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样赏析李商隐的伤感唐诗《风雨》?

信陵君无忌


李商隐的《风雨》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晚年羁泊异乡期间。这时,长期沉沦漂泊、寄迹幕府的诗人已经到了人生的穷途。诗人面对宝剑篇,想到自已空有才华,却不得志,在外漂泊,没有建树,恰似在风雨中飘摇,不免心中苦闷,借酒消愁,抒发了自已悲凉的心境。全诗意境悲凉,自喻形象,自然流畅,意味深长。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千。



这首诗取第三句诗中“风雨”二字为题,实为无题。它延续了李商隐诗的一贯风格,在诗中运用典故,抒情简洁精炼、内涵丰富。“宝剑篇”为唐初郭震所作诗篇名,《新唐书·郭震传》载,武则天召他谈话,索其诗文,郭即呈上《宝剑篇》,中有句云:“非直接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捐弃,零落飘沦古岳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武则天看后大加称赏,立即加以重用。“新丰”为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古时以产美酒闻名。《新唐书·马周传》载,马周不得意时,宿新丰旅店,店主人对他很冷淡,马周便要了一斗八升酒独酌。后得常何推荐,受到唐太宗的赏识,授监察御史。

李商隐一生羁旅漂泊,宦海沉浮,不得重用,饱尝世态炎凉。遂借风雨以起兴,抒发抑郁悲愤之情。这种写法是常见的。作者的高超之处是在首尾两联皆用本朝典故,以马周、郭震两人见召重用成为名臣,与自己的怀才不遇、漂泊无归形成强烈的对比。用事寓意深微,贴切自然。既表现了自己不甘沉沦、意欲匡时济世的胸怀,又流露了对初唐开明政治的欣慕之情。

诗人虽然胸怀匡国之志,也有郭元振《宝剑篇》那样充满豪气的诗篇,但却不遇明主,长期羁旅在外虚度华年。黄叶已经衰枯,风雨仍在摧毁,豪门贵族的高楼里,世家大族子弟们正在欣赏着轻歌曼舞,演奏着急管繁弦。新交的朋友遭到浇薄世俗的非难,故旧的老友又因层层阻隔而疏远无缘。心中想要断绝这些苦恼焦烦,要用新丰美酒来消愁解闷,管它价钱是几千呢。

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凄凉羁泊,以得意人相形,愈益难堪。风雨自风雨,管弦自管弦,宜愁人之肠断也。夫新知既日薄,而旧好且终睽,此时虽十千买酒,也消此愁不得,遑论新丰价值哉?"刘、余《集解》:"此诗首尾用典,贴切自然,画出才士书剑飘零,英俊沉沦风貌。末联尤不露痕迹。


一往文学


《风雨》全诗如下:

忆惜日,壮志凌云,铁马金戈,敢教胡马度阴山?

然,壮志难酬,壮志难酬。几多心愿未曾了,几多心愿未曾了?一生漂泊到残年,一事未能成,虚度年华,空悲切,空悲切!

心似风雨中的枯黄老叶,任漂摇,任漂摇!雨,不象是落在地上,倒象是落在我心里。风,不象是刮落枯黄的老叶,倒象是要刮倒我的残躯!



眼看人家高楼豪宅,歌舞升平,悠哉乐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喝后厅花”。乐哉?痛哉!

新交的朋友,遭到世俗的感染,一个一个离我而去,去寻找属于他们的天空而生活,哪有心顾及我狐老头子的感受?


过去的老明友啊,倒是“心投意合”,“臭味相投”,可天奈山高路远,海角天涯。又怎能为我分忧?

心,伤了;身,累了。
只望今年的新丰酒,痛饮“三百”杯,解我几许忧,消我几多愁!

――完――

我是堪与。欢迎评论,关注。


珅哥谈风水


问题:应该怎样赏析李商隐的伤感唐诗《风雨》?

《风雨》 李商隐 【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一、关于用典

1、宝剑篇

郭震向武则天呈《宝剑篇》收到了赏识。李商隐反用典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我虽然也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可是我依然“羁泊欲穷年”。

2、新丰酒

仍旧是不遇明主的感慨,虽然也是喝新丰酒,但是我怎么就没有马周的运气呢。借酒消愁愁更愁。

注:李商隐诗中的新丰酒不是说地名,而是说不受人尊敬的意思。

以上两处是明典。另有其他的化用是暗典,例如销愁斗几千。

《汉书·东方朔传》:"销忧者莫若酒。"又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又王维《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

二、关于对仗

1、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这是对比的写法,对仗以“反对”为佳。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有一联: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以凄凉景物对落魄之人。而李商隐的“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就多了变化与对比,类似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过李商隐“黄叶”一联及其自然,天生的好对联。

2、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这一联似乎就不如“黄叶仍风雨”那一联。而且有合掌之嫌。新老朋友的际遇都不甚得意。

不过也有分析说李商隐其实暗喻自己的遭遇:"新知是指自己娶婚于王氏,旧好是指令狐家族。李商隐学习于令狐,娶妻于王氏家族,如同罗密欧娶了朱丽叶,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一生不得志。

