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封天下如此公平,为何天下诸侯还要群起反对?

sunny__小点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以后,一个诸侯王都不封,只让自己当高高在上的皇帝。刘邦扫平诸侯建国以后,也是极力剪灭异姓诸侯王,只封他刘家人为王。这两个人干的,明显是不公平的事,可当时却并没有什么人表示不服。

而项羽攻占了咸阳,灭掉秦朝后,立刻就封了十大路诸侯王。能封的王,也都封了。他自己也没有像秦始皇那样当皇帝,甚至也没有像周天子那样当“天子”,他只给自己封了个“西楚霸王”。

(项羽剧照)

相对来说,项羽的作为,比嬴政和刘邦公平多了。可是,为什么这样公平的做法,诸侯王们还不满足,又纷纷起来造反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

一、名不正则言不顺。

项羽之所以做出分封诸侯的举动,是因为他认为他已经把江山打下来了,江山是他的,他有资格站出来分封。

项羽的理由有这么几点:一是秦朝军队是他在巨鹿之战中打败的,二是秦朝是他给推翻的,三是他奉了楚怀王的名义打天下,他当然是老大。

不过,应该说,这只是他的看法,诸侯们不这样看。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巨鹿之战中,项羽确实打败了秦朝军队。但项羽只是打败了秦朝军队,并没有夺得秦朝江山。其二,关于推翻秦朝的事。实际上,最先打到咸阳的是刘邦,并不是项羽。是项羽不顾道义,用武力强迫,把功劳夺了过来。这一点,明眼人都看得很清楚。其三,项羽确实是奉楚怀王的名义打天下。但是,一者,项羽把楚怀王给害死了;二者,楚怀王不过就是楚国的后代,不是周天子的后代,更不是齐国、赵国等诸侯国的后代,他有什么资格发号司令呢?

总而言之,项羽的分封,名不正言不顺,给人感觉有一种自作多情的味道。

(刘邦剧照)

二、不患寡而患不均。

项羽虽然进行了分封,但是在很多诸侯们的眼里,项羽的分封明显不公平。

首先刘邦觉得不公平。刘邦本来和项羽是同事,都是楚怀王手下的干将。楚怀王说过,谁先打到咸阳,谁就当王。本来是刘邦先打到咸阳,不管刘邦是不是投机取巧,总之首先攻下咸阳是事实。但是项羽不承认这一点。而且后来,项羽还把刘邦分封到偏远的汉中。这就让刘邦非常不满意,因此才促成了刘邦的反叛。

其次是田荣觉得不公平。田荣是田儋的弟弟,田儋是在秦末之乱中最先复辟的。田儋被章邯杀死后,按照道理,应该是田儋的弟弟田荣站起来继承王位。但是,项羽并没有封他,他封的齐王是田都。这个田都只是田荣的副将。副将封了,主将却不封,田荣心里不平。

像田荣这样的情况非常多,他们认为,他们才是原先战国诸侯王的后裔,他们没有得到分封,另一个平民被封了,心里都很不满意。

再次是陈馀觉得不公平。当初赵歇被张耳和陈馀扶起来。赵歇称王,张耳为相,陈馀为将。但是后来分封的时候,赵歇被封为代王,张耳被封为常山王,陈馀则什么也没得到,因此他心里不服。举兵打败张耳,把赵歇封为赵王,自封为代王。

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我们也不再一一列举。

其实,问题并不是项羽封得公不公皮,天下就从来没有公平的事情。而是项羽一分封就错了。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大家都不封王,谁也不会说啥,一封王,问题就出现了。

(田荣剧照)

三,以力服人人不服。

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周朝初年也是采用分封,所分封的诸侯,也并不完全是周王的人,为什么就没人造周王的反呢?

根本的原因,是周王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是“以德服人”。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颂扬周王替天行道的德行。这一点,说是周王自我宣扬也好,真实存在也好,总之大家都服这个。同时分封以后,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周礼。按照周礼来“以德化民”,大家都比较服气。

但是项羽在分封的过程中,明显地是采用“以力服人”。既然你可以采用“以力服人”,当我的力量强大的时候,也可以采用“以力服人”。再加上项羽又没有一整套制度来约束大家,怎么能阻止大家造反呢?


张生全精彩历史


如果当时的整个天下是一张大饼的话,这张饼谁来分,恐怕都不会公平,何况是项羽。

天下之所以是项羽来分封,凭借的是项羽灭亡秦朝的巨大功劳,项羽因此功劳而成为天下诸候之长。项羽分封的原则是什么呢?当然是功劳。

项羽不仅分封了18路诸候,甚至连楚怀王也封了,楚怀王可是当时天下名义上的共主,让一个名义下的诸侯,去封一个名义上的王,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一幕。



项羽的分封如下:

1、楚怀王熊心封为义帝,分封理由:天下共主。以“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为理由将义帝迁到郴县(今湖南郴县),不久派人杀害义帝;

2、项羽封自已为西楚霸王,分封理由:灭秦首功,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

3、刘邦被封为汉王,分封理由:首进关中灭秦,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

4、秦国上将军章邯被封为雍王,分封理由:率秦主力投降项羽,都城废丘(今陕西兴平南);



