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高发髻都是用假发做成的吗?假发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川渐


高发髻不一定全是假发,但古代假发髻非常流行,而且是奢侈品。假发来源很暴力。

很早就有戴假发的习俗

“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很多人听过这句话,因此就会产生惯性思维,认为古人很少理发,不需要假发。如果我们来个逆向思维——正是由于古人重视头发,因此很多人以头发多为美,以发髻厚重、高大为时尚,因此戴假发在贵族妇女中非常时尚。

在《周礼》中,就有发式的型状的制定,而且分得很细致,“编”是没有饰物的假发,“副”是上面带有饰物的假发,“次”是用假发和自己的头发合编起来的发髻。从制作工艺上分,一种是用动物毛发或麻类染色制作的假发叫“鬄”,另一种是用人发制成的假发叫“髲”。

假发最初是王公贵族的专利,贵妇们在参加重大祭祀活动时佩戴;王后还有专门的美发师——追师,负责梳头、编制发髻、装饰头发。

假发花样非常多

“副”的制作非常复杂,要先编好发髻,然后在上面装饰各种黄金制作的凤凰等吉祥物、花卉、珠宝翡翠,非常贵重,也非常学生,后来演变成凤冠。

三国时候,假髻称作“大手髻”,是王公贵族的女人及大臣夫人的首饰 。到了晋代,假发、假髻流传到了民间,有钱人家的女子都会佩戴。《晋书》记载,当时妇女戴的假发上镶着金饰品,睡觉时会把假髻摘下来,放在专门的笼子上,昏暗的油灯下看起来像一个人头,于是就有了“假头”的俗称。后来这种时尚风吹到民间,老百姓也纷纷效仿。可是很多人买不起,没有钱买假髻的贫穷女子称作“无头”;遇到家里有喜事,为了撑面子,会向别人借用假髻,称为“借头”。听起来很像一桩诡异的凶杀事件呢。

假发来源很暴力

随着女人都抢着戴假发髻,假发需求量加大,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大家都不愿意剃头发,假发奇货可居,结果取发变得很血腥。

《左传》记载,卫庄公有一天在城墙上观光,城下一名妇女吸引了他的目光。吸引他的不是女子的姿色,而是秀美的头发,这个暴君叫宦官把这名妇女的头发强行剪了下来,制成假发,给自己的王后吕姜制成假头饰,当工艺品欣赏。

《太平御览》记载是血腥事件,朱崖(现在的海南)山高皇帝远,当地的官员残暴贪婪,为了卖假发敛财,就以各种名义抓妇女,然后把头割下来取发,真是令人发指。 最终引起民愤,暴发了起义。

其实假发最大来源是罪犯,当年有一种刑罚叫髡刑,就是剃掉犯人的头发作为惩罚,这些被剃掉的头发便被制作成假发,用来满足女人爱美的需求。

唐朝的时尚很奇葩,女人喜欢胖,喜欢高髻,高耸的云髻是大唐风靡的时尚美,妇女们购买假发,编入自己的头发,让发髻变得高,高挽的唐宋之髻,其实是掺杂造假。但是市场上很多假发是不法商贩偷取死人头发制作的,经常引发传染病。

宋朝政府曾经一度下诏制止妇女戴厚重的假发,但流行风气太浓,已经深入人心,政府的劝告根本没有作用。直到清朝时假发鬐还非常流行,北京城有很多制作、销售鬏髻的作坊、店铺,式样有蝴蝶、花篮、罗汉、双飞燕等等。《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中就描写他老婆戴的是银丝假髻。一直到民国新文化运动后,妇女开始时尚短发,佩戴假髻之风在渐渐变淡。


聋王侃史


哈哈,这个问题有意思。

古代发型没有电视剧那么好看,真相笑哭你……

首先,不是假发。他们不舍得,也不敢剪掉自己的头发,哪来的假发呀?人工制造技术又不够。古代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根深蒂固,而且历朝历代都是以孝治天下的,剪头发就是不孝啊,这是道德污点。

普通百姓的发型肯定没有电视剧里那么复杂,那么整齐。选最近的清朝,有真实照片的来看。









落子开新局


个人观点,我认为古人的高发髻用假发做的应该很少,绝大部分都是真发!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古人推崇儒家思想,儒家经典中有这样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古代的男人女人从小到大都是不剪头发的,他们认为剪头发是不合礼仪的。所以我认为古人的高发髻是真头发。只是现代人拍出来的影视剧用的是假发。

二、即使会有很少一部分人天生就掉头发或者没有头发,这些人是需要带假发的,那这些假发是怎么来的?其实古人的假发也都是用真头发做成的,但是获取头发的途径少而且难,其一是穷得土都吃不起的人只有靠卖头发了,但也不会全部剪了卖掉,其二是犯人被剃下来的头发,可想而知获得做假发的原材料有多困难!


盛说纷纭


古代发髻大部分是真的,也有假的。清朝的慈禧太后的两鬓和后脑就贴的假发片。假发原来是上层女性的饰物,可以做出更加复杂的发髻,在春秋时就已经盛行了。古代的假发有用鬓毛做的,也有用真人头发做的。真头发的来源通常是被行刑的犯人,和卖发度日的穷人。《世说新语》记载陶侃少年家贫,母亲湛氏“头发委地,下为二鬓,卖得数斛米。”不过也有为头发而杀人的,汉朝宫中对假发的需求量大,有些官吏强行砍下人头取发,《太平御览》引《林邑记》述,朱崖(今属海南岛)人多长发,当地郡守贪婪残暴,把妇女的头颅割下来收取头发制造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