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现实版本的《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纠缠?

都挺好是的


想要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性格缺陷,给你如下建议:

1、不必要求自己原谅父母给自己造成的伤害,请释放内心的悲痛与愤怒,将责任归于那些应该负责的人——你的父母。我们可以原谅伤害过自己的父母,但应该在理清自己的情绪之后再来做这件事,而不是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发泄愤怒,哀悼我们从未得到过渴望许久的父爱和母爱这一事实,不应该去弱化和抹杀曾经遭受的伤害。

2、不要把父母的需求和期待放在第一位,只要你对父母的情感很强烈(无论顺从或抵触),你就仍然赋予了他们在情感上折磨你的权利,使得他们可以继续控制你。当你把父母的感受当作你大部分人生决定的基础时,你正在放弃自己的自由选择权。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感受。情绪激动时,避免同父母对质。你的想法和判断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偏差。

3、保持你情感的完整性,忠于你的内心,对父母不要有过分的责任感。不要觉得让父母得到他们想要的一切是你必须的责任,对于他们的要求,少一些反应,多一些回应。采取非辩护性回应,“哦,我明白了,这样啊。让我想想。”记住,一旦你生气、道歉、解释或是试图说服他们改变主意,就等于把大部分主动权交到他们手上。简单地说,就是“别理他们,也别反驳他们,别生气。”

4、放弃争斗,理他们远一点,按照自己的节奏去生活。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成为一个独立于父母的个体,诚实地看待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勇敢地承认自己童年的经历和成年后生活的关系。面对并消除父母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找到合适的疗愈内心的方式。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我写过一篇《原生家庭》的书评,建议你去我的头条号看一看,应该对你有启发。

我是倾心读书的陌上轻烟,专注个人成长、深度阅读,欢迎关注交流!


倾心读书的陌上轻烟


贫穷没有错,原生家庭也不是所有问题的症结。请别总拿原生家庭说事儿。

最近,韩雪在农村录节目的一件事情,被网友广泛热议。

  

韩雪去找厕所的时候,发现没有洗手间,只有极其简陋的茅坑,这个时候,她说了一句,我还是见识太少了,然后就进去上了厕所。

“韩雪从没见过茅坑”这个梗迅速在网上发酵,大家笑她:富贵限制了她的想象力。

 

韩雪出生优渥,从小在大城市长大,没见过茅坑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富贵限制了韩雪的想象力,但是贫穷也会限制我们的想象力。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从一生下来就开始了。

  

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用钱获得最优质的教育,最好的物质条件,而有的人一生下来就要担心生存问题,光是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

但是, 富与穷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因为钱是可以赚得到的,通过努力就能获取的东西本不是人生最大阻碍。

对穷人的孩子来说,真正比贫穷更可怕的是骨子里面那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以及无法抹去的贫穷烙印。

来自四川农村的郭敬明曾这种描述他的大学生活:当你周围的同学永远都在用最新款的手机,他们都穿名牌的时候,然后你用着最老土的手机,然后什么衣服都不能买,不能出去逛街,也不能在餐厅吃饭,永远只能吃食堂的时候,那你就会觉得这个城市并不属于我。

 

也是从这时他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

大家看他的作品就能窥视他的心路历程:以前他的作品总是出现青春,忧伤,流年。

可是后面都变成了:LV, Gucci……

 

甚至连导演的电影《小时代》也是随处可见的名牌和奢侈品。

 

他内心的自卑,已经化成了一个空洞,需要填入很多很多的名牌来证明自己。很多穷人的孩子也是一样,更喜欢用物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拿物质来填补自卑,可是这永远都填不满的。

就像最近挺火的《都挺好》中的苏明玉。苏明玉最大的理想就是拥有很多钱,躺在钱堆里睡觉。在苏明玉眼里,拥有钱比拥有任何一个男朋友更能给予她安全感。在所有人眼里,苏明玉的冷漠都是由原生家庭引起的。可追根溯源,是她内心的自卑引起的,只不过苏明玉把自卑化为动力,成为她向上的动力源泉。

相反,真正不缺钱的人,反而对金钱没有太强的欲望。身家几十亿的任正非可以和别人一样挤公交、坐出租车,而不是拿豪华轿车显摆。

 

比起富人,穷人内心有一个无法碰触的伤疤,也容易把所有问题都归咎到原生家庭上面。最近这“原生家庭”一词特火啊。

 

我也是在农村长大,家里情况很不好,从小到大,因为我那一颗敏感而自卑的自尊心,常常会把许多毫不相关的问题归到贫穷、归到原生家庭上面来。

 

上课我不敢举手回答问题, 我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不敢和别人聊自己的家乡,甚至我不敢告诉别人自己是土家族的,怕别人笑话我是从农村来,从山疙瘩里来的。

 

在学校里,我就像个隐形人。我特别羡慕别的孩子身上的那一份自信,他们就算是错的,也有勇气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我就算是对的,也没有勇气坚持下去。

 

直到长大经历了很多很多事情,我才明白:

不要什么事情都往穷上面扯,反而是自己的想当然,会让自己失去很多宝贵的机会和自由。

河南高考状元王心仪写的《感谢贫穷》看哭无数人。她在文章中坦言,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和迷茫。我们还要去感谢贫穷吗?

