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中,为什么阳顶天把教主之位传给谢逊,明明逍遥二使和白眉鹰王都比谢逊强?

反杀牛顿的苹果


尘灵认为,其实阳顶天也并没有想把明教之位真正传给谢逊的意思, 只是情势所迫之下不得已的选择。毕竟代教主与教主之间虽然只差了一个字,但实质权力却是天差地远,尤其是阳顶天的遗命之中还指明了晋升教主的途径,这么一看阳顶天也只差明言,选择谢逊只不过是一个过渡的作用而已,并没有真正传位的意思。

话说当时阳顶天撞破其夫人与成昆的奸情,大悲之下便连性命也失却,只来得及留下遗书一封,希冀自己夫人在整理遗体的时候会发现这封遗书,能顾及多年夫妻之情将之宣之于众,令明教不至有动乱之危。当然,阳顶天也绝没想到阳夫人心下愧疚,居然一见阳顶天归西便殉情于侧,连这封遗书的影子也没瞧见分毫,至于成昆,怒极之后便是恨极,便连后事也不替阳氏夫妇料理,径自所长而去矣。

今余命在旦夕,有负衣教主重托,实为本教罪人,盼夫人持余亲笔遗书,召聚左右光明使者、四大护教法王、五行旗使、五散人,颁余遗命曰:‘不论何人重获圣火令者,为本教第三十四代教主。不服者杀无赦。令谢逊暂摄副教主之位,处分本教重务。

遗书写得很明白,虽然指定谢逊暂摄教主之位,但余人若重获圣火令便可轻易取而代之,不服者杀无赦!那么,阳顶天在临死之前为何独独指定谢逊暂代教主之职呢,为何不直接选定下一任教主,反正圣火令遗失已久,取回之事亦无需急于一时。尘灵认为,答案很简单,当时的明教确实没有合适的人选。

首先,五散人号称散人,当真便是孤家寡人五个,虽然五人感情极佳同进同退,各个武功亦属一流高手,但论教中威望与实力想要去竞选教主之位仍然天差地远,第一个排除。其次,五行旗使比起五散人而言,具备了一定的群众基础,怎奈身份地位摆在那儿,不过是明教大光明顶的护教之军的首领,只能算是五个禁军的首领,离教主之位依然相当悬殊。再次是四大教法王,蝠王一向独来独往,而且身有寒毒内伤,动辙不分敌友的吸血保命,终究不太适合;龙王此时已经叛教追随千叶而去,这么一个引发了一众高层不满而且毫无根基的人物倘若召回出任教主,不免有骇人听闻之感;鹰王倒是一个不错的人选,无论资历、威望、能力都无不符合,从他所创立的天鹰教能与六大门派争雄数十年便可知其才干。然而也正是一怒而出教创立天鹰教,让尘灵察觉到了鹰王内心深处的刚愎自用与个性刚烈,只怕教中的群众基础也不会太好。最后便是左右使者,光明右使爱慕紫衫龙王不得之后便远走王府卧底,自然也是指望不上的,而光明左使本是阳顶天最属意之人,便连唯教主才可修习的乾坤大挪移心法也私底下传授给他了,但杨逍个性那是相当的飞扬,从最后变成孤家寡人来看恐怕比之殷天正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年纪尚浅,无功无德亦是难以服众。阳顶天临死之际,偌大明教竟然无一人可堪大任,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不是说明教没有人才,而是人才虽说但没有一个能服从的天纵之才。在这种情况下,维稳是最佳的选择,谢逊就这样入了阳顶天的法眼。

谢逊有什么优势呢?首先,谢逊是成昆的徒弟,由他出任教主或可冲淡成昆对明教的恨意(当然,阳夫人自杀之后,谢逊反而被成昆利用,这是阳顶天所料不及的),其次他忠心耿耿,文武双全,最重要的是对兄弟情谊看得很重,有着极佳的人缘,这就确保了明教在突然失去教主之后不至于乱成一盘散沙。事实上,虽然没有阳顶天遗书的出现,但谢逊在明教动乱的那段日子里确实也是充当了和事佬的角色,调停了一众纠纷,若不是被困冰火岛数十年,明教想必也不至于闹到那种地步。但是,谢逊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格局,维稳是可以的,但很难带领明教走上巅峰,完成兴复大业,所以他只能暂摄,然后等待真正的天选之人出现,这个天选之人于阳顶天看来,非杨逍莫属,至于张无忌的出现,那是如何也料之不及的。

