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西厢记》和《牡丹亭》,哪个影响力大?

用心之旅


如果问越剧的话,毫无疑问是《西厢记》的影响力更大,《西厢记》和《梁祝》、《红楼梦》、《祥林嫂》一起被誉为越剧的四大名著。就近几十年来说,越剧《西厢记》的传唱也是久演不衰,影响力大的主要有两个版本:

一是浙百的《西厢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茅威涛和何英主演,后来茅威涛也和颜佳演过。当时的茅威涛风流倜党正青春,其当时的嗓音也堪为天籁,再就是杨小青诗情画意的舞台布置。可以说这部戏很好地展示了越剧的魅力,让人看罢一遍还想看。



二是上越版本的。由钱惠丽主演,很遗憾,这个版本的我没完整看过,如果说浙百的西厢是一幅静谧的图画的话,感觉上越的要闹点。



而《牡丹亭》,我们都知道这是昆曲的代表作,虽然越剧从昆曲那也学了不少东西,但《牡丹亭》这样的经典之作,是复制不来的。

其实如果题目换成《西厢记》和《牡丹亭》哪个影响力更大的话,会更有意思点。因为明代中叶《牡丹亭》问世后,当时有一句话是这样评《牡丹亭》的,说“牡丹亭一出,几令西厢减价”,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就是此前的演戏,基本上《西厢记》是必演的,长期占据戏曲舞台上的主导地位,但是《牡丹亭》出来后,人们开始纷纷点《牡丹亭》,有点冷落《西厢记》了。



但在戏曲史上,这两部才子佳人作品无疑都是精品,这与两部戏的主旨密不可分:

《西厢记》: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草台班子


在小编看来,两者各分秋色,一个讲述打破封建纲常伦理,为爱情奋不顾身的故事~而另外一个,是神话般的爱情向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也是出自《牡丹亭》。因此,只是看大家更喜欢哪个,而没有更好。

《西厢记》该剧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元代流行至今,也是激励着无数的青年男女用于追求爱情自由!

《牡丹亭》共五十五出,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站着一位佳人,说同她有姻缘之份,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庄美丽,跟从师傅陈最良读书。 她由读《诗经•关雎》章而产生伤春的情绪,于是由丫环陪同,去后花园游赏。

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 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 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 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就是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花园, 和柳梦梅再度幽会。于是,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

这个故事感人至深,汤显祖在本剧《题词》中写道:“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 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西厢记》完美的,是爱情坎坷的年轻人为实现双方的心愿一往无前,有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意思。而《牡丹亭》也是渴望爱情故事,两人双宿双飞,更像是一种“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感觉!

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又不可同日而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