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伦辞职完结英国政坛“纸牌屋”第一季 鲍里斯才是下一季男主

【欧洲时报网】英国脱欧已成定局,伴随着卡梅伦宣布10月份辞去首相职务,脱欧后续程序还未正式启动,而英国政坛风波也远未定局。

似乎是抱着每天都要弄出一个大新闻的目标,据《欧洲时报》,前伦敦市长、脱欧阵营“领袖”、下一任首相的热门人选之一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6月30日表示,他不会竞选保守党党魁。而在做出这个决定前,鲍里斯经历了变节、背叛、被背叛……等一系列反转。现实的英国政坛比荧幕上的美剧《纸牌屋》来得更加错综复杂。

如今,第一季的剧情随着脱欧大局已定、原主角卡梅伦注定淡出而收尾,但已有各路角色纷纷登台,为第二季的剧情发展留足悬念。不过,从目前的蛛丝马迹中,还是可以寻到未来发展的可能走向。

6月30日伦敦前市长约翰逊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放弃参加英国首相角逐。(图片来源:法新社)

第一季尾声留悬念:鲍里斯黯然退选 谁将接任保守党首相?

内政大臣特雷莎·梅(Theresa May)6月30日宣布加入选战。

同一天的新闻发布会现场,鲍里斯发言情绪低落,看起来对于这一决定没有任何心理准备,那句“我想,我不是那个合适的人选”充满悲伤。

曾经力挺鲍里斯的司法大臣迈克尔·戈夫突然倒戈,抢在鲍里斯表态之前宣布自己要参加竞选,并称“并不是这个职位的合适人选”。

于是,在各方种种猜测过后,保守党最后确定的候选人名单是这样的:司法大臣迈克尔·戈夫、内政大臣特丽莎·梅、能源部长安得莉亚·丽德森、威尔士事务大臣史蒂芬·克拉布、前国防大臣利亚姆·福克斯。

看似已经没有鲍里斯什么事儿了,但在这部英国政坛权谋大戏中,或许并非看到的那么简单。小编作为资深剧透狗,决定提前预告下第二季可能的剧情走向:

6月30日,内政部长特雷莎·梅宣布参加竞选。英国《泰晤士报》称她同鲍里斯或私下达成协议。(图片来源:新华社)

第二季剧情走向一:鲍里斯与特雷莎达成秘密协议 韬光养晦避风头

鲍里斯这个在第一季中抢足风头的配角,让人又爱又恨,真的会就这样淡出公众视线?

鲍里斯就是再不济,也在英国政坛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据英国《泰晤士报》的一篇报道,称鲍里斯私下同内政部长特雷莎·梅已经达成一份秘密协议,协议中鲍里斯以退出首相竞选为代价,以换取特雷莎·梅的一个政治保证,即梅任职首相仅到2020年为止。

如果这篇报道属实,那么可以猜测,公投结束后,当下英国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鲍里斯突然意识到这次的首相之位无非是接手一个徒有其名的烂摊子,而他或许还未想好如何应对。与其自己接手后未能让情况好转而危及自己的从政生涯,不如果断选择激流勇退,先让别人去收拾烂摊子,静观其变,待时机成熟再出来做“救世主”。

于是,鲍里斯同特雷莎·梅达成协议,以自己的退选保证特雷莎·梅任职首相。待到2020年,无论情况是否好转,他都可以在梅结束任期后再度出来参选,现在的无奈退选和盟友(戈夫)背叛都赚足了同情分,自然可以名利双收。

第二季剧情走向二:民众嫌弃、盟友背叛,鲍里斯彻底退出

但猜测仅仅是猜测,政坛风向瞬息万变,2020年毕竟还远,中间的不确定因素还有很多。

英国公投正式决定退出欧盟之后,英国陷入了对未来的迷茫。很多民众对公投结果表示不满,而作为推动英国脱欧的明星政客,鲍里斯面临着来自民间的诸多压力。尽管根据前几日YouGov的民调显示,他的支持率仅次于内政大臣特雷莎·梅,但也不得不考虑来自民众的不满情绪。

当然,民众的不满或许还不是什么大事,可朋友的背叛却很有杀伤力。据《每日快报》报道,鲍里斯退选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来自迈克尔·戈夫(Michael Gove)的背叛。6月30日稍早些时候,鲍里斯坚定的政治伙伴英国司法大臣迈克尔·戈夫(Michael Gove)公开宣布将取代鲍里斯竞选执政保守党党魁,还称鲍里斯不适合接任这个位置。

昔日政治盟友背后捅自己一刀,这可能是鲍尔斯没有想到的。正如当初卡梅伦在最需要鲍里斯的时候,鲍里斯公开站到了卡梅伦的对立面一样,鲍里斯这回也尝到了背叛的滋味。昔日朋友变今日对手,一时无法接受的鲍里斯心碎一地,最终宣布退出竞选。

解释清出鲍里斯这颗政治明星陨落的前因后果,未来英国命运如何,只能由新首相来续写了。

6月24日,在英国伦敦,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唐宁街10号首相府前发表讲话,宣布将于10月辞职。(图片来源:新华社)

第一季剧情回顾:卡梅伦的突围与被困

在观看第二季之前,不如先来把英国政坛版《纸牌屋》第一季跌宕起伏的剧情回味下。

2015年5月8日,唐宁街10号前的卡梅伦和妻子萨曼莎意气风发。刚从首相大选中凯旋而归的他,成为了继撒切尔夫人之后,首位成功获取连任的保守党首相。更重要的是,他带领政党赢得议会过半数席位,得以创建1992年来首个“纯纯的”保守党内阁。

而在此次竞选连任之前,身为首相的卡梅伦就以“脱欧”为借口,要挟欧盟给予英国更多的特权,并以举行脱欧公投为条件,为自己的连任增加政治筹码。他不过是想走个过场,利用一次在他看来注定要失败的插曲统合党内力量。

2016年2月,卡梅伦在从欧盟拿着到满满的福利后,踌躇满志回到英国,并随后宣布将于6月23日举行全民公投,决定英国是否留在欧盟。

不想,在宣布将举行全民公投之后,众多脱欧支持者站出来呼吁民众离开欧盟,其中不乏政界人士。见势不妙的卡梅伦随即同“脱欧派”展开论战。很快,论战席卷全国,从民众到商家再到政府媒体都纷纷开始选边站。

就连6名保守党内阁大臣:就业与养老金大臣伊恩·史密斯、北爱尔兰大臣维利尔兹,以及卡梅伦的好友、司法大臣迈克尔·戈夫,都公开表示要支持脱欧。

为了笼络更多选民的支持,卡梅伦曾多次寻求鲍里斯的支持,鲍里斯是卡梅伦大学期间的校友,也是卡梅伦长期的政治伙伴。但在2016年2月21日,鲍里斯公开宣布支持脱欧,站到了卡梅伦的对立面。面对鲍里斯的背叛,卡梅伦无可奈何,只能继续奋战。

经历了数个月的拉锯战,6月23日英国终于迎来了决定命运的“脱欧”公投,结果是脱欧派支持人数过半。鲍里斯为代表的“脱欧派”大胜,卡梅伦于24日宣布将于10月辞职。

接下来,无论谁接手下一任首相都将不会那么轻松,这部政治大戏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