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的电磁炮离实用化还有多远?不谈炮口动能和寿命就是耍流氓


今天仿佛所有人都在关心土耳其电磁炮的事情。诚然在我国电磁炮上舰试验之后,电磁炮成了不少军迷心中引以自豪的东东。在土耳其公布了其10MJ电磁炮进行低功率试验之后,有些军迷的情绪不淡定了。甚至还发出了“啥高科技在中国搞完之后就不是高科技”的感慨。


土耳其Sahi209一期项目搞的轨道电磁炮验证项目,为了突出其接近实用化还煞有介事的搞成了移动版本,仿佛用不了几年就可以实战装车打公交了。

土耳其的电磁炮计划由来已久,电磁炮项目代号Sahi209。在2018年以及更早些时候便公布了Sahi209一期的几个样炮,也就几百KJ,个位数MJ的动能。当时土耳其为了展示其威力还专门拖个公交车出来打打。这次土耳其公开的Sahi209的第二阶段产品,据土耳其自己公布的数据,该型电磁炮炮口功能最大10MJ,口径35毫米,弹丸重1000克。


Sahi二期项目的10MJ电磁炮样炮,1000克弹丸,50公里射程,土耳其这是要拿蜜瓜去砸50公里外的地面目标么?

如果真的实现了10MJ的炮口动能,那确实意味着土耳其的电磁炮已经达到了相当不错的水平。然而当看到这个1000克的所谓弹重,才发现事实并非像说的那样。大约2007年左右,美国人完成了10MJ的缩比样机,弹重3KG,弹丸初速2400m/s左右。如果按照美国人样机的标准,土耳其这个公开试验是有问题的。弹重只有1/3,那么弹丸初速得有2400m/s的1.73倍,这速度都到4000m/s以上了,在底层稠密大气环境下,这速度基本上弹丸是会烧掉的。因此,这次所谓的10MJ的炮口动能是不可能的,所谓的发射试验仅仅只是一次低功率的试验,离真正的10MJ炮口动能还有很大的距离的。


搞个电磁炮试验不难,但是要高出威力足够大,体积足够小的实用化电磁炮是很难的。10MJ的动能也就是120坦克炮的水平,Sahi二期真的能投入实际应用么?

电磁炮这个事儿吧,确实是个高科技,但是这个高科技的应用是需要场景的。炮口动能在5~10MJ的高初速电磁炮可以用来防空,但是这个防空是需要射速的。炮口动能在30MJ以上的大口径电磁炮则可以用来远程压制。在这里边就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满足多次射击且可快速充电的大电源,另外一个是满足高炮口动能电磁炮所需的材料和总体设计。老实说目前只要有足够的投入,拿市面上的大路货攒一个5~10MJ的样机不是问题。不过如果要突破炮口动能的限制,或者有足够的射速,则是要花大精力下大功夫的。即便是突破了这两层的限制,那么电磁炮的轨道寿命和电源的体积仍然是非常难攀登的两座大山。目前中国上船试验中的电磁炮已经达到了32MJ的炮口动能,美国人的已经达到64MJ,目前土耳其这个与之相比只能算个玩具,而此前韩国人公布的所谓电磁炮试验充其量只能算个大学的课业作品。


电磁炮不是啥新鲜东西,美国人花了那么多钱,那么大的代价都还没能让电磁炮实用化走出最后一步,大家真的会相信土耳其能走出这一步么?电磁炮不谈炮口动能和寿命就是耍流氓!

即便以上的问题都能解决,那么这个电磁炮的弹丸的实用化也是个问题。初速太高,弹丸是很难设计的。超过1000m/s的初速,制导炮弹的动作机构和引信的抗过载能力是个问题,如果初速超过2000m/s,普通炮弹内的装药结构强度是有问题的。对于此,美国人的思路是大弹重,有限初速,尽量把发射的过载降到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虽然美国人的炮口动能看着不高,但是为了发射大弹重的电磁炮需要更大的尺寸,这对于轨道材料的强度和寿命是有很高要求的。


有了电磁炮,还得有能用的炮弹,炮弹的问题是制约电磁炮应用场景的一大难题。

这样我们再来看目前这个土耳其的电磁炮,35毫米口径,1000克弹丸,50公里射程,土耳其人用他来打什么?防空不能,地面压制也离着远。说白了,土耳其在电磁炮方面如此高调的公布其实就像创业公司公布业绩一样,定期对外公布业绩,只是为了在下一轮融资中融到更多的钱。至于最终这个电磁炮能不能用,那就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土耳其在20%高通胀,汇率、股票双惨崩的情况下还有钱来搞军工,本身就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