最后的最后,便是情节的需要,张无忌一个外来人员,误闯明教秘道习得乾坤大挪移心法,即便是救明教于危难之时,但毕竟非明教中人,出任教主终归是有点名不正言不顺,可能金老爷子也考虑到这一点,所以让阳顶天修书一封,将谢逊推上代教主之位吧。

大家好,我是尘灵,一位浪迹红尘的行者,不蹭热点,不追潮流,只唱自己心中的歌!欢迎点赞关注,也请大家赐评,谢谢!


红尘之韵


殷天正当不了教主是因为他和阳顶天的路线不一致。

卖个关子。先来问另一个问题。殷天正和杨逍都不是俗人,是什么导致他们为争当教主而闹翻?是权力地位吗?难道权力地位对他们那么重要?如果权力地位那么重要,为什么殷天正又肯为了援救明教而去送死?人死了,权力地位不就都没了吗?那当初何必又要争?

阳顶天遗书说:三十二代衣教主遗命,令余练成乾坤大挪移神功后,率众前赴波斯总教,设法迎回圣火令。本教虽发源于波斯,然在中华生根,开枝散叶,已数百年于兹。今鞑子占我中土,本教誓与周旋到底,决不可遵波斯总教无理命令,而奉蒙古元人为主。圣火令若重入我手,我中华明教即可与波斯总教分庭抗礼也。

阳顶天时的明教,其最终目的是驱逐鞑虏。但是,波斯明教命令中土明教顺服于蒙古。所以,如果阳顶天直接起义,那就有叛教之罪。阳顶天不想背上叛教之名(按灭绝的话,没有圣火令,中土教主“做得颇为勉强”),于是想去取回圣火令。为什么圣火令这么重要呢?比如中土教主说要起义,但是波斯总教的使者说要顺服,教众该听谁的?人心涣散,义举难成。夺回圣火令,中土明教就不再受制于波斯总教。然后,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起义。也就是说,阳顶天认为处理(或者避免)明教内部矛盾比反蒙兴汉更要紧。于是,他只让谢逊代理教务,指明让能拿回圣火令的人当教主。

阳顶天后,杨逍治下的明教几乎没有抗蒙的活动。常遇春等人在蝴蝶谷附近占山为王;“元军几次攻打,都奈何他不得”。而明教总部竟然没有人知道。杨逍除了写了个《明教流传中土记》外,似乎没有大作为。这个局面,在张无忌当教主后才出现变化。

群豪慨叹百姓惨遭劫难。却又知蒙古人如此暴虐,霸居中土之期必不久长,正是天下英雄揭竿起事的良机。……张无忌登坛宣示……反元抗胡之意…… 当晚张无忌大会教众,焚火烧香,宣告各地并起,共抗元朝…… (蝴蝶谷大会)

为什么杨逍不积极抗蒙呢?从他后来的行为来看,他绝不是胆小、懒惰、或者冷漠。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他是依照阳顶天的路线走,在没拿到圣火令之前不制造内部矛盾。所以,他虽不制止教徒造反,也不支持他们。

此外,杨逍也不是盲目服从阳顶天。他认为明教若要全面反元还需要另一个条件,那就是得到中原武林的支持。否则,一面反元,一面对抗中原武林,那不是事倍功半吗?

昔年阳教主在世,日夜以兴复为念,只是本教向来行事偏激,百年来和中原武林诸派怨仇相缠,难以携手抗敌。天幸张教主主理教务,和各派怨仇渐解,咱们正好同心协力,共抗胡虏。

果不其然,后来和杨逍同为智囊的彭莹玉也是这么想的。

彭莹玉道:“……单凭咱们明教之力,蒙古鞑子是赶不了的,总须联络普天下的英雄豪杰,一齐动手,才能成事。你师兄棒胡,我师弟周子旺,当年造反起事,这等轰轰烈烈的声势,到后来仍然一败涂地,还不是为了没有外援么?”周颠大声道:“死到临头,你们两个贼秃还在争不清楚,一个说要以明教为主,一个说要联络正大门派。……彭和尚要联络正大门派……”

后来张无忌当了教主,明教内部统一,和中原武林冰释前嫌,然后张无忌又顺手拿回了圣火令。杨逍这才全心去反蒙兴汉。

但是有没有人和阳顶天的路线相左?有没有人会认为反蒙兴汉比内部和谐更重要?有没有人会说:“去他妈波斯总教的。咱们想起义就起义!”?

