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榴弹在人身旁快爆炸时,趴下真的有用吗?

啊累累0409


首先需要知道手榴弹的攻击原理:

手榴弹这种武器在15世纪就出现了,因外型似石榴,内部碎片像石榴籽而得名,本质上是一种小型炸弹,最初使用徒手抛掷,后来也可以发射,主要特点就是小巧灵活、使用方便,制造简单,威力却不小,威力最小的防御性手榴弹攻击范围也有四五米,我国86式全塑无柄攻防两用手榴弹杀伤半径在6米以上。

图释:国产86式全塑无柄攻防两用手榴弹

手榴弹种类众多,以常见的杀伤性手榴弹为例,结构主要分为引信和弹体两部分,引信主要有拉发和击发两种,抗日剧中电视里常见的投掷前拉线动作就是触发引信,引信燃完后自然爆炸。

击发型引信常用于卵型手榴弹,当手榴弹投掷后碰触到地面或者其它物体时,撞针击发内部引信,通过延时引爆手榴弹,也有如下图所示握紧压把后,击针尾部不在被卡住,压缩的弹簧推动撞针击发引信,通过延时引爆,不过前提是将保险栓拉开。

图释:击发引信原理图

弹体是由重约0.1~0.2g钢珠和炸药混合而成,不同型号的手榴弹钢珠数量不同,装药量不同,以我国86式全塑无柄手榴弹为例,弹珠数量为1600颗,装药量为40克,杀伤面积113平米以上,俄罗斯产RGO防御手榴弹装药量达92克,杀伤面积210平米。

图释:RGO防御手榴弹

从上面可以看出,无论哪种手榴弹,杀伤力都是以杀伤面积为指标,这是因为在手榴弹爆炸时杀伤范围是一个以爆炸点为球心的半球形,如下图所示,如果人站立起来,又处于攻击范围内就增加了受攻击面积,会增加受伤的概率。

由于爆炸点附近地面的阻挡作用,子弹向半球形散开时会与地面有一个大约15度的夹角,也就是弹片并不会完全贴合地面散开,这样趴倒到地面的士兵就可以完全避免受伤。喜欢观看军事节目的读者知道解放军在手榴弹实弹练习时在站位旁边会有一个浅坑,就是作为投弹失误抛到脚下时躲藏的掩体的。

趴下时最好的姿势就是背向爆炸点双手抱头躺下,这个姿势很好地防止手榴弹攻击到头面部。次方法对于爆炸点稍远的炮弹甚至原子弹都是有效的,但是近距离的炮弹和核弹冲击力巨大,即使趴倒也仍可被震伤。

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了,更多科普欢迎关注本号!


核先生科普


快卧倒(趴下)!这是电视剧中遇到空袭或者手榴弹以及炮弹袭击时主角最爱的一句台词,那么在现实中趴下真的可以减少手榴弹的伤害吗?手榴弹的主要杀伤机理来源于两部分:

第一种是防御型手榴弹内部的钢珠以及爆炸形成的弹体破片,它通常以手榴弹为中心向四周呈圆形飞散。
(我军82-2式防御型破片手榴弹)

第二种则是进攻型手榴弹的冲击波,这类手榴弹内部装药较多,有时候甚至采用塑料弹壳,爆炸单纯依靠高爆炸药产生的冲击波来进行攻击,冲击波也同样是以手榴弹为中心向四周呈圆形扩散。

(美军MK3A2进攻型手榴弹)

那么人在趴下后会产生什么奇妙的变化呢?主要就是减少了受弹面积,人在站立时,整个身体都会受弹片和冲击波伤害,而趴下后,突出地面的就只是身体的厚度,面积大大减少,从这个角度分析,趴下确实能有效减少手榴弹的伤害。

当然了,光是趴下是没有用的,你得掌握好正确姿势,不能把头和腹部这样的要害部位朝着爆炸方向,那么做基本上还是死。正确的趴下方式是反向趴下,用脚后跟和臀部朝着手榴弹,头背过去,最好能双手护住头部,这样即使被弹片击中,也就顶多流点血,掉几块肉,不至于GG。


(标准姿势示范)

以上说的都是在室外的开阔地形,如果是在室内,因为封闭空间内手榴弹威力翻倍,因此不管你是趴下还是站着,基本都是死,那么该怎么办?吐槽君告诉你,看见手榴弹落地,首先利用延时引信的缺点将手榴弹踢开,然后迅速跳到隐蔽物(桌椅板凳)背后,坐等手榴弹爆炸,这样可以提高不小的生存概率,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坑道碉堡等类似情况。那么手榴弹要是短延时,落地就爆呢?毫无办法,那只能看命了。


