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工作6年,他旁观了90万蚁族的地下精彩世界


图片来自《开往春天的地铁》剧照


1

“你他妈的没长眼睛啊!”

“你他妈的才没长眼睛呢!”

又是周一,北京地铁13号线,号称“全北京最挤地铁线”,这样冒着火儿的对话老王已经司空见惯了。尤其在燥热的夏天,地铁上挤了一身汗臭的年轻人,总是因为一些莫名的小事儿,窜起了火儿,打起来见血的场景也不是少数。老王扫了眼队伍前方的小骚动,又继续回过头扯着嗓子喊:“上车请注意脚往里收,没上去的乘客请等下一趟。”

这是老王在地铁里工作的第六个年头了,没当地铁协管员之前,做了几十年的老司机,经常跑班车线路,后来年纪大了,腰也不行了,就退休了。本来老王的儿子是想让他好好安享晚年的,老王不想闲着,歇了不到一年,就去地铁了。

刚开始老王在1号线工作,因为没有防护门,所以经常出事儿。

记得刚工作第二个年头,老王就碰上一次。在地铁风驰电掣般进站的时候,一个想不开的年轻人,一个箭步从拥挤的人群里冲出来,一头扎进了铁轨里。列车那头正在维护秩序的老王没有亲眼看到人跳下去,听到一阵呼喊和惊叫声的他,连忙扒拉着人往列车这头儿走,他踮起脚探着头往铁轨里瞅,远远地看到殷红的血顺着铁轨往周围淌,他一下子吓住了,没敢往前凑。虽然当了几十年司机,见过的车祸也不少,对于这种场面,老王只想躲,嫌晦气,也嫌太血腥。

“好端端的人就这么没了,人命啊,真他妈的贱。”老王跟别人聊天的时候,深吸了一口烟爆了句粗口。

从那以后,老王看到站的离屏蔽门太近的乘客,都会操着一口字正腔圆的京片子提醒:“劳驾您往后站点儿诶,站这儿太危险!”有些人会从手机屏幕上抬起头瞥他一眼,面无表情的往后退一步,有些人看都不看,也不理会,继续玩着手机。

2

有一次老王眼看着列车进站,一个年轻人还倚着屏蔽门玩手机,便急忙拉了他一把。没想到年轻人年轻气盛,上去就回推了老王一把,老王气不过,也分毫不让的和年轻人厮打起来。两个人扭作一团,要不是同事拦着,两人差点滚到地上。事后老王被领导好一顿骂:“一把年纪了逞什么能,不知道乘客为先么”。

老王梗着脖子瞪了瞪眼,心想:“这要是20年前,老子废了他丫儿的!”后来回去,老王腰疼了好几天。

有时候,老王就会犯嘀咕,这个智能手机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他活了五十多岁了,从没手机的年代也过了这么多年,现在用的还是淘汰了的诺基亚,也过的好好的,怎么这么多年轻人天天抱着手机,比见了对象还亲。他想起自己的儿子每次带着孙子媳妇儿来看他时,也总是捧着手机不撒手,又是发微信又是聊qq的,一顿饭下来聊不上几句话人就走了。他也见过早晚高峰时,好多人一边玩手机一边挤地铁,手机一不留神儿就掉进了铁轨里,被地铁碾成了渣渣,这时候的老王心里有些小窃喜:“嘿,让你丫儿还玩。”

老王是不服老的,他学不会玩那些新鲜玩意儿,什么智能手机,扫码付款的,他让儿子教了好多次,总是学不会。但是和他一起的几个年轻点儿三四十岁的地铁协管员,人家什么都懂,帮他网上支付给孙子买玩具,给他交话费什么的。没办法,他也只能麻烦人家帮他弄一弄。后来熟了之后,大家都爱叫他“隔壁老王”,而且别人一叫起这个外号,就满脸不可猜测的笑,老王直纳闷儿,爷们儿长得这么可乐么?问了一个关系好的同事才知道,是网上那个大头儿子的笑话,老王还是不太明白,他妈的《大头儿子》里的老王和我有半毛钱关系,这些人是不是有毛病?!

老王理解不动年轻人的梗,他常怀念自己年轻时候的北京。那时候车没这么多,人没那么挤,北京的蓝天也还是很蓝的,哪儿像现在,一到冬天跟美国大片似的。每天早上看到那些为了上班挤地铁挤的跟孙子似的年轻人,老王就感慨,来北京干什么来,家呆着多好。

有一回,他跟外地的同事聊起这个话题,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妹子扯着一口塑普说,“你们北京人啊,哪儿知道我们这些外地人多难熬,房价蹭蹭的往上涨,还限购限车牌,我要跟你似的是北京户口我还在这儿呆着?你们来这儿是打发时间,我可是讨生活啊!”

