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时画的很逼真就等于是画的好吗?为什么?

海雄画室


对于普通欣赏者而言,可能画的很像画的很逼真就能称为好画。而对于具有一定的高水平欣赏水准艺术的欣赏者来说,他们追求的更多是画的内容,技巧,颜色的使用,和线条的勾勒等等。



从绘画者的角度来说,真正的好画并不是画的很逼真的画,这只是对超与实的追求。一般学习绘画刚入行的时候,可能大多数初学者都沉迷在对超与实的追求,也就是画的很逼真的追求。

而大师作画,他们不仅仅是对逼真的追求,而是向更高境界的探寻。但是每一个画家的看法都是不同的,每一个欣赏者的眼光也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很多画家都在探寻,绘画到底是什么?我到底在画什么?这些都是画家一生在思索的东西。中国画派有黄派、徐派、南北宗、北方山水画派、南方山水画派、湖州竹派、常州画派、米派、松江派等。而西方画派有威尼斯画派、印象画派、抽象画派等等。

即使在中国,依旧有很多画家对于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中国画家可能追求的是线条勾勒,画意,由于中国古代一直追求的是水墨画,这又跟国外的油画不同。油画强调的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油画也是西方的主要画种之一。而中国水墨画是通过水和墨的融合以笔墨运用的枝法基础画成墨水画。线条中锋笔,侧锋笔,顺锋和逆锋,点染,擦,破墨,拨墨的枝法。墨于水的变化分为五色。画成作品,题款,盖章。最终成画。

总得来说,逼真的画通俗易懂,对于普通人而言一目了然,不需要很大的理解力。而对于诸如西方抽象画派代表画家毕加索所画的奇特线条构建而成的作品,可能大多数人都觉得别扭,这也是正常的。


藤树先生


绘画时画得逼真,未必就是好画,但一定不是差画。

因为绘画的流派非常多,创作手法非常丰富,每种流派对绘画的理解和画法都不一样,即使同一种画派里,不同的画家由于个性与气质不同,他们对绘画的认识也不一样,体现在画法上,就是千人千面。

西方油画从古典主义、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派,一直到野兽派、表现主义、抽象派、立体主义、超写实,等等,每种派别的画法完全不同,它们有的注重造型的刻画,有的注重色彩和笔触的渲染,有些迷恋于光影的变化,因此,就很难用逼真与否来概括它们的共性。

我国绘画也有写意、小写意、工笔之分,工笔是一种在造型和色彩上追求逼真的绘画种类,非常具有视觉震撼力,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同,许多人也认为工笔画是好画。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工笔画完全参照“应物象形”的审美原则,以客观视角来创作,物象本来是什么样貌,画家画出来就是什么样貌。

因为在普通欣赏者眼里,视觉上的真实,比想象中的真实更可信,对那些写意的、夸张的、奔放的绘画图式不容易理解,因此,这类欣赏者更愿意把活灵活现的画,认为是好画。

但对具有较高审美水准的欣赏者来说,绘画不仅仅是欣赏造型的逼真,更应该欣赏画家的笔墨趣味,造型的线条魅力,整体气韵,画面意境,构图布局,等等,这些属于深层的艺术审美。

总体来说,追求形似,造型逼真的绘画注重通俗性的审美效果,这类画是刻画大众眼中约定俗成的艺术形象,画什么就是什么,任何人欣赏起来没有什么困难。而那些不求形似的绘画,则是刻画画家心中的理想形象,画家会加入感情色彩对其描绘,最为欣赏者来说,必须深入了解画家后,才能欣赏到这些画的魅力。


鸿鹄迎罡


我理解“逼真”就是画中表现的人或景象和真的几乎一模一样,就是画得跟真的非常像的意思。画的很逼真就是画的好吗?这个问题因画而宜,是不大好确定的,也是没有硬性的标准的。