军史吐槽君


我是军事妹子,面对一颗冒烟手榴弹,聪明人知道趴下,一般人会吓呆,傻子会学着电影里情节想捡起来扔回去……

对任何爆炸物来说,趴下总是没坏处的,问题是电影电视剧里表现得太夸张了,无论是手榴弹还是炮弹,仿佛趴下等爆炸过后跳起来就行了,这就不对了。新兵投弹失误,老兵迅速卧倒

首先,手榴弹爆炸后的碎片虽然是对步兵的主要输出,但相应带来的冲击力也不可忽视。在反恐战场上,由于步兵经常穿着有防弹衣和防弹头盔,其实手榴弹碎片带来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从美海军陆战队迈克蒙苏尔,再到凯尔·卡彭特,真正杀伤或者致死的往往都是趴下也会受到影响的冲击波。

除了面部,其余地方未被弹片杀伤

而且,随着手榴弹的发展,其杀伤模式早已不是人们所了解的以落点为中心的半圆型。事实上,大多数手榴弹在简单调解引信后都可以在空中爆炸,并利用数百枚钢珠杀伤360度范围内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趴下,就是防弹衣和防弹头盔也救不了杀伤范围内的士兵(毕竟遮不住脸)。



图为可扩展进攻型手榴弹

以美国可扩展进攻型手榴弹和瑞士“珍珠”手雷为代表的新一代反步兵武器可以说很好的解决了常规手榴弹仅仅通过卧倒就可以在一定距离上生存下来的弊端。前者拥有巨大的爆炸威力,被戏称为单兵爆破桶。后者是号称无死角的范围杀伤性武器,500枚钢珠形成的“弹鱼”令人恐惧。

图为钢珠手榴弹

除此之外,爆炸后犹如天女散花的白磷手榴弹,燃烧弹也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对趴在地上的那些士兵进行杀伤。面对爆炸时趴下在以往的二战,越战可能是个好的选择。但是面对各种用来专门针对死角和通过冲击波进行杀伤的新式手榴弹,趴下只会进一步的增加受弹面积。可以说,面对这类手榴弹在人身边爆炸时,趴下的心里慰籍更大于其实际意义。


军事新观察


手榴弹丢过来了你还能有思考选择身体的哪个部位躲避的时间,能不能及时趴下恐怕都是靠平时的锻炼及反应速度吧。

国产电影里的情节能信就神TM服,裤裆藏雷这么思路清奇的事也只能在神剧里存在。

还有空手接雷的情节我就不说了,免的一大波小粉红喷我。

飞机呼啸着在上空投弹,这时候趴下还能有点作用,手雷的话反应可能来不及。

手雷/手榴弹丢过来了,就算你在爆炸前趴下了,除了爆炸产生的噪音及冲击波以外,手雷里填充的杀伤物如钢珠及本身的爆炸碎片呈扇形高速散射,所以在爆炸点3米内的人,没有防务着装的情况下基本上非死即伤。

现代武器很残酷,把电影或电视剧拍成想当然显然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也是创作者智障的自我表现!



黑猫哥说事


真的有用,无论你与手榴弹距离多近或者多远,请记住,一定要卧倒。这样可以降低92%的破片伤害风险。



手榴弹爆炸时,破片沿爆心向外发散,这是什么形状大家需要脑补一下,是一个以爆心为原点的半球,像一只碗扣在地上。

由于爆炸的时候你肯定没时间逃得更远,所以说这个时候你面对手榴弹爆炸中心的投影面积决定了会有多少弹片对你造成威胁。



如果直接趴到手榴弹上,那么100%的破片会穿过你的身体,并且爆炸的气浪会将你抛到半空中。这显然不是一个好办法。

站在距离爆心20米的地方,大概率还是会受到严重伤害,因为这时你的整个身体,从上到下直面飞来的破片,正对手榴弹的话,你的暴露面积在4-5平米。重伤甚至丧命。



卧倒是最好的方法,用你的头朝向手榴弹方向卧倒(如果时间允许并且戴着钢盔),这样你的暴露面积不会超过1平米,两相比较不难发现卧倒是一种多么安全的选择。



另外千万不要教条,如果遇到空爆的跳雷,千万不要卧倒,那会让你的背部插满弹片。为了降低暴露面积,最好的办法是抱住树木,让钢盔朝向手雷。

你问我没有树怎么办,我说,听天由命。


武器装备秀


这里有个问题,你不知道手榴弹什么时候会爆炸,所以选择是趴下还是跑还是踢飞手榴弹,完全取决于你的勇气和反应速度,以及最重要的运气。



现代一颗手雷只有3.5秒到5秒的引信时间(还有碰炸的),投弹距离如果相对较远的话,手榴弹空爆都是正常的。近距离脚边如果滚来一颗手雷,你的标准动作应该是护住头部,向远离爆炸物的方向卧倒,如果身边有个坑那更好,躲进坑里避开爆炸的机会更大。