5、秦国长史司马欣被封为塞王,分封理由:投降项羽,都城栎阳(今陕西富平东南);

6、秦国都尉董翳被封为翟王,分封理由:投降项羽,都城高奴(今陕西延安北);

7、西魏王魏豹被封为魏王,分封理由:抗秦诸侯之一,都城平阳(今山西临汾西),被项羽迁封;

8、赵国国相张耳部将申阳被封为河南王,分封理由:抗秦中攻取河南地,都城雒阳(今河南洛阳东);



9、韩王韩成被封为韩王,分封理由:抗秦诸侯之一,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县),被项羽扣押不能回封国;

10、赵国大将司马昂被封为殷王,分封理由,抗秦中攻取河内,数有战功,都城朝歌(今河南淇县);

11、赵王赵歇被封为代王,分封理由:抗秦诸侯之一,都城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被项羽迁封;

12、赵国国相张耳被封为常山王,分封理由:参与抗秦,有贤名,随项羽入关,都城襄国(今河北邢台);



13、项羽部将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分封理由:抗秦有功,都城六县(今安徽六安北);

14、吴芮被封为衡山王,分封理由:参与抗秦,随项羽入关,都城邾县(今湖北黄岗北);

15、楚国上柱国共敖被封为临江王,分封理由:抗秦有功,都城江陵(今湖北江陵);

16、燕王韩广被封为辽东王,分封理由:抗秦诸侯之一,都城无终(今河北蓟县);

17、燕将臧荼被封为燕王,分封理由:参与抗秦,救赵,随项羽入关,都城蓟县(今北京西南);

18、齐将田市被封为胶东王,分封理由:抗秦诸侯之一,都城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



19、齐将田都被封为齐王,分封理由: 救赵,随项羽入关,都城临淄(今山东临淄东);

20、原齐王建之孙田安被封为济北王,分封理由:投降项羽, 都城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

除以上分封者,还有以下有功者,项羽没有分封到:

1、陈馀,原是赵国大将军,巨鹿之战后与张耳闹翻,救赵有功。

2、彭越,反秦的一支独立武装,参与反秦有功。

3、田荣,反秦诸侯之一,当初田荣被章邯攻击危急时,项梁救了田荣,后来项梁危急时,田荣去不救项梁,项羽因此而怨恨田荣。



而对项羽的分封明显不满意的,除了有陈余、彭越、田荣外,还有刘邦。刘邦是依楚怀王先入关中者为王,本来刘邦是希望分个关中王,毕竟在所有反秦诸侯中,除了项羽功劳最大外,就数刘邦功劳较大。

项羽分封结束后,各诸侯陆续回到封国,仅仅过去一个月,田荣因为不满意项羽的分封,率先在齐地造反,田荣还联络在分封中不满的陈馀与彭起一起造反,又没过多久,刘邦开始在关中造反,一东一西,项羽前往齐地平反,陷入齐地深陷,无法脱身。



项羽在分封中也并不是绝对的公平公正,项羽的分封是有异心的,对于田荣,明显是因为田荣不救其叔父项梁而没有封的,项羽封在齐地的三个王都不如田荣的功劳大,能力也不如田荣,田荣当然要造反了。并且项羽很顾忌齐地,因为齐地离项羽的都城彭城太近,项羽将齐地一分为三,互相制衡,防止一家独大。

项羽分封对于刘邦来说,也是有私心的。对刘邦的分封呈现堵截状态,三个秦国降将封在关中,围堵刘邦,秦军中最能打仗的章邯正对着刘邦的出川必经之路,而项羽手下最能打的英布在东边围堵刘邦,刘邦是项羽最大的防范对手,而且项羽还不给封刘邦最希望的关中王,所以刘邦要造反了。

当然了,天下诸侯主要是田荣、刘邦、陈馀、彭越这几人造反,其它诸侯并没有造反,而是被动的卷入后面的楚汉战争。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群雄反对,不是什么公平不公平的问题,而是项羽此举以天下霸主的名义进行,群雄们不服气而已,不管他怎么分,都会引起公愤和反对。

也就是说,当时项羽的势力还没有达到成为天下霸主的程度,也没有真正统一各支起义力量,比如刘邦对他也就是表面上服从,队伍实际上还是刘邦自己的。但项羽却按捺不住,急于称霸,于是便成为了众矢之的,成了箭靶子。

作为起义军,最稳妥的策略是不要早露锋芒,成为其他人攻击的目标,而是像后来的朱元璋所提出的那样“广积粮,缓称王”,现积蓄力量,坐观其斗,等力量发展了,其他势力斗得差不多了,再出头。

