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为什么会随着太阳旋转,而不会因为太阳的引力落入太阳呢?

宇宙观察记录


关键就在这个“转”字。如果地球不转了,包括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的唯一出路就是掉到太阳里焚毁。

地球在不停的自转,也在不停的公转。地球自转每秒赤道线速度约460米,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线速度每秒约30公里。主要是这公转速度,正好抵消太阳引力。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这个速度一直向前冲的离心力企图挣脱太阳引力,而太阳引力表现为向心力,一直想把地球拉扯到它的怀抱,这两种力正好抵消了。地球也逃不掉,太阳也拉不过去。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引力的实质就是有质量物体对周围时空导致的扭曲,这个扭曲导致了大质量物体周边时空形成了巨大的时空陷阱和漩涡,小质量物体从这个漩涡边上经过,就会不可避免地往漩涡底下掉去,最终落入大天体的怀抱。

时空扭曲的表现形式就是万有引力。只有一个方法能够摆脱这个漩涡,就是速度。这种引力与速度的关系产生了至少两个宇宙速度。

一是环绕速度,二是逃逸速度。

环绕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地球上为7.9公里。达到了环绕速度,就会在一定的轨道围绕着引力质心旋转,逃脱不了引力的牵扯,也不会被引力所拉过去。

逃逸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在地球上叫脱离速度,为每秒钟11.2公里。每个天体都有逃逸速度,比如太阳的逃逸速度就是617.7公里每秒。这个意思就是在太阳表面,达到了每秒617.7公里的速度,就能够逃脱太阳引力飞出太阳系。

在地球上还有个第三宇宙速度,是在地球轨道发射航天器逃脱太阳引力的速度,每秒钟为16.7公里。

八大行星公转的线速度是在太阳系形成时恒星吸积盘角动量继承过来的,正好符合环绕速度,因此就会一直围绕着太阳旋转,也不离开也不靠近。当然这个轨道从太阳系形成早期到现在变化了不少,随着轨道的变化,行星的公转速度也随之调整。宇宙中没有空气阻力,所以几十亿年这个角动量不会有大的变化。

行星绕质心运动遵循开普勒定律: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设地球的质量为M,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行器质量为m,飞行器速度为v,它到地心的距离为r,飞行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所以:mv^2/r=GMm/r。由此解出:v=根号下GM/r。

行星根据各自轨道不同,公转速度也不同,距离太阳越近的越快,反之越慢。现在八大行星的公转线速度为(根据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水星47.89公里/秒,金星35.03公里/秒,地球29.78公里/秒,木星13.06公里/秒,土星9.64公里/秒,天王星6.81公里/秒,海王星5.43公里/秒。

时空通讯专注于老百姓通俗的科学话题,欢迎大家共同探讨。


时空通讯


这样的问题有点像是“没有问题只要问题也要上,没有难度制造难度也要上”!想象地球上空如此多的卫星,它们为什么会随着太阳旋转,而不是因为地球的引力落入地球呢?还有月球为什么不会落入地球呢?

简单说,因为运动,地球高速做类似圆周运动产生的“离心机”与太阳的万有引力取得了某种程度上的平衡,而浩瀚的太空几乎是虚空的状态,地球几乎不会受到任何阻力来影响它的速度,而存在的极其少量的气体尘埃分子相对于地球庞大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为什么地球可以稳定地围绕太阳运转45亿年之久,而且还会持续运转下去!

事实上,地球与太阳的这种关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链球运动我们应该都见过,如果你拿着链球的一断让球围绕你快去旋转起来,球会稳定地运转,而不会落向你!

但你明明在拉拽这球,它为什么不落向你呢?这个道理我们都明白,因为链球在做圆周运动!

地球与太阳的关系与链球与你的关系类似,只不过太阳的引力我们不能直接看到,而你拉着链球我们能看到链子,事实上,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不就相当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拴着一根“链子”吗?只不过是无形的链子!


宇宙探索


地球是上帝给太阳发射的神造卫星。在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星球,以不同速度飞去,太阳先飞出去,速度比地球慢,地球速度快很多,追上了太阳,由于正好进入了太阳轨道,所以就成了太阳的卫星,当地球进入太阳的引力范围时,地球离太阳近的一侧受到太阳的引力大,地球离太阳远侧受到太阳的引力小,就产生了引力差,这种引力差会引起地球自转。比如一个兰球,用力抛出去,四周力一样,兰球就不转动直线往前运动。当兰球放地上往前一推,由于地面的摩擦阻力,兰球下面就不动了,而兰球上面还有向前的力,所以兰球就滾动向前了。物理学上叫角动量。

宇宙大爆炸时产生许多夸克质子中子电子光子等,它们四周飞去,夸克形成了质子中子,它们在运动中吸引了电子光子,以不同速度运动,越结越大,大质量物体速度越来越慢,它们越聚越大,引力也越来越大,形成的小物体速度快,可超越大物体。有的正好进入了轨道,绕大物体旋转。地球就这样进入了太阳轨道,绕太阳旋转,成了太阳的卫星。月球也一样成了地球的卫星。宇宙间还有许多没形成物质的自由电子自由光子,质子和中子等。


廖挺福


地球总有一天会被太阳吞噬,这是自然规律。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小行星带,柯伊伯带等,目前都有条不紊地围着太阳转,那只是我们人看到的景象。其实这一过程,一百亿年,对人类来说,已是无法想象的漫长,但相对于银河,相对于星系团,相对于我们所认为的总星系,真的是一瞬间,随着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能量的衰减,地球无论公转自转都会慢慢地t慢下来,最终会落入太阳的怀抱中,化为氢化为氦。就是不落入,五十亿年后,当太阳成为红巨星,也自会被太阳吞没。