这种卧倒方式就是我们俗称的“趴下”,它是一种战术动作,在近距离遭遇手雷时,这是目前最有效的生还和减伤方法;所以,趴下对付手雷是可以的,但不代表你一定能生还或毫发无伤。



躲避手雷最好的方法其实还是掩体,进攻手雷的破片侵彻力有限,虽然威力十足但毕竟质量过小,很容易被车身、铁板、木板、水泥墙、泥土等障碍物挡住,即便沙发、木桌、薄铁板等会被破片击穿,你受到的伤势也比裸接弹片轻70%以上,所以,如果你能迅速找到掩体,那么比趴下更有用。



只是说归说,纸上谈兵而已,大多数情况下你根本没有时间对手雷进行反应,新人能否执行反向卧倒的战术动作都成问题。



其实还有种趴法绝对有用,那就是往手雷上趴。人的身体能很好的隔绝爆炸能量,吸收爆炸破片。舍身趴手雷,牺牲一个人,拯救一个班的英勇事迹很多军队都有,不管他所处的部队如何,这是一种军人才能理解的最可贵精神。



2012年3月28日的俄罗斯阿穆尔州军事教学训练场发生教学事故,火力培训实践课时一名士兵的手榴弹脱落,营长谢尔盖.索尔涅奇尼克推开士兵,用自己的身躯压住了手榴弹。



掩体内的几十名士兵因此保住了生命,经过医院的救治并无大碍,但营长却牺牲了,他当时身上连件防弹衣都没有。



美军也有同样的事,2006年9月29日,海豹突击队3队D排队员Michael A. Monsoor与队友在伊拉克执行任务时遭遇窗口投弹,情急之中Monsoor飞扑在手雷上,拯救了其余三名队员的生命。他死后被追授了国会荣誉勋章。



当然,无论你选择原理手雷趴下还是一把趴在手雷上,前者无从指责,后者也不值得一定效仿,这是一种集体觉悟和道德品质,甚至可能趴雷者当时都不一定有什么思考。



总而言之,战士在战斗中每时每刻都相当于把头拴在裤腰带上。遇到手雷,经过前人总结的战术动作能最大限度的挽救你的生命,你也同样可以采用自我牺牲的方式挽救他人生命。小小一颗手雷的趴法,道尽了战争的残酷。

战争,可不是吃鸡游戏。


王司徒老百科


手榴弹在人们身边快爆炸时趴下真的有用吗?

说不管用大伙儿还都趴下,没一个人站原地挺着地,这就是人的防御本能,下意识地必须要趴下才安全。比如有人在你眼前用手一划拉你就会不自觉地闭眼睛躲一下,这就是人体有自动安全调解的功能。

说手榴弹爆炸,手榴弹内的火药在爆炸的一瞬间弹壳内会产生大量的气压才能把最外层的铁壳炸开使其产生杀伤作用。一切爆炸物品在爆炸时都会有个角度因为气流是向上升发的,手榴弹也如此,在爆炸时会和地面形成四十度的放射角,所以趴下能躲过这个放射角的范围使人安全。

你要不信站原地试一下证明趴下不管用也行,指定没人拦你。




强歌69363307


影视剧中经常见到,手榴弹爆炸,弹片横飞,尘土飞扬的场景,演员的统一表现是趴下。那么在真正的战场上,面对手榴弹在身旁快要爆炸,趴下确实能避免爆炸带来的伤害吗?

我们都知道手榴弹带来伤害的原理在于爆炸时产生的高速度碎片,这些碎片在对近距离目标的伤害甚至可以与子弹带来的伤害一较高下,而且爆炸产生的碎片数目众多,距离爆破中心太近的人,被打成蚂蜂窝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些爆炸产生的碎片是向四面飞射,形状类似一个半圆,所以趴下躲避,是具有一定可能性减少破片的伤害的。

至于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完全可以忽略。对于手榴弹来说,内部装有的药量一般顶多装有几十克,而且冲击波是沿着地面传播的,在空气中消减极快,科学数据显示,冲击波的威力跟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关系,所以,想要避免冲击波带来的伤害,只要远离手榴弹的爆炸点就可以了。

