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建昌鎮萬年橋

大家好,我是白鷺巡遊的小白。今天是2019年1月26日。撫州市天氣晴。

最近這連番的好天氣。夾雜著空氣中的PH2.5顆粒。讓天空看起來,略微發灰。

昨天翻看照片,尋摸了好久。最終還是沒有思路的斷更了。

只好繼續著上個月萬年橋,沒有延續的主題了。因為,昨天路過去金溪時,看到萬年橋正在修繕。也許是為了遊人的安全吧!

萬年橋東端是素有“五邑山水之鎖鍵”說法的武崗山,山上有聚星塔,月明星稀,從塔上俯視橋下的武崗潭,觀潭面星空倒影猶如眾星捧塔,景色宜人。晴朗的夜晚,站在武崗山巔,看一輪明月映照崗潭,那眾星捧塔的景觀,真讓人陶醉。先來幾張新的萬年橋照片。

萬年橋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城東北五里的武崗山下,橫跨盱江兩岸,全長411米,橋高10米,橋面寬6.3米,拱圈跨度14米,共有23孔,24墩。始建於明崇禎八年(1635年),竣工於清順治四年(1647年),迄今已有三百七十多個春秋,為江西省最長的一座古代石拱橋。

我們現在看到的橋,也是2000年以後又進行過幾次修繕後的樣子。在沒有修建新橋替代之前,這座橋可是每天承載著,從金溪,資溪,鷹潭,去往廣東贛州的交通重任。每天是大貨車來往不斷。因為附近當時連接兩岸能夠過大貨車的橋,沒有很多行人的橋,只有這一座橋比較方便。

現在的萬年橋,是眾多釣魚愛好者的天堂。橋下面的堤壩沿岸,打個窩,一釣就可以釣一整天。之前唯一一次上央視新聞,還是說,採砂船撞爛了橋樁。結果,採砂船直接往南邊遷移數公里作業。然後就是幾輪,砂石的價格暴漲。

橋址處古為歇羊渡,這裡又是盱江和黎灘河的合匯處,水流湍激,下有烏江潭,“深險不可測”。宋鹹淳七年(1271年)在此設舟三十二艘架浮橋,後毀。明成化二年(1466年)邑人雷顯忠在此設義渡,不久也毀壞,其子雷應春,其孫雷炯再捐資置渡,並在岸邊建風雨亭,匾額“津館”,並拿出17畝田專作義渡修葺費用,世人對雷氏三代樂善好施的行為深表敬意,稱之為“雷義舟”。明嘉靖年間,邑人又重建,並在東岸建一亭,供人避風雨。

崇禎七年(1634年)因久雨江水上漲,一次十餘隻小船過江,溺死三十三人。是年臘月,分巡湖東道副使、邑人吳麟“聞而測然”,親往渡口察看。次日,既邀請縣府鄉紳商議捐資修橋。是年冬動工興建“劃二十四壘,延石九層。墩如太平橋,峭其上。以厚石為之,堅以整。旁周石為欄,其上不屋,以防為災”。不久,吳麟調往江西按察使,督催更嚴,親自“置材計庸,獎勤鞭惰”。歷時十四載,到清順治四年(1647年)竣工。“行者謳歌,觀者詠歎”。與太平橋“連亙相望,如雙虹飲河”。時人盛讚,可與吳之“垂虹”,閩之“洛陽”橋相媲美。

喜歡本雜文的看官,請點贊,關注我。謝謝大家。我是小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