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高草禅林寺

桂林神秘庙宇:探访高草禅林寺

在向导的指引下,行走了190公里,来到了桂林灌阳西山密林里的高草禅林寺。

高草禅林寺原名叫高草堂,是在明朝1468年由曹洞宗海永禅师开山创建,其位于灌阳县西山瑶族乡李家村,坐落于海洋山脉深山老林之中。还流传下来一段感人而神秘的创建寺庙的故事:

相传明成化(1468年)年间,从高山寺传法而来的海永法师,是高草堂开山建寺之主师。他远道而来,进入灌阳境地时,登上都庞岭的西面,见青山浩渺,山奇水秀。在沧茫的林海间,时而瑞云密布,雾霭缤纷;时而祥光闪烁,紫气蒸腾。他认定此处必有圣灵玄妙之境。于是,他禅心已定,不畏艰辛,越过峻岭崇山,沿着牛湾河畔崎岖而陡峻的山间小径,一路察观。当他来到盐田源,恰是旭日东升之际,发现火焰滩上,出现一种奇异之景象。火焰滩因古时候植被繁茂,水源丰盛,江涛汹涌,水势猛烈,一泻数丈,形成高大水柱,同时,声音宏亮,有如惊天雷鸣。那水柱溅起浪花,似雾升腾,受太阳光的折射,交相辉映。这时,一道美丽的彩虹跨过瀑布上空,水柱与彩虹迸出,形成一道七彩纷呈之景色,架起一座虹桥,极为绚丽与壮观。海永法师被这一奇观迷得叫绝"真乃好景"。走进近前处仔细观瞧周围,江畔有一奇异古藤,足有碗口粗大,仿佛铁索,且连两岸;他攀上古藤,跃跃欲试,以其功法神术,渡过江河南岸。为了寻找理想的佛地,想探个究竟。因此,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排除一切困难,行进在南岸山头野岭之中,以极快的速度,登上了五马关山之巅。登高望远,山势延绵起伏,云海山涛,气象非凡,好一处佳景;他四处环顾,将视线往火焰滩隔江北岸山中瞄去,就火焰滩不到一华里处,惊异地发现那里元气不同凡响,光环四闪,景致奇特。海永看了许久,心中一片喜悦,内心中流露出欣慰快活与惬意。他决定立刻下山,再往原来老路转向回程,经过一番迂回苦行跋涉、攀沿,终于来到了心中所爱之圣地——即现在的高草堂。见此地有沼泽湿润的水潭里,时而翻现出晶莹的水珠,胜似莲花怒放;参天的古木上,鸟儿婉啭地唱着欢快而清脆的歌声,棕黄色的野猴跳跃腾挪,与鸟儿相处和谐,好不热闹的场面。再看整个地理的形状结构,显得那样均称,山环水绕,主山脉落穴之处,宛若青龙出洞,左右山形环护其间;前面隔江相望的五马诸山昂首挺立,如门中的卫士镇守关前,真是天赐的佛缘。海永被这独到风景,迷得如痴如醉。虽然经历过多少个日夜的风餐露宿,苦行僧的长途跋涉,已是劳顿得精疲力竭。但是,为了找佛地,建庵堂,创寺院,传法修行,超度众生,即使再苦再累也就忘却了。工夫不负有心人,能够来到这样的风水宝地,也就完成了最终夙愿。因此,海永对此山此水,此情此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偈曰:"杀草立寺了春秋,四大无常法相酬,无有分争何日了,日月如来只待休"。

海永法师决定在此建寺,于是他恭请了一帮山民。带来刀、斧、钜等工具,伐掉杂树,劈开纵生的野草。择吉日,定罗经,立方位。以草搭庵遮棚,用简易的方式,修建修行传法的道场,开创了火焰滩北山中第一个庵寺。因此,以草搭棚为寺,海永又是高山寺的禅师,顾名思义,后来人们把它命名"高草堂",历代承袭沿用,"高草堂"也因此而得其名。由此,周边的信众见其有僧人传法,香火缓缓增多,信士们到寺焚香化纸,进行朝拜,渐渐地香火旺盛起来,许愿还愿,梵香绕寺,显出庵寺之灵性,因而,高草堂名播四方。

海永法师开创的高草堂,经历过几十个春秋,但仍以草搭棚为寺,其面貌依旧如故。海永法师精心授课,几十年如一日,为各地庵堂佛馆教授了一批弟子,在当时为修行护法,普度众生起到了主师之作用,而他的修练程度达到纯熟精湛,直至功成圆寂。