如果这样解读的话,这一联是一首诗的诗眼。

结束语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是暗淡生活中一抹亮色。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这两句几乎就是李商隐的自传。

令狐楚当年收李商隐于门下,精心传授其骈文的写作,而且运作李商隐中了进士,没想到李商隐却娶了政治对手的女儿,因此令狐陶一直耿耿于怀。

陷入朋党之争以后,李商隐仕途运蹇 ,虽然示好于令狐陶,但是并没有得到原谅,一生沉于下僚。大中十三年秋冬,李商隐在家乡病故。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风雨》(唐)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山雨欲来风满楼,秋日的一场风雨,让诗人如此不平静,新愁旧憾一发不可收,此时大约作于诗人晚年,羁绊于漂泊途中,贫困潦倒,穷途末路,曾经也是誉满京城,才华横溢,终究心有不甘,仿佛一首命运咏叹,诉说着一个落魄文人凄凉悲怆的一生。

“凄凉宝剑篇 ,羁泊欲穷年”:

“宝剑”:初唐名将郭震落拓未遇时所写,《新唐书 郭震传》“武后召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之。”郭震因此被重用。

诗人亦有“宝剑篇”,却无人问津,只能“凄凉”形容,羁绊漂泊将要度完一生。郭震的机遇与诗人凄凉境遇的对比,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诗人的怀才不遇与落魄愁苦,无奈与悲愤便不言而喻。

李白诗“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辛弃疾词“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吴钩,宝剑名)

英雄的“宝剑”上阵杀敌,文人的“宝剑篇”被赏识,一展才华抱负,可诗人亦有“宝剑篇”,到头来,白发苍颜,仍落拓一生,对比别人,怎能不黯然落泪,扼腕长叹!

“黄叶仍风雨 ,青楼自管弦”:

“青楼”:歌女宴饮,寻欢作乐场所。

屋外的黄叶在风雨中飘零,冷清,萧索,如同诗人风雨飘摇的命运,青楼里管弦正盛,仿若听得见富贵权势的人正推杯换盏,寻欢作乐的喧嚣声,刺耳而刺痛。

一冷清一热闹,一失志一得意,强烈的对比,正是残酷的社会现实的折射,世态炎凉,奈何诗人生不逢时,凄苦难言!


“新知遭薄俗 ,旧好隔良缘”:

新交的朋友遭到浅薄世俗的诋毁,旧日的好友也隔断缘份。既无新知,又无旧友,孑然一身,孤苦伶仃,诗人感到的是寂寞秋日深入灵魂的孤独。

“心断新丰酒 ,销愁斗几千”:

新丰酒:梁元帝诗:“试酌新丰酒,遥劝阳台人”,新丰,今陕西临潼,唐初文人马周落魄时,曾在此豪饮,受店主冷遇,后因人推荐被朝廷重用。

诗人明知喝酒也不会像马周有那样好的运气,但内心愁肠百结,愁苦深重,只有借酒消愁,得饮几千斗酒才能消解心中愁滋味!诗人愁的份量与酒同等,得上千的斗酒才能浇灭。对现实的不满,对自身的遭遇,以一个问句渲染的淋漓尽致。

李白饮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喝他个天昏地暗,斗转星移,物我同归,而李商隐则是豪饮猛灌,只因心中郁垒难填,郁愤难平。

在复杂的党派斗争中苦苦挣扎,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辗转流离,在人情淡薄的世上寻找一份深情,到头来,志不得,情已逝,这首诗是一个落魄文人痛苦的心理自白。


一绿浮芳


这首诗字面意思很简单,内涵嘛,如果了解李商隐同学的悲惨故事,也很容易理解。

咱们还是先看原文,再讲故事。

《风雨》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诗题:风雨,这是双关,既指自然天气的风雨,也指人生漂泊的风风雨雨。


第一联:是说自己胸怀大志,却遇不到明主,以致虚度年华。

这个《宝剑篇》,是武则天时期郭震所作,武皇爱才,跟小郭聊天说你最近有没有写啥文章?

小郭从兜里翻出《宝剑篇》,武皇一看,拍着大腿叫好,从此小郭走上人生巅峰。

从凄凉,到羁泊,中间还夹着《宝剑篇》,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

心里明明是有《宝剑篇》的雄心壮志,过的人生确实满纸心酸。

第二联:说叶子黄了,还要遭受风雨的摧残,而贵族的高楼里,人们却在莺歌燕舞。

这句又是对比,承接上一联。

前面黄叶遭受风雨,是喻指自己的人生经历。后面写王公贵族的奢华生活,生动地展现了两个层次人的生活状态。

第三联:新朋友遭到非难,老朋友与自己远离。

这一联很重要。

谁跟李商隐好,谁就没好日子。原因是李商隐陷入了“牛李党争”,他本来就里外不是人,左右为难。陷入党争虽然并非自己所愿,但是也难堵众人之口。

这一联既说明了自己为何会被朋友远离,又说明了自己为何会遭受风雨。

本来在人生低谷,朋友是最重要的,但是李商隐没有朋友,这一句非常孤单寂寞冷,同时也表达了李商隐对“世态炎凉”的不满。

第四联:到了这种地步,能解愁的也只有新丰美酒了,价格不重要。

诗酒不分家,酒在诗词中永远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不管是借酒浇愁,还是借酒消愁,总之,我要喝。