当然,十亿年后,人类如果人类还在,他自身的聪慧应该让自已逃离了被毁灭的命运。

我们的漫漫岁月,对浩瀚宇宙来说,真的一瞬间。地球围绕太阳十亿圈,太阳只围绕银河中心转了四圈而已。1


宋辞318


太阳系形成的初期,可能形成了更多的行星和小行星以及更小星际物质,在形成初期,他们的初始状态可能会和现在太阳系中的星球有所不同,有的可能直接撞上其他的星球,或者被星球俘获,有的甚至可能飞离太阳系,变成星际物质,有的一点点被调整,幸存下来,变成独立的个体, 这就是现在太阳系中的太阳与其他行星,现在他们都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就是选择和调整的结果。

至于为什么地球不被太阳吸过去,主是万有引力作用在太阳与地球上的结果,万有引力恰好成为地球围绕太阳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与太阳花


在宇宙中的宏观物质间都存在万有引力,形象地讲是收敛的物质质量间都存在引力场,场是什么?应是空间的尺度范围,任一具有收敛态的质量它的引力范围就应包括整个宇宙空间场,但这一力场强度是随围绕质量点为原点随以球面半径向外无延伸的距离成反比的,即半径越大,力场强度越小,半径越小,力场强度越大,但还与该物的质量多少有关,质量越大则力场强度也大,反之越小,成正比的;而引力是两物质质量间隔空所具有的作用力的产生,而这种产生作用是质量本身固有的属性,也是由它们的各自力场所决定的,与它们两质量的剩积成正比,与两者间的距离成反比(是否是距离平方不记得了),因宇宙空间无限大,而各物质组团数量与质量又有无限多的参差不等,而在宇宙空间分布引力场则相互交叉并相互重叠,构成的引力则在宇宙空间构成了力系网;两质量既存在引力,结合为一体则引力场合二为一,没有结合为一体则要作相对的加速靠近运动,因宇宙中不单纯的就这两质量构成的力矢量关系,而存在无数个不同大小及方位物质质量,它们对这两质量的引力时时刻刻做着牵引,因此两质量的运动在相互加速靠近运动时由于外界的掣肘而不是直线加速靠近,而是以曲率形式作相互绕合力系交叉点处的旋绕逐步靠近运动,而这种本是加速快步合并的直线运动逐步变为了慢步的曲线运动接近匀速并延长了靠近合为一体的时间;具体到地球与太阳间的运动,不可看作纯粹的两引力间的运动关系,而应于太阳系内各行星之间的引力运动变化相互牵引来考虑,由于太阳系是在银河系的引力作用范围内,而银河系内星系及星球相对于地球而言由于存在较大距离和各向的引力近似平衡,可以视作各向不变的引力场,其它天体景响地球甚微可以忽略,地球绕太阳运动由于地球有一定的速度和质量而产生一定的动量,存在万有引力的约束,不但存在有向心力,而且还存在离心力,向心力与离心力达到平衡则作纯圆运动,这是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合成矢量向按圆的轨迹线的切向变动,而地球绕太阳则不是纯圆运动,而是近椭圆运动,那是因系内其它行星引力牵引所至,因其它行星也在绕太阳运转,相互位置有规律变换位移,构成的引力系时刻变化着,本来太阳系内各行星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相容为一体,但因引力的相互制约牵引形成了各行星的曲率运行而延长了相容合的时间。


51区用户31034804539


引力,严格讲不是一种力,不是垂直拉着,引力只是物体的质量,扭曲了空间,就算我们从高处掉下来,也是在空间扭曲里转着掉下来,大家都知道,例如我们发射火箭太空,最省燃料的是直线到达,可是只要火箭发射出去,到达一定高处,航线就会出现弯曲,绕着地球两三圈后才能飞出轨道,所以地球围着太阳转,不是因为不会掉进太阳,而是已经在太阳引力范围内,在太阳所扭曲的空间里,我们地球已经是在掉进太阳了,但是地球自己本身有引力质量,也有自己所扭曲的空间,所以有了一点点排斥的力量,当掉进太阳一定距离的时候,两种排斥之类就会变大,又会把地球甩出去,这样地球绕太阳就变成了忽远忽近,如此循环,地球绕太阳轨道就成了椭圆形。形成了春夏秋冬……


任性的卓先生



远古的重水


最近怎么经常出现这类常识性问题?这不是中学物理课程里的么?莫非题主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放羊去了?记得前几天就时不时有人问飞船达到光速,或者超光速发动机还工作不?别说宏观物体了,在粒子加速器里一个原子都永远无法加入到光速,这是实验验证过的,还有什么好“假设能达到”的?看来大众的科普教育亟待加强啊


忘忧草179321862


按照现在地球与太阳之间较稳定的运行结构,现在只能这样说,因为地球距太阳的位置恰到好处,所以只能在现在这样的轨道运行,如果距离增加或减少,那将会是另外一条轨道,不过,可以推测一下随距离变化的趋势,如果地距太阳足够远,引力拉不住,那么轨道将会是一条渐开线,就是说地球仍然绕太阳旋转,只不过半径越来越大,距太阳渐行渐远;而如果距太阳足够近,引力足够大,则地球轨道也是一条螺旋线,在绕太阳运转的同时距太阳越来越近,直到一头扎入太阳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