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病LY_
钟会这样做是为了杀鸡儆猴,树立军威,同时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
许褚的儿子叫许仪,曹魏灭蜀时随军出征,归属钟会所部。由于道路难行,钟会命许仪为先锋,负责开路修桥。但许仪所修桥路出了问题,钟会骑马过桥时马蹄踏穿了桥面陷于泥沙之中,差点把钟会闪下马来。钟会大怒,便以此治许仪死罪,将其斩首示众。
许仪确实有错,但这个错误还没严重到要掉脑袋的地步。钟会完全可以打他几军棍、罚他俸禄,或者降他的职位来处罚他。
再说大军出征还未交战就斩先锋大将,这是非常不吉利的。况且许仪还是曹魏三世功臣许褚之子,钟会这样痛下杀手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
当然不是。钟会非常清楚许仪的家庭背景,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借此机会杀鸡儆猴,树立军威。况且杀掉许仪还可以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可谓一箭双雕。
钟会是太傅钟繇的儿子,年幼之时就受到司马懿的赏识。求学时和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来往密切,关系很好。高平陵事变中,钟会为司马氏出谋划策,成为门下重要幕僚,受到重用。
到263年时,钟会被司马昭任命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军事。
此时曹魏政权早已被司马昭架空了,曹魏皇帝曹奂形同傀儡,朝中大臣都是司马昭的心腹。忠于曹魏的臣子要么被杀,要么受到排挤,在曹魏已经丧失了话语权。
钟会首次率军出征,需要在军中树立威信。而立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不影响自己前途的前提下,严惩有关系有背景的人员。恰巧许仪就是这么一个人。
许仪的父亲许褚是曹魏的忠臣,由于他不是司马氏这边的人,所以得不到重用。但他还是凭借父亲的关系在军中谋得了一个职位,虽然只是一个牙门将(相当于偏将),但多少还是有些地位的。
所以对于钟会来说,此时借机杀掉许仪是最合适的,既能树立威信,又能表面自己的政治立场。而他杀掉许仪后,“诸军闻之,莫不震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司马昭也没有追究他的责任,许褚的儿子都被我的人杀了,司马昭心里早已乐开花了。
石头说历史
许禇之子名叫许仪,随钟会大军征蜀,被其任命为先锋大将,但就在征途中,被钟会找借口杀掉。
其实,钟会这个人可不是个善类,他早就怀有异心,并不断地创造机会,为自己的图谋做准备。终于,司马昭伐蜀,钟会立即献上了早已谋算好的军事计划,得到司马昭的认可,封其为镇西将军,获得了伐蜀主帅的职位。
在《三国演义》的第一百十五回中,钟会谋划伐蜀的方略。
回目: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司马昭问他,钟会解释说,这是为了作出伐吴的架势来,使吴国不敢援蜀,等平灭蜀国后,再利用这些战船去征伐吴国。
司马昭点头认可,但钟会真是这样打算的吗?
当然不可能。大造战船,必然耗费大量的钱财,粮食,人力和物资,而钟会伐蜀,再带走大批军费粮草,他若平灭蜀汉,在当地就能恢复补充,再起兵反叛,而魏国则因大量虚耗而缺乏足够实力去征伐他。等魏国缓过劲来,钟会也就早已立稳了。
司马昭会相信钟会吗?当然不会,早就防着他呢。
钟会出征,随他出征的有哪些人呢?看《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六回中的记叙。
回目: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钟会很聪明,对于这些情况,他非常清楚,但他也不是甘于就范之辈。出征前点兵派将,他要选个先锋大将,这时候,许仪就冒出来了。
,也并不是很大损失。但糟糕的是,钟会的马被陷住了,吓得他弃马而逃,差点丢了命。
所以,钟会就下令将许仪推出去斩首示众。
,这事真不能怪许仪,这桥又不是他率人修建的,这个豆腐渣工程是蜀国人自己干的,反而让他来承担责任,实在是冤枉透顶。
就算许仪有负责修桥补路的责任,他也不可能冒着敌人的箭雨刀林,为蜀国的基建工程来搞维护吧!
先锋大将搞工程倒了霉的有先例,当年汉中之战,曹军大将夏侯渊就是因为闲得屁股疼,跑到营地外面去修补防御工事,被敌人抓住机会,一刀给干死了。
所以说,许仪死得挺冤。
钟会这么干,也有他的盘算。这是警告众将:别看你们是司马昭派来盯我的,但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离开了都城,到了前线,都是我说了算,谁敢炸刺,坏了我的事,我就先要了他的命!
