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开始了,面对价格低迷,农民该怎么选择?

长江老农


你说的没错,从国家层面而言,2019年继续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大方向,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作为其重要举措,今年依旧会继续加强,而稻谷作为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几年前就已经正式开始了收储制度改革,今年也不例外。

整体来说,2019年国内稻谷市场价格不会比去年上涨多少,因为收储价格标准和去年保持了一致。那么,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正值春耕的农民朋友应当如何应对呢?关于这个问题,钟情三农给大家两个建议,

第一,尽可能还保持稻谷种植的积极性,虽然今年的稻谷价格不会比去年高出太多,但是稻谷生产者补贴将会逐步发放来弥补农民损失。

第二,可以适当进行稻谷种植结构调整,减少普通低端稻谷品种的播种面积,增加优质稻谷品种的种植。

收储价格不变,生产者补贴将出台


总所周知,稻谷是目前我国唯二两个还在进行国储收购的粮食作物,毕竟作为两大口粮作物,稻谷在中国的粮食安全中的地位可谓是至关重要,再加之其产量一直保持在两亿多吨,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口粮作物,所以对其进行收储制度调整或者改革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但即便是如此,从几年前开始,我国还是从早籼稻开始对三大稻谷品种的收储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而具体举措便是调低其收购价格标准,而作为依旧由政策市主导市场购销的稻谷而言,这直接意味着稻谷收储价格以及市场现货价格的走低。

而在今年年初,新年度的稻谷最低收购政策出台,标准和去年持平,较几年前的价格高位整体下跌0.2元每斤。不过,与此同时,农业部和财政部出台的本年度农业补贴细则中也明确表示,将在今年对各大稻谷主产区发放稻谷生产者补贴,以此来弥补稻农们的损失。

调整优化稻谷种植结构很有必要

近年来,我国稻谷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产量过高,需求低迷,库存高企,而且进口量还居高不下。

与此同时,由于供需结构失衡,国内稻谷供应出现了低端供应严重过剩,中高端供给明显不足的尴尬境遇,这就对今后我国的稻谷生产提了个醒。农民可以降低一般稻谷品种的种植面积,增加那些优质品种种植,卖价更高还符合国内粮食消费需要,这样多好。


钟情三农


以前读小学时,我们农村学校,每个学期都会有一个星期的农忙假期的,就是放假让学生们回去帮父母插秧收割水稻的。上半年的叫插秧假,下半年叫收割水稻假。现在农村学校,好像已经把这两个假期取消了。我只是听村里人说的,不是很清楚,因为已经离开学校很多年了。

在我们南方,一般是4月中旬开始插秧的,也就是现在这个时期。因为气候已经彻底开始暖起来了,水温也适合秧苗移植成长。

说实话,种植水稻,真的不赚钱的。早稻收购价比较便宜,去年我们这边普通早稻收购价为1.2元一斤。而晚稻贵点,收购价为1.36元一斤。至于今年的收购价会如何呢,不得而知。


一般来说,一亩稻田,种植杂优水稻的话,正常种植,可以收获1200斤左右,总收益在1450元左右。除去种子,化肥,农药,机械折旧费和其他费用等,每亩所得剩余能有一半就算不错了。而这一半的收入还包括自家人的劳动付出的人工费,自然灾害的风险等。

种水稻既然不赚钱,那么农民们该怎么选择呢?

1:很多人可能会说,种水稻不赚钱,那改种玉米,花生,果树吧。说实话,对于普通的农民来说,把所有的土地用来种果树,花生等是很冒险的事。

对于普通农户来说,本身就没有太多抵御亏本的能力,种果树,花生,玉米,一旦市场行情不好,卖不出去,那么农民们下半年连吃饭都成问题。人总不能天天吃玉米花生水果吧。

而种水稻的话,市场行情不好,农民们可以选择不卖稻谷,最起码的一天三餐的米饭是可以吃饱的,最多菜变得没那么丰富而已。总之,不至于饿肚子。


所以,对于家底极度低薄的普通农民来说,合理分出田地种水稻是很必要的。如土地有多的,可以考虑分一部分出来种别的农产品,来抵御市场的变化。

2:其实我觉得农民们种水稻的观念要有所改变了。在过去,大家种水稻,大部分是种产量高的杂交水稻,现在我觉得可以改种一些产量可以低点,但口感一定要好的水稻。

现在就连农村,也有很多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始对吃的大米有所挑剔和讲究了。像一些生活过得很滋润的人,他们宁愿多花点钱,也要吃点好的大米。

在我们这边村里,已经有不少农民意识到这点,近几年,很多人都已经不种杂交水稻了,改种过去传统的那种香米。


那些传统的香米,产量是没那么高的,一亩正常种植,也就七八百斤稻谷。但是,农民们把传统香米拿到集市上散卖,可以卖到4.6元到5元一斤。而杂交水稻的米,只卖2.5元左右一斤。那价格基本上是翻倍的。

总体来算,种植传统香米的利润比种植杂交水稻高得多。

所以,我觉得转变观念,改种品质更高的水稻,可能是农民们一个不错的选择,大家觉得呢?