有句话对我印象深刻,没有伞的孩子只能努力奔跑,但是为什么没有伞的孩子不能在屋檐下避雨呢?

许多时候我们在别人心目中并没有那么重要,没人在乎你来自哪里。只不过是我们自己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太在意自己的出身而已。我们逃避的东西永远是自己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

 

当我肯对别人毫不避讳地说,我是农村出来的;当我看到价格贵的东西,我也敢说一句,价格太贵我买不起;那一刻,我的内心终于得到释怀。

 

出生是每个人都没有办法选择的,贫穷更不是罪恶。唯有从内心真正去接纳自己的原生家庭、接纳贫穷,才叫真正的放下。

 



紫荷悦生活



我前段时间也追《都挺好》,看到这里的台词时,特别触动,因为自己也深受原生家庭的困扰,不过已经慢慢在变好,相信我们都是可以的!加油!

看你问题的描述,最刺眼的是“家暴”两个字,我不知道具体什么情况,但是看到这两个字,我联想到了很多恐怖的、不安全的情境。

我觉得家暴要么没有,要么无穷,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所以必要时可以请求居委会、村委会和公安机关的帮忙。如果身体受到伤害,留下一些家暴的有利证据,比如拍照,录视频等,甚至还可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因为你靠自己的能力在城里买房买车了,既然你内心深处抗拒回家,宁可独自一人,家里若不需要,或者你回家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话,我倒是觉得独自在外未尝不可。而且,我觉得你可以趁这个时间好好调整自己的情绪,认知和行为。

在认知方面:原生家庭带给了我们很多不良的影响,每当发生一个类似或相通的情境时,我们的反应都是雷同的,形成了自动化反应,这又称防御机制。所以很多时候,原生家庭的事情就像一个摁钮,一旦被打开,咱们情绪就被调动起来,行为也不受控制,且这些都是自动的,下意识的。

而且20+年形成的问题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可以得到解决,这是个攻坚克难的持久战。你说不想回家,其实这是逃避的行为策略,因为自己不知道怎么做,又很难受,所以只能逃。亲情血浓于水,除非断绝联系,不然就不可能跟原生家庭划清界限。

既然原生家庭有些人事物是不可能改变的,那就只能改变自己了,说易行难,慢慢来吧!暂时将自己和原生家庭保持适当的距离。

在情绪行为方面: 我觉得你对原生家庭的情绪反应非常的强烈。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感受,情绪来来去去,它来的时候,观察它。或可以找人倾诉,把这些情绪释放出来;或把情绪写出来。



还可以可以参加读书会,抱团成长。坚持看些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比如岳晓东《登天的感觉》、贾杰《活得明白》、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等,每次读书,就像照镜子一样,慢慢把自己的经历联系起来看,深入去剖析,其实会发现自己的想法,情绪和行为也是有套路的。比如“我明明优秀却自我感觉糟糕,特别是有人向我说一些话时,明明没有否定批评我,可是我就会下意识地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自己做错了,其实后来才意识到这都是因为自己从小在批评否定中长大,自动化反应了。

可以多学瑜伽,学会调节呼吸,倾听呼吸声和心跳声,专注于当下;可以跑步或其他运动项目,坚持运动可以释放情绪,促进身体分泌多巴胺,愉悦心情。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当自己有了充实美好的体验,就不会经常陷在原生家庭的怪圈里,不可自拔。

然后有条件的话,可以请心理咨询师帮助。虽然我在四线城市,但还是花钱去做咨询了,大城市资源更充足,选择更多。心理咨询就跟发烧看病一个道理,一个是心理的,一个是生理的。如果对自己有用,不怕别人说。

其实我觉得处理好了自己压抑了20+年的感受和情绪,心情平和,学一些相处的技巧和方式也就简单了,心理也就可以装下更多美好的人事物,你觉得呢?

静等花开!加油!


心理种子


当你释怀所有原生家庭带给你的那些负面情绪以后,那么这些就再也不能影响你了。

遗忘做不到,但是释怀却是可以自己慢慢做到的,当你越想摆脱可能越摆脱不了。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很多时候你在等父母道歉,父母却在等你道谢。所以自我治愈吧,可能时间很长,但是却能让你更轻松的继续走自己的人生路。

专注自己的生活,你太在意原生家庭了,一点事发生你就会觉得事很多很烦,学会不在意,慢慢来。加油!


除夕小汤圆


原声家庭是自己生来就注定的,这个谁也不能改变,首先你自己能摆脱原声家庭在一线城市有自己的生活并且过得很好我就比较佩服你了,看电视我就觉得那毕竟是电视情节,没想到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原声家庭这个谁也不能改变,就算你不想理家里的事但是家里人会来找你,自己只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做自己该做的事,遇到过分无礼的事该撒手就不管。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谁也说不清,不能摆脱只能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