老王随口接了句,“在外面这么难,回家多好啊。”

“回家?北京不许我们外地人来啊!”看了眼大妹子皱起的川字眉,老王知趣地闭上了嘴。就算老王脾气再倔,他也知道,关于北京人和外地人的话题就像是一根引线不可触碰。

其实,老王和那些来北京打拼的人一样,也没觉得现在的北京有多好。老王曾想着老了就去南方,环境好日子又悠闲,可一想到要离开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还是下不了决心。就像许多涌入北上广的年轻人一样,每天都在纠结要不要逃离北上广。进进出出,像环线地铁一样绕了一圈又一圈,周而复始。

3

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但老王并不是家里几套房的拆迁户,老王运气不好,没赶上拆迁,但好歹还有套房子。儿子也成家立业有正经工作,吃喝不愁。可老王偏是闲不住的主儿,不听儿子劝,给自己又找了个活儿,一干又是这么多年。人啊,年轻的时候盼着什么时候能好好歇一歇,到老了真歇了,还真的不适应。

老王遇到过刚来北京打工的农民工,从那个农民工的脸上猜测不出年纪,黝黑的皮肤上满是沟沟壑壑的纹路,“苍蝇站上去都嫌崴脚”,老王看着向自己走来的农民工暗暗地想。他背着大包小包踢拉着拖鞋,茫然地左看右看,一副束手无措的样子,一看就是刚来北京找不到门路。

老王不忍心看农民工兄弟一脸的可怜相,干脆凑上前问道:“兄弟,去哪儿啊?”农民工回过头,脸上的错愕马上变成惊喜,他操着带着浓厚口音的家乡话告诉老王此行的目的地,老王热心地给他指了指路,便赶紧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留下还来不及道谢的农民工一脸感激。

他也遇到过一个小偷趁着人多,夺了前面女孩的手机就往人流里钻,旁边热心肠的乘客一个箭步冲上去,从人群里揪住了小偷的衣领就往外拽,最后小偷灰溜溜地还了手机,被赶来的民警拷上手铐带走了。那位失主不住地感谢那位热心肠的乘客,两人还一同上了一班地铁,聊得热火朝天,至于后事,老王不得而知,但当看到乘客揪住小偷的那一霎那,老王心里确是暗暗叫好的。

“要我年轻的时候,非得打得丫儿满地找牙。”老王每当跟别人讲起这件事儿,都这么评论一句。

他还遇到过情侣吵架互骂的,女方丝毫不顾自己穿着裙子的淑女模样,张嘴闭嘴就是“你他妈的”,男方更恶劣,直接一个巴掌呼了上去,打得女方差点没站稳。女方也不是省油的灯,一把就薅起了男方的头发。本来以为没多大事儿的老王,这时候赶忙上前去拦。

也许是男方女方都急了眼,也顾不得那么多,连手带脚都往对方身上招呼,而夹在两人中间的老王白白挨了好几下。最后,还是一位身强力壮的路人解救了老王。好不容易两人不打了,女方还在不停地骂骂咧咧,男人在一旁攥着拳头隐忍着,好像随时会发作。

听了一会儿老王才明白,原来是这女方催结婚,男方家买房子钱不够要女方家也出点儿,两人在地铁上说起这事儿,说着说着就吵了起来,吵着吵着就打了起来。

“吵架打架都回家干去,在地铁上丢什么人,现什么眼。”老王揉着肩膀说了男方女方几句,围观群众见没什么看点,也都陆续散了。

4

不知道多久之前,老王看过一条新闻,说北京的蚁族达到90万人,到了地铁工作后,老王觉得恐怕远远不止这个数。他小时候喜欢看一个老电影叫《地道战》,战士们想方设法,挖掘各种地道和敌人周旋。没想到在和平年代,人们也得躲到地下过活。

在地下呆的时间久了,老王既是看客,也是参与者。他旁观了这90多万蚁族的忙碌奔波,也参与了这90万人的工作生活。只不过从小在北京城根下长大的老王,哪里能读得懂千千万万外来人的喜怒哀乐,他们像蚂蚁一样渺小却又生机盎然,他们用梦想和生命在地下挖洞,通过一粒一粒搬运沙土,建造属于他们的蚁巢。而地下的每一条线路,则承载着繁衍生息的重大使命。

做惯了司机的老王,大半辈子都在大马路上穿梭来回,看惯了地上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早已淡定;但他想不到的是,这地底下的熙熙攘攘,是比这地上更精彩的另一个世界。

而他,还将继续在这个岗位上工作,维护着地铁秩序,保障着乘客的安全。他从心里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北京生活得方便、轻松、安全,也真的快乐。


-END-


Memory,爱好写故事,喜欢一个人。


- 2019 新 书 推 荐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译言

奇 妙 人 生 小 系 列


《企鹅布鲁姆》《我的原始生活》

《活出精彩》《深海之下》


About us

真诚讲述世间每个平凡人的职业和人生故事

带你遇见“一千零一种人生”

我们是有故事的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官方故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