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免费、倒贴的活动成了一些商家启动商业项目的必杀技,那么未来传统商家应该如何生存?

陈多斌


互联网时代商家所做的烧钱推广是为了要改变传统的消费模式,使消费人群转移到线上消费并抢占市场,这个举动本身就是要争夺传统商业领域的份额,而以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线下商业肯定会受到进一步的挤压。

目前中国的网络零售包括移动支付在境外没有对比参考,因为全世界只有中国做到这么大的规模,国外的传统零售地位是否会动摇要等他们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全面普及才能下定论,但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以目前取得的成效来看这确实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目前中国的传统销售商家要想应对趋势最好将线上线下的销售通道同时打开,因为除了快消品领域,其他绝大多数领域的商品在线下都已经没有竞争力了,线下商家必须树立品牌、建立信誉才能参与线上竞争。

传统线下商家还有个劣势,就是在房租和税收方面的成本要高于线上商家,而且这个压力会越来越大,如果一旦开始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就必须要及时转型止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总之,线下传统商家的生存空间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少,但是不会被完全取代,如何能争取到那仅剩的空间只能看商家自己的能力了。


围观主义


免费、倒贴的活动作为一种商业推广和促销行为,本身并没有过错,但动辄几亿、几十亿去烧钱,不计长期亏损,但求横扫一切竞争者,实现垄断并培养消费习惯后,再收割韭菜,这可以看作是一种资本暴力。

就拿满大街倒毙的共享单车来说,这种行为,大量浪费社会财富和资源,诸多自行车厂家、配件厂在大量投资增加产能后陪着吃药倒毙,满大街的共享单车成为垃圾,需要人力物力和环境去处理。等等

如果所有行业的话语权都由大资本说了算,这个社会的改革创新应该会出现很大问题。

我去过日本几次,我发现日本的电商并没有国内这么发达,消费者更多还是依赖生活圈中的各种门店,很多门店传承多年,有很多忠实的老客。

日本和国内在电商发展方面的区别,我认为是因为我们商家长期不重视产品质量,对于售后服务更是非常漠视,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的质量没有什么差异,售后服务都不怎样,那么,追求低价格,就是消费者在比较商品时候的最主要选择。、

所以,传统门店如果能够精益求精,不断提升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长期积累,一定可以获得越来越多的忠实客户,会有很大的发展。

冷冰冰的资本,是无法和街坊邻居的温情小店抗衡的。


商海追梦人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题主把商家分为了传统商家和新时代互联网商家!

但实际无论新时代商家还是传统商家,实际在5年前或者更久前都是同一批人,之所以被分化,被区分,实际是出于商家对于销售营销这个概念理解和思维转化的不同了。

多年前,提起格力,美的,海尔 你说是传统商家还是新时代商家呢?毫无疑问,他们做实体的老牌企业,都是传统商家,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的崛起。他们敏锐的感觉到了自己再继续重心布局于线下交易,传统推广方式。自己的份额会被一步步吞噬。

唯有改变,才能生存。于是大家早早的在天猫上,在京东上,在公众号上都可以购买到他们的产品,还有不乏免费的锦鲤活动出现。你说,这些老牌企业都这么办了。作为“传统商家”,还坚持以前的固有思维的商家,怎么办?还坚持不变吗?

有人说,互联网彻底打击了传统商家的生意,让很多传统商家都关了门。这只是一句完全只站在自己商家角度说的话而已,如果你将眼光放大放远,你会发现,这只是时代前进中进行的正常淘汰而已,不信你去问问身边的消费者,他们的观点才是客观的。

时代演进,任何一项技术都会伤害到一批的商家,滴滴的出现不就彻底打击了传统出租车的生意嘛!但这才是社会演变的规律,不改变,还在默守陈规只能遭到时代的抛弃。谁都无法和规律做斗争。

2019希望更多的“传统商家”都可以发展的更好,实业兴国,但也要依靠新兴互联网的营销辅助,不是嘛!


自媒体学习笔记


在传统商业模式时代,促销顶多就是某种产品不赚钱或者利润低点来促销,有个不正当竞争法,低于产品成本价格销售就构成不正当竞争,是要被处罚的,记得看到一个新闻内江工商局对开业一分钱销售萝卜的超市进行罚款一万元的处罚。但是互联网时代好象砸钱成为了惯例,不砸钱不烧钱就不是互联网,真是这样吗?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最知名的莫过于滴滴快的的烧钱大战,那我们来看如果没有快滴,滴滴的竞争对手是谁?出租车,那么滴滴比出租车优势在哪里?方便?不要说初期的滴滴上面没有车叫不到车不方便,即使现在我也没有发现滴滴比出租车方便多少?还得下载APP学习 ,那怎么办?没有优势市场是抢不过来的,只有宣传省钱,怎么省?补贴烧钱。
那我们看另一个领域,物流滴滴“51快配”
,发货寄快递信息输入手机形成电子发货单(下图),司机物流公司公司根据发货单报价,运费支付平台,到货确认再付运费。他的竞争对手是谁?配货站?咱们发货给配货站描述讲货物的重量,体积,形状是不是很麻烦?一家一家的?配货站一百辆车有的甚至上万辆难得找到一个合适的怎么办?一个个讲一个个描述受得了吗?而“51快配”是不是一竞争价格就下去了?它自己就可以降运费。
还有其他的优势,保证安全六条:接单方实名认证,保证金认证,到货再付运费,评价接单方,送货运险,出现纠纷由发货方指定人民法院管辖。这些优势配货站具备吗?显然不具备。有了这么多优势他需要烧钱吗?所以他不烧钱第一年就为超过了五万家企业大幅度降低了运费。几乎所有知名快递物流公司都有入驻。所以我们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目前打得正火热的新闻咨询讯平台他们的竞争对手又是谁?别人烧钱他不烧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