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农村人不愿意去城里生活?

提问专员


一:大城市生活节奏快,每天面对的不单单是红绿灯倒数的节奏,就是要时刻准备着与公交车,地铁抢时间。上下班感觉压抑。休息时间生活也感觉乏累。

二:由于大城市寸土如金,住所也多数为高楼大厦。同一层楼的邻居因为上下班时间和地点都不同,导致邻里之间都很少交集,没有农村上的氛围,大小事物各家各户都参与其中,闲来无事坐一起聊天打屁。

三:物价生活水平高,对于一般农村上打工加庭来说,这是无法维持生活的,所以大多数农村家庭宁愿出外发展,但是始终掂记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挣钱了回家盖漂亮的房子,过上村里所认为的小康生活,毕竟人老了还得叶落归根嘛。

以上为个人见解,不喜勿喷,谢谢大家的阅读。小编位于广西,目前三农创业刚刚起步,有兴趣的朋友点点关注。





不一样的烟斗大叔


小时候我觉得城市好,因为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大的污染,那时候的小朋友也可以像农村的小朋友在一起玩,以前的城市有工作的人叫铁饭碗,城市的人没有农村的人辛苦,但挣得钱更多,生活更幸福,以前城市的消费也不高,在那个时候我是愿意在城市。

可是再来对比现在,现在城市的人多拥挤,车子也多,污染太大了,还是农村的空气好,城市的消费比农村高很多,农村全部是天然的,而且可以种种菜,可是在城市水要水费,住的小区要物业管理费,停车要停车费,菜要自己买等等,只要出去就是要花钱。

最主要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不会像以前因为温饱问题而没饭吃,所以现在大家追求的是健康和享受,在农村生活心态可以放松,压力没那么大,这样也可以得到了身体健康。






丽的生活日记


前一阵儿老家的妈妈来城里陪我待了一个月,因为工作太忙,老妈想着过来给我做做饭,减轻我在异乡的孤独感,可是没想到一个月左右就出问题了……

因为城里节奏太快,出门路线比老家复杂,老妈出门找了很久才找回家,我在单位上班回不来搞得我心急如焚,在农村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大杂院,家长里短的事情,谁家有事都会帮忙,春种秋收一群人组团去地里,好不热闹,待到农闲时,一起去采山菜或者聚到一起玩牌唠嗑,生活过的也很惬意恬淡!而城市里楼阁邻立,邻居都成了陌生人,被一个防盗门阻隔,让人心生孤独和寂寞。

很多不愿意来城市生活的中老年人居多,即使过来也是为了帮儿女照看孩子,减轻儿女的负担吧,年轻人很多还是憧憬城市生活的,期待在市里能有自己的一幢楼,一份事业。我觉得农村生活更适合老年人,人到什么时候就是过个人气儿,老年人更害怕孤独,我的父母他们希望老年在农村养老,作为儿女当然希望可以陪伴左右,但我深知他们更需要的是什么,所以我会支持他们的选择!

若干年后,待我双鬓斑白,也会选择回农村去生活,享受田园之乐,城市再美的烟火也美不过家乡的满月🌕


包子生活录


楼主都说了,有些农村人不愿意去城里生活,其实这个“有些”据我了解好像真的还不少。

说一说自己的真实经历,我本人就是农村人,而且是离县城都比较远的农村人,以前家里路不通,到城里去都想都别想,所以记忆中去城里应该是14岁左右才去过一次,所以可想而知农村人为什么不愿意去城里生活,其实很简单的两个理由,这个是我现在父母的观念和听到村里人的真实想法。

农村人习惯了农村的那种生活状态和那种睦邻友好的状态,到城里其实高楼大厦的住的不习惯,邻里之间很多城市都是陌生的,不会像农村那种生活状态,不忙时饭后走邻串友,再老家叫“串门”,整个村里人都很熟悉,没事还能开个玩笑,乐呵一下!而城市的状态是忙碌和互相基本不太熟悉或没有什么“串门”之说,更多习惯待在自己家里,而不愿意起隔壁邻居家,也生怕打扰到别人。

其实可以简单的一句话说明:农村人不习惯城里的生活,或者说是不喜欢城里的生活。

不管是生活上,习惯上,还是节奏上,甚至环境上,都不适应;他们习惯了农村的“串门”,他们习惯了农村的邻里关系,他们习惯了生活的简简单单,他们习惯了环境空气的清新,他们习惯了自己几十年的生活状态;他们不习惯城里的高楼大厦,他们不习惯城里的“忙忙碌碌”,他们不习惯城里的邻里的“冷漠”,他们不习惯城里的空气和环境;所以我的父母都不肯到城市跟我们一起生活,因为他们的年代或者农村的节奏他们几十年的生活状态很满足,而城市的喧嚣在他们这个年龄已经不大能接受了。

