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故事之十二:差不多就行


杨大力是个老好人,在办公室干了20年,一直无职无权。不是领导不照顾他,也不是他不干事,关键是他的工作思路影响了他的一辈子,什么思路?凡事都是“差不多就行”,从来不在细微处下功夫。

现在凡事讲究细节,很多事情不成功就是因为不注意细节。杨大力跟不上潮流,不能与时俱进,别人做事力求细中有细,即使这样的工作态度都不一定成功,相比之下,杨大力的“差不多就行”肯定败多胜少。

本来杨大力也没别的毛病,性格好,说话轻言细语,很适合当办公室的领导,局长也想让他挑挑重担,接受锻炼。但一次“差不多就行”的经历把他的大好前程给耽误了。

那次局里召开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正好主任在外地学习,副主任生病,局长就把起草发言稿的任务交给了杨大力——肯定不能交给别人,那些人资格浅、文笔欠佳。

按说杨大力应该知道局长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自己,肯定有重用的意思,他应该尽心竭力去完成。但他高估了自己的水平,三下五除二就把稿子写好了,然后打印完一交了事。“差不多就行”,他的自言自语中包含着很多自满的成分。

局长当天晚上有应酬,喝多了酒,心想老同志写的稿子,肯定没多大问题,又加上他自己擅长忽悠,关键时候加点旁白,加以说明,也就OK了。

第二天,全局的干部职工汇聚一堂,庆祝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局长的讲话稿比较有条理性,是总结与回顾的融合,局长念起来抑扬顿挫。

但没想到的是,局长念着念着,稿子突然出问题了!他念完第三页的时候,往下一翻页,突然发现后面与前面的内容接不上,不用问了,肯定是中间缺页了。任由局长再能说,也不可能一下续上前面的内容。局长气得火冒三丈,差点骂娘。后来,在大家的不知所云中,纪念大会结束。

一散会,局长就把杨大力叫到办公室一顿臭骂,差点让他卷铺盖走人!有句话说得好:“干好干坏全凭领导一张嘴”,领导说你行,不行也可以培养;领导说你不行,你行也是白行。从那次事故以后,杨大力再也没法直起腰来做人。

按说“吃一堑长一智”,但杨大力的毛病却是根深蒂固,或者说他已经有点“破罐子破摔”的劲头了,所以“差不多就行”的坏毛病一直没改过来,也因此,办公室的大事都不让他负责,只能当配角。

“一朝皇帝一朝臣”,两年后,对杨大力有成见的局长退了休,杨大力才感觉自己重新直起了脊梁。

新上任的局长是空降来的,不了解杨大力的过去,看他平常在其他同事面前不摆老资格,具备当领导的素养,于是想培养他。新局长以为杨大力以前不得志,是前任局长的问题,他也没向别人打听一下杨大力的过去,片面地认为这人不错,于是杨大力眼看着有了机遇。

上任伊始,局长要到下面去视察,于是选杨大力作随员。杨大力以前没随领导下过基层,不知道应该带什么东西。不知道问问总行吧,他关键时候又觉得“差不多就行。”于是空着手跟局长开始了视察之旅。

到了基层,局长对杨大力的看法一下就变了,作为随员,一是要照顾好局长的个人生活;二是要把领导到下面视察时亲民的形象都拍下来。他空着手去的,连相机都没带,怎么给领导拍照?

局长大为不满,回来后这才想起向别人问杨大力平时的表现,肯定没人说他太差,但他“核心”的办事理念 “差不多就行”却是大家共知的,别人自然跟局长如实汇报。

局长摇摇头:“唉!看来资格老没有任何意义!”于是,从此再也没有起用杨大力的想法。

局长的想法传到了办公室,主任找杨大力谈心:“老杨,你也是办公室的老资格了,以后做事还是严谨点好,免得领导有看法。”

杨大力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都这年纪了,没有几年干头了。反正升不了职,不像你们,前途一片光明。我还是那句话,凡事差不多就行,何必与自己较真。”

主任要从整体建设上考虑问题,见杨大力根本不想改变自己的毛病,怕这“恶习”传染给其他的同事,于是向上级如实汇报情况,将杨大力直接“发配”到了一个兔子不拉屎的下属单位,让他继续践行“差不多就行”的理念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