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泉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大观通宝1


世界浩瀚,个人渺小,总有一生无缘抵达甚至无从知晓的远方。 去了,了解了,便是一种特殊的机缘。

关于泉州,我自认为有所了解。但在飞往晋江机场的航班上,我所能准确忆起的居然是郁达夫先生的那首《咏泉州》:

野分牛女领泉州,紫帽蓝溪景最幽。

南渡衣冠留晋俗,四门词赋壮唐猷。

里中志记曾明仲,桥上人歌蔡状头。

读罢温陵稽古史,满怀羁思涕横流。

郁达夫先生是浙江人氏,一生和泉州的渊源似乎亦不深刻,但这首诗歌饱含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据考证,1937年年初,时任福建省政府参议的郁达夫曾因公干在泉州短暂逗留过两天。1940年7月,客居新加坡的郁达夫读到泉州学者陈祖泽的《温陵探古录》后,忆起四年前的泉州行而诗性勃发,遂写出该诗并书成条幅赠予陈祖泽。

郁达夫先生命途多舛,随性随意,境遇长期不佳,平生才情未得充分施展,但我觉得已足够跻身民国一流作家,文学成就至少高过“茅巴老曹”吧?飞机上,我甚至低仿了郁先生另一首诗:

樽前从不爱惜身,癫狂亦知假非真。

酒醉生怕骑劣马,多情曾因犯小人。

炮捻漫天谁作孽,荆棘遍地心生尘。

浪子恸哭悲家国,说秦义士逊三分。

说是致敬郁先生,郁先生有知未必会接受。

顺着郁先生这首八十年前的旧作,把话题再说回泉州。其实,不仅仅是诗人型的才子郁达夫如此,即便寻常人等,对于所喜爱的城市,每每想起,心底常常涌上莫名的留恋和别样的温暖。泉州也许就有如此魅力,总是让曾经驻足于此的人们刻骨铭心。

泉州山水形胜。绵亘的戴云山从她身边崛起,蜿蜒的晋江在她怀抱中流淌,百度百科这样介绍泉州: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宋元时期即以世界级港口城市闻名于西方世界,是福建省的经济中心,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列全省第一。地处中国东海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同时,泉州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代泉州市区分为古城区与新城区,古城区保留大批的融合闽南、伊斯兰、欧式风格的古建筑,古城区呈现满城红砖特质,各种保留完好的古代艺术经常出现在街头巷尾,古代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历史是城市的精神命脉,文化是城市的魅力之源。城市历史有多长,其精神命脉就有多厚重,文化则决定着城市的品位与未来。上溯历史,我们会轻易地发现泉州已经很老很老,但她现实的容颜又是如此年轻、如此活力、如此时尚,沧桑与风韵同在,底蕴与活力共生,以自己的方式歌唱着自己在新时代的青春畅想。

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她的这三个别称恰是她的三张名片,概括着这座城市的地理与人文。

所谓鲤城,是指古泉州城的地理形制而言。泉州古城的西北、东北、东南较高,中心城区东西宽、南北短,所以从清源山上鸟瞰城区,其形肖似鲤鱼,故称“鲤城”。

所谓刺桐城,主要是因为这座城市遍植刺桐而得名。刺桐是豆科刺桐属落叶性乔木,原产印度、马来西亚等地,唐宋以来,福建不少地方就开始引种刺桐,种得最多的则是泉州。刺桐树皮呈灰色,外有皮刺,树干高大,枝叶繁茂,夏初开花,殷红似火。因其形态美丽、富有南国情趣,不少城市都将她作为市花,比如日本的宫古岛市、冲绳县,比如中国的泉州。与同样有“刺桐城”之别称的台南市相比,泉州市似乎对刺桐更情有独钟,明人黄仲昭在《八闽通志》中认为:“刺桐,泉州产。”《闽产录异》则记载:“刺桐产泉州。官廨、书院处处植之。”如今,“刺桐”已然成了泉州城市的一种精神资源、一种形象符号,当地的街巷、建筑物以及诸多产品都以这种植物命名。

所谓温陵,主要是对泉州气候特点的概括与描述。“辨地之高下燥湿,以播六谷之宜……泉州气候燠多寒少,故古有温陵之称。”泉州气候一般年月都是平和可亲的,夏无酷热冬无萧瑟,是南中国著名的宜居城市。

