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故事(银柴胡)

银柴胡Yinchaihu

柴胡和银柴胡均有祛邪退热的功能。但是在古代,柴胡和银柴胡并没有区分,而是混淆用的。

直到有一次,有一个叫刘翰的商人,他经过银州,听说银州这里盛产柴胡。他心想,自己家乡的柴胡产量比较少,供不应求,这不正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于是购进了大量的柴胡带回去。回去后,再高价卖给人们,由于当地的药店柴胡不足,所以有很多病人前来求购他的柴胡。 

但好景不长,正当他生意红火的时候,村里的张老五把他告到了衙门,他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仔细一想,近来也没有得罪什么人啊。到了衙门才知道,前些日子,张老五因为发热,去药店抓药,可是不巧,药店里的柴胡缺药了,于是想到了刘翰,就来他这里购买了一些柴胡。奇怪的是,连服用了好几天的药,病情也不见好转。以前得这个病时也是这个方子,并且很快就好了,是不是柴胡的问题,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老五再去找其他药店,终于买了一些本地的柴胡,这回去才吃一天,病就好得差不多了。所以,老五怀疑刘翰卖的是假药,将他告上了衙门。 

刘翰直喊冤枉,他在银州购进药柴的时候,都是通过正规渠道,并且还专门请了大夫验了货。正在这时,张老四来到衙门,说是要感谢商人,说他的药好,药到病除。原来张老四,长期发热,吃了不少本地的柴胡都不见好,前些日子,听说商人在外地购进了一些好的柴胡,就买了试试,没想到,试了之后,发现这药效果真的是好,身体一天天在好转。适才听邻居说刘翰因卖假药被弟弟告了,都不敢相信,这才赶过来跟县长大人说明。

正当县长大人左右为难的时候,门外有一鹤发童颜的老者求见。老者自称是一个云游四海的大夫,刚才在外面听说了事情的原委,心里已经有了数,于是毛遂自荐。县长大人看了看老者,觉得他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便应允了他。老者要求看看刘翰从外地购进的柴胡和本地产的柴胡,过了一会儿,衙门的人就送来了两个不同产的的柴胡。老者看了看后,更加肯定了自己心里所想的,于是侃侃道来:“大家仔细看这两个柴胡,虽然外貌相似,并且也都有退热的功能,但是刘翰从银州购进的柴胡根是白色的,这种柴胡善于清虚热,除疳热,而你们本地柴胡却长于解表退热。张老五新病,感受了表邪而导致的发热,所以用刘翰的柴胡效果不好,而用本地的柴胡效果很好。张老四是久病,阴虚发热,所以用本地的柴胡效果不好,而用刘翰的柴胡却有奇效”。

听了老者的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后来,因为银子为白色,并且那种根为白色的柴胡也是在银州盛产,所以称之为“银柴胡”,以示区分其它柴胡。 

功效

退虚热,清疳热。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肝、胃经。


主治病证

(1)阴虚发热,骨蒸劳热。

(2)小儿疳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微寒,故外感风寒及血虚无热者忌服。

采收加工

春、夏间植株萌发或秋后茎叶枯萎时采挖;栽培品于种植后第三年9月中旬或第四年4月中旬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产地

主产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