项羽称霸太早,一方面秦军要集中精力来收拾他,另一方面其他势力也会应利益收到损害而攻击他,这就造成了腹背受敌的局面。

而刘邦就不同,一开始做底服小,韬光养晦,并偏于汉中之地,积蓄力量,坐等项羽和秦军互相消耗。等他们消耗得差不多了,自己的羽翼也丰满了,再开始向项羽宣战。

所以的国际形势都是这样,做老大的,必然受反对,受攻击最多,如果自己实力不够,那就必然会死无葬身之地。



熙熙天下


谢头条!公元前206年,项羽派人杀了楚怀王,自封为西楚霸王,把彭城作为都城,并把全国分成十八个王国封给了十八路诸侯。

具体情况是:以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魏豹为西魏王,都平阳;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韩成为韩王,都阳翟;司马卬为殷王,都朝歌;赵歇为代王,都代;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英布为九江王,都六;吴芮为衡山王,都邾;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韩广为辽东王,都无终;臧荼为燕王,都蓟;田巿为胶东王,都即墨;田都为齐王,都临淄;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

项羽此次分封,应该说也算合理,大部分人对分封比较满意,但还有两个人对分封有看法。一个是刘邦,一个是田荣。

首先说项羽分封的目的,可以说是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这个从项羽封自己为西楚霸王可以看得出来,其他都是这王那王,而自己却是霸王。

其次项羽此次分封,并不是完全按照功劳大小和大家意愿来分封,而是存在着很大的私心和不公。

按理刘邦首先攻入了咸阳,按照楚怀王当初的协议,“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不但没有被封为关中王,而且让项羽直接分到了地方偏僻的巴蜀之地,这还不算,为了防止刘邦进入关中,项羽把秦地一分为三,分别用三个秦国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来把守,明眼人一看项羽在分封上耍小心眼,打击报复刘邦率先进入咸阳。

此次分封还直接惹恼了齐王田荣。他把齐地一分为三,分别封给了田市、田都和田安,而田荣齐王被项羽直接就地免职,什么也没有封上,原因是田荣救援项羽叔父不力,导致项梁被秦朝上将章邯杀死。




也正是项羽在分封方面不能秉承公正,而且还打小算盘,直接把刘邦和田荣逼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但碍于项羽兵强马壮,刘邦和田荣当时并没有立即发作。

田荣回到齐地后,立即树起了反项大旗,他把项羽分封的三齐王要么打走,要么杀掉,尔后自称齐王,项羽得到消息后,立马到齐地平乱,他杀了田荣,还大量坑杀了田荣的手下,从而激起了齐地军民不满和反抗,田横(田荣弟弟)拥立田广(田荣之子)为齐王,继续和项羽对抗作战,从此使项羽深陷齐地而不能自拔。

与此同时,刘邦借项羽被陷齐地之际,拜韩信为大将,并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骗过章邯,迅速消灭了章邯等人,占领了关中,从此拉开了楚汉争霸的序幕。

分封不公,让项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前后夹击的尴尬境地,也最终使韩信在楚汉争霸中完成了对楚军的四面包围和十面埋伏,为彻底打败项羽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可能。


知未是也


项羽若是分封天下的时候,能够做到公平的话,说实话天底下的人,只会拥护他,根本就没有人会反抗他。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项羽分封的天下,不公平,所以,天下诸侯才开始反抗他的。也正是因为,这些对他不满的诸侯王,让他在得到了天下之后,又迅速的失去了天下。

下面我们看看,都是哪些诸侯王对项羽不满。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项羽的老对手刘邦。

刘邦为何要对项羽不满呢?

因为刘邦本应该当关中王的,项羽却把人家给分到了偏远荒僻的汉中,管理蜀地去了。那时候的蜀国不比现在,荒凉的很,水患还十分的频繁。是典型的流放犯人的地方。

所以,刘邦不想去,但是,惧于项羽的淫威,又不得不去。

为什么说刘邦本应该当关中王呢?

因为在刘邦和项羽一起灭秦的时候,楚怀王给刘邦和项羽做了一个约定,也就是淮王之约,他们两个若是谁先到了关中,推翻了秦王朝。谁就是关中王。

结果项羽路上打了巨鹿之战,耽搁了时间。

刘邦捷足先登,先到了汉中,子婴就是投降给刘邦的,按照约定刘邦就是关中王。

可是,到了后来,项羽来到了关中,他不但不尊重刘邦,还要灭了刘邦,要不是因为张良,要不是因为鸿门宴上刘邦的狼狈逃窜,说不定刘邦就死掉了。

最后,项羽把刘邦封为了汉王,然后让他去了蜀地。

而本来刘邦想要的关中,被项羽划分成了三块,分给了投降给他的秦军,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