以中国画来说,历来讲究的是“写意”,就是突出画的意境美,画面开阔,底蕴深厚,气象轩然,一幅好画并非在于“逼真”,更多时候是存乎于“似与不似”“像与不像”之间。



以西方油画来说,在照像技术产生以前的四五百年里,古典主义写实成为西方绘画的主流,这一时期可以说画的是否逼真是作为衡量画的好不好的一条标准来对待的。比如十九世纪写实油画大师安格尔一幅著名油画《大宫女》,塑造的女性形象十分温婉柔美,纤巧可爱,但有人指出这幅画女主人腰脊部长出了正常比例,造型不够精准。为此安格尔在后来创作《泉》时,完全是照着模特的样貌、身高、臂长、腿长以及三围画的,以至《泉》这幅画放在展厅人们不远望去,仿佛是一个真人站在那里,确实达到了惟妙惟肖的境界,《泉》获得广泛一致的高度评价。可见,在古典主义写实油画中,“逼真”不仅是画画得好的标准,而且是一条很重要的标准。



但是,十九世纪后半叶在西方兴起的印象主义绘画,更注重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色彩关系处理,画的是否“逼真”就不再是评判一幅画画得好不好的绝对标准了。比如我们看到的印象派大师除了雷诺阿的画多少还比较真些外,像莫奈、马奈、德加、梵高、高更等人的作品大都给人一种朦朦胧胧像又不像的感觉。及至二十世纪风靡一时的抽象立体主义,更是与“逼真”相去甚远了。但是,我们能说毕加索、达利这些艺术大师画画得不好吗?



再看当今,因循于古典主义写实受照像技术影响方兴未艾的超写实主义绘画,画画是否“逼真”,又成为评判一幅画画得好不好的条件和标准,因为超写实绘画的定义就是“超写实”,不“逼真”怎么能叫超写实呢?冷军为什么成为中国超写实绘画的领军人物?不正是因为他的画精准细腻,不仅整体逼真,而且细节逼真,达到纤毫毕现甚至胜过照片的逼真效果吗?

所以说,画画得“逼真”是否就是画得好不能一概而论,关健要看你画的是什么种类派别风格的画。



灯影书画


真是一种存在,一种状态,一种境界。站在宇宙生命全局观的角度,人的真只是物象的一种生生不息的运动,就如显微镜下人的细胞,蠕动不息,周而复始。但在人的视觉世界,真只是一种存在,一种状态,一种境界,是有别于高级生命眼中,人的情状的。每一位艺术家,面对自我艺术之创作,或者心灵波动时意识的再造,是他对绘画认知的必然结果或终极态度。反之,大写意的精神也是一种存在,一种状态,一种境界,也是人站在另一种生命的时空,看待物象的过程并把这种过程记忆的结果。



为此,绘画时画的很逼真,不等于画的好,也不等于画的不好。这就要看作者的功力、素养、知识、阅历、笔墨技巧及生命认知了。一个庸俗的、缺失笔墨智慧与娴熟技巧的画家,即使再认真,他笔下的真,也不会出现形神兼备的形态,因之你看他的画,总是缺少一些东西,显得单薄,空虚,给人以乏味感。而一个有着生命认知与深厚功底的画家,他的真,则形神俱佳,意趣盎然,有着灵魂在里面,画面的生气,有血有肉,有着人的存在,为此,他的作品,也就是智慧的载体。



这就像不同重量级的拳击赛,你把65公斤级的与75公斤级的高手聚拢一起,你说谁能胜呢?而75公斤级的与85公斤级的,又是一个层面。而艺术就是这样,它是有层次、有境界的,低层次与低境界的人,是无法认知到高境界人的生命价值与智慧的,而高境界的人,面对一个低境界的、资质非常一般的人,也是无法教化他走向进步的。就像孔子见到老子后说:其犹如神龙一般见首不见尾。




昊愚堂夜画


你好,亲

画画很逼真,是不是就是好画?这个不能一概而论

主要是在于,画家以什么样的思维,什么样的艺术处理,什么样的创作理念,营造一幅画面的艺术效果

说起写实画派的顶尖画家,都会联想到极端写实画家,冷军

冷军的作品,其精细程度,写实程度,远远超过了照片的像素,甚至精细到毛衣的纹理,头发的发丝

冷军极端细致入微的精湛画技,确实堪称一绝,让人惊叹。

但是,不一定写实逼真的画就是好画,比如写实的行画,商品画,其创作目的,是为了变现,所以画家创作的心境都是不一样的,商业油画,称不上艺术品

对于临摹名画的写实复制品,其技法很成熟,但是缺乏原创性,缺乏灵魂,所以也称不上艺术品

但是,也不能绝对地认为,不写实的绘画,比如意象油画,抽象油画,就不是好作品

绘画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如果世界上仅仅只有写实传统的画风,那么艺术世界会特别单一枯燥

