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山东将成为第二个东北这一说法?

楞香妈咪


在当前产业升级的大环境下,传统产业面临产能过剩、举步维艰的现实困境,高新科技产业如芯片、人工智能、通讯、大数据等则繁荣兴旺。

山东经济低迷核心原因就是因为缺乏一个高科技发动机,各地区看似发展均衡,实则个个平庸,在省际竞争中,没有吸引和发展类似芯片、光电显示等产业聚集的强有力的城市,这就是强省会的优势,也是山东所缺乏的。

目前除北上广深之外,武汉、成都、南京、杭州四大金刚成为经济发展的明星,就是形成了区域吸纳人、财、物的高地,这些高地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科研院所林立、高校实力强劲,新经济一片繁荣,同时带动了本地区的强劲发展,如四川、成都、湖北、武汉这些年经济增长率均超过8%,如没有高科技产业的大发展,即使GDP数据好看,也只是经济大省,而不是经济强省。

济南在科技方面对山东的引领辐射作用还远未达到核心的地位,需要调整发展思路,否则在新一轮的发展竞争中将优势旁落。


刘弹琴


山东留不住人,这不是长久之计。

刚刚看到一个消息,浙江一个市人才引进,全日制双一流硕士,购房补贴30万。夫妻俩都满足条件,45万。生活补贴3万每年。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力度。前几年江苏有个市,去企业工作,每月政府补贴3000,共补贴3年。

反观山东呢,除了听说青岛一直有租房补贴,一月800。其他地方从来没听过有什么补贴。

当初毕业为了离家近回山东,现在有点后悔。

每年拿着三万多的工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还拖累我对象只能在近处找工作,而近处也没什么好工作。

今天看见师兄发在群里的消息,真的想去浙江去看看。如果房价合适,留在浙江也可以啊。


夏天0329


我是纯东北人,满族,2017年,来山东的,我的评价,孔孟之乡,全国第一,一个地方的好坏,在人的素质教育。我来了才知道,淄博市,的人,勤劳,善良,受孔孟思想的影响,懂规矩,守法侓,谦虚瑾慎,尊老爱幼、政治空气浓,这是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教导有方,百姓到派出所办事、说是为人民服务,一点不夸张。交警公平执法。公交车全国第一,公交司机。都是活雷锋。照顾老的,关照孩子,百问不烦,挨冷受冻、无怨言、为乘客的安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淄博市民,年轻人给老人让座是新常态。一个老人闹事的没有。淄博市落实党的政策最好。谁说山东是第二个东北?东北再十年也赶不上山东阿!


笑谈人生96192662


我生活在青岛,来青岛也有了15年了吧,有点儿发言权了,这段时间也是青岛发展的最快的几年了。另外我也是东北人,两个地方都经历过。坦白讲,现在说这话还为时过早,虽然青岛,乃至山东拥有很多的本土企业,生活上面老百姓也都是非常支持本土企业的产品,但是这不能说明什么。虽然现在山东经济还算可以,远比东北要好很多,但是全国人口是一个零和游戏,就是虽然我很好,但是有别的地方发展的更好,那么人口还是会流去那些地方。山东的经济大多还是10年前的那些东西,只有一个海尔在玩什么新经济,其他的大部分企业都还是那个样子,而且景气的不多。全国的新经济基本上与山东没有缘分,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大公司在山东做分公司,比如各大互联网公司,阿里百度腾讯,再到华为,小米等等新公司,甚至什么联想这种伪科技公司也不来的。现在看看,青岛本地人的子女被灌输留恋青岛,但是外地人家长们早就把眼光放在外地了,所以能够明白了,用不了10年,山东就是第二个东北,是非常有可能的,而且基本上也一定会。


丸子71954271


山东现在确实危机四伏,但也绝不可能变成第二个东北。

山东的综合实力比东北强不少,当初吆喝着振兴东北经济的时候,东北老工业基地已经沦陷了。山东不一样,山东在经济依然保持着较大的体量以及较快的增长的情况下,就认识到了自身的诸多缺点,而且目前正在全力改进,这使得山东在危机的情况下,也抢占了一定先机,不会像东北那样,没落了才想起振兴,那就困难多了。

山东的经济短板是科技与互联网等新型经济,这个不假,其实恕我直言,这也是几乎所有北方与内陆省份的短板,跟河北河南山西内蒙东三省这些比起来,山东的互联网经济还算说得过去。山东经济轻重产业种类齐全,实体较多,人口多且素质较高,底子也很厚实,抗风险能力是数一数二的,这是山东经济的优势,只要这个优势继续存在,想让山东倒下是很困难的。