所以,刘邦对项羽不满,想要骂娘,但是,他又没有那个实力,只能偷偷的骂。可是在得到韩信之后,刘邦就开始给项羽逐鹿天下了,就能公开的骂娘了。

第二个对项羽不满的就是齐地的田荣。

齐地有三兄弟比较厉害,他们分别是田广,田荣和田横。这三个人都很牛,田广在反秦的时候,战死了。田荣开始登场。

正好田荣带着齐地的人,起义的时候,秦军名将章邯杀了出来,锐不可当。起义军一时间陷入了低潮时期。

就在项梁带领的项家军要和章邯一比高低的时候,为了彻底的打败章邯,项梁想要让田荣来和他一起打章邯。结果田荣没有来,导致了项梁被干掉了。

项羽得到天下之后,分封天下的时候,他抱怨田荣没有救项梁,导致了项梁的死亡。所以,他就没有给任何地方于田荣。

但是,那时候整个齐地,都是在田荣的统治之下。

项羽不但没有分给田荣一官半职,还把他占领的齐地给瓜分了。这一下彻底的激怒了田荣,当项羽任命的官员来齐地上任的时候,结果都被田荣给杀了。

项羽带兵去讨伐田荣,陷入了齐地不能自拔,正好在这个空档,韩信带着刘邦杀了出来,占领了关中,杀到了中原。

第三个对项羽不满的就是陈馀。

陈馀的功劳本来是和张耳的一样大,但是,在项羽打了巨鹿之战后,陈馀和张耳闹掰了。陈馀就没有跟着项羽去关中,张耳去了。

结果分封的时候,项羽把张耳分为了赵王,然后仅仅分给了陈馀三个县。

这下陈馀彻底的恼火了,凭什么我们一样的功劳,给他一个国,给我三个县呢。

所以陈馀对项羽极其的不满,他要讨伐项羽,可是,他手里没有兵。

当齐地的田荣,知道陈馀对项羽不满的时候,他就借给了陈馀几万士兵。壮大自己的力量,让陈馀和自己一起来对抗项羽。

第四个对项羽不满的就是彭岳。

彭岳是强盗起家和项羽没有任何交集,也没有交情,但是,灭秦的过程中,彭岳是立有功劳的,但是,项羽对彭岳是什么都没有分封。

这下彭岳也不干了,他也找到了田荣一起合伙,他们组成了强大的联盟,一起讨伐项羽。

结果各地反项羽的人,渐渐的多了起来,项羽是一个头两个大。最后败在了刘邦的手下。

所以说项羽分封的天下,并不是公平的。正是因为这种不公平,导致了他失去了天下。


史学达人


项羽分封天下,是非常形势下的非常之法。我们大都以为项羽开了历史的倒车,恢复了分封旧制,逆历史潮流而动,其身死国灭可谓咎由自取。可是以当时的局势,不管是谁,也不管他如何去分封,都几乎无法避免诸侯的群起反对。六国的复辟势力一直蛰伏在民间,这是秦始皇、项羽都无法解的死局。唯一的破解之法是传统的贵族的经济基础乃至肉身被彻底摧毁,在此基础上再重新建立一个新秩序。

这个新秩序的最终建立,是在楚汉之争以及接下来的刘邦剪除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得到强化,并在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盐铁专营”等方式得到巩固。这中间,有大量的政治斗争、权谋策略,以及新旧秩序交替过程中大量的流血牺牲。此后中国的封建帝制的发展和完善,还要经过漫长的世家政治与皇权政治的博弈,最后发展到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皇权独尊,这才才达到顶峰。

初。宋义与项羽将五万,距秦三将。当王离与羽大战时,精兵四十万众,并章邯军故也。

被称为项羽封神之战的巨鹿之战,也是秦楚之间的最后决战(“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先秦时代的谶语果真应验)。且说这秦军主帅章邯率军纵横中原,一路破军杀将,先灭陈胜,再破齐、楚、魏三国联军,斩杀齐王田儋、魏王魏疚,随后又在定陶之战袭杀项羽的叔父、楚国复国军主帅项梁,兵锋所向,诸侯联军望风披靡。

在此期间,章邯多次得到了秦朝中枢补充兵力(“二世悉起兵益章邯”),其经过连续作战的战损,主力早已不再是骊山囚徒戍卒,而变为秦国关中子弟为主,战斗力更与骊山刚成军时不可同日而语。

魏国基本覆亡,齐、楚皆遭重创,章邯军渡河北上,会同王离的长城军团(又称九原边军),夹攻下一个敌手赵国。

这个王离是名将之后,在20年前,正是王离的祖父王翦、父亲王贲,帅兵攻灭了赵、魏、燕、楚、齐五国。8年前,王离又作为蒙恬的副将,率领长城军团指挥了驱逐匈奴、开拓河套数千里土地的战争。因此,在当时所有人眼中,这是一支纵横南北、所向无敌的秦军精锐,所谓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秦朝将这支常年戍边的边军调动南下,压上了最后的底牌,务求毕功于一役,彻底歼灭六国复国军,完成再征服的伟业。秦朝当时的局势占优,不管从国力、兵力、战斗力、士气都远远超过诸侯军。秦军主力陆续增兵,已经达到40万人,而项羽方面只有5万人。破釜沉舟后,得精兵3万多人。

此时诸侯联军虽然人多,可是早已被秦军凌厉的攻势吓破了胆,不敢出战。赵相张耳为激励联军士气,不得已派张餍、陈泽率5000军试探攻击,被秦军一战尽歼灭。此后,诸侯军更是作壁上观,再不言战。如果此种情况再持续三两个月,秦军就能彻底扫荡关东,秦朝基业不废。

此时身负国仇家恨的项羽,带领楚军九战九捷,以一当十,杀声震天。观战的齐楚军队和赵国守军,惊恐于项羽军的惊人战力,纷纷打开壁垒,加入战阵,协力痛打落水狗,把败逃中的王离军团一举围歼。王离被擒杀,副将涉间自焚而死。这支曾经横扫六国、驱逐匈奴的秦军精锐部队,就此覆灭。

