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游击队》李向阳用驳壳枪为什么斜向射击?

路在脚下143272730


请各位读者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张李向阳的据枪剧照:李向阳双手各持一支驳壳枪,左手那支有准心,右手那支没有准心,双枪均以一定角度向外倾斜枪口指朝前方……《平原游击队》虽然是老电影,但是在道具上的专业程度应该让现在的导演们觉得汗颜。下图为持双枪的李向阳剧照,右手持无准心的驳壳枪便于快速出枪,左手持有准心的枪用于远距离精确射击。



现实中但凡持双枪者大多会将另一支驳壳枪的准心磨掉,这是因为磨掉准星的驳壳枪在出枪时避免了与衣服或者腰带产生勾连从而影响快速出枪,从而达到对近距离目标进行快速概率射击的目的;而另一支有准心的枪则用来对远距离目标实施精准射击。对付距离较远的目标时可以从容拔枪,因此可以不考虑别在腰间时与衣物勾连的问题。下图为近距离接敌时使用右手无准心手枪的李向阳。



而侧枪射击往往是发生在近距离接敌时那支没有准心的枪上,当然也有双枪都已从腰间拔出用来同时对付近距离目标的情况,此时两支枪的枪身都会向外倾斜进行射击。像李向阳这样的传奇人物枪技自然是十分娴熟的,在手持双枪近距离射击时即使不瞄准也能屏借丰富的经验击中目标,倘若双枪均架在双眼前面,那么究竟该瞄哪一支呢?总不能左眼瞄左枪右眼瞄右枪吧,这样据枪反而阻碍视界,倒不如左右开弓进行火力压制,久而久之也就练成侧枪射击“百发百中”的本领了。下图为《双枪老太婆》剧照,远距离时需要切换到左手有准心的枪据枪瞄准,此时为了瞄准目标是不搞侧枪射击的。



神枪手是靠子弹喂出来的,如果看到一位手持双枪且一支有准心另一支没准心的人在玩侧枪射击,那么这个人必然是王者般的存在,惹不起也躲不掉;倘若手里的两把家伙都有准心或者都没准心,又或者手持单枪也玩“侧枪射击”的人,那必然是神剧里神经病导演安排的神经病角色,削他准没错。下图为双枪交叉射击神操作的神剧剧照。



话说回来,“李向阳”的原型郭兴率领他组建的游击队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先后参加了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和呼和浩特大青山的剿匪斗争。朝鲜战争爆发后,他担任志愿军某团副团长兼参谋长,第一批奔赴朝鲜战场。下图为“李向阳”原型老英雄郭兴。



他亲自指挥过“辉县孟庄”、“汲县塔岗”、“林县鹿岭”及朝鲜“1089·6高地”等大小战斗100余次,获“抗日战争勋章”、“解放战争勋章”、抗美援朝“独立自由勋章”各1枚。战争结束后他被选派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8年毕业后,任济南军区干训科长、军训科长、训练部副部长、陆军第五师副师长、师长;1982年后任北疆军区司令员,1988年10月离休后定居洛阳。郭兴是我军现实存在且身经百战而不死的真正英雄式人物,郭老于去年11月逝世,享年92岁。


兵器知识谱


第一,毛瑟倾斜,也就是接近水平开枪的方式,多用于全自动的方式。也就是所谓的“20响”的那个型号。可以连发射击,因为毛瑟手枪射击时,枪口上跳比较严重,如果正常射击的话,枪口上跳会影响射击精度。因此在全自动射击的时候,就改为平射,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水平扇形的弹幕,以增加命中率!

第二,毛瑟手枪的抛壳窗是在枪身的正上方,正常射击,尤其是连发射击的时候,抛出的子弹壳,有可能会砸落到枪手的身上!因此,单发射击的时候,多采用枪身倾斜45度,也就是倾斜的方式来发射。这样子弹壳就会向外斜着飞出,而不是垂直向上抛出。





潮打的空城


老电影《平原游击队》,是在下童年记忆里的珍藏,对游击队长李向阳这个双枪将,由来钦佩,是儿时模仿的崇拜英雄。李向阳是国民印象最深的神枪手了,弹无虚发,百步穿杨,指哪打哪,几乎就是驳壳枪的代言人。他的射击动作其实在影片里多使用点射法,都是挥手那么一点,瞬间完成瞄准击发,敌人应声而倒。也有横手持枪射击的动作,就是偏转90度端枪射击,这就是在下说过的为解决枪口上挑影响射击精度之根由。不过我们得注意里面的射击,都是三十米内完成的,属于近距离,百米之外,没人做到弹无虚发。过去除了李向阳,还有东北抗联民族英雄杨靖宇,赵尚志等都是驳壳枪神枪手……能把驳壳枪打好,的确中国人了得。风语者一家之说,欢迎吐槽评论转发关注,看官谢过!


风语者6406


也不一定完全斜着枪面射击!



当年锄过禾


要不弹壳嘣到脚。


用户5823438496052老


驳壳枪抛壳是竖直向上的,有一定机率落到射击者身上,滚烫的弹壳可不是好玩的。如果是室内射击,弹壳碰到棚顶到处乱飞也是不好的,斜向射击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步惊雷37


挡视线了所以斜一些


一支武曲


驳壳枪后坐力强,以前还可以加装一个手柄当冲锋枪使用。


★笑看人生★


为了子弹不往上飘


穿越极线


不然弹壳会伤到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