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后一个工作日,你准备好跳槽了吗?

01

星期五的小周末晚上,闺蜜小君约了我吃饭小聚。在饭桌上,小君跟我说“等拿了年终奖,我就递交辞职信了。”

小君说这句的时候,更像是一种解脱的表情浮于脸上。而我,对于她这个决定早有预料。

小君是银行柜员,传说中“数钱数到手抽筋”的高薪职业,可实际上高薪是被平均的,加班才是常态。

三年前的小君大学毕业就进了这家银行,像所有的毕业生一样,从基层做起,做一名网点柜员。

柜员的工作轨迹就是七点起床,八点到网点,九点开门,五点关门。午饭时间不定,上厕所时间不定,喝水时间不定,因为你可能忙得都忘了。

关门还得点库做账,七点下班已经谢天谢地。别人的下班是下班,柜员的下班是学习培训加考试。

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每天面对着防弹玻璃外的客户,小君说有时候她真的笑容都僵硬了,手也是机械般的数着钞票。

一份没有了激情的工作,身心都像是行尸走肉,剩下的可能只是残存的责任心了。

在严格的编制下,向上爬并没有那么容易。小君原来也是很积极上进对职场充满希望的小年轻,她把银行从业资格证书,经济师的证书收入囊内了。

可证书仅仅是一纸证书,对小君的升迁并没有实质上的帮助,三年了,她还是一名柜员,她说“在这里,她看不到希望了。”

曾经有调查统计,三年是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的普遍年限,三年可以让他们看清工作与自己的切合度,合不合适都有底了。

合适才是喜欢的基础,有人说“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就有八个小时的快乐。”

一份一眼可以看到退休时的自己的工作,就像一潭死水,连泡泡都没有。跳槽,是一种重生。

02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热点,“工作无非是金钱工作内容和氛围,如果没了其中两样,那就可以考虑跳槽了。”

大多数的网友都表示了赞同。过了四十岁的员工讲情怀,而四十岁前的员工讲钱就好了。

前期传的沸沸扬扬的“张小平离职能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事件,且不论其他政治上的原因,但张小平这样关键的灵魂人物的人才,只能待过国企的最基层,享受最底层的待遇。

张小平已经是关键的灵魂人物了,你能说他不努力吗?显然不是,恰恰相反,他肯定是比常人付出了几倍的努力,才能在这个项目中成为那个关键的灵魂人物。

谁不需要养家糊口,谁没有人生理想,谁还不想得到高薪厚职享受应有的尊重呢。

离职后,到了民企,薪资涨了十倍。对张小平来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后者,是他自己主动选择后的吐气扬眉。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他说“关于薪酬待遇,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人才。”

马云先生,他说“员工离职要么是钱没给到位,要么是心委屈了。”

确实,谈钱很俗,但,不谈钱,不谈升职,对于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来说,也是不现实的,让想做事能做事的人“付出就有收获”,这也是一件很积极很美好的事情。

03

有能力的员工,年纪反而是跳槽的加分项。

很多人会认为,过了三十五岁就不会再跳槽了,也跳不动了,他们选择了安稳,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这无可厚非。

但有能力的人,从来不会担心年纪是他们跳槽的绊脚石,相反,年纪是加分项,年纪代表着经历丰富。

他们关注的不是金钱,而是工作带给他们的成就感。

梁总是以前我公司高薪挖回来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人才,她有些丰富的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的经历。

她谈吐优雅,知识结构完整且专业。我听过一次她的培训课程,讲的是员工的职业需求。

不仅ppt做得简易清楚,知识专业,更重要的是讲的例子接地气,让听众听得进去会思考,,而不是她在台上讲,我在台下玩手机。

梁总本身的能力毋庸置疑,然而她在我们公司水土不服。表面上是讲程序,实际上是迂腐,一成不变。

有时候她一份报告改了十几次还在改,因为咬文嚼字的本领她还没学会。而她在外资公司里,上司看中的是结果,过程是她可以掌控的范围。

两种工作模式的不同,导致了她那一年工作上都很憋屈。她在工作上找不到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不是金钱可以换来的。

一年后,她果断跳槽了,还是干她的老本行,在一家外资公司。

显然她是很喜欢这家公司的,经常在朋友圈可以见到她发出来的工作照,照片上她的光彩照人,而她以前在我公司几乎没有发过工作照。

看清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跳槽是认清自己后的重新选择。

04

跳槽,不是别人跳槽你也跟着跳槽般的人云亦云,也不是一种逃避,而是努力过后,调整自己职场规划。

问问自己,你到底是不适合这个公司,还是不适合这个行业这份工作内容。

我的闺蜜小曾是位律师,好多个晚上,我和她视频聊天的时候。开场白,我问她在干嘛啊?她十有八九的回答是“在加班啊。”

有时候,她也会跟我吐槽,这个客户真的是太“变态了”,晚上十一二点还给我电话咨询,没下班时间。

今天的被告律师太“奇葩”了,同一个观点重重复复说了三四次,连法官都受不了制止他。

最近在做一个收购的案件,流程很复杂资料很多,估计又是三个月连续无休了。

当然出自律师的职业道德,她从来不跟我说具体的情况。她有时候会说“我有时候真的挺累的。”

我会劝她“要不你换份工作吧,做公司的法务也挺好的,至少稳定。”

可是每次都会遭到她的拒绝,“不,我自己真的喜欢律师这份工作,有挑战性有成就感,每次都可以接触到新的东西,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工作。”

“我现在只是觉得公司的工资制度和我的付出是不成对比的,我不喜欢的是这个公司,不是律师这份工作。”

“律师这份工作真的可以帮助到人,这是我的初衷,当我收到一份胜诉的判决书,我可以开心一整天。”

后来,小曾离开了的这家律所,跳槽到另外一家律所,现在的她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得到满意的报酬。

如果你不适合这家公司,那你就换家公司,如果你不适合一份工作,那就想想你想做什么样的工作。

跳槽,是一次新的启程,2018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你准备好了重生还是在原地踏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