“楚战士无不一当十,又羽呼声动天地。诸侯军人人莫不怖惧,于是既破秦军。羽见诸侯上将。入辕门,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羽者,由是为诸侯上将军,兵皆属羽焉,于是羽威权遂振四海。”

战后,项羽召见各路诸侯将领,各国将领们个个胆战心惊。进入楚军大营辕门后,人人面对项羽俯身拜倒,膝行而前,无人敢抬头仰视,以示臣服。项羽便在众望所归下,成为反秦联军主帅“诸侯上将军”,声威遂振四海。

项羽此后带领诸侯军追击章邯残军,在棘水南岸受降20多万秦军降卒,秦朝毁灭已成定局。可是,此时诸侯联军虽然盛势浩大,有众40万,可是项羽直属军队只有5万人,算上数月间扩军所得,不超过8万。如何对待秦军降卒就成了项羽的难题。楚军人少,不可能全部消化。如果分散编组到其他诸侯军,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所以,项羽恶向胆边生,在新安坑杀了20万秦卒。当年赵国长平降卒被坑杀之仇,竟由这种方式做了了结。可谓是杀降不降,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项羽带兵扣关,设宴鸿门,没杀刘邦的原因之一即是项羽还没有取得对诸侯军的绝对优势。在兵力对比上,刘邦与项羽并不相差太多。其他诸侯军队虽然归项羽指挥,但是并不属于项羽。如果项羽杀了刘邦,一者同是反秦义军,没有理由,二者并其众项羽军势益壮,必然引起其他诸侯猜忌。所以,刘邦敢于铤而走险,也并非算准了项羽的优柔寡断,而是仔细分析了项羽的实力及处境之后才决定兵行险招。

项羽大掠关中,返回关东后,开始以上将军名义分封天下。如果项羽没有称王称霸的打算,他是不会把楚怀王赶到郴州这样的不毛之地,随后又派人把他杀了的。

项羽分封,他不得不照顾有两个阵营:六国诸侯、新兴战将。

项羽是旧贵族,但并不是王族,他的宰割天下的地位是靠着军功搏杀来的。所以,项羽的同盟绝不会是六国旧贵族,而是与他一样的有着军功的将领。可是诸侯王有军队,有地盘,有势力,项羽不得不承认既有现实,把诸侯先行分封。为了扩大自己的同盟军,项羽把六国属地的一部分土地民众划出来,分封给在灭秦战役中的有功将领。

战国七雄,到了项羽这儿,就变成了20个封王了。那些新封王的将领,自然对项羽感恩戴德,追随项羽,可是原有的六国贵族心里可不服气了。原本王位就那么几个,项羽你功劳大,自己弄了个西楚霸王他们也就忍了,如今这些将领们还要分封他们的原有的土地来做王。什么时候王位变得这么不值钱了?

所以,这场分封必然是矛盾重重的,在分封的一开始,就注定了这个分封秩序不会稳固,项羽对此也心知肚明。他没有带领军队回到楚国旧都,而是选择在平原之地的彭城。他分封的将领,都在西楚周边,可算作是屏藩。只有齐国等六国贵族,需要以兵威压服。所以,项羽立都彭城的用意有两个:天子守国门;方便镇压叛乱。

项羽兵不解甲,马不离鞍,他早已准备好了平叛战争。齐国先反,项羽立刻带兵入齐。可是项羽千算万算没有想到章邯竟然败在了韩信之手。项羽陷在齐地三月,刘邦竟然突破了项羽设置的重重阻碍,带着对分封心有不满的诸侯联军56万人攻破了彭城。

实力居于天下诸侯第二位的刘邦已经出山挑战,如蛟龙入海,而且还有关中作为大本营,这让对项羽分封心怀不满的诸侯有了发难的时机。同时,韩信的出现,也彻底断绝了这些诸侯国的坐山观虎斗的如意算盘。这完全打乱了项羽的分封—平叛—建立帝国的路线图。此时的项羽已经失去对局势的掌控,不得不多线作战。虽然屡次获胜,然而项羽却始终不能对刘邦本部势力形成毁灭性打击。最后,韩信以十面埋伏,重兵围困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彻底歼灭了这支楚军。

此时,刘邦变成了四年前的项羽,被诸侯王尊奉称帝。刘邦论功行赏,对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也封了王。不过,六国贵族已经在刘邦与项羽的反复拉锯中被杀的差不多了,新兴的诸侯王都是新兴的将领,他们除了有兵有将,并没有民众心中很高的威望,也缺少相应的经济基础和家族势力背景,这与项羽分封时所面临的局势有很大不同。刘邦只需要调整部署,在战场上击败这些诸侯王就能彻底剿灭他们,而项羽剿灭诸侯王的战争却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泥潭。

