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底层认知系统--阅读的重要目的之一

如果你经常混迹悟空问答、知乎之类的问答平台,对这类问题一定不陌生:

刚换了新公司,有没有什么书能帮助顺利度过适应期?业余时间空闲多,看什么书能自我提升?会计专业,有什么教材能夯实业务技能?求推荐!

......

也许我们真能靠书来解决这些问题,前提是:买回来、阅读完、消化吸收、实践运用。

但这种「指哪打哪」的阅读方法,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根基是不稳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举个例子。

我看了一本书,教我如何快速适应职场新环境,也实践了,效果还不错,但实践过程中,又发现新公司部门之间的沟通比较低效,不知道该怎么跟领导建议,于是又看了本书,教我在职场上如何高效沟通。

你会发现,这样下去,光一个新环境的适应问题,可能要看好几本书,还不一定都能解决--问题总会不断出现。

所以,得分析一下: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指向哪里?那里才是我们需要花费时间的地方。

还是用刚刚那个例子来说明。

假如我是一个职场新人,现在面临适应新环境的问题,该如何分析这个问题的指向呢?

首先,应该把思路放开一些,思考:环境改变、身份改变,会遇到哪些共性的问题?它们能归纳成哪几方面?

其次,思考:我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它们?这些方法里哪种或哪几种,对解决这个问题比较适合?如果没有解决方案,我要用什么渠道寻求帮助?

最后,把想法付诸行动。

经过分析,你会发现,围绕主要问题的各个方面,我们都考虑到了,这种情况下,制定的解决方案就是有效的。

最重要的是:这个流程具有「迁移性」,也就是说:它可以作为一个模板,用来解决别的问题,假以时日,处理任何问题,都能既周全又高效。

那么,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和「阅读」又有什么关系呢?

上面那个例子中,行动之前,有思维方式和想法的参与,由此,我总结了认知、思维方式、想法、行为四者的关系:

从这个关系里,我们来思考一下: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文章开头提到的问答平台里那些问题,把阅读的目的指向:行为。希望通过看一两本书,快速学会某个技能,直接解决遇到的问题。

所以我才说这种「指哪打哪」的阅读方法,根基是不稳的,要使阅读的根基稳固、为阅读付出的时间没有白费,我们应该把阅读的目的,由「行为」调整为「认知」。

也就是:通过阅读,构建、夯实我们的底层认知系统,只有认知达到了一定层次,才能拥有异于常人的突出表现。

「霖小姐慢半拍」从今年开始,以季度为单位,推出「书单」系列,每次介绍5本书,推荐标准是:

能帮助大家构建、夯实自己的底层认知系统;

能够提供不一样的思考角度、丰富思维模式;

推荐目的是:

通过阅读,借由底层认知系统的引导,让我们表现得更好。

下面,开始第一期书籍推荐。

1.《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美】莫提默·J·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

很多人推荐过,但我还是要再推荐一次,而且放在第一本来推荐,这本书的初版是1940年,足以证明:好东西历久弥新。

如果你还没有阅读习惯,建议先看这本;如果你平时看书,觉得同样的书别人能透彻解读,自己却感觉学不到什么,那也可以回过头来看这本,从学习「如何有效阅读」开始。

它主要介绍了四个阅读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其中分析阅读是重点,也是我想推荐这本书的主要原因。

学会分析阅读,就能提炼每本书的核心信息、找到书里的主要结构以及发现逻辑上存在的问题(这一点可以用来甄别一本书的质量),所以,畅销书不见得是好书,我认为一本好书,它必须经得起分析阅读的推敲。

2.《刻意练习》

作者:【美】安德斯·艾利克森 / 罗伯特·普尔

这本书介绍了「1万小时定律」的雏形,以及人们对这个定律的误解。

本书作者认为:单纯的世间堆砌并不能让人们从新手变成大师,成为大师的因素除了时间,还需要专业方法、有目的的练习。

其中,有目的的练习是本书的重点,它被总结为:走出舒适圈、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专注而有意识地练习、通过不断反馈来审视错误并进行调整,遇到障碍时,从不同方向思考解决办法,并设法保持动力。

3.《学会提问》

作者:【美】尼尔·布朗 / 斯图尔特·基利

这本书介绍了一种思维模式:批判性思维。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特别需要具备这种思维模式,它能让我们在面对一个信息或观点时,运用得当的方法反复推敲、找出其中的逻辑,以此来判断一个信息或观点是否值得信任。

「批判性思维」在信息洪流中,充当着「过滤器」的角色,当然,批判性思维并不是批评、否定一切。

4.《知识的边界》

传统的知识以事实为基础,互联网时代,只有网络化的事实才能说服受众,那么问题来了:「网络化的事实」离「事实」到底有多远?

网络呈现一个事实给我们,我们能全盘接受吗?

能!为什么?

不能!为什么?

所以,你知道在互联网时代,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了吗?:)不分辨信息的可信度,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相信的「网络化事实」它就是「事实」呢?

另外,书里提到一个概念:「回声室效应」,我之前的文章里也写过。

说的是:人们更愿意与和自己观点相同的人为伍,在这个群体里,大家听到的都是和自己相似的观点,好像在回声室里。

避免走进回声室最有效的方法是:站到和自己观点对立的那一方,听听对方说了什么、为什么那样说、能从中寻求什么共识、甚至对方的观点有没有反应出自己的观点有哪些问题......

5.《大脑黑客》

与前4本书相比,这本在阅读时,视觉压力会小一些,它是45个实用技巧的集合,正看、倒看、跳看都适合,彩色、有插图,对于一看书就瞌睡的人比较友好。:)

我自己的做法是,挑其中一条,看完后思考:

它可以与哪些我已经知道的信息关联起来?

我可以怎么运用它?

书单系列的第一期就介绍这5本书。

阅读不能帮我们迅速解决现实问题,但就像文章开头我做的关系图表示的那样,经过一定时间、数量、质量的阅读积累,会提升我们的底层认知、丰富思维模式、产生好的想法、指导我们作出有益的行为。

所谓「指导我们作出有益的行为」,就是帮助我们更好的处理现实问题,至此,阅读终于变现(不是变成钱,而是转换成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能力)。

提升底层认知系统,是阅读最重要的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