结合以上分析,遇到手榴弹攻击的时候,趴下确实有比较大的概率减少破片带来的杀伤,但是这个趴下也是要有一定距离和标准姿势的,姿势要求:背对爆点,两手交叉在胸前,手肘撑地,上半身距离地面0.5公分以上;如果手榴弹就在脚下的话,趴下也没用,冲击波就能将你杀死。举个例子,假设一枚手雷的有效伤害范围是8米,你在距离爆炸中心约6米的地方趴下,基本是死不了的,如果太近只有一两米的话,冲击波会对你的身体器官挤压进而造成伤害。


水镜晓先生


手榴弹爆炸不同于炮弹,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炮弹在落地时会有部分或全部侵入地下,爆炸时地面反弹会产生一定的弹片飞散死角,也就是安全角。这样人员卧倒就会减少弹片对人的伤害。

而手榴弹投掷过来,通常平躺在地面。如果是平地,破片飞散从弹体切面上看不仅在地面没有死角,相反沿地面飞散的密度更大。大家画个图就能看出来,向斜下的破片连同炸起来的和地面附近的土石块会一起沿地表飞散出去,使贴近地面的区域危险性更大。而如果人成站立姿态,受弹面增大,同样也很危险。为此有人开玩笑说 : 最好的避弹姿势是脚朝炸点方向平着跃离地面,这个难度就太大了。

我在部队那些年每年实弹投掷前都要在投弹场进行“手榴弹实弹效应实验”演示,让手榴弹以平摆,竖立,低空悬挂和坑内等样式放置,四周不同距离上摆满靶板,纤维板,木板,铁皮,棉被,破背包等物品。用拉绳引爆前后都让大家看看境况,对手榴弹爆炸效果能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所以我上面的说法是有根据的。

实验表明,手榴弹爆炸时,如果将一个背包靠紧弹体,背包会被炸烂并飞出去挺远。而如果将背包离弹体十来公分放在地面,手榴弹爆炸后背包基本上没有多少移动,弹片钻进背包内部,大多数不会穿透,背包后的靶板几乎没有损伤。同样的距离放置木箱,通常弹片能击穿近处的一层,第二层箱板就不容易击穿了。所以不管在室内还是其它狭窄空间,手榴弹爆炸前随意拿一个物体挡在你和弹体之间,与弹体离开一点,尽量蜷缩身体,缩小体积,张嘴闭眼,双臂护头,你就可以避免致命伤害。


山右1


手榴弹爆炸是个什么场景,相信大家都在影视剧中看到过,弹片横飞,尘土飞扬,若是晚上还有些许火光。那么手榴弹在身边爆炸有安全区吗?爬下是否安全呢?

我们以67式木柄手榴弹为例,该手榴弹弹体是球墨铸铁溶化后倒进模型中而成,球墨铸铁能使之爆裂后分成更多均匀的碎片,弹体内压进不到40克的TNT黄色炸药,至弹体3分之2处,中间留一小孔可容雷管的位置,木柄一端装上雷管约一半突出在外,雷管上连接拉线拉环置另一端,将雷管这一端通过专用压合机压入弹体,再上三个小螺钉紧固连接部位,因木制柄时间久热涨冷缩原因容易松脱,需要螺钉紧固。

该型弹从拉线到爆炸时间为3.6秒至3:8秒,产生破片约70片,杀伤半径为7一9米,实际弹片能飞出30米开外,弹在地面爆炸时在不受阻的情况下360度任意方向呈扇面飞出,飞出时受地面阻力影响会形成一定的飞行角度,是指破片而言,当手榴弹在你身边爆炸,实际就形成了一个安全角,因而爬下肯定会躲避掉绝大部份弹片的冲击,但需要有一定的距离,手榴弹爆炸点为零度起点,爬下者必需离爆点3米以上,才会基本安全,若太近,被弹片击中的概率就会大增,而且其产生的冲击波及爆炸燥音也足以对爬下者造成伤害。

我曾工作过的军工厂就是生产67式木柄弹,曾出过类似的事故,与生产枪支厂家有试枪员一样,手榴弹也有试爆员,从一批次产品中抽出一箱共30枚成品弹由试爆员进行试爆检验,在一个小山凹里建一堵防爆墙,试爆员在防爆墙后将检验弹一枚枚扔出,有一次试爆员因分心而脱手,手榴弹落在身边,因空间较小,他就地卧倒,弹在距他肩部二米处爆炸,背部衣服被撕烂,出现多处伤痕,流血不止,一边耳朵也震坏了,导至单耳失聪。因此手榴弹在地面爆炸,需在爆心一定距离外卧倒才相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