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葉丶唸


俗话说的好:“娘亲有舅,爹亲有叔”,我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特别是在我们农村,非常注重这个亲戚和辈分关系,不管是年龄多大,只要辈分在那放着,必须有规有矩的行礼尊称,而今天说的这句俗语,就是关于这个亲戚关系的一些说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



“外甥头,舅家牛”,这是农村以前对外甥和舅舅关系的一个说法,舅舅是母亲的兄弟,也是我们的至亲,虽然和我们不是一个姓,但是身上留着和母亲同样的血液,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永远也割舍不断的,所以舅舅虽然属于外戚,但是地位一直很高,在我们这里也有娘亲舅大的说法,外甥结婚舅舅是必须要坐上席的,谁都能得罪,这个舅舅可是万般得罪不起的!

而说到这个“外甥头,舅家牛”,不得不提古代那时候牛的重要性,我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古时候农业生产科技不发达,农耕播种全靠牛马,对于我们农民来说,牛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而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用外甥的头和舅舅家的牛做了一个对比,主要是为了体现舅舅和外甥关系的重要性。

“叔嫂房,不同问”,我们大家都知道男女授受不亲,尤其一些关系比较近的亲属,该有的忌讳必须要注意,不然处理不好关系就特别容易造成矛盾。这句话说的大概意思,就是叔嫂如果同房的话,不要过于攀扯闲谈,传出去容易让大家产生误会。

类似的还有“公公不进儿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都是古人关于家庭关系,总结的一些名言忌讳,主要还是为了避免家庭产生矛盾,虽然看着有些不近人情,但是细细品味下来还是挺有道理的。

关于“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这句俗语老话,你是怎么看的?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卖柚子的小伙子


你好,我是山农村民笑哈哈,很高兴为你解答。

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山农的回答是有道理的,那它们是什么意思呢?

在古代,人们讲究长幼有序,讲孝道,重礼仪。舅舅虽是外姓,但他作为母亲的哥哥,就代表了母亲,有权教导外甥。有些地方的风俗,外甥女出嫁的时候,都需要舅舅背她出阁上轿,可见舅舅与外甥的关系是相当融洽的。

可”外甥头,舅家牛“有什么关系呢?

“外甥头”古时候,人们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人的身体不可随意触碰,随意伤害。但舅舅作为母亲的哥哥,母亲为天,10月怀胎分娩之情,养育教导之恩。这些都是作为子女必须铭记在心的,舅舅可代表母亲,由于他是男子,也有“长兄为父”的意味。所以舅舅抚摸外甥的头,那是一种关怀,一种爱的表达。

“舅家牛“,牛是无论在是古时候,还是现在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耕牛作为家里的重要劳动力,是家里的宝。要与牛养成高度的默契,让它心甘情愿的为家里劳作,定是要真心相待的。

”外甥头,舅家牛“其实就是表述,外甥与舅舅的关系,舅舅把外甥当作家里最重要的牛一样来关心、爱护。

”叔嫂房,不同问“,男女授受不亲,到如此开放的现代,也需要大家注意,何况是古代的封建时期。小叔是丈夫的兄弟,嫂嫂嫁进门,就是长辈,对待长辈,需谦逊有礼,尊敬有加。同住一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就必须保持男女相处之道。因此,叔嫂之间,尽量避免单独相处,有事商谈,也不可在私下无人之地,无人之时。首当避嫌,这是最重要的礼仪。不然是会受到家族的惩罚,女子会被休弃或者进猪笼的。比如:潘金莲,本该恪守妇道与武大相亲相爱一生,却想着勾搭小叔武松。武松为人刚直,不愿与染,才有了潘金莲与西门庆的荒唐之事。武松怒杀潘金莲,潘金莲受此结局也是她不守妇道的咎由自取。所以,”叔嫂房,不同问“,这个在古时候是很重要的。

以上,是山农对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的解答,地区不同,对民俗的理解不同,如有不同答案,欢迎大家留言。


山农村民笑哈哈


农村俗话,大多都是反应这家庭成员间相处关系的。这句话,反应的也就是家庭伦理方面的文化。

1:“外甥头,舅家牛。”

外甥头,指的是舅舅疼爱和关爱外甥时,小时候会抱起来带去玩。而长大点时,就会通过摸头来表达关爱,宠爱的情感。这就像爸爸疼爱自己儿子女儿时,会摸头一样。

舅舅,就是母亲的哥哥弟弟,这是我们外姓最亲的人。外甥身上流着的血脉,有一半和舅舅身上的是同源的。所以,舅舅关心疼爱外甥,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是很正常的。

