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人死,钱没用完。人没死,国家却没了。求答案:谁更悲催?

苏文治主要是倒腾古钱币,碰到杂件,只要价格合适,他也会收下赚个差价。那副《夏塘蝉鸣》虽然他看出是假的,可仿制得不错,他也就收了下来。

世间事真是讲究缘分,他俩因一幅假画而相识,谁会想到?

文青嘛,三句话就会和文化扯上关系。没聊几句,话题自然就转到古钱币所蕴含的文化上去了。

苏文治手里拿的是枚“开元通宝”,就着这枚铜钱说起了历史故事。

不愧是倒腾古钱币的,那久远的历史,从他嘴里说出来,条理很是清晰。

开元通宝铸于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通宝”铸造的钱币,那以后,历朝历代的钱币就以“某某通宝”的形式铸造了。

而这枚“开元通宝”不是唐朝铸造的。

唐朝灭亡后,天下分崩离析,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代。

北方,藩镇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南方,相对要好一点。

偏安江南的南唐,其开国皇帝是徐知诰,自称是李唐皇室后裔,改姓为李。

后来,南唐铸造钱币也是“开元通宝”,以此来体现其政权的正统、合法。

南唐“开元通宝”的钱文出自南唐户部尚书、书法家徐铉之手。

徐铉?

辛芳芳在脑海里极力搜寻着……可,怎么也想不起这个人。

这不稀奇,除了历史迷,没几个人知道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但是,只要说起一个成语,大家一定会记住他。

成语“岂有此理”,就源自徐铉和南唐后主李煜的一段往事。

南唐被宋太祖灭掉后,后主李煜被俘至东京汴梁,封“违命侯”。

人生最悲催的事,某大叔认为——人死了,钱却没用完。

而对于一千年前的李后主来说,人生最悲催的事,毋庸置疑——人没死,国家却没了。

寄人篱下,昏聩的李后主终于醒悟,他悔恨以前的风花雪月,他仰望明月怀念故国……

闻名千古的《虞美人》,就是在这种状态下,横空出世的。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为文青,辛芳芳对李煜太熟悉了,这位李后主治国无方,却极具文采。

其前半生,荒唐昏庸以至于国破家亡。其后半生,他用悔恨、用生命书写了一座丰碑——这首《虞美人》流传千古,无人能及,他因而被后人奉为“词帝”。

亡国之主的日子不好过,亡国之臣却要幸运得多。

南唐举国以降,徐铉因有才干,颇受宋庭重用。

徐铉忠贞重情,李后主生日那天,他去给曾经的国主祝寿。

苟且的亡国之主,封号为“违命侯”,可想而知,李后主府门前是多么的冷清。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徐铉抛开一切利益因素,来到违命侯府,他要给抑郁寡欢的后主送去一丝情义,这情义是安慰失意、失势者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