除了刺桐,泉州种植最多的树木也许就是榕树了,整个城区随处可见各种年龄、各种风姿的榕树,那些不宽的街巷被葱郁的榕树装点使得别有特色,满眼的绿意,满眼的鲜活,尤其是在霁雨初停的黄昏走在老城窄窄的马路上,榕树的须根几乎触手可及,再看脚下的石板铺就的路面,再看街道两旁石条砌成的房舍,使人顿悟人与自然原来可以有如此亲密的接触,泉州城市的韵味与魅力其实一直近切地环绕在你我周围。

这次泉州之行,受到泉州企业舒华体育公司张总的盛情款待。张总事业繁忙,见过两面之后,要远赴港澳出差,随委托其公司的小汪老弟等人陪着我们深入了解泉州和晋江。

其实,人世间的很多行旅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我对泉州、对晋江的了解当然是肤浅的、个人化的碎片,但三个细节至今让我刻苦铭心:

一是张总也好,小汪老弟等也好,说起家乡泉州、晋江的历史文化,无不如数家珍,对故乡的眷眷爱意、深深自豪溢于言表。也许,是很多人的真情才使家乡更美丽?也许,家乡的美丽富饶、和谐生机赢得了乡人普遍的爱意?我觉得两者的互动,才使泉州、晋江的今天洋溢魅力与光彩,而未来更值得期许。

二是泉州所有的人文景观,包括著名的开元寺,包括形形色色的博物馆,全部免费对全体公众开放。重视文化,关键在于重视老百姓的文化福利。文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免费供给”“全民共享”是当务之急。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到南北中国的所有省会,泉州、晋江在这方面一枝独秀。

三是泉州人的远见卓识。张总的舒华体育公司主营健身器材的研发和生产,业务起步于1990年代。那个年代,中国人刚刚站在温饱线之上,很多工商大佬、聪明资金尚在“红海”厮拼,南中国小城里的一位小老板即看到了富裕繁盛之后中国社会的发展路径,人家能够翱翔“蓝海”,靠的主要不是运气,而是对社会发展大势、人民生活前景远见卓识的预测和把握。由点及面,改开四十年来这里的人们可谓步步领先。从地理空间看,泉州地处海防前线,改开之前国家对泉州投入较少,该地区经济长期处于以农业为主的自给、半自给状态,经济水平垫底于福建全省。改开之后,泉州后来居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迅速跨越到全新的境界,其辖下的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安溪等县(市)连续多年入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探索出了“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具有侨乡特色的经济建设路子,创造出“晋江模式”和“泉州现象”,如今已是福建乃至全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这里仅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泉州的实力:这座城市的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数量居福建省第一、全国地级市第一。我们参观访问的舒华不是泉州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影响最广的企业,但我觉得作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样本和代表,作为闽商投资风格、营商情怀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琢磨透了舒华的成长轨迹和发展经验,似乎就能领悟了“晋江模式”和“泉州现象”的精华与真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主要标准,生活是感触城市的最佳路径,对于泉州,你如果和她一起有过耳鬓厮磨,相信会有很多理由让你爱上她、留恋她,期盼能经常和她在一起。我于泉州,不过匆匆一晤,我盼望有机会再来体味、感悟这座温和、内敛,生机勃勃的城市。


小道干货


泉州是我的家乡,我总共在这个地方生活了足足十九年,他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自上大学开始,我就比较少的时间在老家了,但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在老家玩耍的时光了。

人越长大就越孤单,偶尔总会回想起往日的种种时光,那我就来挖一挖我的记忆好了。

在初中的时候,有那么一个女生,她为人热情大方,成绩也还过得去,是我的邻桌,上学期间就曾帮助过不少的事情,她也很喜欢笑,而且笑起来的样子很好看,非常灿烂,让人看到仿佛就能带给你阳光一样,她曾经对我说过:爱笑的女孩,运气是不会差的。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如今她已经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了小孩子,当上了妈妈,她把自己孩子的照片发给我看了,长得非常可爱,看得出来她很享受现在的生活,我也替她非常开心……

高考考完最后一天,爸妈都来学校接我们回家了,我们都回到了自己班上开上最后一个班会,所有人都哭了,在那一瞬间,大家什么乱七八糟的想法都放下了,剩下的只是对这个班级些许的留恋,我回到宿舍,收拾好自己的行囊,与昔日的兄弟们告别,我爸开着他的小摩托车来载我回家,走出校门前碰上同班同学,与他们说了句再见,没想到就真的基本上是再见了,谁曾想到,毕业好些年,我们班竟连一个同学会都木有,也是挺神奇的一件事情,似乎大家对于同班同学的聚会没多大兴趣,久而久之,更加没有人提起了,大家的感情也就淡了,基本上都是与自己私下最要好的人联系了。