殷天正自创天鹰教后做了什么?

那周子旺正是魔教明教中弥勒宗的大弟子,数年前在江西袁州起事……弥勒宗和天鹰教虽非一派,但同为明教的支派……殷天正曾在浙江为之声援。

周子旺起义的时候,恰恰是谢逊、张、殷漂泊海外时。此时,即使为了抢屠龙刀而和五派结仇,天鹰教还是不忘反蒙兴汉的大事。在五派围攻的局面下,依然举兵起义。殷天正就是那种认为反蒙兴汉更重要的人。

殷天正和殷野王父子……又说东南群雄并起,反元义师此起彼伏……席间殷天正说起各地举义失败的情由,每一处起义,明教和天鹰教下的弟子均有参与,被元兵或擒或杀,殉难者极众。(蝴蝶谷大会前)

很明显,殷天正非常了解、关心各处起义的情况。虽然旁白说“明教和天鹰教下的弟子均有参与”,但是前面常遇春、周子旺的例子证明“明教弟子”多半是自行义举,并不受杨逍支配。

回到前面的问题。殷、杨并非是为了权力地位而争当教主,而是为了起义的时机而争。杨逍认为不该鲁莽起义。他主张先稳定内部,再拉拢外援,时机成熟后再起义。而殷天正认为兴汉事大,应该及时起义,没有机会就要制造机会。这和他后来以一人之力抗六派围攻之举也很吻合。

明教中人,想必大部分会支持杨逍,因为他走的是阳顶天和衣教主的路线。殷天正为了坚持自己的立场,只能自立门户,但也由此激发了内部矛盾。所以,明教被六大派围攻时,殷天正甘心以死护教;两人可以不计前嫌,主要是因为当年是为了路线而争,并非单纯的权利争斗。

既然殷天正的路线有悖于阳顶天和衣教主,再加上他不惜激发内部矛盾也要起义,阳自然不会考虑让他当教主。

接下来,为什么选谢逊代理教务呢?双使四王中,真正能挑大梁的只有殷、杨、谢三人。殷天正魄力惊人,但是刚愎自用。杨逍足智多谋,但是孤芳自赏。这两人中,无论立谁,另一人一定会闹。谢逊虽然缺少直接管理、领导的经验,但是他最顾大局,而且和殷、杨的关系不差,所以让他居中做和事佬最好不过。后来阳顶天死后,即便没有看到遗书,谢逊还是主动去做和事佬的工作。





琪丫头影视


这里说的强是武功层面的,但是谢逊当明教教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是其他人都没有的:

1. 文化修养高。

谢逊瞎了十多年之后的文化水平是这样的:

谢逊文武全才,于诸子百家之学无所不窥,一旦得渡厄点化,立悟佛家精义,自此归于佛门,终成一代大德高僧。

要知道,瞎了的谢逊就没办法看经书了,每天读经,你读我也读,谢逊成了高僧,这是真·悟性。

我们知道,明教首先是一个宗教,然后才是一个造反组织。我们看谢逊瞎了以后研究佛家教义就大概知道,谢逊年轻时候对明教教义的掌握程度了。

顺便一提,波斯圣使里权力最大的也不是武功最强的,打嘴炮的宝树王地位最高。

2. 人缘好。

我们看杨逍这个人,就特别喜欢得罪人。所以他管理明教的时候,明教剩余的高手,韦一笑、五散人……居然就都不服他。所以后来张无忌正式传位杨逍的时候,说杨逍:

年老德薄。

但杨逍也根本不在乎明教教主,人向往的是逍遥。

而范瑶就不说了,没见过哪个早年当卧底的,晚年还能干上一把手的。

但谢逊就很厉害:

虽然他也走极端,但他杀的基本上都不是明教中人。对明教的人,大家公认谢三哥最优秀:

比如紫衫龙王的故事里,谢逊和阳顶天一样,都在努力修复因紫衫龙王各种作导致的教中关系破裂的问题。

3. 武功不错。

这事就不说了,四法王本身就是顶级高手。

4. 智谋强大

谢逊的智谋在他瞎了以后也有体现,比如在冰火岛发现自己被周芷若阴了以后,谢逊不动声色,一点点的给周芷若灌迷魂汤。其实一切都知道。但就是不动声色。

这样一来,有知识有文化有素质有计谋,武功还不错的谢逊,凭什么不能当明教教主?