处在当时项羽的地位和环境,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其实是有的,后世的曹操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即挟天子以令诸侯。楚怀王作为名义上的诸侯霸主,恢复楚国旧疆毫无争议。项羽完全可以做一个权臣,把楚国权柄据为己有,以大义的名义讨伐不臣,以驱虎吞狼之计,让诸侯王自相残杀。20年之后,天下疲弊,楚国兵强,再行禅让,完成一统。项羽亡年31岁,即使再有20年积累,也不过50岁。项羽杀了义帝,将自己置于诸侯的对立面,所有的战争都要亲冒矢石,这不是老大作风。陈浩南再风光,也比不上蒋天养。

可是项羽急功近利,或者自恃兵强,对天下诸侯不以为意。刘邦其实更像下山摘桃的,相比于项羽,他只是犯的错更少。当然,在项羽连续犯错的时候,刘邦做对了一件事:拜将韩信。楚汉之争,就在这种波诡云谲的状态中开打了四年。项羽并非不明智,刘邦并非不够英勇,他们的成败得失,只是历史机缘的巧合,也可以称之为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在历史老人面前,看似神迹的背后,都有着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起作用。


而知而行


项羽分封了十八路诸侯,对于他的分封大家都觉得不公平,刘邦更是把自己塑造成最憋屈的诸侯。以公平公正称著的太史公司马迁都批评项羽分封不公,认为他有功不赏,有过不罚,分封诸侯仅仅凭他的个人喜好而分封,没有根据诸侯的实力与功劳去分封。最明显的两个例子就是刘邦被封为汉中王,地盘在汉中与巴蜀,按理来说刘邦应该是关中王,封地应该是秦国最核心的关中大地;但是项羽把刘邦封到巴蜀等边缘地区,把关中一分为三给了三个秦国降将。这导致刘邦有充分的理由与借口反叛项羽。


齐国的实际掌权者是田儋与田荣兄弟,田儋战死后由田荣实际执掌齐国。项梁跟章邯大战时,齐军不出兵救援,导致楚军战败项梁身死;项羽巨鹿之战时田荣作壁上观,没有出兵协助楚军攻击秦军;项羽进入关中时田都、田市、田安三人都追随项羽,因此齐国被一分为三,上述三人被封王,田荣没有被封王。田荣大怒之下率兵击灭了项羽分封的三个齐王,自己立田儋的儿子为齐王。由此导致楚国多次跟齐国交战,项羽多次领兵平定齐国叛乱,项羽一来齐国就降了,项羽一走齐国又叛了,项羽大怒之下屠杀了不少齐国民众,导致齐人十分怨恨项羽。


赵国复国后,实际权力掌握在张耳、陈余的手中,赵王只是一个傀儡而已。巨鹿之战时,秦军重重围困赵军,当时张耳在巨鹿城中,陈余领数万军队在外围,张耳要求陈余领兵击秦军,陈余兵少不敢出击,因此两人关系开始恶化。项羽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击溃秦军后,赵国得救,张耳收了陈余的兵权,陈余领数百人逃亡他地,项羽后来分封张耳为常山王,陈余因没有领兵与项羽进入关中,因此仅给陈余三县之地。后来陈余跟田荣联合,击败张耳,再次恢复赵国,张耳逃亡到刘邦处,从此项羽跟陈余有了仇恨,楚汉战争时陈余多次协助刘邦攻击项羽。

刘邦、田荣、陈余、彭越、魏豹等人都是反项的急先锋。项羽主力部队总是跟刘邦死磕,其他人则不断偷袭骚扰项羽,最终把项羽拖疲拖跨。项羽分封不公,所以诸侯们都反对项羽;刘邦深知诸侯们时时都有反叛谋逆之心,因此他先下手为强,先后一一击灭了异姓诸侯国。对于同姓诸侯国,刘邦大大的限制他们的权利,最终诸侯们的权利远远不能跟先秦时代的诸侯权力相比。


大秦铁鹰剑士


时势造英雄,秦末项羽击败秦军主力,被推到主宰天下风云的大哥之位。他当时有3种选择,为什么项羽最终选择分封天下?

一是实行“怀王之约”,回到战国七雄的时代,这个项羽早就否认掉;二是效法秦帝国,建立新的统一帝国,这个项羽最痛恨;三是重建分封秩序,回到昔日贵族的体制,贵族子弟项羽选择这样办。

项羽的分封公平不公平,角度很多让说法也很多,然而就项羽集团本身来讲,他的分封还是大体公平的,基本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来分。

项羽作为“天下共主”,他自己立下的军功最大,就分得天下最大的一部分,其余分到好地盘的诸王都是跟随他进行反秦战争的将领们。

到底怎么个分法,大家百度、谷歌一下就能找到,篇幅实在太大,这里就简略说一下。昔日战国七雄——秦、楚、赵、魏、韩、燕、齐,项羽以秦帝国的郡为单位,重新分割建立起19个诸侯国。比如,秦国被弄成雍、塞、翟、汉4国,楚国被分为西楚、九江、衡山、临江4国。

公元前206年,除去分封王国之外,项羽还对反秦各级优秀将领实施奖励,像陈馀封赏南皮三县,梅涓封赏十万户等。大部分人欢笑,小部分人忧愁,项羽的分封下隐藏巨大麻烦……

那么,项羽面临哪些反对势力、哪些不利因素呢?

