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田地里的蚂蚱、蛐蛐儿等小昆虫,怎么都不常见了?会不会对农村生态造成影响?

农民二坤


所以,农科院针对这些害虫研制出有针对性的药物,免得庄稼遭受病虫害的侵袭。每年种地的时候,农民都需要给庄稼地打药,一个是除草,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就是防治病虫害。打了药的庄稼,害虫就不会来,来了也直接毒死,这就是题主您看不见蚂蚱和蛐蛐的原因。



第二个问题,是会不会对农业生态造成影响,不会的,蚂蚱和蛐蛐除了吃掉庄稼以外,对庄稼没有任何帮助。而类似于蝴蝶和蜜蜂,都是益虫,它们会授粉,会使农作物增产。

但药物喷洒的剂量,会同时对益虫也产生影响。选购农药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这就是高老慢的看法,欢迎关注并在下方评论区一起探讨。


高老慢


有长腿长角的蚂蚱,一蹦老高还会飞的那种,方头胖肚的大蚂蚱,腿上有倒刺,被它弹到会很疼,特别有劲,捉住它烤熟油炸都是不错的美味,一般蚂蚱都是草青色,有会鸣叫的土蝈蝈,也叫蛐蛐儿,用青高梁杆刮皮编制的八角笼子。

以前老听父母那一辈讲述他们上山打猎,下水摸鱼的故事总是津津有味,也想体会一遍他们的乐趣,可这种愿望也只能是奢望了。





福建小冯



有激情没有勇气的70后


现在农村田地里的蚂蚱,蛐蛐等小昆虫确实都不常见了,这和农民使用化肥农药有关。

(1)以前农民种田,施的是农家肥,牛粪等,用做肥料。田地里的草是用手拔掉的,这就造成产量低,劳动强度大。

(2)现在科学种田,施化肥打农药,产量高,劳动强度相对小一些。但是这样也造成了蚂蚱,蛐蛐,蜻蜓,小蝌蚪,青蛙,萤火虫等等。

(3)在我们这边,现在很多田已经荒了,种上树,土质是有所变的。





遇见小杨同学


对农村田野里这个生态问题,对虫儿确实造成了影响!罪魁祸首就是农药,如今对付庄稼地里的害虫,多数都用高效农药,益虫害虫一窝扫,小时候常见,也玩过的很多,不提不注意,这些年田里的虫儿真的希少了!

对田野里那些虫们,印象最深刻,小时候常常挎上菜篮子,去田野里疯跑,晶莹露珠儿挂在草叶尖上,把裤角儿打的湿漉漉,有时虫儿被惊吓的飞起又落下,这就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奔跑着惊起,看准目标轻手轻脚的捉住它,捉多了就采根青草冒姑英,拴上一大串!

有长腿长角的蚂蚱,一蹦老高还会飞的那种,方头胖肚的大蚂蚱,腿上有倒刺,被它弹到会很疼,特别有劲,捉住它烤熟油炸都是不错的美味,一般蚂蚱都是草青色,有会鸣叫的土蝈蝈,也叫蛐蛐儿,用青高梁杆刮皮编制的八角笼子,放进蝈蝈听它悦耳的叫声!

在田野里忙着捉害虫的青蛙,那时候特别多,随时都能看见它们蹦跳的身影,青蛙还有一绝,会蹦起尿水儿,不注意就被这家伙吓一跳!那时候青草味儿也芳香,在黄昏时候,田野里一片大合唱,水洼里的青蛙和鼓气小蛤蟆也叫特别的卖力,让人听烦了扔一石块,消停个屁时,又叫的此起彼伏!

现如今不知何时,大自然消失了那种美妙的田野大合唱,真的好久没听到了,现在粮食产量高了,除草用的是高效农药和除草剂,人们确实省工省力了,但在不知不觉中破坏了大自然生态,对这一切現象,也没有人能意识到什么,谁也不知道会带来什么改变!

但要人们停止使用农药,回复到以前农耕铁锄,用手拔草的时代,好象一去不复返了,也没有人会重视!世上万物本來相生相益,当人类得到了某些便宜,也影响伤害了某些生物链条,必会伤及一些东西逐渐减少消失!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肖哥180461167


感觉提问者把逻辑关系弄反了,应该是农村的生态环境变差了才导致了这些昆虫的消失或者变少。保护自然,刻不容缓!

