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点打援具体是指什么?

新成石墨厂家


1948年9月,当林彪的东野已经对锦州范汉杰集团十万大军形成包围后,心急如焚地蒋介石立即要求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抽出沈阳主力西进,以解锦州范汉杰之围。但是,卫立煌死活都不答应西援,蒋卫两人闹得不可开交,是因为卫立煌很了解我军经典的围点打援战术,担心一但出辽西走廊很有可能导致全军覆没,被东野层层截断后加以分割围歼,西援锦州无异于添油战术、虎口投食,因此被逼无奈的卫立煌只答应以空运方式向锦州增援一个军的兵力,并建议华北的傅作义集团从葫芦岛增援锦州。

卫立煌的担心并不是无道理,国民党在关内战场上屡次中了我军的“围点打援”战术,可谓血淋淋的教训。例如,在华北战场上,1947年9月的清风店战役,杨得志指挥的晋察冀野战军以部分兵力围住国民党兵力空虚的徐水,集结主力等待驻石家庄的国民党第三军来增援,没想到国军还是中了杨得志的计,经过三天的激战歼敌近两万人,第三军军长罗历戎也被活捉了。

在山东战场上,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粟裕指挥的华野采取围点阻援的战术,迅速分割包围了国军汤恩伯兵团先头部队张灵甫副整编74师,在国民党重兵云集下被粟裕硬生生吃掉了这支王牌部队;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粟裕再次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以许世友十五万大军围住济南的王耀武,亲自率领十七万大军打援,可惜已经成精地蒋介石救火队长杜聿明为上当,眼睁睁地看着济南城的王耀武十余万大军被歼。

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围点打援即把重心放在“打援”而不在于“围点”,对一个据点的敌人围住后以诱使敌人增援(但也有围而不打以消灭有生力量为主)以达到歼灭援敌的战役目的,而兵力的部署重点是在打援,围点只是辅助力量。当然了,围点打援的成功运用的关键点在于围其必救,通常取得战术的成功后往往都会达到所谓的“两面开花”效果。

在我军将领中不少都会“围点打援”这一经典战术,如粟裕和徐向前等等,而这一战术的灵活运用也是一个优秀军事家才能的体现。1948年6月的豫东战役第一阶段,粟裕大胆提出了“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作战计划,以陈唐兵团出其不意攻克并占领了开封,而开封是国民党的省会也是战争以来我军攻打的第一个省会城市,出于颜面考虑蒋介石不容有失,可谓攻其必救。当面对国民党的多路大军增援时,粟裕果断决定弃城打援、创造战机,诱使兵力强大的邱清泉兵团与兵力薄弱的区寿年兵团拉开的距离,然后集中兵力一鼓作气,迅速围歼了区寿年兵团,取得了豫东战役“两面开花”的大胜利。


赛门军略


一言难尽,这四个字在军事上包罗万象,其运用之广和变化之多,实集兵家之大成。

1948年7月2日深夜,一直在桐柏山区隐蔽待机的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接到刘伯承的緊急命令,以六纵主力6个团(另外3个留在了大别山)在桐柏军区、陕南军区等地方部队9个团配合下,立即出山奔袭汉江平原发起“襄樊战役”,包围攻取襄阳和樊城等敌占据点,以便在淮海战役打响之前,监视和牵制住华中白崇禧军事集团,使其不敢倾力东援。



(王近山将军)

襄阳无疑是一座历史名城,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号称“华夏第一城池”,城垣三面环水一面临山,既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易守难攻所在,金庸小说里的郭靖,昔年就在此地抵挡蒙古大军半年之久,城高水深,被誉为“铁打的襄阳”。

王近山面对的守城敌将也都是“名人”,一位是第15绥靖区司令康泽中将,黄埔三期生,“复兴社十三太保”之一,蒋介石的绝对嫡系;一位是绰号“熊猫“的川军悍将郭勋祺,早年刘湘手下的骨干将领,康泽之所以选择郭勋祺担任副手,是因为襄樊地区三个旅的守军中,有两个是川军部队,另附三个地方保安团,总兵力约21000人。



(蒋介石早年侍从副官康泽)