酒骑风


我前面讲了,杨逍和阳顶天是同宗异姓的兄弟,阳顶天是有意让位于杨逍的,不然他为何单单传授杨逍两层乾坤大挪移。

但是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杨逍并不是一个热衷权利的人,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任性逍遥,实在不具备当领导人的素质。他在阳顶天失踪后,一力维系明教,更多的是因为“义”,也就是忠人所托。

有人说杨逍缺乏才能,使明教四分五裂,但真是这样吗?如果说杨逍有错的话,错就错在明教诸人尾大不掉,他不能服众。杨逍训练五行旗,固守光明顶,使明教不至于分崩离析,试问谁又能比他做得更好?狮王、鹰王、五散人都不能。

这点阳顶天心中早有算计,他让狮王做代教主,注意,是代教主,他的遗命中另说了,谁先找到圣火令谁就是教主。一教之主,干系重大,难不成随便一个阿猫阿狗找到了圣火令,便可做明教教主,那岂不让武林中人笑话?唯一的解释是他心目中的继任者有十足的把握能寻回圣火令。这个人就是杨逍,谢逊只是暂时被推上台面平衡各方利益。谢逊和明教各方势力关系都还不错,而且没有野心,如果是鹰王,当了代教主愿不愿意下来还真是一回事。

至于杨逍怎样寻回圣火令,分析两个点就能得出答案。

一、为何把疑似为奸细的小昭拿玄铁链锁住,不是关入天牢而是给杨不悔做婢女,这种身份不明的人物按理说是极其危险的。

二、训练的五行旗到底是用来对付谁的。

按照阳顶天的计划,下一任教主必是杨逍无疑,只是张无忌的突然出现打破了这一切。杨逍也就顺水推舟,退居幕后。


乱世邪刀


天干地支,往复轮回,奇闻野史,笑谈古今。

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倚天屠龙记》中明教教主阳顶天为什么选择把教主之位暂时传给金毛狮王谢逊而非白眉鹰王,况且当时的圣火令已经失传了。

白眉鹰王殷天正其实在阳顶天失踪之后就争夺过明教教主之位,且与明教其他元老级人物不和,所以便自立了门户:天鹰教。由此可见,殷天正的组织能力和武功应该都是在金毛狮王谢逊之上的。那么,阳顶天为什么不选他暂时作为明教的教主呢?

1.殷天正的野心太大,心胸不及谢逊

白眉鹰王是有野心的,如果他做了教主之位,那么在他眼中未必能够容得下其他人。就算他能够容得下光明左右二使和三大法王,但是以殷天正的心胸未必能够让这些人完全屈服,这些人未必会任其调遣。白眉鹰王人如其名,年轻的时候非常的孤傲,如老鹰一般。由这个绰号也能看出金庸先生对殷天正这个人物性格的设想是怎么样的。

所以在阳顶天消失了几年之后,他就和别人争夺教主之位,不和之后就自立了门户,而五散人和杨逍之流虽然相互看不惯但是也就如此,顶多各自为政并不会闹出太大的不愉快。、

就这一点可以看出,殷天正是不如谢逊的,谢逊心胸宽广,金花婆婆都对他有一丝的敬畏之心,和感激之情,就连殷素素弄瞎了他的双眼,他也只是一笑而过。

心胸----是做教主所必备的。没有广阔心胸就无法接纳人才,就难以壮大教派。


2.谢逊心思缜密。

从后文王盘山抢夺屠龙刀一事就可以看出,谢逊虽然外表粗狂但是内心是及其缜密的,且相当的有勇有谋。

1.就连在天鹰教的主场都够把天鹰教的东西抢夺在手,这一点足可以看出是经过谢逊的计划而得逞的,可见谢逊的谋划之深。事先做好了充足的功课,当时所有人的底细都应被他摸清楚了。