村哥小凡


现在,东北地区农民开始进入水稻的备耕育种阶段,再过半个月左右,寒地水稻将进入水稻插秧的阶段。从大的概率上看,今年的水稻销售价格不会乐观。

一是2019年水稻最低保护收购价格的敲定,与18年维持一样的收购价格,随着农民种地成本的不断攀升,维持往年同样的收购价格势必会到导致农民收入减少,二是今年东北黑龙江大部分农民手里仍有2018年的水稻库存未销售,这些库存将会影响新米上市的价格,目前我们当地农村的优质稻花香及长粒香品种销售价格比年前每斤降了2毛钱,并且销售非常缓慢。

新的一年水稻种植开始了,为了提升种植效益,农民应该尽量做到有区别地种植,才能提升效益。

首先,种植产区的农户要选择自己擅长种植的水稻品种,不能盲目改变水稻品种,以防新品种的种植由于经验不足导致水稻减产或销售不畅,造成更大的损失。

再有就是通过加强水稻秧田的田间管理,尽量提升稻谷的产量和质量,尽量减少一些包地种植的面积,在我们当地农村,往年一亩上千元的水田包地费用,今年由于大米销售不畅,每亩700多元都没有人愿意包地种植。按照今年的水稻销售行情来算,包地种植收益非常小,甚至是有赔钱的可能。

还有就是对于一些完全依赖市场销售的高端大米品种,应尽量结合往年的大米销售情况来确定所种植的品种,多与用粮的企业或当地大米加工厂进行交流沟通,选择消费者比较认可的水稻品种,防止出现大米滞销。

除了以上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农民也可以根据当地的种植政策,积极转变种植思路,特别是针对一些旱改水,不便于农业机械化集中耕种的贫瘠土地,考虑种植当地适合的一些经济作物等。

水稻种植开始了,面对价格低迷,农民该怎么选择?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交流,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响水大米


五一节即将到来了,说明土地温度已经上来了,正是春耕大忙的季节,可以说是该种田的必须要种田了,毕竟耽误一时就耽误了一年的收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所以现在是农民大忙的季节,开始抓紧时间耕田种地。



对于南方的水稻也已经开始种植了,而且水稻秧苗已经长的非常好,到了插秧的时候。但是近两年水稻的价格比较便宜,而且也比较低迷,上涨的幅度也不是太大,加上种植成本增加,特别是农药化肥的价格,比去年同期至少上涨了40%,农民种水稻不赚钱。鉴于这种情况,农民怎么办呢?

其实目前国标三等普通水稻的价格平均在1.26元左右,粳稻的价格要在1.36元左右每斤,但是这样的价格水平的确农民不赚钱。特别是这些年来水稻出现了市场上供过于求,而且产量逐步增加,比如去年我国水稻的产量为2.1亿吨,而消费总量为1.9亿吨,产能过剩1802万吨,这样出现了水稻供过于求,所以使得水稻价格下跌,行情不好。



从2019水稻最低收购保护价来看,今年的最低收购保护价与去年持平,国标三等普通早籼稻最低收购保护价为1.20元每斤,中晚籼稻最低的收购价格为1.26元每斤,粳稻的最低收购价格为1.30元/斤,从数字上来说,最低收购价没有下跌,但种植成本增加了,还有经济学所说的通货膨胀率,从实际经济发展的行情来看,农民种植水稻收益还是下跌了,这也导致了水稻价格还是比较低迷的主要原因。

但是今年优质水稻价格是比较高的,比如超级稻的价格达到了1.46元每斤,黑稻的价格达到了1.8元每斤,有机水稻价格更高一些,比如五常地区的水稻价格达到了2.7元每斤。这也就是国家为什么制定了最低收购保护价比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鼓励农民对水稻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种植优质水稻增加收入。



总之,从今年最低收购保护价来看,以及库存水倒在不断的拍卖,会使得今年水稻价格不容乐观。所以种植户可以种植优质的水稻,或者是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种植其他的农作物,毕竟现在市场上水稻供过于求。可以选择种家养的模式,比如水稻田里养龙虾,或者是养稻花鱼等等,以增加收入。


宗元三农堂


别种了!国家鼓励休耕,农民可以歇歇,更重要的是土地太累了,也该歇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