即然连先锋大将都因为工程质量问题丢了性命,那么再往后,保不住还要因为饭菜和旗帜而杀人,钟会怎样也能找到理由,大家就必须小心翼翼,谨言慎行了。谁也不敢对钟会的大小决策表示异义。
而钟会就能顺利地实施自己的谋叛事业。
馋嘴肥猫铲史官
许仪死得有点冤,263年,司马昭让言蜀汉可伐的钟会为主帅带十万兵马为主,命征西将军邓艾率军三万进攻牵制在沓中屯田的姜维军,命雍州刺史诸葛绪领兵三万进驻阴平桥头,堵住姜维回师之路。部署已定,大军出发,钟会让许褚之子牙门将许仪当先锋,先锋一职,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责任,许仪在前开路,工作不够完美,钟会大军通过时,座下马不慎踩到一处泥坑,差点把钟会甩下马来,钟会大怒,不顾众将的劝阻,以先锋没有尽责为由,在军中斩杀许仪。
许仪是虎将之后,事实上却没有多少出彩表现和战绩,应该是父荫得以上位。(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许褚人称虎侯,从黄巾之乱筑坞保民到跟随曹操,一生身先士卒,打仗时悍不畏死常冲锋在前,攻打宛城时为先登,得到曹操赏识,收在身边为近卫,与典韦齐名。当上近卫队长又铁面无私,全心全意为领导的安危着想,曾以将军虽亲在外,褚虽疏重任在身为由,拒绝半夜有急事前来见曹操汇报的曹仁。
潼关曹马大战,马超邀请曹操阵前对话,打算凭自己武力突袭杀死曹操,曹操虽上前答话,却带着许褚在侧保护,马超得知其人就是虎痴虎侯,忌惮不已,自问没有把握突击成功而不敢动手。过后,曹操回想与马超交谈时,他的眼光游移不定,神情绷紧似欲有所图,细思良久才恍然大悟说,几为小贼所算,幸好仲康在我左右!(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便专门为他设立官职,封为武卫中郎将,又因有渡河救曹之功,更受倚重。许褚死后,其子许仪继承中牟侯位,在战阵上未见功绩,到伐蜀这一年身死。
钟会杀死许仪,是小题大做,杀人立威以震慑大军。三路军统帅只有钟会没有当过主帅的经历,之前他总是以司马家谋士出现,打探消息和图谋设局,曹髦欲利用司马师死在阵前的机会,令司马昭许昌待命听封,命傅嘏率大军回洛阳欲收回军权,被钟会识破,请司马昭自率大军还京,又献奇谋平定诸葛诞叛乱,人称张良再世。(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在司马集团中举足轻重,惜没有独率一军的资历经验,而伐蜀又是军国大事,不容有失,大凡此时,主帅必会借机杀人立威,谁碰上就倒霉,而许仪父亲为虎将闻名三军,又为曹家所喜重,用来杀鸡儆猴条件适合,正如孙武斩吴王阖闾爱姬树威一般。
南方鹏
关于许仪的死,历史上只有寥寥几语:景元四年,镇西将军钟会统军十万伐蜀,令牙门将军许仪为先锋,给大军开路。当钟会过一座桥时,桥梁突然破了个洞,马蹄陷入洞中,钟会大怒,毫不顾及许仪先父的功绩,将许仪斩首。
事情字面上并不复杂:钟会伐蜀时,许仪在军中担任开路先锋,但这个路没有给主帅钟会开好,导致钟会的马陷入路上的破洞中,差点出事。因而钟会大怒,将许仪斩首。
稍深究一下,书载钟会没有念及许仪有功,只说毫不顾及许仪先父的功绩,说明此时许褚早已不在人世,而许仪本人也只是笼罩在其父余光之下,自身并无多大能耐。
但列位看官可能会发出疑问:不过是一个小错而已,就算是许褚死了,没势力了。也不至于就要对许仪下这个狠手吧?难道说钟会杀许仪还有什么背后的深意吗?