首先是项羽对怀王的处理。项羽本是反秦盟主楚怀王的部下,后来夺取大军自己做了盟主,碍事的楚怀王被他尊为“义帝”,然后让义帝迁徙彬县,最后将他杀害。义帝被弑,成为项羽的道德污点,后来是刘邦声讨项羽的大义名分所在。

其次刘邦是坚决的反项羽分子。虽然被封到巴蜀,但他自己无时无刻不想出川,手下的楚地将士也是日夜准备回归故里。后来,汉军是“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公然来挑战项羽的权威。

再次项羽分封的诸侯有问题。那时候秦国王族被项羽赶尽杀绝,而其他六国的王族还在,而后者不同程度受到项羽的贬抑。楚怀王的遭遇上面已经讲了,齐王田市被贬抑为胶东王,魏王魏豹被迁徙到河东郡……总之,这些受贬抑的旧王族不喜欢项羽。

另为,刘邦也是反秦的重要力量,跟项羽名下的各王国诸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多人属于骑墙派并不死心塌地拥护项羽。

项羽的天下发生动员,源于齐地田荣的反叛,一时之间除了楚地之外,各地都陷入不安定之中。汉中的刘邦见此机遇,蠢蠢欲动,有意东进。而项羽及手下定下“先齐后汉”的战略部署,军队向攻打田荣,再西进防御刘邦。

形势的发展不如项羽之意。公元前205年,刘邦基本搞定三秦之地,准备东出与项羽争夺天下。当时的项羽,由于深陷“田荣反秦”,而没有什么大的力度支持三秦(雍、塞、翟)。

紧接着,就是楚汉争霸天下,大家有胜有负。那么,最终是刘邦收服群雄,合力对峙项羽集团,取得天下。


子屠龙


秦末大起义浪潮席卷全国,从前209年到前207年,各路义军与秦军奋力作战,以项羽为主力的楚军浴血前线,刘邦取得空档,攻入关中迫降秦王子婴,秦朝灭亡。随后发生项羽刘邦险些翻脸的鸿门宴等事,在项羽向楚怀王申请当王被拒绝后,项羽便架空“怀王者,吾家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专主约”,得到诸路义军的同意,进行分封天下,根据各人在反秦中出力的多少,结合原七国出身,分封了十八路诸侯。


项羽的分封并不公平,时人以为他是分封制的坚信和践行者,其实是错的,从项羽的做法看,他想当皇帝,如秦始皇般。(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为什么分封?大势使然和实力不足所迫,六国后人举起义旗,为的是复国,第二才是救民于水火的口号,赵歇赵国之后,田荣田广等齐国之后,董翳章邯等降将秦国之后,魏豹魏国之后,对待这些人,不分封凭什么?大家还不一块反了你?


而秦朝灭亡,项羽领导的诸侯几十万大军,也不能天天带身边晃悠,大家各自回家,项羽只剩江东出来的八百子弟兵为基础的几万兵,哪能接得住天下诸侯夹击?后来楚汉之争的形势可为明鉴。(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分封延慢了诸侯合力的时间,由于失算,出现了几个意外,迟到的合围项羽还是发生了,至于垓下之境,项羽说非战之罪是对的,但他把结果归结于天意,则半对半不对:大乱初起,势如积压很久的柴薪骤然大火,不烧一阵子很难扑灭,项羽败在扑火的时间不对,人心思乱不思治,乱势未消。


项羽的分封插入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可见他想将局势半稳定后利用各国内乱再徐图进取。秦国方面,三降将得关中地封三个秦地王兼部份魏地,基本满意,但章邯等人葬送秦朝二十万子弟兵,民众恨之入骨,在关中没有民心基础;齐国后人田荣威望实力最大,却没有分封,而把齐地一分为三分给田市田都田安,这是故意制造不和;燕地一分为二,把韩广北迁封为辽东王,其手下将领臧荼取代他为燕王,都是不安好心。(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诸如此类,对分封最不满的其实不是刘邦,他好歹得了个蜀地汉中地,不算太差。田荣彭越陈余才是最不满的一派,其中二人啥都没有,陈余与张耳齐名功劳也不小,只封侯。田荣是义军的老领袖,与项梁同时起兵,只由于和项梁不和及巨鹿之战没有听从项羽,便被架空,彭越打了三年游击战小有斩获,也一无所得,这三人中,田荣最先发难,应该符合项羽预期,毕竟齐地近楚地,吞并了能壮大实力。却没想到刘邦的势力发展如此快,在他未平定齐地时已兵至彭城,一时手忙脚乱。空手接飞刀接漏了,最终自取灭亡。


南方鹏


项羽那么强,功劳那么大,很早就有“彼可取而代之”的理想,为什么灭秦后,不称帝反而当霸王呢?那是因为项王没有灭亡其他诸侯的实力,也就只好有钱大家赚,有地大家分了。人是自私而贪婪的,分得再公平也会有人有意见,更何况宰分项羽更是自私而贪婪的呢?项羽的分封天下的目的有三:让诸侯狗咬狗,弱化并制衡刘邦,控制消灭义帝。如此项羽就可以实现大楚王朝的太祖梦了,项羽真是心机男。在分封天下中,作为抗秦首功项羽按照的是功劳、亲疏、尊卑、制衡等综合因素来分的 。