泉州,我的家乡,仍然有许多回忆,我爱我的家乡。


志明科技派


泉州美丽乡村-水岸洋坑 航拍视频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洋坑村”刚刚入围“泉州美丽乡村”评选。近两年来全村各项改善村貌、环镜、民生投入超1500万元,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洋坑村水岸风光优美,资源优势明显,目前正主推“惠女水库环湾乡村游”。库区移民小康示范村近两年来,各级政府多个扶持项目落户洋坑村,特别是库区移民扶持项目投入最多,效果尤其明显,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和拥护,项目全面助力洋坑村生态和经济发展。未来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光临洋坑村,洋坑村将利用好库区移民扶持项目的优势,鼓励村民参与农村旅游的配套投资建设,引领乡村游产业的发展,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仰恩大学”新校区、“霞井吴氏宗祠”和省级五代保护文物单位“康济庙”等著名景点就位于洋坑村,刚投入改造。田园走廊、连心桥、惠女水库环湾生态休闲区将逐步投入使用,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游资源。近年来,洋坑村多次举办各类文体活动:篮球赛、艺晚会、垂钓比赛。垂钓比赛多次举行乡村篮球赛文艺晚会也是时常举办进入洋坑村,沿“新林宫”旁小山道(洋坑村森林公园偏道),步行至“洋坑村森林公园”,漫步在森林公园中,呼吸新鲜空气。洋坑森林公园是探险、旅游、观光、休闲、避暑的绝佳去处。洋坑村森林公园入口俯视洋坑村森林公园。在森林公园走走停停、舒展完筋骨后,继续沿着小山路往前走,就到了“玉泉康济庙”。玉泉康济庙,前身为回山寺,俗称王公宫,位于泉州市郊洛江区马甲镇洋坑村,供奉兴福尊王一门七贤。始建于唐永徽年间(650年-655),1984年列为被泉州市第三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主殿斜对面:顺着石板路,蜿蜒而上,有一个休闲公园,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开阔空地,适合带上一家老小,来这边野餐,享受美好时光,可以观赏到整个洋坑村全景。登高远眺康济庙山顶休闲公园下山300米处,有一休息亭,可在此小憩。3面对三岔路口,你该作何选择:往梅岭村方向沿途(往梅岭村方向)行进300米可参观吴氏宗祠泉州民俗博物馆(博物馆内陈列各种六七十年代的农作物工具:木犁、耙、耢、耘锄、镢等)极具闽南特色的建筑沿途经过的路口,到里面,感受大学里面的欢乐气氛,赏玩学生街里面各种小玩意儿及小吃。洋坑村入口以及仰恩大学入口。从三岔路口对面公路下木栈道,去感受一下,农耕时,人们的繁忙氛围。田园走廊逛到一半又想去参观。铛铛铛……看小编的72变,这就是捷径哦。往前大约200米去往吴氏宗祠。你以为我们的美丽洋坑村乡村游到这就逛完了吗?别急!小编带你继续往前逛沿着田园走廊的木栈道。继续往前还有连心桥以及两岸垂钓区,未来将开放的惠女水库休闲区。小编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这是一个通了两条公交路线到泉州市区的小村庄哦!哇!这么厉害!那市区的小伙伴不就很方便了!策划:吴充分 摄像:苏焦明摄影:杜向强 航拍:吴充分 郑候煌文字:林玉煌 吴充分 谢智超编辑:谢智超 地图制作:杜绿玲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name": "\\u6cc9\\u5dde\\u7f8e\\u4e3d\\u4e61\\u6751-\\u6c34\\u5cb8\\u6d0b\\u5751(\\u6d1b\\u6c5f\\u9a6c\\u7532) \\u6d77\\u4e1d\\u5c0f\\u9547\\u89c6\\u9891.mp4\

蒋丽琴


最深的印象就是泉州人会做生意,2012年在惠州待的时候,一个福建商会几乎所有比较有钱的老板都是泉州人,包括南旋集团 敏华控股等,2014年来到泉州,又更深层认识了泉州,实实在在感受到泉州人敢拼敢做的思想,令我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