钟会此人,名门之后,在曹魏时期有伐蜀之功。从他的生平来看,他是一个文才武功都很突出的人物。这样一位英雄,恐怕是对于沾父辈余荫而得封牙门将的许仪多有不屑的。
演义中记载:会曰:“必须一大将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叠桥。谁敢当之?”一人应声曰:“某愿往。”会视之,乃虎将许褚之子许仪也。众皆曰:“非此人不可为先锋。”会唤许仪曰:“汝乃虎体猿班之将,父子有名;今众将亦皆保汝……”
可见得钟会令许仪为先锋,也是从许仪及众将之议,并未事先圈定他。这能说明两个问题:一,许仪之才并没有先行印在钟会脑中。二、钟会并未预谋要杀死许仪,与部分人所推测的政治阴谋无干。
钟会将许仪斩首,主要的原因即是许仪失职。至于钟会要据此小题大做,应该是许仪才能一般,但其有虎父的声名所罩,正好藉此杀之立威。
史载钟会并未娶妻生子,从某个方面来说,钟会对于顾忌父子情面之类的可能没感觉,所以,更不会从众人所请,会看在许仪先父的份上放过他。
钱多多368
很简单,许褚之子因为犯了错误,遇到了自信心和骄横之心正处于上升期的钟会,所以被杀。
当然了,这只是许仪被杀的借口,真实的原因就是因为许仪是许褚的儿子。
许褚的儿子叫许仪,因为钟会伐蜀时,许仪担任先锋负责修路铺桥,显然桥没修好,钟会经过时,战马陷入坑中,钟会因此而杀许仪。
当时的许仪是个牙门将军,这事可重可轻,如果要严肃军纪,可以斩杀;如果要纠正错误,可以让许仪带罪立功,或者贬官罢爵,何必杀呢?而且其父是许褚,曹操时代的名将,曹操身边有名的护卫保镖,功劳巨大,何必杀呢?
问题恰恰在这里。许褚是曹操的保镖,与曹操非常亲近,许褚的儿子从天然上就应该更加接近曹氏政权,但问题是当时的曹魏是司马昭掌权,钟会的行为,更加符合司马昭的心意,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钟会要杀许仪了。
但要完全明白钟会的行为,还得了解钟会的经历。
钟会出身名门士族颍川钟氏,是太傅钟繇的最小的儿子,从小就聪慧敏捷,精通玄学,出仕后受到司马懿父子的赏识,成为司马氏幕僚,协助司马氏平定淮南三叛中的二次叛乱,在司马师去世后,阻止曹魏皇帝曹髦夺回大权,还陷害杀害了嵇康,嵇康是谁?曹操的曾孙女婿,当时的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钟会的一系列行为,都是迎合司马氏,而反对曹魏宗亲的行为,不仅如此,钟会还善于迎合司马昭,曹魏皇帝曹髦被司马昭手下贾充指使成济杀害,司马昭为了转移注意力,准备伐蜀,当时的司马昭手下大部分人都反对伐蜀,包括邓艾都反对,而唯有钟会全力支持司马昭伐蜀。
说到这里,就很容易理解钟会杀许仪的行为了,唯一不好理解的就是钟会为什么要谋反?
钟会以一个谋士的身份首次领军就谋反,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从钟会谋反仅仅三天就被杀来看,钟会的准备完全不足,不像是长期谋划的结果,更像是临时起意。
从杀许仪,罢免诸葛绪来看,钟会在伐蜀早期的行为更像是独揽大权,而不是早有预谋。被姜难堵在剑阁时,钟会甚至有了退后人的打算,司马昭的这次伐蜀,魏国大部分都认为不会成功,要不是邓艾的奇袭阴平,估计也就是一次不成功的军事行动。
而正因为伐蜀的成功,最大功臣邓艾被诬陷,使得钟会独掌魏国18万大军,及蜀国近8万降军,让钟会的野心一下子膨胀起来了,钟会在伐蜀前,因为受司马氏的宠信,步步高升,朝廷大小事情,钟会都有插手,钟会的自信心和骄横之心日 渐增长,人不是一下子膨胀的,都是经历一个又一个的的过程才会膨胀得失去自我。
到钟会独掌蜀汉大权及近26万大军时,钟会临时起意,想自立为王,而姜维的说辞不过是钟会内心的想法一致罢了,若不是钟会自身的野心,姜维也不可能说的动钟会谋反,也许这才是钟会谋反的真正原因。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典韦死于宛城之战后,许褚就成为曹操的护卫武将。建安四年,官渡之战之前,有一个叫徐他的想要刺杀曹操,看到许褚一直在曹操身边,一直不敢动手,最后被许褚发觉,曹操逃过一劫。