2.灵蛇岛上和紫衫龙王前面还热情聊天,后面下手也是早早的就有了预料,由此可见谢逊早就已经料想到紫衫龙王想要做什么。

3.周芷若、赵敏、阿离、小昭对张无忌的情意,作为局外人的他虽然眼睛瞎了,但却是心知肚明。

心思缜密---凡事三思而后行。有计划的做事才能够成就大事。


3.谢逊行事果断。

只要是谢逊决定做的事情,他就是坚持的去做,哪怕与万人为敌;哪怕天下人反对。

另外,谢逊不仅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甚是狠,练就七伤拳。

行事果断--- 认定的目标坚定不移,方可成事。


4.谢逊见识广博,武功高强。

对于这一点就算是死去的张翠山也是自愧不如的。

特别是在冰火岛,谢逊在那里呆了几年就已经摸透了冰火岛的风向、潮汐。要知道那个时候的谢逊可是已经失去了双眼,没有双眼能够做到这件事情,可见其天文与地理方面的知识。另外,他也是早就做好了计划,做好了木筏,要返回中原。

此外,谢逊内心还有一股的狂劲,对于武功也是很有天赋。年轻的时候或许不及白眉鹰王,但是假以时日之后,谢逊绝对能够在殷天正之上。白眉鹰王已经定型,但是金毛狮王却是一个十足的潜力股。

见识广博---知识储备,以备不时之需,以不变应万变。


5.谢逊的声望比鹰王高。

白眉鹰王太过于高傲了,正如前面所说,五散人和光明使者都对他不怎么服气。

很多人都以为杨逍是可以胜任明教教主之位的,但是不要忘了,当杨逍一个人独掌光明顶的时候,五散人对他也是不服气的。

所以,如果阳顶天真的把教主之位传给杨逍或者殷天正的时候,不知道明教会不会土崩瓦解。

恰谢逊这个人是最讲义气的,和五散人和其他的法王没有什么恩怨,而这一点这是非常适合做教主的。

人脉---领导者所必备。下属服气,指令才能够高效的执行。


《倚天屠龙记》中阳顶天为什么把教主之位传给谢逊而非白眉鹰王,你怎么看呢?


甲子叙古


谢逊有这么几个优势,

一是年龄优势,比逍遥二使年长,比白眉鹰王年轻,处于少壮时期,年富力强,心思缜密,处事稳重。

二是武功高强,尤其是流落冰火岛,与张翠山对话可以看出文武双全。

三是为人义气,服众。这从紫衫龙王对他的敬佩可以看出。个人魅力强。

逍遥二使,年纪轻,武功高,但是心高气傲,潇洒散漫,儿女情长。白眉鹰王虽然能力出众,武功高强,但是年事已高,不宜出任教主。


忍强


当教主的一定要能让人心服口服,杨逍、范遥、殷天正等人,有才,但不能服众。谢逊有情有义,武艺高强,众人都服气的,而且他还练了七伤拳,对自己都这么狠,这是个真男人啊。


白猿看电视


两个原因:

1.逍遥二使太过年轻,那个时候才二十四五岁,资历不够,江湖经验不够老道!后面明教四分五散,就是众人都不服杨逍做教主。

2.谢逊资历够,江湖经验丰富,另外,阳顶天在密道是想封死成昆,让其夫人逃脱。而他夫人是谢逊师姑,谢逊当教主,他夫人以后能受到更多的尊敬!


凛冬将至


第一谢逊是成昆的徒弟,阳顶天喜欢师弟成昆爱屋及乌;

第二阳顶天没想到师妹会自杀,原打算是和成昆死在一起,对师妹愧疚,只有谢逊成为帮主才能善待阳夫人;

第三推动小说情节,没有大张旗鼓的去海外迎接谢逊,也就不会张无忌当上帮主,也不会有之后的一系列故事。

谢逊并不是当帮主的最佳人选,最大的短板就是没有嫡系部队,而杨逍殷天正五行旗五散人都有嫡系


百事可乐3281


这是金庸老先生在为张无忌做的很好的一个铺垫。

张无忌在金庸老先生的笔下,一路奇遇。先是几乎继承胡青牛的医术,再到九阳神功加持,再到乾坤大挪移大成。作为后起之秀。可以说一路开挂的人生。单挑六大派。按照武功,可以作为明教教主。但是明教教徒众多,总有不服气的人。阳教主有遗言传位于谢逊,张无忌作为谢逊义子。按照传统,子承父业,张无忌接任明教教主是名正言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