1【小楚怀王→义帝】

灭秦后,项羽想跟楚怀王要关中王,楚怀王的意思是按(分)当(给)时(沛)的(公)约(刘)定(邦)。项羽很生气,你不封我我封你!跟诸侯们商量说:灭秦都是大家的功劳,咱们应该论功行赏。楚怀王虽然没功,但他天下共主,理应升级为帝,拥地千里。大家愉快地同意了,项羽就将长沙郡和庐江郡分给了义帝,定首都为(湖南省)彬县。

2【鲁公→西楚霸王】

占地九郡,地好人多还富庶,而且还在老家,可以实现衣锦还乡的畅快。为什么项羽的地盘在东部却叫西楚呢?那是其富庶之地在西部之故。首都彭城,今天的江苏徐州。徐州刘邦的发迹地,还能监视并控制刘邦老家的父老乡亲的动向。

遏制刘邦的大招

5 将关中一分为三。

关中王赵高想要,刘邦想要,项羽也想要,结果都没要成。赵高被灭族了,刘邦被赶到关中南边的不毛之地了,项羽没完成楚怀王的约定,自然也不好意思要了。项羽就将关中以分为三,让三个秦将相互遏制而又能堵住刘邦的北大门。因为章邯投降后,被项羽坑杀,三秦民众对于三秦的三个秦奸王恨之入骨。一代名将章邯,最后竟然抵挡不住刘邦。

6 汉王刘邦的噩梦。

项羽对当年楚怀王对刘邦的偏心非常生气,而且刘邦也攻陷了咸阳。说起来刘邦应该为关中王,但项羽认为不公平,加上项羽强大,刘邦也只能乖乖拱手相让,就是这样还遭遇了鸿门宴。项羽分封天下时,就将刘邦分到了巴蜀汉中之地,这里人烟稀少,土地贫瘠,刘邦等人水土不服,思乡心切,导致将士大量逃亡。而这也是项羽,想要的结果。

狗咬狗的大招

8 将赵国一分为二。

代国国王是原来六国赵王的后裔,秦末楚王陈胜的部将赵王武臣被杀后,赵歇被张耳陈余拥立为赵王。项羽将赵国一分为二,赵王变成代王,赵国丞相张耳成为常山王,大将军陈余只封了个侯。项羽你这是制造矛盾啊。

10 将魏国一分为二

魏王魏豹的地盘小了,而赵国将军司马卬被封为殷王。如果西魏王魏豹对司马卬有想法,张耳也不会不问的,但(南)魏也就是殷国民众对“外国人”当他们的王是有意见的。

12 将韩国一分为二

韩王成也是原六国韩王的后裔,他的地盘不仅变小了,而且人也被项羽扣押。河南王申阳原为张耳部将,韩国民众也是不喜欢申阳的。

14 将燕国一分为二

燕王韩广是赵王武臣的部将,他本是赵国人到燕国后被拥立为燕王。项羽把他赶到辽东是为辽东王,而南部的燕国则封韩广的部将臧荼为王。他的孙女是汉武帝的姥姥。

17 将齐国一分为三。

原六国齐国宗室田荣在秦末复辟为国王,项羽分封诸侯时将齐国分为齐国、胶东王、济北王。最让田荣郁闷的是,他这个王也下岗了,原因就是当初他没救项梁。

20 项羽的三个哥们王

分封天下后,项羽令临江王共敖、九江王英布 、衡山王吴芮在彬县杀害义帝。陈吴起义时,作为县令吴芮起义,很多人都支持他,包括百越诸王、梅鋗、英布都主动要求归他领导。后来吴芮将女儿嫁给了英布,他们跟着项羽屡立战功。共敖跟项羽是同事,任上柱国,曾攻破秦南郡地。后来他们三人都被封王,梅鋗被封侯,他是史上最牛的侯,十万户!项羽、共敖堵住了刘邦的东大门。

册封后酿成的后果。

前齐王田荣和原赵将陈余不服,两人一通气。田荣在齐国起兵,三下五去二统一了三齐。陈余在常山国起事,打得忘年之交张耳投靠老弟刘邦。代王歇合并了常山国,重建赵国,为了感谢陈余,又将代郡封给了陈余,这样陈余就做了代王。项羽则赴齐地平叛,刘邦、韩信趁机出关。项羽陷入了齐国战争的泥潭中,而刘邦则一路破关斩将。当他听闻义帝被杀,打着跟义帝报仇的名义,联合中立的诸侯王56万人攻打项羽的“空巢”彭城。项羽3万精兵,将这56万大军打的落荒而逃,刘邦都险些被俘虏。刘邦不断地拉拢诸侯王,孤立项羽。就连铁哥们英布、吴芮都叛楚了,而共敖中立。最终项羽因为自己分封称帝的大棋而变成了国破家亡身死的死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