建安十六年的时候,许褚随曹操征马超,曹操被马超追赶,要渡河的时候,其他兵士要抢着上船,被许褚斩杀,许褚又举着马鞍给曹操挡箭,又救了曹操一命。
曹操与马超、韩遂对话的时候,马超想偷袭曹操,但看到许褚在旁边,就问曹操的虎侯在哪里,曹操手指许褚,马超就不敢轻举妄动。
曹仁要来找曹操的时候,曹操还在自己的寝殿没有出来,曹仁想和许褚到私下闲聊几句,许褚直接说:魏王快了来了,然后就不跟曹仁说话了。有人就问许褚:曹仁将军是曹魏的宗室重臣,地位那么高,他想跟你说话,你怎么给拒绝了。
许褚说:他是藩将,我是保护魏王安全的,有什么话公开说,不能私下说。曹操听说这个事情,觉得许褚做得特别好。
曹丕称帝的时候,许褚被封为万岁亭侯,武卫将军,还是继续掌管宫中禁卫,保护曹丕的安全,曹睿继位后,许褚被封为牟乡侯,封邑七百户。
可见曹家对许褚是十分看重的,许仪在许褚死后,就继承了许褚的牟乡侯的爵位,官至牙门将。在邓艾、钟会伐蜀的时候,担任的是先锋开路。但是,当钟会过一个桥的时候,这个马将桥踏破了一个洞,马蹄就陷进去,钟会就十分生气,完全不顾许褚为曹魏做了那么多功劳,就将许仪给杀了。
那钟会为什么要将许仪给杀了呢?这个事情看起来,也不大呀,为什么非杀不可呢?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钟会要杀许仪立威,树立自己在军中的威望,钟会其实之前没有领过军,充当的是军师的角色,所以司马昭称他是子房(张良的字),而这次却是统率十几万大军,肯定有会很多人不服他,他就是故意杀许仪的,用来震慑这些人。
第二,钟会的心眼很小,钟会十分想结识嵇康,但是嵇康对他完全不理会,他就怀恨在心,后来就献谗言,害死了嵇康。许仪的过错,让他受了惊吓,他就小题大作。
第三,钟会有谋反之心,后来他诬陷诸葛绪 ,把诸葛绪的三万兵马收为己,又诬陷邓艾,他就是想成为蜀王。
历史简单说
许褚之子为啥被钟会斩首示众呢?
据三国志.钟会传记载,景元三年(262)冬天,司马昭以钟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钟会行文青、徐、兖、豫、荆、杨诸州,令这些地方制造战船,又命唐咨作浮海大船,对外宣传说,要出兵伐吴。到次年秋,由魏皇帝下诏命邓艾、诸葛绪各领兵三万,邓艾由甘松、沓中缠住姜维军,诸葛绪自武街、桥头截断姜维归路。
钟会率大军主力,分别由骆谷、斜谷进军。当时许仪是先锋,在大军前面开路,钟会到前线视察时,因为一座临时桥面,突然塌陷,把钟会坐🐴骑蹄子掉了下去,可能当时情况有点危急,钟会觉得丢了面子,下令斩了许仪,这许仪是当年骁将许褚之子,也有功劳,诸军听说许仪被杀,无不震竦。
这件事情看起来,钟会有小题大做、挟嫌报复的意思。有可能当年许褚的直性子,啥地方得罪了钟会、或者钟会的老子。因为桥面没修好,主将马蹄失陷,作为先锋当然有责任,但不至于杀头,当面训诫一顿、下面再找个别谈话,作些小恩小惠的拉拢,说不定许仪像其父许褚的愚忠,在钟会后来图谋不轨时,能派上大用场。
这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当年曹操对许褚非常信任、优厚,而如今司马家把曹氏一门斩尽杀绝,独霸朝纲,嚣张跋扈,这对头脑简单、武力爆棚的许仪,只要钟会稍用点心思,凭三寸不烂之舌,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可惜钟会为摆威风,白白把一员猛将干掉了。
当然,下令斩许仪时,钟会还没有想到,以后会上姜维的圈套,然而,对于接到伐蜀命令,却对外摆出造大船、放风声说要伐吴,走一步会看到后三步、这么精明能干的钟会,居然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试想,杀掉许仪,除了显示威风,还有多大好处?(558)
流誉后
许褚是喜欢三国的朋友非常熟悉的人物,他是曹操身边的亲信大将,武艺超群忠心耿耿,跟随曹操东征西讨,几次三番在危急关头救过曹操的性命,可以说是战功卓著,曹操对许褚非常信任和倚重,称他为自己的樊哙。后来的曹丕和曹睿对许褚和他的后人也非常好。
许褚死后,他的儿子许仪继承了许褚牟乡侯的爵位,在军队中当上了牙门将。但是许仪后来为什么又会被钟会所杀呢?