舅家牛。牛,在过去是用来耕田的,帮家庭从事农耕,象征着财富。一般人,对待自家家的财富,都是很看重的。

当然了,现在很多人不养牛了,但还是会把牛比喻做财富的。比如,我们经常把一百块说成是红牛。

当舅舅把外甥头比作家里牛,就是说舅舅很重视外甥,把外甥当作家里的宝一样看待。

由于过去,有一种说法叫长兄如父。做兄长的,在妹妹出嫁后,生的孩子是有教育和扶持责任的。而作为回报,外甥在结婚时,取大名时,是要过问舅舅的,同时在新婚邀请酒席上,舅舅是坐首位的。有的地方还会向舅舅跪拜。

现在时代不同了,舅舅可以把外甥当宝一样对待,但是教育和扶持方面,就淡化很多了。而结婚跪拜舅舅这种风俗好像也没了。


2:叔嫂房,不同问。

这话,好像最初出自金品梅,说的是金莲害死武大郎后,别人问她怕不怕武松回来责问。金莲说,叔嫂,不同问。指的是,叔叔不可以过多去关注嫂子的事,更不能去问。

现在这话的意思,主要是指避嫌了,在伦理上的避嫌。

叔叔和嫂子,一般不可以单独出现在一个房间里。别人看到了,会说闲话,会认为叔叔和嫂子有私下情的嫌疑。这是一种伦理上,对哥哥的不尊重。当然了,哥哥看到了,虽然知道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发生,但是心里总会不舒服的。

叔嫂不同问,指得是,如果叔叔对嫂子有意见,或者有不同看法,或者有请求帮忙时,是不可以直接指责嫂子,说嫂子是非的,或者找嫂子提出的。


那么,这时候会通过和自己的哥哥说出来,让哥哥做个中间人来传达自己看法。

反之,嫂子对于叔叔,也是一样的。有什么问题,是通过丈夫来传达给小叔子的。

过去人,如此做,是为了避嫌,同时也是为了给丈夫或者哥哥给予足够尊重。

现在社会文明多了,就没有那么多忌讳了。

总之,这话说得就是舅舅和外甥的关系,以及叔叔和嫂子相处的避讳。


村哥小凡


要我说,农村俗语这池水深了去了!它包罗万象,深不可测。

“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这句农村俗语不仅描述了人间亲情,还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

“外甥头,舅家牛”说的就是舅舅与外甥之间的亲情关系非比寻常。一般来说,女人出嫁以后,娘家兄弟就是自己的靠山和腰杆。在夫家受了委屈也好,有娘家兄弟做主,就是不一样。现实社会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娘家兄弟为自己的姐妹做主,那些本来犯浑的丈夫就变老实了!

有了这么一层关系,出嫁的女儿生了孩子就是他舅舅的外甥,娘家兄弟也会倍加关怀的。舅舅会对外甥格外呵护。“摸摸外甥头,舅舅抖一抖”说的就是舅舅见了外甥的那种不由自主的欣喜和关爱,就像对待自己家里的耕牛那样。

之所以把外甥头比作了舅家牛,那是因为古代农耕社会中,牛是一个农村家庭最重要的生产生活物资。这样比喻更可见外甥在舅舅心目中的位置。

前不久看到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小男孩的母亲和父亲离婚以后,就回到了姥姥家,父亲从来不管她,后来母亲也去世了,未成家的舅舅就担起了抚养小男孩的责任!故事感动了好多好多的人们。

“叔嫂房,不同问”这句话说的是小叔子与嫂嫂之间相处,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字面意思是说,小叔给嫂嫂同住一个屋檐下,尽量不要单独两个人待在一起,否则就会惹闲话。

其实这句话更广义地还指大伯子与兄弟媳妇之间更应该注意相处的距离。

这里还流行一句“小叔子就嫂嫂,好比割草草”,说的就是年龄小的兄弟可以和嫂子自由一些,而如果是年龄大的大伯子跟兄弟媳妇相处,那相处起来就更外格外的小心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孤男寡女在一起,说不定会闹出一些事来,更会引出什么闲话来。

这两句俗语凑在一起,更加强调了出嫁妇女与娘家兄弟之前相处的亲情和放松,而与夫家兄弟相处就需要技巧,注意方式方法了!即使在现代社会,不再有男女授受不清这些老话约束,但基本的男女有别这样的伦理还是应该注意的。所以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您觉得呢?


