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直管控着孩子怎么办?

理想主义213719967



我来分享一下,这里重点说的是管控。但愿我们知道管控有好有坏,有积极的一面,有消极的一面。管控积极的一面表现在,父母能够把心关注在孩子身上,管控的消极一面表现在,过度的管控孩子,孩子只能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学习生活,孩子变成没有自己的思想,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应对生活的能力就非常差。当然随着孩子的长大,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就容易出现两种情况。第1种情况就是叛逆,我完全反对父母。第2种情况孩子会出现内攻击,就是我们常说的会出现各种神经症。

我对父母的建议是,一个人要学会相信孩子,很多父母都存在这样的心理。我的孩子不管就会学坏,我的孩子不管学习就会下降,我的孩子不管,就会拖拉。当父母形成这样的思想时,这样的父母就更难放手,因为放手意味着孩子变坏。我只有把孩子紧紧攥在手里,孩子才不会出问题。这样的家庭都是父母累孩子也累,互相抱怨,所以越管教家庭的孩子,孩子长大后会离父母越远,因为内心极度讨厌,所以只有离开父母,自己才觉得自由,自己才能觉得透过气来。

还有一种当父母管控过度对于那些比较软弱的孩子,他们和父母的关系变成管控和依赖的关系,我们生活中看到很多大学毕业找不了工作,在家啃老的人。多数都是这种关系长大的孩子,互相嫌弃又互相依赖,谁也离不开谁。

人类很少思考,看过1000遍的故事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就不会有切肤之痛。直到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像昨天上海跳桥事件的母子,这一事件能警醒父母三天。最多一个星期,然后父母又会回到过去的老路,一个人很少跳出自己的思维模式,因为人们认可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因为这种思维模式是自己经历过来的,无论好坏,他都习惯了。不习惯的东西他才不安全,尽管不习惯的东西可能是好,但对于父母来说是没有安全感。

所以父母管控的背后是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人才去管控孩子,因为他们内心是焦虑和恐惧的,所以解决问题一定要解决自己背后的安全感的问题,解决背后的焦虑和恐惧,否则管控就不可能停止。

很多人说对管控的父母,你要跟他讲道理,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孩子跟父母讲道理,父母的道理一大堆,直到把你听烦为止。有的时候,只有孩子急了发脾气了,父母才会放手,可是之后父母还是我行我素。每一件事孩子都得去争取,慢慢孩子内心就会比较累,与其这样我就不说了。我咨询中遇到很多这样的孩子,我不能每次都和我爸我妈说,因为说完之后他们还是这个样子,我已经说累了,说够了。所以这样的父母家的孩子,多数会出现自残自虐等倾向,还会伴随着各种神经症。

父母不放手,对于孩子来说是很难改变的。所以我咨询总说父母先做咨询,父母先改变自己,否则很多父母内心还是孩子,自己内心还如此脆弱,不堪一击。怎么能给孩子看呢?所以还是父母先改变自己,做一个觉醒的父母。否则孩子大了还可以叛逆,孩子小的时候只能无能为力,然后孩子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最后父母就是给孩子吃药。即使有的父母知道自己出了问题,也很少愿意改变自己,因为不知道怎么改变自己,好像怎么做都不对,所以能够耐下心来做心理咨询,或者说看书的父母才能改变自己的性格,最后才能帮助到自己帮助到孩子。


三清心理感悟



个人觉得,父母管控孩子,要两方面看。其一,孩子有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也有追求自主、自由和自立的权力,如果父母一味在这些方面限制和严苛,就等于拿父母认为的去要求孩子,孩子没办法有自己的思想,这样一定是不好的。其二,父母本身有监护责任,如果全然放任孩子,那是不负责任,在安全问题、健康问题、社会规范、道德等方面,父母仍然需要管和控孩子的。走上歧途的孩子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心理有很多负面因素,源于父母给予的各种压力;而另一类则是过于叛逆,没有规矩和原则,自由放任惯了,尤其是留守儿童比较多。


所以,关于“父母一直管控孩子怎么办?” 我认为,有两个关键点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1、哪些管控哪些不管?


管控的部分:身体健康,自身安全,食品安全,习惯养成,道德品质,社会规范等。

不管控的部分:孩子感兴趣的事,敏感期,成长关键期,孩子心理发展的需求等。


2、怎么管控孩子愿意听?

很多时候,孩子也知道有些事情不可做,但为什么是觉得父母管呢?主要还是父母在什么事情上都管,而且唠叨,强迫,造成孩子抵触情绪特别强烈,甚至父母管的对的,孩子也不愿意听。所以,父母除了调整自己管的太多、没有章法的问题外,其实是需要参加学习,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成长发展、以及正面的沟通方式的。怎么和孩子说,能够帮助孩子更积极的去面对问题,对抗惰性,成就孩子,而不是像以往那样,让孩子有很多不爽在心理,于是有一种就想对抗、气死你的冲动。建议父母有机会学习一下正面管教,会在沟通层面,与孩子有更多的融洽。其实孩子何尝不希望自己与父母之间,像朋友、兄弟一样的无话不谈,可是经常的,他们是不敢说不敢谈,因为还没说完,就已经被父母臆断了。


3、不管控的如何规避风险?