公元263年,司马昭命令钟会和邓艾率大军分三路进攻蜀国。许仪跟随钟会一路伐蜀,大军出发后,钟会命令牙门将许仪为先锋先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钟会的大军随后通过一座桥时,因为经过的人马很多,桥面被踩出了一个大洞,钟会经过时,他的战马正好陷入了洞中,钟会因此怒不可遏,不顾众将士苦苦求情,执意将许仪当场斩首。
其实这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那么钟会为什么非要杀许仪呢?我想应该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钟会性格阴暗孤僻,气量狭小,睚眦必报。一点没有容人之量。
二:杀鸡儆猴,借杀许仪树立钟会个人权威,震慑全军,以便以后可以独断专行。
三:许仪不是出身世家大族,杀他没有后顾之忧;同时因为许褚对曹魏忠心耿耿,司马家族对此颇为忌恨,钟会借此可以向司马昭表示忠心。
但是钟会的滥杀无辜也招来了大家的无声抗议,后来钟会在成都叛乱时,手下的将军和士兵们都集体反抗,钟会也最终众叛亲离身败名裂。
未鸣读史
虎痴-许褚,三国时期曹魏猛将。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
有一次,因为没有粮食许褚不得已和贼寇用牛交换粮食,可是牛它自己又跑回来了,而许褚二话没说直接拖着牛尾巴走了百十步。贼寇大惊,纷纷逃窜,自此许褚威震淮汝。
许褚后来归顺曹操,成为其护卫,多次救曹操性命,深受信用,官封总督中军禁兵。
一生忠于一人,在其位谋其职。这是许褚一生的写照。许褚只听从曹操的命令,没有过多理会其他人,专心保护曹操的安全,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曹操手下的大将曹仁从荆州赶来朝谒,曹操在自己寝殿尚未出来,在外面看到了许褚,就请他去偏殿坐坐。许褚一副爱搭不理的表情,就说:“魏王(曹操)快要出来了”,转身走了。曹仁感到没面子,对许褚怨恨起来。
许褚死后,其子许仪继承其父牟乡侯爵位,而以前的许褚得罪的人纷纷指向许仪。在钟会伐蜀时,任命许仪为先锋遇山开路遇河搭桥,自己亲率大军随后来。不过钟会骑马经过一座桥时,陷入坑中,找一个没有把事办好的借口就直接把许仪斩首示众。
历史长廊展
钟会杀许褚之子许仪,一是是因为钟会这个人本来就有点心胸狭窄,二来钟会也是想借这个机会立威。
按照《三国志》记载,在钟会伐蜀时,在经过一座桥时,桥面突然洞穿,钟会的战马陷入坑中,于是钟会将负责在前面修路的许仪斩杀。
先命牙门将许仪在前治道,会在后行,而桥穿,马足陷,於是斩仪。仪者,许褚之子,有功王室,犹不原贷。诸军闻之,莫不震竦。许仪负责给大军修路,结果桥面不牢固出了事情,确实有罪,不过事情不大,许仪又是许褚之子,如果换个别人,可能就处罚一下,不过钟会这个人心胸狭窄,就没这么客气了。钟会曾经很仰慕名士嵇康,但是嵇康却不怎么理他,最后钟会借吕安案将嵇康陷害至死。由此可见,钟会这个人气量确实不怎么样,许仪在他手里犯了事,自然讨不了好。
而更重要的是,钟会要借这个机会立威。钟会很聪明,在司马懿和曹爽争权时,虽然他哥哥钟毓和曹爽关系很好,但是他却一直坚定不移的站在司马懿这边,后来也不断为司马家出谋划策,平定淮南三叛时也是提了很多建议,应该说他还是很有军事才能的。
然而他一直是以谋士身份协助司马师等人出征,伐蜀之战还是他第一次独挡一面,所以在军中没有什么威信,而许仪这件事无疑是个好机会。许仪虽然只是一个牙门将,职务不高,但是他是功臣许褚之子,正常情况下就算有罪也应该宽大处理,现在从重直接杀了可以显示钟会执法严厉,让诸将不再敢轻视自己。从这点来说,许仪死的确实有点冤枉。
而这么做效果也确实很好,斩了许仪以后“诸军闻之,莫不震竦”,钟会达到了自己预期的目的。不过钟会这么做只能让部下武将对他害怕,却没有真正敬服,所以最后造反时没一个人听他的,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