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新城疫”免疫的誤區

在我國新城疫(ND)是危害養禽業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原則上,在良好的生物安全體系下,採用有效的免疫接種可控制該病,但在實際生產中,儘管廣泛接種大量的活苗和滅活苗,免疫間隔也越來越密,但ND仍然頻繁發生,給養殖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養雞戶都有類似的困惑,“新城疫的免疫已經不能再密了,該用的疫苗都用了,為什麼現場還有新城疫的問題?”,“為什麼我的雞群總是在三十多天出現呼吸道?”,“為什麼我的雞群總是在產蛋高峰出現產蛋下降?”。

是新城疫毒株變異了嗎?現有的疫苗控制不了嗎?當然不是,依筆者多年在現場的經驗,新城疫免疫存在著諸多誤區。

誤區一:只重視免疫,不注重生物安全體系的建立和科學的飼養管理。

健全的生物安全體系如避免多齡雞混養,實行嚴格的全進全出和清洗消毒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新城疫病毒在本場的傳播,而科學的飼養管理,如為雞群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優質全價的飼料和新鮮衛生的飲水,則可以提高雞群的健康狀態,增強雞群抵禦疾病的能力。這才是控制疾病的根本,而免疫只是控制疾病的輔助手段,是最後的一道防線。

誤區二:認為母源抗體可以保護雛雞早期不受感染而將首免日齡延後至10日齡後,為新城疫早期感染留下免疫空白。

我們承認母源抗體在對抗新城疫的早期感染中是有作用的,但並非百分之百,有試驗證實,即使新城疫的母源抗體(HI抗體)在2 以上,1日齡眼內攻毒只有70%的保護,而後幾天內其保護效果急劇下降,因此在現實高感染的壓力下,我們必須把新城疫免疫提前到最初的三天進行,實際上,很多種雞場為了保證客戶的利益,已經意識到1日齡在孵化場進行ND免疫的重要性。

誤區三、首免疫苗選擇不當。

基於廣大養殖戶對諸多廠家疫苗瞭解不全面,再加上商家的誘導,眾多養雞戶首免使用了不合適的疫苗,導致新城疫免疫失敗,這也是三十多日齡雞多發新城疫的原因之一。

早期因為母源抗體的存在和雛雞本身免疫能力低下,使得我們選擇正確的首免疫苗有很大的侷限性,

毒力太弱的疫苗突破不了母抗的干擾,太強的疫苗雖然能突破母抗的干擾,但對雛雞有一定的致病性,導致早期呼吸道問題較多,雞不好養而某些腸型疫苗,又缺乏對呼吸道的局部保護。所以我們迫切需要一種既能突破母源抗體干擾,對雛雞又沒有致病力的疫苗。

針對這種問題,隆克爾研發了複合多價新城疫疫苗---新飲康來很好的平衡了這兩個方面的關係。新飲康採用了三種毒株,純化Lasota株、高效克隆30株、Y98株。為什麼採用三種毒株呢?有三方面原因:第一,降低毒力,避免副反應。第二,提高免疫效果;第三,適合腸道免疫。

誤區四、忽視了新城疫-傳支二聯苗的干擾。多數的ND-IB二聯苗或多或少都存在干擾,眾多的疫苗廠家為了解決干擾問題做出不懈努力,

英特威也不例外。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英特威研發了目前唯一沒有干擾的新城疫-傳支二聯疫苗—Ma5+Clone30,滿足了ND、IB同時免疫的需要。

誤區五、Ⅰ系苗的使用。相當一部分蛋雞戶甚至蛋種雞戶在育成期仍然把使用新城疫Ⅰ系苗作為控制新城疫的法寶,殊不知,正因為Ⅰ系苗的大量使用造成了新城疫在雞群中長期帶毒感染的狀態。

Ⅰ系苗屬中等毒力的疫苗,對小雞有很強的致病性,容易造成新城疫的廣泛傳播,而很多蛋雞場屬多齡雞混養,此種狀態下使用Ⅰ系苗危害尤為嚴重。在過去,因為沒有很好的新城疫油苗來提升產蛋期的新城疫抗體,那時只能選擇Ⅰ系苗,現在已經可以通過選擇優質的新城疫滅活疫苗來代替Ⅰ系苗。

如選擇英特威的新加威(新城疫滅活苗),既增強了保護效果,又解決了Ⅰ系苗在使用過程中散毒的難題。

誤區六:高密度進行新城疫免疫,主要表現在育成與產蛋階段。

某些雞場,育成期在免疫Lasota株疫苗後的10-20天又免疫Ⅰ系疫苗,每隔1個月做一次新城疫滅活苗,產蛋期每隔1個月做一次新城疫飲水或滴眼。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1、對免疫效果沒有信心,認為免疫越多心中越踏實,實際上是對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機理不清楚。對於新城疫免疫來講,首免與二免、二免與三免、以及以後的加強免疫,一定要有合適的時間間隔,否則就會引起機體的免疫麻痺,導致新城疫的抗體上得不高,持續的時間不長。