虽然的些是正常孩子成长规律,我们不需要管控,但也可注意适度。比如孩子没学过自行车,看到别人会,就想学。父母如果完全放任,给你买了自行车自己学去吧,那孩子受挫的可能性很大,结果满心的欢喜变成了气馁,再也不骑了。技能没练上,还让双方都觉得,孩子能力有限。这时候父母就需要界入,算不得管,但要有效引导。可是如果亲子关系一直是冲突的,那么父母即使是想引导,也很容易让孩子一肚子气,因为控制欲太强,或者标准太高,不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所以事实上,还是沟通问题。


再比如,孩子对学习没有太大兴趣,或者有气馁之心,不愿意去学某一学科。这时候父母要是像以往,硬逼着学,那孩子更害怕学习了。本来一重压力来自于学习就已经很让人憋气了,这时候没有人安慰和支持,还又来一层压力,谁都会喘不上气想逃开。父母这时候的管,当然不能放任孩子不学就不学了,但是,父母要想办法支持和帮助孩子度过他自己的难关,如果他是没学明白,就帮他学明白建立自信心,如果是他没兴趣,就从其它角度来帮助他建立兴趣。总之,强压式的管控,完全不考虑孩子心理对爱、对支持鼓励、对归属感价值感、对尊重、安全感的需求,就很容易把孩子推向负面的极端。


4、如果你是孩子,怎么改变父母?

父母太强势,经常令孩子无能为力。但并不是不可以改变的。人心都是情感所累积的。孩子们其实用情感直接表达,要比直接对抗,或者和父母争辩、讲道理,要更容易让父母发现问题,并发生改变。比如,当作业压力太大了,请不要直接说“我不想写”,可以说“我们学校体育课今天跑了2000米,我想休息20分钟,然后我就马上写作业“。注意:其一,要先说明自己的感受和情绪状况,其二,如果是涉及到必须做的事情,一定要明确什么时间做,少说”一会儿“,不然父母仍然容易紧张,担心孩子不自律。其三,多做出一些能体现自己自律性的事情,增加父母信任。比如可以自己设置闹钟,并告诉父母自己打算按照闹铃来执行计划,当然,门铃响时, 一定要遵守承诺,这样父母才会越来越放心。


当然沟通技巧还有很多,一口吃一个胖子不行。我们一步一步来,先从表达感受和明确时间开始,让父母先有一个管控上的改变。再进行下一步吧。望采纳。谢谢。


Ada正面管教因材施教


父母一直管控着孩子,该怎么办?

看题主的意思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讲的!很明显不满意父母的管控了!

父母适当管控是没问题的,如果一直管控就错了!这是我的论点!

孩子小时候,需要行为的规范,思想和兴趣的适当引导,适当的管控很有必要!比如贪玩,不认真完成作业,过分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等!

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了,知识在觉醒,就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过分管控就会让孩子失去自我,过分依赖,缺乏自信!

孩子成年了,还被父母管控就太过家长制了!

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在父母眼里不够优秀,不放心孩子所做所为,这样的父母大多认为孩子不如自己,对孩子就不自觉地管控起来!的确,有许多孩子不如父母的,这是改变不了的,这与后天努力已经没有关系了,还不如放飞自己的孩子,只要孩子开心,能自食其力就行!

还有就是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孩子永远是父母的小宝贝!这样的父母不是在爱孩子,是在毁孩子!孩子总是要融入社会的,在社会上是没有人会像父母一样疼爱你的孩子的!放飞,独立,自立!才是最重要!

父母一直管控孩子,就与父母好好谈谈,因为每个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因为爱!

沟通,理解,不要冷战和逆反!

希望大家共同讨论!谢谢!


飞龙林


每个人都不是天生知道如何做一个好的父母。父母也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从错误中吸取经验。父母也有做错的时候,比如把不当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比如因为其他的事情而把怒气转投到孩子身上,从而打骂、呵斥、冷言冷语等方式对待孩子。过后,父母会自责,这种自责就是转变为做成一个好的父母的开始。

父母管控着孩子,是在跟孩子进行权力的斗争。在家庭生活中,这样的父母认为他们做为家长,在家里就有说一不二的权利,这种权利不允许孩子侵犯。一旦孩子有反抗的意识,父母就会认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就会用更恶劣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这样做不仅仅让自己陷入这种愤怒的情绪中,从而会因起孩子的反感,严重影响亲子关系。

当发生让你条件反射的“坏事情”时,先在自己心里默念20下,念完后,用理智去看待问题。孩子在这件事情中犯的错误很严重吗?有没有补救的可能?我发火之后会对整件事情有改善还是只是因为我很生气需要发泄自己的愤怒?如果我不发怒,孩子能从中学到什么新东西吗?

当然,很多父母不会一下子就完全自如的做到这些,那么,哪怕是几秒钟的停顿,也是你一种进步的表现。从几秒开始,时间慢慢延长,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不仅是对自我的修炼,也是孩子从你身上学到的最直接的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

跳出那个与孩子的权利之争,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有时候你退一步,孩子也会学着退回去。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妇好


父母管控孩子要学会适度。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程度的管控。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关爱与管控是两码事。太过于严厉的管控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压力。父母要多观察孩子的喜好,正确认识孩子的优点与不足。管控孩子的同时要学会理解孩子。管控首先处理好亲子关系,其次掌握管控程度。过分的管控会适得其反,该让孩子成长的时候就要学会放手,以一位好朋友身份去引导孩子,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客观的心里认知。


优秀哈哈姐


蝴蝶效应,墨菲定律,都已经有非常多的前车之鉴,最好的管控不是去管控,而是倾听,把自己作为孩子的朋友,去交心去倾听,让孩子对你敞开心扉,其次自己也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给孩子树立榜样以及三观,潜移默化,孩子自然而然的自律自强自立。


蒋程进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启蒙老师 !严师出高徒 ,想只能心里想 !


重生\n


如果什么都需要依靠父母。不能独立。够你就得乖乖的听话。不然,你想咋样?


树叶157895981


掌控得越多失去的越多


杨不仔


五岁以前我以为我可以掌控孩子,五岁以后他不喜欢我了,要改变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