当然这些昆虫的变少会反噬人类的身上,生物链的断裂必然会影响生物的生存。你想啊,昆虫变少了,鸟类没有了食物,鸟类会变少,万一有昆虫害的时候,没有大量的鸟儿来控制,那农民为了保收就要打农药,农药会把害虫灭了,也把地面上的所有昆虫,蚂蚱,蛐蛐,蚯蚓等等全部杀死。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生态遭到进一步的破坏。土地越来越贫瘠。

人类要重视自然环境的破坏问题,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方式肆意的破坏环境,那就话怎么说的来着,不要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变成你的眼泪。人类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远远比不上动物,植物,首先被反噬的肯定是人类自己。从自己做起,教育孩子保护环境,不要故意伤害任何小动物!


北方小伙在南方


现在农村田地里的蚂蚱,蛐蛐等小昆虫确实都不常见了,这和农民使用化肥农药有关。

以前农民种田,施的是农家肥,田地里的草是用手拔掉的,这就造成产量低,劳动强度大。

现在科学种田,施化肥打农药,产量高,劳动强度相对小一些。但是这样也造成了我们小时候常见的蚂蚱,蛐蛐,蜻蜓,小蝌蚪,青蛙,萤火虫等等,带给我们童年很多美好回忆的昆虫都不多见了。

这是农业生产方式进步的必然结果,昆虫不能给农民带来任何收益,不能当饭吃,这些昆虫没了就没了,顺其自然就好。

就好比现在的人洗衣服都用上了洗衣机,搓衣板就淘汰了;用上了空调,蒲扇就淘汰了,一个道理,都在进步。

目前看来,这些昆虫的逐渐减少,并没有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什么不利的影响。


阳哥拍三农


以前和表弟玩耍的时候,拨开草丛就会跳出很多小昆虫,我们就把它们捉回来放瓶子里打架,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之后就再也看不到那么多小虫子了。为什么农村田地里的蚂蚱、蛐蛐小昆虫不常见了,我觉得有以下两个原因。

1.这些昆虫的栖息地被人为破坏。比如开垦、建房等人类活动,造成它们活动区域越来越远离人类的居住地,所以我们觉得更少见了。



2.化学肥料、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昆虫的死亡。十几年前,还没有农药的时候,很多农民除草的方法非常原始,纯靠手工拔或者锄头,但是现在科技发展之后,农民们都开始普及更省力省时的农药。农药对于人来说,危害可能是没有那么直接的,但是对于比我们渺小的生物来说就是灭顶之灾,几毫升的剂量就可以消灭成百只小昆虫。久而久之,能存活下来的昆虫越来越少,种类也不如之前丰富了。


至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毋庸置疑,当然是有的,农村就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在这系统里环环紧扣;蚂蚱、蟋蟀等小昆虫数量减少,会造成以它们为主食的动物数量下降,比如青蛙、蟾蜍等,而这个影响又可能会波及到以青蛙、蟾蜍为食物的蛇类。过不了多久,这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至于后果,那么就会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了。

几十年之前,小溪、池塘、甚至连稻田里,都是各种鱼类,而到了现在,在小溪里看到鱼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



以前老听父母那一辈讲述他们上山打猎,下水摸鱼的故事总是津津有味,也想体会一遍他们的乐趣,可这种愿望也只能是奢望了。


小雨影视


确实,现在农田里一些昆虫基本上没有了。比如说,以前的蟋蟀,壁虎,豆虫,现在都看不到了。我们这里,以前种植棉花的很多,为了防止棉铃虫,农民都用一些剧毒的农药,虽然杀死了棉铃虫,但是也杀死了很多有益昆虫。严重影响了农村农田里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农田里大量的害虫滋生。所以说,所以说,昆虫的减少,尤其是有益昆虫的减少,对农村是有很大影响的。


祝福我家


现在科技发达了,农村种地再也不用除草了,都是各种各样的高效农药,它的副作用,就是杀死了很多不该杀死的东西。促使土地板结,农药含量增高,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