2、對不同種類新城疫疫苗的特點缺乏瞭解,力圖通過不同疫苗的頻繁免疫獲得交叉保護力,提高對新城疫病毒的保護面。而實際上新城疫只有一個血清型,只要選用合適的疫苗,免疫後均能獲的對該病的良好免疫保護,不同於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由於血清型較多,免疫原則是選用多血清型疫苗以提高對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的交叉保護力。

誤區七:忽視了免疫抑制疾病對新城疫免疫的影響。如4周齡內感染法氏囊炎(IBD)、使用強毒法氏囊疫苗、早期感染傳染性貧血(CAV)、早期感染馬立克(MD)、網狀內皮組織增生病毒(REV)的感染、黴菌毒素等,均可造成新城疫的免疫失敗。為了解決這些問題,

首先我們雞雛必須來源於符合4***雛雞最高質量標準的、使用優質的法氏囊油苗免疫過的種雞群。

第二,及早建立MD的免疫,避免MD的早期感染。

第三,不要使用非SPF雞胚生產的活疫苗。

第四,選用無黴變的優質的飼料原料。只有做好這幾點,才能極大地減少免疫抑制疾病對免疫的不良影響。

誤區八:忽視局部免疫。

新城疫的免疫保護包括體液免疫和呼吸道免疫。其中呼吸道的局部免疫對新城疫而言更為重要。但在現實生產中,有相當一部分養殖戶只重視體液免疫而忽視了呼吸道的局部免疫,導致雞群呼吸道系統抗體水平降低而發生非典型性新城疫。

造成非典型性新城疫的原因是:認識不足,不知道新城疫保護需要體液免疫+局部免疫。

免疫方法不得當,只飲水或注射免疫。雖然體液免疫較好,但局部黏膜抗體不高,即抵禦新城疫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線不牢固。

新城疫局部免疫效果最好的方法是氣霧。

誤區九:對新城疫抗體檢測的認識不夠。

很多養殖戶不進行抗體監測或者抗體監測不及時。我們長期做新城疫疫苗,疫苗產生的抗體效價是多少? 我們是不清楚的,每一次接種疫苗是否成功,不能憑經驗而斷.而是要依靠科學的血清學診斷為依據,測試抗體的產生高低.才能知道疫苗接種是否有效。當前周邊地區做新城疫抗體的幾乎沒有,我們需要有技術實力的飼料廠來為我們做(如濟南益佳). 對新城疫的抗體檢測一定要重視。對雞群進行新城疫(禽流感)免疫後,體內抗體水平會隨著免疫時間的延長逐漸下降到保護值以下。要及時檢測雞群的抗體水平以確定免疫時機,及免疫完成後及時採血或者採集雞蛋檢查抗體上升情況,以確認免疫效果。只有落實在抗體檢測指導下的免疫才會做到“有的放矢”,有效控制新城疫疾病的發生。

對新城疫的預防,一定要重視局部黏膜抗體的作用,它是抵禦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在抗感染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要與體液循環抗體一樣引起高度重視。黏膜抗體主要靠活疫苗免疫產生,體液抗體主要靠滅活苗免疫產生,因而在雞群免疫的兩個最重要階段—————育雛期與產蛋前期,要做到兩種疫苗的聯合使用。進入產蛋期後,為了保持較高的局部黏膜抗體水平,必須保證2~3個月免疫一次新城疫活疫苗。

免疫方法,前3周最好使用滴鼻、點眼;3周後使用氣霧方法;飲水免疫效果較差,最好不採用;如果因為設備問題不能使用氣霧免疫方法,最好用滴鼻、點眼方法取代。參考免疫程序:

首免1~3日齡活苗點眼;二免10日齡活苗點眼+滅活苗注射;三免8~10周齡活苗(氣霧法+滅活苗注射);五免16~18周齡活疫苗(氣霧)+滅活苗法;產蛋期2~3個月活苗免疫一次。

當然新城疫發病的因素很多,而如何控制新城疫依然是我國養禽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以上的九點的提出,只是希望廣大的會員在控制新城疫的戰鬥中能夠對新城疫的免疫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和認識,免疫也只是眾多控制因素中的一個環節,全面的生物安全體系總是必須的。

制定科學而合理的免疫程序,提高免疫力度根據疫病流行特點制定適合當地的免疫程序;根據抗體監測結果完善免疫程序,避免長時間套用一種免疫程序。在免疫過程中要考慮一切可能影響免疫效果的因素,以確保免疫效果,提高群體免疫應答的整齊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