当然现在很多人到城里或者不在农村,也是各种原因的,其实他们更习惯在农村的生活,因为每年春节回去,都会听到父母无意中流露的说还是家里的这个好,那个好,吃得好,睡的好,他们如今离开农村其实也是有诸多的社会现状所迫而已,而他们内心还是喜欢农村的生活,这就是老一代人的习惯。


上海混口饭


应该说是农村老年人不爱到城市里生活,年轻人一般都爱去城里生活。

老年人为什么不爱去城里生活呢? 老年人不熟悉城里的路,一般不敢出门,出门找不到回家的路。白天人们都去上班了,整座楼里看不到人,太孤单了。我们村有个老太太被儿子接到城里了,每天在门口坐着,家里门也开着,楼洞门也都打开,告诉她不能开着门,这样不安全,第二天她还这样惹得整栋楼的人都讨厌她。所以老年人真是容不进城里生活。

现在孩子们在城里生活,生活习惯都改变了,和老人在一起互相看不惯,比如每次的剩菜剩饭,孩子一抬手就倒掉,老人就心疼,总觉得孩子变成了败家子,日积月累矛盾越来越多,更不爱在城里生活了。





果树人生


我家土地18年基本征用完,房子全部拆迁,不给地皮,儿女大多县城买房,我们开发区,离县城挺近的,这些老人几十年在农村生活,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家家都过得不错,地震后都修了漂亮的楼房,种点土地,养点鸡鸭,吃点自己种的粮油蔬菜瓜果,日子挺好的,拆迁,每人十二万,卖土地又是几万,这些钱老人自己拿着用,有的社保已买每月几百上千不等,当时拆迁肯定有许多不舍,但大势所趋,只有和儿女进城生活,五十左右还同样有机会挣钱,年纪大的老人们和他们接触,感觉大家都挺好的,散步,广场舞,广场里乡里邻居每天下午聚在一起打扑克,聊天,都挺不错,没有不习惯,毕竟辛苦一辈子,也差不多七八十岁,该享受现在幸福生活,观念改变,都很不错啊!


千里共婵娟251


这个问题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三个字:憋得慌。

我在城市生活很多年了,我妈时常过来,住十几天感觉也挺好,挺舒服,在家看看电视,晚上出去跳跳广场舞。我爸就在我家住过一个晚上,第二天天还没亮就走了,出门前还给我撂下一句话:以后就是一天给我一千块钱让我住,我也不来了。

在农村出生成长劳动的农村人,习惯了农村的广阔天地,风土人情,乡里乡亲,串门聊天。冷不丁到城市,连个院子都没有,房子又矮又小,下个楼还要等半天电梯,跟谁都不认识,感觉哪都别扭。跟住监狱没什么区别。

所以,我们认为的好,对别人来说不见得就是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陶源深处



程悦的爱Lily


主要还是习惯问题,在农村可以在地里烤火,关键不花钱,在城里只能在家里开空调暖气,在农村烧地锅做饭有滋味,在城里电磁炉微波炉,煤气或者天然气,不会用呀!还浪费钱,在农村出门都是菜地可以随处搞一点做饭,就是没钱也可以,在城里,做饭买菜全是花钱的,花少还不行,生活成本太高,在农村全村,隔壁村,隔壁村的村大部分都认识到打过交道,城里楼上楼上住的谁呀?不知道,就是想知道,今天认识了说不定后天就搬走了,在农村闲了出门遛遛,说说闲话,在城里闲了坐屋或者逛商场,差距在于生活成本和精神建设!


冬天烂白菜


为什么说有些人不愿意去城里生活。

首先城市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特别紧张,还有一部分人已经在城市买房子了,只有到冬天的时候会来住两三个月,而且过年的时候还是愿意回农村过年。还有空气呀,雾霾呀等等吧。都是导致一部分人不愿意进城市的生活的原因。

本人也非常喜欢农村的生活,因为种种原因吧!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我在一个四线城市结婚了,生了一个可爱的小公主。在这里上班工作生活。

我16岁不念书了,在家务了一年农,爸爸对我说他在农村干了一辈子的农活。不能再让我的孩子也随我。在那个年代,厨师美发修车三大选择行业,牛气吧。瘦了吧唧面黄肌瘦的我最终选择了厨师这个朝气又蓬勃的行业。在熟人的介绍下进了一家宾馆,从水台杀鱼、打荷摆盘、切墩改刀、上灶炒菜、到现在的厨师长,一步一个脚印,怎一个苦字了得?说句实话,虽然说有些苦,但是还是感到很满足。自己的家,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宝宝,自己稳定的收入。

下一步吧!等自己有一些钱了,回农村过一下自己想要的生活,盖个房子,有一个自己的小院,有一小片菜地,再挖个小水库,钓钓鱼,养一些,小鸡、鸭子、鹅,再养两只狗,这生活自由自在,想想都觉得美。

希望大家再帮我想一想回农村后还有那些好的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