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多少路,才不會“損傷”膝蓋?建議控制在這一步數

通過研究發現,每天通過走路運動的人比經常不運動的人要健康許多。通過走路運動不僅可以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還可以有效增高心肺功能,增強身體免疫能力,從而有效防止某些疾病的出現。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走路運動對人體健康好處頗多,但是也需要注意走路的注意要點。例如走路多久,每天走多少步等都需要注意,以免長時間走路導致關節磨損。那麼,每天走多少路,才不會傷害到膝蓋?

每天走多少路,才不會傷害到膝蓋?

據瞭解,正常成年人每天走一萬步是最適合的。一萬步的行走路程大約在六七公里作用,既能夠保證充足的運動量,又不至於導致膝蓋受到了損傷。因此,想要通過健康的行走運動來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人,每天走上一萬步是比較合適的。

一般來說,可以在早上上班時低碳出行,選擇走路的方式到公司上班,或者在飯後進行散步運動,同樣對身體健康有益。當然,個人情況不同,實際要求也不同,比如老年人和小孩子的步數應該隨實際情況而有所減少,不可盲目暴走。

走路運動,需要遵循哪些規則?

1、控制時長

雖然走路運動對身體健康好處頗多,可以有效改善身體的血液循環,幫助鍛鍊下肢肌肉的力量,同時提高心肺功能。但是,在走路時,需要控制時長,每天走路運動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個半小時。因為在走路太長時間的情況下,人會感覺到腿部酸脹難受,需要休息才能緩解。並且,長時間走路容易導致關節磨損,會加速關節的退行性變,引發骨質增生症。因此,每天走路需要控制時長,最好不要長時間走路。

2、控制步幅

在走路運動時,需要控制步幅的大小。控制步幅簡單來說就是限制走路的速度,因為走路過程中,想要鍛鍊到心肺功能,需要注意步幅的大小以及行走的頻率。許多人會採用競走的方式運動,但這種方式的強度較大,容易短時間內就讓人們氣喘吁吁。因此,不建議採用這種方式來行走,應該按照正常的步幅大小以及行走的速度進行走路運動,這樣才可以堅持更長時間。

3、做好關節防護措施

對於老年人或者存在關節損傷的人,需要在行走的過程中佩戴防護工具,還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最大程度降低走路行動對膝蓋或者膝關節的磨損以及傷害。現在很多的體育用品店都可以購買到保護膝蓋、手腕等各種護具,有需要的可以多加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