村姑说村事


在农村有一句老话很简单的就能阐述姑舅亲的关系,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姨娘亲蔓菁根,没了姨娘就不亲,作为姑舅亲这种亲戚关系,也是出嫁女对于娘家人的心理依靠,也有句老话叫儿子怕娘,娘怕舅,很多时候作为娘家的哥哥或者弟弟,在出嫁女心里的位置是相当高的,其实不是怕,而是一种感情至深的一种爱,出嫁女担心自己的孩子之外,最为挂念的莫过于娘家人了,这也是一种很正常的亲情体现,在我们这出嫁女对于娘家侄子,因为和自己血缘关系,姓氏关系,称为是自己的后代,也是格外的亲切。


天上的雷公,地上的舅公,娘亲舅大这些老话,对于舅舅来说,对于自己的外甥外甥女也是格外的亲切和宠爱的,也是出嫁女的铁杆盟友,很多时候是要作为娘家人来给撑腰打气的,也有些时候是要替自己的姐姐或者妹妹出气的,看过一个电影,老两口年老之后,生育的两个儿子实行轮流伺候的方式,一家住一个月,借走老人之前,还会邀请自己老舅在场,为啥邀请自己舅舅在场呢,那就是要舅舅做一个见证人,接走之前,将老人用称称过重量之后,拿小本本记上,才能轮换到下家,这是怕对待老人不好,老人瘦了,体重下降,那是不允许的,这个视频也是讽刺哪些不用心对待老人的子女,也侧面说明舅舅的重要性。


男人的头,女人的腰,那是摸不得的部位,你要是摸了男人的头,很容易跟你着急,就连小孩子的头,只要不是自家的人,也是很难随便去摸的,凡是皆有例外,舅舅则就可以摸自己外甥或者外甥女的头,就像去摸自己家里的牛一样那么简单,也是对于自己的外甥一种关爱之情,当舅舅摸外甥头的时候,眼里满满当当都是爱护的神情,这句老话也是指这种最近的亲戚关系,舅舅对待外甥的一种宠爱。

小叔子和嫂子,向来都是在农村被调侃的对象,在我们这里,哥哥结婚,弟弟是要在婚车前面提红裙的,在婚车前面的车里坐着,手上拿个红布,俗称红裙,遇到路口,要下车将手里的红裙抖上几抖,才可以继续前行,夜晚闹洞房的时候,也是被亲戚朋友怂恿着去闹洞房,小叔子跟嫂子避讳在农村还真的不是怎么严重,这句老话最为出名的莫过于金,一句大郎起来喝药吧,就将这句老话传承的更为流传,也是因为金莲在被小叔子武松拒绝之后,才和大官人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小叔子对于嫂子要相敬如宾,也是避免在一个房间里面,会被别人说闲话,其实小叔子跟嫂子的避讳,远没有大伯子跟弟媳妇的避讳要多。

作为兄长,对于自己的兄弟媳妇,可不能像小叔子跟嫂子那样的嘻嘻哈哈,作为哥哥是要有作大哥的表率的,稳重是首要原则,像老话公公不进儿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就是很能说明这样的道理,农村的俗语老话很多都是生活场景的描述,都是结合多年经验的累积,还是颇有一些道理的,对于这句老话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棒奔霸


俗语的含义很深,很多简短的词语却概括了很多的知识。人们在生活中亲属之间相互走动交往。就根据生活中的一切亲属相处的关系和需要注意的一些礼仪做出了一些总结,这本来是两句俗语,后来被人们联合在一起说出来。

外甥头,舅家牛:最早的起源说法是舅舅家的牛,外甥家的头。是说明舅舅和外甥之间的关系的俗语。一般来说,在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姑娘嫁人后就成了外人,很少再和婆家有太多的联系。所以关系也就一般,但是舅舅和外甥的关系却不一样。

人们经常用外甥随舅来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说无论是长相和性格外甥都会和舅舅很相似,所以舅舅是非常疼爱外甥的。外甥的很多事情都会出面找舅舅来帮助解决。舅舅对外甥也非常喜爱。所以说舅舅家的牛虽然是宝贝,但是外甥可以随便使用,也可以送给外甥。娘亲舅大,舅舅说的话对于外甥来说也是最管用的。所以很多农村家里有重大的事项,比如分家、分房都得由舅舅来出面主持。

叔嫂房,不同问:这句话是表明小叔子和嫂子之间的相处关系准则,正确的说法是叔嫂房,不通问,出处是在《金瓶梅》二五回: “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自古道:‘叔嫂 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阿叔如何 管得?”

原文的意思是说潘金莲做了对不起武大郎的事,别人问她要是武松回来你怎么办,潘金莲说叔嫂不通问。就是说小叔子不能随意问嫂子各种事情。而叔嫂房的意思是说小叔子和嫂子关系不能过度密切,两人不能单独呆着一个屋子内。古代的说法还有叔嫂不亲授,说的意思就是小叔子和嫂子不能手递手接送东西。

虽然现在社会发展了,但是亲属之间的相处关系依然没有改变,舅舅和外甥的关系依然保持的很亲密。而嫂子和小叔子的关系即使在当地也应该适当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这句俗语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在现代仍旧适用。

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是啥意思?有道理吗?欢迎大家留言,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响水大米


母系社会遗留的影子


知珠王慧灿


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