1948年7月10日,在扫清外围敌军之后,解放军兵临襄阳城下,在兵力几乎对等的情况下,王近山打破常例,晓谕全军设立三个“特等功”标准:1,第一个登城成功;2,缴获四门化学迫击炮;3,活捉敌酋康泽。中野六纵和地方部队群情激昂,纷纷决心奋勇杀敌活捉康泽,因为康泽早年成立的特务武装“别动总队”在苏区曾经罪行累累。

坐镇武汉的“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接到襄阳被围的急电后却犯了难,派兵救援吧,他深知刘伯承元帅是“围点打援”的高手,中野主力说不定正在某个地方守株待兔;坐视不管吧,襄阳一丢,武汉北面的凭障顿失,宜昌亦受威胁,虽然康泽不是他的人,可是襄阳战略位置实在太重要了,一向诡计多端的“小诸葛”也是进退两难。



(中野六纵战士)

事实是,我野司直接指挥的二个纵队、陈赓将军指挥的西集团两个纵队,都在襄樊战场外线蓄势待发监视周边之敌,南阳的第13绥靖区王凌云部(二个整编师)和张轸兵团只要西援必遭打击。无奈之下,白崇禧只好抽调信阳的整编第7师、确山的整编第20师绕道增援:乘火车先到湖北孝感,然后徒步行军北上,过宜城奔襄阳,整个“旅途”的耗时最少需要七天!

这就是“围点打援”的精妙所在,对手如果重兵快速来援,解放军就将暂时围点不打,首先集中兵力在运动中歼击援军;如果对手增援迟缓,则攻城部队就会坚决而迅速的拔点;并且两者之间随时可以根据敌情变化而切换,如何临机处置,完全在于战役指挥员的战场把握能力。



(康泽被俘)

既然白崇禧的援军是绕着大圈爬来的,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到达战场,攻城前敌总指挥王近山随即下令拔点,王近山一反古来打襄阳“先夺山后破城”的惯例,以猛虎掏心的战法直扑襄阳城区,刀劈三关,总攻开始后仅用三天时间便全歼守敌,俘敌康泽、郭勋祺两名中将以下17000人,创造了对等兵力下攻城作战的典范战例,入选解放战争十大攻坚战。

《亮剑》里华野二师和五师争夺战利品的故事原型就发生在襄阳战后,六纵与地方部队因为争夺俘虏和缴获出现纠纷,事后刘伯承司令员命令王近山做深刻检讨,也算是战役中的插曲。

(川军郭勋祺)

襄阳既失,走到半路上的援军两个整编师立刻掉头南逃,一边庆幸总算没有被中野主力捕捉,而实际上我军攻克襄阳后,为配合华东野战军发起攻势,主力全部转移至汉水北岸,白崇禧的战役指挥能力,比起军神来还差着一个段位。

我军另外一个擅用“围点打援”战术的高手是粟裕将军,在洛阳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期间屡试不爽,使国民党的各机动兵团经常疲于奔命,却又始终战战兢兢,只怕救援要点不成,反而落入打援陷阱,这个难题,困扰了黄埔将领们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直到彻底失败也没琢磨出有效的应对战法来。


度度狼gg


围点打援是一种思想既可以在战略上使用也可也在战术上使用,简单点说就是围其必救,灭其援兵。目的就是在敌人救援的运动过程中我方以逸待劳消灭其有生力量,以此达到削弱敌人的目的。这一战略战术中围点只是诱饵打援才是目的,重点是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让其在不断地运动做彻底垮掉。

在战略上的使用最成功的就是美国,目前的叙利亚局势就是典型的围点打援,军事上围困叙利亚,政治经济上打击俄罗斯。是俄罗斯陷入了空前的经济困难和外交孤立,经济上美国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制裁,使得俄罗斯刚有起色得经济立马跌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政治上由英国发起的外交官驱逐战在美国的推动下几乎动员了所有的西方国家加入驱逐俄罗斯外交官的大战中,这使得俄罗斯与西方主要经济体陷入了外交困境。

美国打击叙利亚实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看似打击叙利亚实则在不断地削弱俄罗斯的国力。这就是战略上的围点打援,美国这步棋走的实在是妙不可言。一个国家要由持续对抗的能力,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而美国目前打的就是俄罗斯的经济。若不是还有与中国的全面贸易,俄罗斯迟早会被拖垮。

