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内战最艰苦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什叶派阿拉维人武装始终支持巴沙尔吗,为什么?

史壳郎先生


叙利亚内战爆发准确的时间是2011年3月15日。当初叙政府军有30万人,主要将领均是什叶派族的阿拉维派。他们是巴沙尔政权的坚强后盾和支持者。



叙利亚战前总人口2240万人,阿拉维派只有246.4多万人,占比仅11%。可就是他们的牺牲精神有了今天的叙利亚。

叙内战爆发最艰苦的时候是2015年9月。叙政府控制1.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8.5万平方公里10%不到。反政府武装“拉赫曼旅”逼近总统府最近距离300米。巴沙尔卫队和伊朗革命卫队誓死抵抗,才没有结束巴沙尔政权。

叙利亚反政府武装以逊尼派族为主,最早成立的“伊斯兰军”是政府军的反叛军官组建的,有20多分支组成。各帮人马拉山头,纷纷投靠域外国家,借助外力以推翻巴沙尔政权为目的。阿拉维派团结一心,叙政府军和支持者民兵组织死亡近20万人,80%是阿拉维族。如果不做出这样巨大的牺牲,阿拉维派将在叙利亚没有立足之地。叙利亚内战本来就是外部刺激,内部宗教矛盾引发。对阿拉维派来说只有殊死一搏,别无他法。叙政府军现在有13万人,阿拉维派仍然占大多数,男人战死,女人上。目前,政府军实控地盘55%近10万平方公里。西北伊德利卜和阿夫林在最坚定的反政府武装手里,库族控制地区有与政府和谈的概率。这与阿拉维派族顽强精神,牺牲精神息息相关。他们只有一个信念——不团结在巴沙尔周围,勇敢作战就没有他们今天。


何由之



或许你也有这样的疑问:中东强人卡扎菲只抵抗了8个月就挂掉了,而巴沙尔却在更加激烈、残酷、复杂、诡异的叙利亚内战中顽强坚挺了近8年,不仅没有倒台、死于非命,还重新控制了全国70%的领土,并且在控制区的局势趋于稳定,将一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国家重建的筹划上面。两者的结局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巨大的不同?除了俄罗斯、伊朗的派兵介入叙利亚战争,对叙利亚政府鼎力相助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那就是巴沙尔家族所在的阿拉维派在内战中思想高度统一,摒弃个人偏见与利益,全力以赴支持他们的代表巴沙尔总统,在作战中都很玩命,迸发出很强的战斗力与韧性。这是因为他们都很清楚,他们跟巴沙尔是同一条船上的,要是巴沙尔家族这条船被敌人击沉了,他们以及他们的家人,包括阿拉维这个族群,在恐怖组织、极端反政府组织的屠刀下巢倾卵覆!

叙利亚有库尔德人、德鲁兹人、土库曼人、亚美尼亚人、犹太人,但阿拉伯人占据了全国90%左右的人口,其中,阿拉维派人占了全国人口的17%左右,逊n派人则占比73%,是第一大族群。

同时,叙利亚也是一个宗教林立的国家,主要聚居在叙利亚西南部格兰高地与首都大马士革附近一带,占全国人口5%的德鲁兹人信奉德鲁兹派(什ye派的一个分支);信奉阿拉维派(什ye派的一个分支)的主要聚居在叙利亚西部的拉塔基亚省;主要聚居在叙利亚北部、西部与东部的占全国总人口的10%的库尔德人是逊n派;占全国总人口的73%的阿拉伯人,其中,65%的人信奉逊n派,另外8%的阿拉伯人则是基督徒。另外,叙利亚还有少量的犹太教信徒、希腊正教(东正教的一个分支)教徒。

黎巴嫩宗教学者哈尼法斯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布的报告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也是叙利亚爆发内战的最主要的内因:当国家处于弱势,教派主义就会崛起,人们回归到他们的主要身份——某个宗教的教徒。而一个社会的宗教派别越多,这个国家也就越虚弱!哈尼法斯的这个观点,对于任何一个多宗教的国家都是一个警示,无论是印度,还是俄罗斯,都是如此。

2011年3月,叙利亚爆发了内战,形形色色的反政府武装基本上都是有逊n派的阿拉伯人组成,而生活在叙利亚大中城市的基督教徒的阿拉伯人却都是巴沙尔的支持者,原因是他们不希望世俗化程度非常高的巴沙尔政府倒台——阿富汗塔利班上台后,以及伊朗1979年后的现状让他们历历在目,他们不希望叙利亚出现这样不可挽回的倒退。而巴沙尔家族所在的阿拉维派更是支撑叙利亚政府没有被推翻的三大支柱之一。

叙利亚内战爆发初期,叙利亚政府军的核心骨干全是阿拉维人:叙利亚政府军精锐之师共和国卫队全都是阿拉维人,叙利亚的特种战部队100%是阿拉维人,首都大马士革驻军都是阿拉维人,空军飞行员有98%阿拉维人,叙利亚政府军“战神”哈桑少将也是阿拉维人……正是叙利亚政府军的阿拉维人的浴血奋斗,才支撑着叙利亚政府这座“危楼”没有倒台,否则,也等不到俄罗斯出兵叙利亚,襄助叙利亚政府。

在内战爆发前,并不是所有的阿拉维人都支持巴沙尔,也有不少人对他不满,甚至也是他的反对者,希望他下台,结束阿萨德家族的统治。但是,内战爆发后,特别是叙利亚政府军节节败退的前几年,特别是2011-2013年期间,几乎所有对巴沙尔不满,反对巴沙尔家族统治的阿拉维人想通了一个简单道理:所有的阿拉维人跟巴沙尔家族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仅占全国人口17%的阿拉维人是少数派,一旦巴沙尔被推翻,占据绝对优势的逊n派掌权,阿拉维人的处境极为危险,一个普通的阿拉维人惊恐地表示,在极端分子眼中,阿拉维人被视为异端,他们以此为借口大肆屠杀。叙利亚政府军塔尔图斯基地司令穆罕默德上校用一种难以形容的决绝与悲怆道出全体阿拉维人的心声与抉择!他说:“阿拉维人除了战死外,没有退路与中间道路!”