相传,十五世纪之末,全州大石桥的石家村,有一石姓二兄弟,兄长叫石山,弟弟名石海,是祖传的民间医师之后。有一个盛夏季节,俩兄弟为了采集山木药材,从遥远的家乡来到了盐田源(西山古称)古老林区,不觉到了火焰滩的江畔,这时正是下个下午日,二人顺着火焰滩古藤方向攀沿,下聚精会神地采集药物,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倾刻间狂风暴雨从天而降,乌云和大雾一时笼罩整个山川,天地间一片昏暗。他们为了寻找一个避风栖身的地方。但是来不及了,双双暴露在风雨之中,身上被大雨淋湿得无一干衫冷得直打寒颤。因采药时,各自在不同的位置上,隔着较远的距离。为了安全起见,二人不约而同的往上攀登,由于当时被大雨淋湿的地面表层,土质松弛,又逢山洪暴发,悬崖陡坡上荆罗藤网,行步艰难。奋力攀爬在崖壁上的弟弟,他所处的位置正是一块滑坡地,一瞬间,连人带土一同崩下瀑布深潭的旋涡里。这时哥哥石山艰难地登上了滩头上方的小路,他等待着弟弟的到来,可怎么也未见其踪影,哥哥大声呼唤,也没见回音,他料定事情不妙,就向弟弟所在的位置打探,方知那儿已崩塌了一大块。情形不妙,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石山又急又恼,望着那汹涌澎湃滚滚而来的洪流,泣不成声。为了挽救石海的生命,得尽快找人帮忙,他匆匆沿小路往外行,由于那时古老林区人烟稀少,加之地疏人生,天色渐暗,往何处去呢,一时间思绪混乱。当石山跑火焰滩出口处的高桥涧时,隐隐约约从山头传来阵阵钟鼓声,他凝神致听,果然声音愈传愈响。他想,此处山中莫非有庵堂庙宇?顺着声响的山上找去抬眼望去,只见是一座不大不小的茅棚草舍,他急忙走进茅棚,只见一老禅师闭目修练双手合掌,安祥打坐。石山见有僧人,内心激动。石山呼唤几声后,不见禅师回话,以为老僧在修练功法,不好打扰。石山看到神台上供奉几樽菩萨,有烟香和纸钱,再看左下方安放一大鼓和一个洪钟,他急忙取来一柱香和一叠纸钱,用神台上的火硝点燃香纸,跪倒神台前叩头作揖,把当天下午采药和弟弟石海遇险的情景念念有词地说了一遍,祈祷菩萨能施恩惠,保佑弟弟平安无事。祈祷完后立起身来,在庵堂周围四处看看,见庵堂右面有一间不大的伙房,房里堆放一些木柴,他并取来神台上的火硝生起火来,这时天已全黑,不能外行了,因此就把早已被大雨淋湿的衣裤脱下,用木棍架起烘烤。又从衣兜里掏出为采药而早已备好的干粮充饥,一边吃着东西,一边思索着石海生死未卜之事。也许是石山受到惊吓和劳累过度,精神渐渐地支持不了,慢慢地打起瞌睡来,不久进入了梦乡。石海做得一梦,见一位慈祥善和的老僧,站在他眼前,双手合掌道:"施主有不幸之事相求于我,我也早知你与你弟的境遇,你弟滑入深潭旋涡不会有大难临头的确良,自有神灵者予以扶助、保佑的,请施主放心,明天你弟会安全脱险,与你团聚。"石山听罢,心里踏实多了,躬身施礼道:"谢谢大师指点迷津和关心。"这时,石山光着身子醒来,发现自己是在做梦,他回忆起昨晚做的那个好梦,想想那老僧不正是庵堂上打坐的老禅师吗?这时天刚放亮,他急忙穿上已烘干了的衣裤,想去与老禅师道别。走进庵堂,见大师还在打坐,声色不动。石山见此情形,并没惊动他。火速奔向昨天下午采药的火焰滩潭边去看个究竟。他来到潭边时,果然发现弟弟石海安然无恙出现在深潭岸上。这真是个奇迹!顿时哥俩热泪盈眶,相互问候。石山问弟弟昨天下午滑入深潭后是怎样脱险的,石海告诉哥:"我滑进深潭后卷入岩层,象做梦一般,似有一仙姑把我从岩层中掺托出水面,然后推我上岸之后,此人却突然不见了。"石山也将昨晚庵堂借宿所做的梦的前景讲述一遍。那梦与石海所发生的事情完全吻合,二人觉得此事太离奇神化凑巧玄妙,真让人有有惑不解之谜,深感此处灵性很高,非平凡之地。难道那庵堂和这深潭瀑布有相互联系?这世上的事情太蹊跷了。

因此,哥领弟再次来到庵堂,仍见老禅师还是在安祥打坐。二人鞠躬敬唤数声,不见老禅师回音,仔细观察他的神态表情,才发现老禅师已圆寂多时。他俩摸摸老禅师的身体,搜出了一本经书。经本上记录着禅师的法号叫海永,是高山寺传法而来,是这个庵寺的创始人。

为感激海永传梦点化指点迷津,使得石海大难不死,因感激圣灵扶助保佑化险为夷这恩德。哥俩找来庵寺锄,将海永法师安葬于寺右侧约30米处,然后刻上"海永定魂"之石碑,以示纪念。他俩认为与此庵有缘份,于是在发慈悲善心。回家后二人将家里的钱财粮捐献出来,并带来工匠巧手,大兴土木,经过一段时间的建修,把以前的茅棚改造成屋架结构的修行传法的道场。石山也就成为庵寺的继承人,继续弘法。

此后,高草堂还经历了易名和多次的修缮,但在有心佛教的有识之士的努力下,经历了几百年繁荣和沧桑的高草堂得以保存下来,但是在"文革"期间,各种政治运动频繁,当时破"四旧"、立"四新"的风浪席卷全国,而高草堂属于"四旧"的范畴,也难逃厄运。因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凝结多少人血汗和智慧建造的殿堂及菩萨塑像彻底被毁除,庵堂夷为平地,令人不堪回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落实,不断深入人心,优良传统逐渐恢复和发展,宗教信仰和宗教自由得到恢复,迎来了宗教事业灿烂的春光。1980年,由一些民主人士主持在原址上修建高草堂,各地广大信众纷纷响应,自发的将财力、物力和人力无私奉献出来。1981年观音殿建成,82年大雄宝殿建成,83年天王殿建成,由此初具规模,恢复了高草堂往日的神圣与庄严。

高草堂1994年被政府审批为正式的合法宗教场所,更名为"高草禅林寺"

如今,高草禅林寺内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药王殿、藏佛洞、海会塔等重要寺内建筑,有僧众近20人,成为了桂林市内的一个主要的佛教胜地。

高草禅林寺周围群山环绕,古木参天,四棵数百年的银杏树在密林里直指云天,极为珍贵。寺后又一天然矿泉水眼,流出的水清澈甘甜,可直接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