意象油画,注重”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效果,虽然不写实,但是其朦胧的艺术意境,却给观众留下了许多遐想的余地,这也是意象油画的优势

也许亲会说,抽象画是胡乱涂抹,杂乱无章的画,肯定就不是好画

其实不然,比如毕加索的抽象画《格尔尼卡》,画于二战期间,取材于德国纳粹地毯式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

画家在创作这幅画中途,突然中止,朵拉问他为什么,他说:“还不够激烈,还不够愤怒,我不在场,不知道受苦受难的格尔尼卡灾民,被火焚身的感觉,听不到他们的尖叫声。“

由此可见,画家对待作品的极度用心,不画出作品的灵魂,誓不罢休

这幅《格尔尼卡》并不是画家胡乱涂抹,画中象征法西斯的公牛,象征西班牙受苦受难灾民的马头,象征光明希望的灯光,都是画家精心安排布置的。

还有就是,看观众的欣赏水平,审美情趣,艺术素养等等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有些观众,或者说是美术评论家,喜欢写实传统的绘画,自然觉得写实逼真的绘画特别优秀

而有些观众,美术评论家就喜欢抽象,意象的画风,所以自然觉得写实的画风太过于照片化,没什么艺术感可言

总结

1绘画时,不一定画得逼真就是好画,如果是照搬自然,毫无构思,毫无灵气的写实画作,肯定是行画,算不上是艺术品

2临摹名画的写实复制品,缺乏原创和灵魂,所以也称不上好画,更谈不上艺术品

3每一种风格的绘画,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性,意象油画,写实油画,抽象油画,各有千秋,所以没什么可比性

4个人拙见,一幅画的好坏,并不是看一幅画是否写实逼真,而是看画家自己,是否对这幅画用心到极致,这幅画作,是否具备原创性,画家的才华,作品的灵魂

4每一个观众的欣赏水平,审美情趣,艺术素养的不同,所以对一幅画的评价也不同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粉丝们,头条朋友们,你们觉得画得逼真的画是好画吗?


艺术狂人2


绘画作品画得逼真,是画家深受超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所创作绘画作品的逼真性,那就是“超写实”绘画的再现。绘画很逼真不等于是画得好,也不等于画得差。绘画的逼真性的好于差之间,不存在画家的艺术家的技法水平,而在于欣赏者喜欢爱好的审美情趣性。



由于每个人的审美情趣不同,有些人喜欢绘画作品画得很逼真,就认为是好画,有些人不喜欢就认为不是好画。绘画作品的逼真是追求人物形象、自然景观的比真、细微,犹如摄影作品活灵活现。给人们的视觉造成感觉真实的摄影图片,达到了审美的艺术效果。



绘画作品的逼真性达到了犹如摄影艺术的审美效果,使大众的审美视觉感悟到心灵的艺术之美。画家创作的绘画作品,如果形象不逼真,而是抽象、夸张、写意等作品,大众根本看不懂,更谈不上喜欢和是好画。所以绘画作品很逼真,大众很喜爱就认同是好画。


黄智637


绘画时画的很逼真就等于是画的好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弄清楚为什么要绘画。为什么要绘画呢?任何艺术归根到底是表达情感的需要,是表现美的需要。所以,纯粹说画得像就是好画,那是十分片面的认识。



画得像就是画的好,这是认识的误区。经常有人拿着他孩子的画跟我说,我孩子画了一只猫,画得很像,那意思就是他孩子画的好。我看了看,除了他孩子费了许多时间慢慢扣出来,没看出要表达什么,也没看出有多少技术含量。那为什么总有人说画得像就是画的好,因为像不像是最直观的,他们忽略了画家的任务和使命。

在照相技术出来之前,西方宫廷伯爵富人们,为了留下一些现实中的记忆包括他们的人像,所以画得像是当时画家的一个使命。照相技术出来以后,像已经不是画家的任务,如何表现美,一个时代的情感和画家个体感受,才是画家最应该做的。



