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潑水節獻禮新中國 1500人“慢閃”閃亮全球



4月12日,德宏潑水節舉行魅力德宏民俗風情巡演,16個方塊隊、5輛主題大彩車組成的巡演隊伍,集中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德宏民族團結進步、文化繁榮發展的成果,以此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






李松亮 攝

此次巡演分為《吉祥聖水》《德宏加油》《祖國萬歲》三個篇章,融合了傣族剪紙、孔雀舞、象腳鼓、傣劇等多個國家級和省級非遺項目,共計1500餘人參演。《吉祥聖水》主題的彩車創意源自“潑水節的傳說”,造型逼真、匠心獨具;《德宏加油》通過傣族、德昂族非遺文化的展示,突出了德宏民族團結、共同發展進步主題,彩車設計則以傣族剪紙為造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傣族剪紙藝術家邵梅罕身著民族服裝隨車巡演;《祖國萬歲》主題以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為主線,展現了中國精神、增進文化自信。




▲巡演路線

此次巡演還特別邀請了一支拖拉機彩車隊,少數民族群眾平時生產生活中使用的拖拉機,經過裝點後,搖身變成了“飛舞的彩蝶”,跟著巡演隊伍沿芒市大街緩緩走進芒市廣場。花車上身著民族服飾、落落大方的傣家小僕少,也成為花車隊一抹亮麗的風景。

巡演路上,傣族傳統武術、象腳鼓舞、光邦鼓舞、德昂族水鼓舞等表演盡顯風采,葫蘆絲吹奏、孔雀舞等也向來參加潑水節狂歡的各地遊客展現了德宏民族藝術的婉轉動人、柔美婀娜。活動吸引了數萬民眾駐足觀看,整個城市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德宏“非遺”名錄

潑水節

潑水節是德宏的傣族、德昂族最盛大、最隆重的傳統節日,2008年6月,潑水節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傣族剪紙

傣族剪紙是德宏地區的傳統民間藝術,是傣族人民現存文化的象徵、標誌。其造型粗獷有力、樸實無華、形象生動傳神,別緻中蘊含著濃郁的民族特色。2009年8月,傣族剪紙正式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朱邊勇 攝

剪紙方隊

象腳鼓

象腳鼓是傣族標誌性的打擊民族樂器,象腳鼓舞因舞者身挎象腳鼓而得名,2008年6月,象腳鼓舞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長象腳鼓舞、短象腳鼓舞方隊






鋩養方隊

孔雀舞

孔雀舞是傣族文化的重要標誌,是我國傣族民間舞中最負盛名的傳統表演性舞蹈,2006年5月,傣族孔雀舞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水鼓

水鼓是德昂族的一種獨特而古老的打擊樂器,2014年11月,水鼓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德昂族水鼓舞方隊

傣劇

傣劇是雲南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戲曲劇種之一,以舞蹈為主,兼唱戲詞。2006年5月20日,傣劇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統傣劇方隊


百鳥百獸圖方隊



葫蘆絲方隊



光邦鼓舞方隊


傣族武術方隊



民族團結方隊


留學生方隊


自行車方隊


汽摩方隊


喜慶豐收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