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张大千捐献《韩熙载夜宴图》的行为?

采蘑菇的瞎子


【文藏来答】关于这件事背后的曲折故事,还要从上世纪说起。

搜购散佚文物一事,在历史上一直为有识之士所在意,但具体到何时正式启动,从何处启动,以何类文物为主等等问题,其实并没有什么计划。

抗战胜利后郑振铎(右四)与徐森玉(左四)等在南京的合影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香港文物收购,是从著名的「二希」回购开始的(「二希」指原藏清内府三希堂的传为东晋王献之所作《中秋帖》和王珣所作《伯远帖》两种名迹。此二帖在清末流出宫外,为觯斋主人郭葆昌所藏,后传其子郭昭俊。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郭昭俊将其售出)。「二希」的顺利回购,极大地鼓舞了国内对于流失文物回收的信心。自此,香港文物回购行动等于是正式启动了。

东晋 王献之 中秋帖卷(局部) 纸本墨笔 纵二七厘米 横一一·九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东晋 王献之 中秋帖卷(局部) 纸本墨笔 纵二七厘米 横一一·九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东晋 王献之 中秋帖卷(局部) 纸本墨笔 纵二七厘米 横一一·九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虽然因「二希」的成功回购,坚定了大家继续进行此项工作的决心。但接下来到底如何操作,从何入手,当时可能还没有一个通盘的计划。正在此时,传来了张大千打算出售自己收藏的消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收购张大千所藏的董源《潇湘图》及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也是个偶然事件。因为张大千需款而出售藏品,并非政府事先规划所及。且张大千所藏这两幅旧迹,其实本意是要出售至北美,只是因为美方不予善价,又有友人代为说项,这才转售的。但正是由此开始,香港文物回购走上了常规化。

东晋 王珣 伯远帖卷(局部) 纸本墨笔 纵二五·一厘米 横一七·二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东晋 王珣 伯远帖卷(局部) 纸本墨笔 纵二五·一厘米 横一七·二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东晋 王珣 伯远帖卷(局部) 纸本墨笔 纵二五·一厘米 横一七·二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张大千曾被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李霖灿誉为「十项全能」的大师,而收藏就是「十项」之一。正是出于这个缘故,在董、顾两幅画之后,大陆又陆续从张大千处收购了一些他的其他珍藏。这次回购之初,张大千是个关键人物。

五代南唐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卷(局部) 绢本设色 纵二八·七厘米 横三三五·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五代南唐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卷(局部) 绢本设色 纵二八·七厘米 横三三五·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众所周知,张大千不仅画艺高超,其作伪水平更是出类拔萃,在其售予大陆的藏品中,也是鱼龙混杂、真伪难辨。因此,西谛在给伯郊函中也曾反复提醒、强调要小心谨慎,西谛之所以再三强调这个问题,实在是因为事出有因。

五代南唐 董源 潇湘图卷(题跋) 绢本设色 纵五〇厘米 横一四一·四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五代南唐 董源 潇湘图卷(局部) 绢本设色 纵五〇厘米 横一四一·四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五代南唐 董源 潇湘图卷(局部) 绢本设色 纵五〇厘米 横一四一·四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如一九五三年四月二日西谛在给徐森老的信中提到:「朱光说,伯郊兄携归的画:一、顾闳中是真的;二、董源《潇湘图》,跋真而画假;三、王蒙(《太乙观泉图》轴)是张大千画的;四、赵子昂(《秋江钓艇》轴)画,他未提意见;五、周(赵)雍的马(《沙苑牧马图》),完全假的。

五代南唐 董源 潇湘图卷(局部) 绢本设色 纵五〇厘米 横一四一·四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五代南唐 董源 潇湘图卷(局部) 绢本设色 纵五〇厘米 横一四一·四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这几幅画,想伯郊必已请先生鉴定过,究竟实际情形如何,盼能即行示知为荷。」因此,西谛才会请求徐森老帮助把关。

原文作者:柳向春(作者系: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

原文来源:《紫禁城》2018年11月刊《湮没在历史洪流中的辛劳与功绩:郑振铎与香港文物收购》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文藏


他不是捐献,是以比较低的价格转手给国家的,是1951年在香港卖给了徐伯郊,,后来郑振铎赴香港从徐伯郊那里买回,放置于故宫博物院。




当时的说法是:上世纪50年代始,张大千栖身海外,移居巴西十七年,他怕自己久居海外,万一国宝流失将成千古罪人,于是决定将画留在大陆。他先是以低价将《韩熙载夜宴图》、《潇湘图》、《武夷山放棹图》三副国宝卖给徐伯郊,不久在周恩来的指示下,当时任国家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的郑振铎亲赴香港,从徐伯郊手里原价购回这三副国宝。



徐伯郊这个人要着重讲一下,他是香港著名鉴藏家,也是我国建国之初文化部为抢救流失海外文物而成立的香港秘密收购小组的负责人,为国家收回了大量的文物,此人在我国回收文物上的贡献不可磨灭。他跟张大千是几十年的朋友,相识数十年,彼此兴趣相投,无所不谈。



对于徐伯郊的秘密身份张大千是有所了解的。但是为什么还是把画卖给他呢?对于他的做法人们普遍猜测有以下几种原因:1、当时张大千筹备移居南美,为了筹措资金,由徐伯郊牵线,与郑振铎联系,向大陆出售多幅名画。2、怕国宝流失海外,成为千古罪人。3、四十年代为学画艺曾破坏了大量的敦煌壁画,虽为敦煌艺术研究做出了很多贡献,但心中仍有愧疚,再加上第二条的原因,所以经常以各种方式向大陆转回各种作品。



个人的看法是第一条为主,二三条为辅。


Q0Y0K


感谢题主:张大千懂画、爱画,达到一种痴迷的程度。收藏家也好,画家也好,对于自己手上的真爱之物视同子女。张大千愿意捐献《韩熙载夜宴图》无非是要让自己的珍爱之物能有一个最好的归属而已。

晚年的张大千接近失明,已经无法再次欣赏他手上的所有精品收藏。《韩熙载夜宴图》留在自己手上的意义和价值不是太大,与其这样不如捐出去。

张大千可以捐献的地方很多,唯独给了大陆其实是对作品本身的落叶归根一般的尊重而已。所有妄加之上的言论都有些牵强附会。让文物回家,才是对收藏最大的尊重。


当然,政局不稳也是一方面。毕竟晚年的张大千,已经无力保护他手上的国宝。


明清书画鉴赏


不是捐献,是购买。但是台湾方面当时也参与竞争,大千选择大陆应该肯定。大千去敦煌临摩壁画花几百两黄金,临摩的二百六十多幅画作后来全部捐给了国家。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