战场形势最危急的时期,阿拉维人都做好了退守老巢拉塔基亚省,与极端分子打游击战的准备,幸运的是他们顶住了。


飞狼


叙利亚内战最艰苦,应该是指巴沙尔政权最有可能倒台,岌岌可危的时候。

从虎贲的角度来看,2012、2013年,阿萨德政权孤立无援并且四处点火,可以说是最艰苦的时候。在2012、2013年,叙利亚自由军几乎呈现出一种燎原之势,南北夹击叙利亚政府军。各地的反对派民兵、游击队甚至可以说是土匪也是应声而起,十余万的政府军除了坚守城池之外,还需要赶到各地灭火,着实疲于应付。

另外这一时期,反对派对叙利亚安全总部大楼发动袭击,国家安全团队几乎全军覆没。政府高层频频叛逃,其中就包括驻外大使、军队高层、政府总理和部长。大马士革部分地区也已经被反对派占领,距当时传闻,巴沙尔一度打算退回深山打游击。如果不是伊朗支持和美国的犹豫,以及反对派各自为战,恐怕阿萨德政权早已经成为了历史书上的一页。

但是正是在这样的危急关头,叙利亚却涌现出了一批国家英雄。“巴萨尔之剑”哈桑将军、“德鲁兹野兽”伊萨姆将军、“最后的堡垒”马希尔-阿萨德将军,正是他们在阿勒颇、大马士革、代尔祖尔的坚守和拼杀,为巴沙尔寻找翻盘的机会提供了足够的时间。

至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忠诚于巴沙尔,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无论是老阿萨德还是巴沙尔,他们注重军队培养和素质,特别是着重培养阿拉维人。作为维权体制的支柱,军队高中层大多都是由阿拉维什叶派复兴党人担任。

2.老阿萨德一度曾经血腥镇压逊尼派,但是对于军队的待遇并不算差。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信仰服从命令的士兵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军队,毕竟叛徒是一生的耻辱。

3.巴沙尔是阿拉维人的利益代言人,一旦巴沙尔倒台,阿拉维人的福利也就随之消失。因此他们不是在为巴沙尔作战,也是为了自己再作战。

4.虽然政府军在12、13年疲于奔命,相当一部分领土被反对派占领。但是阿萨德训练有素的军队仍然在战场具有优势,叙利亚军队的确一度疲于奔命,但是硬碰硬的话,阿萨德军队仍然占据优势。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既然自己强大,为什么要背个叛徒的骂名投敌呢?


虎贲军huben


什叶派阿拉维派是个少数民族只占15%的人口,政府部门及军队与企事业单位占据了绝对的多数,如果叙利亚由逊尼派来执政,大换血肯定会有的,什叶派中的阿拉维派人该怎么办呢?肯定会大多数人下岗走人,挤压与清洗必将来到。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发其声,不做其事,事关重大的切身利益,维护什叶派的执政统治利益,关系到子孙后代利益。

所以将什叶阿拉维派保存下去,使整个民族生存利益,放在首位,巴沙尔政府就是核心价值,巴沙尔政府一倒台,所有阿拉维派必将遭秧。

这种民族之间的国家执政地位的争夺,关乎所有阿拉维派的荣辱与共。誓死捍卫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也无可厚非。



随雨飘渺


回答确有难度,从未去关心叙利亚战争中,各方敌对势力的细节,两个大老板都是实力非凡,用四川话说,有两根《攪屎棒》在不断地运作,把一个小国攪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二战时的两个盟友,成了冤家对头。打啊打,死伤者中,很少是姓美和姓俄的,而是利用了(追隨者),和(顾佣兵)!这种惨景还未完全结束。关心的是,按《人道主义》,一是解决成千上万难民潮。二是在战争停止后,难民回归叙利亚,重建家园的问题。中国人民同情叙利亚人民的不幸遭遇,我们有八年抗日战争遗留下的伤疤。您们有七年争权的内战造成的家园被毁,和老百姓大量伤亡的痛苦,给予必要的《人道主义》救助,例如粮食,药品,是世界各大国必须重视的现实问题,相信,中国人会伸出援助之手。另一个问题的答案,估计是俄国佬普金决心出兵之时,就是叙利亚政府军最艰难的时刻。有一个疑问谁願解答,俄国人不惜一切代价死挺了叙利亚现行政权。他们俄国这样大的疆土,人口又少,为什么不去接纳大量叙利亚难民,给予安置,甚至,转办国籍,把叙利亚的难民转成为俄国公民?


陈善正


阿拉维派穆斯林在叙利亚占少数,其他支持巴沙尔的还有德鲁兹派,基督派,逊尼派精英阶层,因为一旦反对派执政,这些人有可能被清算或者被屠杀,这些人没有退路,要么战死,要么支持政府。


赵阳145797366


阿拉维人的回答是:要么战死,要么胜利。阿拉维人没有第三条道路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