政长官是刺史,位在道以下。要知道知府、知州、知县的区别须先弄明白知州这个官职。以明清为例。

知州分为两种,一种是直隶州,另一种是散州。

1、直隶州知州官品级是明朝时从五品,清朝时正五品,待遇与府平行,是省下辖的一级政府的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的市长,知州下辖州同、州判与府的编制相同。直隶州下辖县一级行政单位。

2、散州的知州官职品级是明朝时正七品,清朝时是从五品。隶属于府和道,不辖县,行政区域与县相同,但级别高于知县。相当于现在的县(县级市)的县长。

所以,明清时期,府和直隶州的行政级别相同。如果与府平行的话是直隶州。与县平行的是散州。只是品级和待遇上有区别。

知县是县一级行政长官,拿现在的话说是县长。

现在网上的说法是知州相当于市委书记兼市长,知县相当于县委书记兼县长,其实这么说是错误的,因为在古代没有党委一说。现在人大、政府、政协、军队、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等机关都必须服从党委的领导,党委是决策机关,人大是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政府执行机关和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政协是参政议政的机关。古代没有政党,也就不会有党委,更没有党委书记,只有政府。


秋爽书斋


知州自宋代开始,到明清时期开始成为定制,所以以明清时期的知州、知府、知县来说明。

以明为例,三者的等级为,知府>知州>知县。明朝设十三省,省以下为府、州、县,各有职属。

知府、知州、知县

以省份来看,府相当于如今的市,州相当于如今的县,县相当于现在的乡镇一级。值得一提的是,“属州视县,直隶州视府,而品秩相同”。

明清时“州”分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知州的品级和知府相当,散州知州的地位只相当于知县。直隶州直属于省,下面管辖县,而散州直属于府、道,下面不管辖县,所以一般都是知州这一块需要分清楚,其他的像知府、知县,则很容易搞清楚。

知府要是放到如今的话,则相当于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市长(古代是政法不分家的),知府下面有同知、通判等属下,分管一府的督粮、军队、捕盗、水利等事务。

而且府也有直隶府(无此职位,方便认识而已),例如明朝国都北京、留都南京的管理者,则成为顺天府尹和应天府尹,为中央官员,地位和省级官员一样。

知州的话为县长,属下有同知、判官等,职务和知府之下的同知、通判一样,掌管一州的粮草、军队等实际事务。

知县到了现在就是乡长了,为最低一级的官员,自古以来有“皇权不下乡”的说法,所以知县就是国家管理人民的直接负责人,康熙、雍正都十分看重知县这个职位。

知县以下属官有县丞、主簿,分管钱粮、户籍、征税、巡捕、河防等事。知县地位低,品级小,但却是帝国的奠基石,一个好的知县,对帝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狐史首丘


知府>知州>知县

知州主管地方军事,相当于现在的省属的军事机构长官,知府就是市长,知县相当于县委书记。

知府——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市长(正厅)

知府又叫做太守,是某一个州郡的最高长官。知在古代作为管理的意思,府则是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唐朝时期,才设置了府伊。

到了宋朝时期,才有了知府的称号,主要管理一个州府的军政事务。元朝时期废掉府设置了路,到了明清时期又被改了回来,省县之间的行政单位成为府。

尤其是在明朝的时候,根据知府交纳税粮的多少,又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在京城的知府为正三品,以20万、10万税粮多少为界限,依次是从三品、正四品、从四品。

明中期之后,虽然稍有调整,但是大体上还是差不多。古代的知府,就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市长。


知州——市长(副厅)

宋太祖为了吸取五代时期群雄割据的局面出现,规定各个州的刺史只直接服从于朝廷,节度使不得插手相关事务。

再加上宋朝比较重文轻武,后来又派遣京城的文官代替刺史去管理各个州,比如说“权知××州州军事”。

这里面权就是“虚职”,或者说是挂职,相当于是代理行使权利。知在古代是管理的意思,军是古代的军事,州军的州是古代的民事,因为古代军政一体。简称就是“知州”。

元朝时期基本延续宋朝行政,但是在此基础上设立了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的达鲁花赤,地位要比知州高。

明清时期有所改进,分为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就是直属于省,下面可以管辖县。散州就是一般的市,但是不管县,属于上面的府或者道。


知县——县长兼县委书记(正处)

早在春秋时期就设立了知县一职,虽然叫法和现在可能不同。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他作为地方一级的行政单位,一直被延续了2000多年。

在唐代以前,基本上称作是县令。一直到了宋代之后,才有了知县的名字。古代基本上是行政军事一手抓,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七品芝麻官。虽然官小,但是管理的事情多。

相对于现在的职务来说,就是一个县的县长。


史之策


【知州】州的长官,一般是六品或五品。

【知府】宋代知府职略高于知州。清代知府为从四品。

【知县】宋代县的最高长官。元代称县尹。明、清两代知县为正七品。


古代官位等级即古代官职,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统知府。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语见文化


知州,在清朝分直隶知州和地方知州,

好比现在一个在直辖市当官,一个在省级城市当官,级别肯定不一样,直隶知州属于正五品,或者高一点的是从四品,根据个人能力或者自己之前的职位,或者朝廷又特殊安排,而地方知州一般都是从五品或者再稍低一点,和现在直隶的官大致差不多,比如直辖市的市委书记相当于地方的省委书记,而且直辖市的市委书记多数都兼任着政治局委员,而地方的省委书记,或者是候补委员或者是中央委员,所以看似职位差不多,但行政级别是有区别的。

知府呢,属于国家的二级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在各个地方任职,这个不分直隶和地方,所以都属于从四品,而且直隶的知州和地方的知府行政级别一样,都是从四品,所以在现代,有些地虽小,但行政级别很高,这样有利于地方发展和国家发展。

知县属于七品官,其实和我们现在的县委书记一样,是知府以下第三行政单位,管理的是一个县,也是行政级别最低的,所以,清朝的行政级别,和现代也有相似之处,适当对比,就知道了。


不要怀疑我的未来


知府,知州,知县的官位大小正是如他们的顺序排列下来的,知府最大而且权利地位较稳定,知州在直立州的地位可以与知府平起平坐,但除此之外通常都比知府低而知县是最低一级的官职。个人理解知府相当于现在省一级的,知州相当于现在市一级的,知县相当于现在县一级的。


天天学xi


知府是几个地级市,知州是一个地级市,知县是县级市


用户1524983926441


知县是大镇長。知府是县長。知州是地方專區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