至于战术上的围点(攻城)打援战例那就更加的数不胜数了,这在我军的战史上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比较著名的清风店战役、豫东战役等,大家最为熟知的一定是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围攻平安县城,这本是一次李云龙部的单独攻城战,但是外围的我军其他部队看到日军急速的救援行动就立马心领神会了,集中力力量攻击其救援部队。这场战斗并没有事先谋划,靠的就是我军彼此的了解与在此基础上的默契配合。

围城打援的关键就是围,围的必须是敌人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去救的地方,这是战役成功的诀窍。如果这一点选不好或这一点的实力过于强大,自己完全没有围困的能力而强行进行围困那整个行动就有可能失败。

在这里还有解释一下围点打援与攻城打援的区别,两者从字面上也可以大概区分开来,一个重点是围,一个重点是攻,这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并且还可以相互转换。着的要看实际情况才能决策,战争本身讲究的就是随机应变,只有运用好各种对自己有利的事态为敌人制造不利的事态才能在交战的过程中无往而不胜。

总之战争最为讲究实力与策略,在实力的基础之上运用得当的策略那一定会事半功倍。

欢迎大家与异域边缘一起交流,如果喜欢请点击关注,谢谢!


异域边缘


围点打援是战争中惯用的一种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略战术,核心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围点是手段,即攻敌所必救;打援则是手段。

这样的战例在古今中外比比皆是。两千年前战国时期,孙膑指挥的马陵之战便是此例。魏国大将庞涓率十万大军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在韩魏双方杀得筋疲力尽之际派孙膑带兵救韩,孙膑不去韩国与魏军主力正面硬抗,而是直接进入魏国,迫使魏军主力回援。与上次围魏救赵不同的是,孙膑这次并不是只在中途打个伏击战那么简单,而是是要给予魏军主力即魏军的有生力量以一次毁灭性打击。齐军围住魏国都城大梁后,在韩国的庞涓随即带兵回救,结果被齐军诱入马陵道予以全歼。

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也同样是此例。

辽沈战役解放军的第一个打击目标是锦州,目的是为了封闭国民党军于东北。当解放军围攻锦州时,国民党军在东北的一支最精锐部队——第9兵团奉命出沈阳,西进援锦。在攻打锦州之前,解放军并没有部署围攻第九兵团的企图,仅仅是部署少量兵力予以阻击,确保攻锦之战的顺利进行。当解放军攻克锦州后,第9兵团已经到达距离锦州不远的地方,企图趁解放军刚拿下锦州立足未稳之际一举歼灭解放军。但是没想到拿下锦州的解放军反而更猛,一口将第九兵团10余万机械化部队连肉带骨头的吞了下去。

在此战中,解放军围了锦州这个点,吸引了第9兵团这个援,最后是即打了点又打了援,可谓一举两得。

淮海战役解放军的第一个目标打得是徐州东面的国民党军第7兵团,将其围住以后,国民党当局调动在河南驻马店的第12兵团东进救援。结果没想到第12兵团12万大军一踏入安徽就被埋伏在这里的解放军团团包围。很快,解放军先解决掉了第7兵团,惊慌失措的蒋介石生怕第12兵团有失,急忙命令正准备放弃徐州南撤的第2、13、16兵团共30万人西进救援第12兵团。很快,当这三个兵团一转向,就被刚刚歼灭第7兵团追上来的解放军给包围在了陈官庄。

于是,解放军首先消灭了第12兵团,紧接着准备以陈官庄这三个兵团继续吸引南面的国民党军第6、8兵团救援予以围歼。但是这两个兵团迟迟不敢动弹,于是解放军就先歼灭了这三个兵团。

在淮海战役中,第7兵团是点,吸引第12兵团这个援。12兵团被围后又变成点,吸引了第2、13、16兵团这个援。可惜的是第2、13、16兵团这个点没能把第6、8兵团这个援吸引过来。


大将军威武K


围点打援,就是包围一个敌军难以舍弃的重要城市,其余军队伺机伏击援军。如果敌军不敢增援,则顺利吃掉被围城市。

这样的战役战术,在解放战争中很多。

其实古代也很多。

比如关羽219年发起的襄樊战役。

关羽以3万军队围襄樊两城,歼于禁援军,俘虏3万余,不计算后期失败,也是非常经典的围点打援战役。


四川達州


特定的地点,特定的装备及人数,以及救援的装备及人数,及来回纵横的速度,否则空谈,简称大鱼吃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