都说山东人思想古板,老想着当官儿什么的,这不假,但是只有老一辈的人才这样,山东的新一代年轻人,同样充满活力,我的很多山东同学,他们对公务员什么的根本不屑一顾,他们的梦想很多都是相同的,就是挣大钱。在他们眼里公务员什么的很无聊,简直是在浪费生命,就算是创业也不会去做公务员。不要老是说山东人古板,也请你们不要老是用古板的眼光来看待山东,时代在变,年轻人是最容易被时代改变的,相信山东的年轻人,他们可以改变山东的未来。

最后嘛,上升一个层面。山东北面是京津冀,南面是长三角,东面是日韩,西面是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带,哪个方向的条件都不错。而且山东本身实力雄厚,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产业链完整,海岸线绵长优良港口也很多。山东自古以来就是被牵挂的地方,秦始皇都说过山东宁则天下安,山东作为北方经济第一强省,我绝不相信中央政府会坐视山东的没落,况且已经有了东北老重工业基地的前车之鉴,没有哪个统治者会舍得放弃山东这块肥肉。济南处在北京与上海之间,他俩之间出现一个没落的地方不合适吧,而青岛依靠自己的海洋经济,也能发展的不错,只要山东双核没问题,山东就没有大问题。所以我个人预言,在未来山东将得到中央的大力支持,比如山东梦寐以求的中日韩自贸区,一旦批准下来山东将会如虎添翼。

综上所述,山东之耻而后勇的决心,自身雄厚的实力与努力,优越的区位优势,再加上中央的大力政策倾斜支持,山东会不会一飞冲天我不知道,想让山东没落,这辈子怕是看不到了。





a子曰74413264


我是山东人,第一,我觉得山东官本位思想很严重,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办事吧,在山东有人有关系就好,办事就好,做生意接单子接工程,第二,山东人的开拓进取,创新精神不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山东人的人情关系很复杂有些事情,他需要分出很大的精力来处理人情事故上的关系,第三,山东人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那种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愿干的那种人,比如说这个大的装备,比如说航空母舰你青岛你就干不了,大型的盾构机山东没有啊,还有这个大的981海上钻井平台,你小得你说那针,纽扣,拉链,山东在全国不如义乌,温州,我觉得就这些了,你们要是有意见的话,可以给我回复


用户8778098693713


作为一个山东人,在东北上过大学,也有一些远亲在东北定居,现在在上海工作。以我个人经历和想法谈一些体会。

首先在工业领域,东北是国企重工业为主,结构比较单一。山东轻重工业齐全,民营经济也算发达。在工业结构上山东的更为合理优化,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不会突然之间凋敝。但是,要谨慎的是,两个地方的工业产业都偏重于传统产业,当前都是相对过剩,都需要去产能的,在这种环境下,山东面临的局面并不乐观。

其次在农业领域,东北以粮食为主,地大但一年一熟,偏重于规模。山东农业种类较丰富,苹果,梨,寿光蔬菜,金乡大算,都是全国知名的,辐射影响范围较大,这是东北绝对无法比拟的。但是,山东农产品销售始终是个大问题,我小时候家里就大规模烂过大葱,西瓜,辣椒,今年正在大规模的烂菠菜。产出能否转化为收入是农业发展的大问题。但由于农业占比不大对整体影响有限,可是农业是小规模经营,影响面很大,因此风险也很大。

第三是政策和经济环境。这个对东北影响很大,投资不过山海关就说明了东北经济环境的恶劣。但是,作为一个地道的山东人,心里很清楚山东环境之差。我在外求学一年受的委屈没有从下火车到家这一路受的委屈多。也见过开个作坊隔三差五就有人来找麻烦。青岛的天价虾已经砸了山东的招牌。在这方面不加注意,环境会近一步恶化,到时候资本不敢进来了,就真的成了另一个东北了。

第四个方面是人口。山东人生育率还可以,这在当前绝对是好事,另外山东人重教育,人口转化为人才资源的比率极高,但是外流现象很严重,解决这个问题也是靠环境政策。大学生回家就业要花个几万张才能谋个职位,这点与东北很类似。

综合这四个方面,决定山东能否成为东北的主要是经济环境和产业结构,这两方面山东和东北真的很像,所以,如果不加以重视,山东成为第二个东北真的有可能,而且还很快,因为南方诸省市发展太快了,虹吸效应太明显,资本人才本来就有外流压力,内部再折腾几次,就会加速外流,这样的话山东立马就成了第二个东北。


每日观止


山东这个省份不同于其它地区,比如长三角、珠三角、环京津、长江城市带等,山东省将来自身会成为一个都市群,山东甚至不像江苏,南北差距那么大,也不像广东,除了珠三角粤西北一直扯后腿,山东17个地市发展的很均衡,有突出的比如济青二市,也不能说是绝尘而去的态势,不像湖北四川等集全省之力发展某一城市。放眼全国,山东省可以说是发展最为均衡的一个省份,这是山东省的优势所在。虽然没有国家特殊政策倾斜扶持,但山东省的经济内循环却是蒸蒸日上。所以,山东省内的城市与某些热点一二线城市相比,可能不算突出,但脚步却是稳中有进。

山东省物产丰厚,工农业资源不缺,又有着得天独厚的临海地理位置,人口众多,而且受儒家思想的熏沐,人们还不喜欢出离家乡,增量人口一般都是省内消化了。所以,山东是最不可能东北化的一个省份。我曾经想过,山东省也曾有敢闯敢拼走四方的人,可是这部分人的基因绝大多数早已随着清末民国那些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的人而散去了,留在省内的都是些安分守己、忠厚老实的群体了,不能不说是一个吊诡之象。

山东省的优势那么多,劣势又有哪些呢?