吴冠中说,画得像是写真不是艺术。如果画得像,就是最好的,那拿个相机就够了,还要画家做什么。画得像就是好的,那中国几千年就没有一张好画了。但是,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梵高在内,许多大画家都在通过学习中国艺术,来寻求西方绘画的突破。然而,中国画恰恰是最抽象的。


由于画得像就是好的这样一个认识的误区,有些人在写生的时候,甚至连垃圾堆都画出来,没有取舍,没有概括,没有个性。这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是十分有害的。


巴人日记


绘画时画的很逼真就等于是画的好吗?这观点应该是一分为二来解读,其最主要原因是绘画的流派多种,风格多样,然而每一流派风格的基本要求都不一样。值得注意了,是“基本要求”,一幅画作到达了绘画艺术的“基本要求”就可以了,至少是完整的一幅画作了,



我们就以油画艺术来说吧,那什么是油画的基本要求呢?油画是以“色彩、线条”为载体,只要一幅画作不脱离“色彩、线条”两大要素,画作的线条流畅、色彩丰富有秩序,那就是完整的一幅画作了,至于画作的表象是否逼真,那就因风格而异了,


人们所理解的绘画时画的很逼真,是在传统审美的角度来理解的,比如人物的五官端正,有精气神,那这就是一幅很逼真的画作,这也是“超写实主义”风格油画的特点,就像我们常说的和摄影照片简直就是一模一样了,所以很肯定的说,对于“超写实主义”风格来说,画的很逼真就等于画的好,(从意境到表象)

当然了,或许有人会这样认为,那抽象风格的画作形象一点都不逼真啊,那为什么也叫画的好呢?其实从非传统审美的角度来讲,抽象艺术也要求表象逼真,如果画作的表象都无法逼真,那就是可以乱涂乱画了,抽象画作的逼真是线条要流畅,色彩要丰富有秩序,其实这对于任何流派的画作要求都是一样的,



综上所述,不论是哪种流派风格的画作,绘画时画的很逼真就是画的好,然而画的好不代表完全就是旷世杰作了、成为名画了,所谓“画的逼真”,满足了人们传统的审美视觉效果,在非传统审美的情况下带给人真实的内心感受,意境感、有神韵,这就是达到逼真的效果。


诗夜城主


这又是一个评价标准的问题,没有任何事情的评价标准是唯一的。

画的逼真和好画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至少现在是这样。

从绘画的起源来看,画的像非常重要,因为绘画最原始的功能只有一个,那就是记录。记录部落新增多少人口、捕获多少猎物、冬季什么时候来临……,宗教活动、社会的生产生活都需要记录,在没有发明文字以及纸张之前,绘画在人类的发展进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老洞穴岩壁上歪歪扭扭的痕迹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工具的发明,绘画的记录功能逐渐被纸张和文字取代。在这个过程中,绘画也由对事物的客观记录演变为对创作者情感的表达,逼真与否也不在是绘画的关键评价标准。

比如著名的梵高、莫奈、毕加索等人,可以说是名垂青史,流传于世的作品更是动辄几千万美金,看他们的作品真的画的不像,但这些人都是印象派、抽象派、野兽派的开山鼻祖,对文艺复兴以及后世艺术风格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们的个人价值远远高于作品的价值。

可以这么说,画的像肯定不至于是差画,但也不一定是好画,这其中的差距就在格局和境界上!


金小主666


作为一个山水画家,我认为画的逼真不一定是画的好,有艺术感染力才是好。


先得了解绘画作品的审美特征,绘画是艺术,是手头上的艺术。它通过绘画作品反映画家的内心情感,宣泄画家的内心世界。一件绘画作品创作出来,还得经过展示,让观众用眼光体验,也就是审美过程,才完成整个艺术审美活动。绘画作品不管是写实性的作品,还是写意性的作品,它传递给观众的体验应该是美的感受。



绘画作品逼真,再逼真也超过不了现代照相技术,绘画要发挥绘画的优势,以及其艺术的语言表达出艺术的魅力,绘画的目的不是为了逼真而逼真,而是为传递一种美,让观众赏心悦目,体验美的感受。

绘画作品画的很逼真,证明作者技术好,画的很逼真,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那这件绘画作品就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