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改革不能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满汉区别对待


一群八旗兵在广州六榕塔下。清朝自开国以来,就有强烈的满汉区别对待思想理念,这也是晚清改革不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康熙规定子母炮这种先进武器为八旗专用;嘉庆时以不能忘记满洲本业为理由下诏八旗兵多用弓箭,少用鸟铳。到了晚清,汉军崛起,但清廷极力打压,薪饷八旗兵高出很多。接受外国军事新式训练,选派比例45:1,八旗兵居多。学习洋枪洋炮,除了八旗兵,其他人严禁染指。


1859年,清廷总税务司署成立。满洲内部无人可以胜任管理职责,恭亲王本人就曾坦承自己对关税事务不熟悉,两眼一抹黑。而苏淞太道汉人吴健彰管理下的上海海关,深得美英法赞赏。但是,对汉人一向怀有猜忌的清廷,面对关税如此重要的财政来源,宁愿交给外国人控制,也不交予汉人之手。就这样,年仅28岁的赫德接掌大清海关总税务司之职。就是图中这位英国先生。
京师同文馆算学总教习李善兰和他的学生们。教育是晚清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包括京师同文馆在内,全国各地的同文馆其实是旗人的学堂,恭亲王的意思是:选八旗中资质聪慧,年在十三四以下者,俾资学习。晚清改革,选拔人才上很明显是满汉区别对待,满洲优先。

1866年,清廷派出第一个出洋考察团,考察团团长就是图中这位,叫斌椿。但是这个考察团成员全部是满族人,斌椿和儿子广英是汉军旗人,凤仪是正黄旗蒙古籍、张德彝和彦慧都是镶黄旗汉军籍。清廷不许臣民和外国人打交道,尤其禁止汉族臣民和外国人交往,这个考察团从侧面说明了清廷满汉区别对待。斌椿的成就在于他是将标点符号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图为赵烈文,曾国藩的心腹幕僚。1867年,曾国藩与赵烈文晚间有一次畅谈。赵烈文说:本朝创业太易,诛戮又太重.夺取天下太过机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我估计,异日之祸,殆不出五十年矣!结果一语中的,45年后清朝就被中华民国取代了。虽然晚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最终不能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是军事、财政、教育还是外交,各方面都是满汉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