首先,山东省的国营经济、集体经济太过强势,长期挤压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山东省GDP排在全国前三,但是百姓并不富裕,就是这个原因。而且,这一因素还直接导致了本省内城乡间的差距过大,地级城市往往建设得好,下面县域乡镇跟不上来,农民更是艰难。

其次,儒家文化赋予了山东人民踏实忠厚的性格,却也禁锢了山东人的创新思维。老百姓普遍少了江浙广东人那种敢拼敢闯的精神,很多人都是唯唯诺诺、唯官是从,关系网扯着关系网,办事总想走高层路线。可以这么说,山东省是中国官本位思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举个例子,我曾经历过一件极为有趣的事,某年笔者自驾从南往北,所经城市到境之处一般都会有“xx市人民欢迎您!”这个标语,唯独从苏北进入鲁南,过收费站后抬头一条横幅,上面赫然写着:“枣庄交警欢迎您!”,这在全国也是独一份的,欢迎我去缴罚单吗?由此可知,山东人的官本位思想已经进入骨髓了,这与时代严重脱节。山东人若不摒弃这种思想,以后定会阻碍自己发展的脚步。

最后,说一下山东人的义气。重义气是好事,君子一诺,虽千万人吾往矣,豪气干云!然而义与利是不能分割的,不能逞一时之义,而忽略了利的所在。在这儿并不是教唆山东人唯利是图,而是告诫大家千万不能打肿了脸充胖子,记得郭冬临演过一个为朋友买火车票的小品,里面角色正是很多山东人的真实写照(我爸就是这种典型的山东人),我在外地这么多年打交道的那么多外省人,他们不这么干,他们讲原则,义利分得很清。只有在山东人身上经常看到这种习气,这在处事时很容易吃亏,人家在闷声发财,你还在那儿高谈阔论,孰轻孰重都分不清。话说回来,东北人也很豪爽,但是东北人的那种豪爽不似山东人,东北人的豪爽里夹杂着圆滑世故,看事不对他们会掉头就走,山东人却倔着脾气一路走到黑,这就是地域人文性格的差距。只有大家把义利分开分清了,处理事情才能更有原则,更为高效,整个社会也才能更加和谐。

创建于2017.8.7


人类进化观察委


海尔海信之外有不少品牌的,比如鲁花,胡姬花,西王玉米胚芽油等食用油企业,九阳,轻骑,时风,潍柴,中国重汽,瑞盛传动(国产汽车自动变速箱),青岛啤酒,浪潮(服务器),东阿阿胶,德州扒鸡(这也是个品牌),还有蓝翔呦,另外还有不少一时想不起来了。说到知名品牌,山东其实并不少,几十个应该还是有的,我记得以前有个新闻报道介绍仅青岛就十几个知名品牌。

一个省份经济好不好,知名品牌只是一个侧面,还是用数据说话。山东近几年人口流出有增大趋势,经济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存在问题,山东的互联网等新经济形态比较落后等问题,给人以一种经济要不行了的印象。甚至出现了成为下一个东北的提法。其实这有些危言耸听,山东GDP全国第三,以这个经济都不被人看好,我看后面的省份更没有希望了。


诸葛温侯


首先,肯定的告诉你,山东不会成为第二个东北:

我们不一样:山东有一个亿的人口

山东省是中国人口第二大省,人口1.0005亿,而东北三省人口一共1.096亿,一个省顶三个省,山东能和东北一样吗?

我们不一样:山东经济总量比东北三省还多

2017年山东GDP为7.2678万亿,黑吉辽三省GDP分别是:1.6199万亿、1.5288万亿、2.3942万亿,一共是5.5429万亿,三省GDP总量比山东少了23.8%。所以山东不可能成为东北第二,两者的经济差距悬殊。


我们不一样:山东与东三省经济增长差距悬殊

2017年,东北经济复苏,辽宁省由负增长变为正增长,吉林和黑龙江也有所增速提升,但是与山东的经济增速还是有距离的,2017年山东经济增速7.4%,辽宁为4.2%、吉林为6.5%、黑龙江为6.4%,都低于山东的7.4%。

综上所述,山东从人口、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速三个指标来看,不会成为第二个东北,反而在未来10年,与东三省差距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