我查到的这一句里面有典故,是初唐马周落魄时,独自在新丰旅社喝酒解闷,后来得到赏识。这个典故我不熟,所以就简单带过,有兴趣大家自行去查吧。

我看到这一句第一想到的倒是“新丰美酒斗十千”。

这不重要,总之,这句读来就很愁,急需用酒来排解。

诗人在风雨的摧残中,还饱含着积极入世,希望得到赏识的心境,这一点来说,就很不容易了。

至于能不能排解……看看李商隐的一生,只能一声叹息。


也可自话


怎么突然想起邀我回答这个问题呢?

我不是很喜欢李商隐,虽然他的诗写得很好很好。

在敲下凄凉宝剑篇的时候,忽然想起你说过很喜欢这首诗。

风雨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有年在咸阳过重阳节,我当着很多老前辈的面念了首温瑞安的诗,那首诗里写“你是黄叶/当知秋风/你在青楼/当知管弦”。

那是一首很武侠的诗,也是一首很感伤的诗。武侠也可以是感伤的。

只是那个重阳我浩荡极了,把感伤读成疏狂,惊得老前辈们窃窃私语。

两年后的我却再也无法那么浩荡那么疏狂了,也再没有机会见那些老前辈。

而此刻窗外的光昏昏,喧嚣隔着很远很远,真切的只有鸟鸣,读到这首诗的时候,莫名有些感慨。

你还年轻,怎么会喜欢这样的诗这样的句子。

而我也还年轻,又为什么要解读这样的句子呢?

我们本该是辽阔的大草原上,美丽而矫健的鹿或者马,为了找自己想要的天地肆意狂奔,变成自己想变成的苍鹰和云朵。

可我们不是。

没有人是。

不知道千年以前的李商隐,在写下这些句子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不是和我们一样。

那些豪言壮语,那满腔挥洒不尽的豪情和热血,一次次被风雨冲刷着。

其实黄叶啊,青楼啊,都一样被那风雨冲刷着,他们没有变过,我们也从来没有。

人在路上走着走着,忽然就成了一个人了。

我什么都不属于,什么都不是。就算是喝酒,也只是一个人的酒。

所以我要写《我的徒弟是妖怪》。白晚风一直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类觉得她是妖怪,妖怪觉得她不是妖怪,这世上没有属于她的阵营。

没有人能够了解她,没有人能够认可她,但她毕竟还有师父和朋友,可总有一天,朋友会离开,师父也会弃她而去。

那时候的她,想必很难过吧。

有时候我想,一些诗,一些话,一些故事,读不懂真好,希望读不懂的人永远都不要懂。

情绪都是别人的,大家经过他,翻阅他,然后打马疾驰而过,把诗和别人抛在烟尘之中,一阵风来,就什么都不记得。

于是黄叶在雨里凋落,于是青楼上丝竹悠扬,新丰酒店人来人往,酒精顺着喉咙在肚子里烧过,最后消散于无形。

每天如此,没有区别,就像太阳升起月亮落下一样,虽然惊鸿一瞥,但没有人会挂在心上。

就像失意的诗人走在人潮拥挤的大街上,也不过是人流中一个不起眼的过客而已。

你不会想知道他的故事,就像你不知道我的故事一样。

-------丸--------


祁门小谢


首先,了解下作者李商隐本人,诗人终生仕途不得志,满怀抱负也未实现,妻子也早亡。漂泊无定,潦倒终身。该诗作于晚年异乡漂泊期间,作幕僚时期,处于人生的穷途。



《风雨》 李商隐 【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诗的开头,就在一片苍凉的气氛中显示出诗人的理想抱负和实际境况的矛盾。(《宝剑篇》是唐代前期名将郭元振落魄之时所作,后来《宝剑篇》深得武皇赏识,终于实现匡国之志)首联给人的感觉是:在羁绊漂泊的凄凉中蕴含着一股金剑沉埋的郁郁不平之气。

颔联承上,进一步抒写了异乡漂泊,无比凄凉的人生感受。诗人以风雨中飘零的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遭遇,与下句青楼富豪热闹管弦形成鲜明对比,冷酷的社会现实和人间关系得到充分显示。



颈联,笔锋一转,在拮据的境况中,友谊的温暖成为对此刻处境的一种慰藉。但思忆友情的结果,更让人痛苦。新交的朋友遭到世俗的诋毁,旧日的知己也关系疏远,凄冷的人间风雨,已经渗透到了知交的领域,茫茫人世,再也找不到温暖的地方。

尾联,点出帮助凄凉心境回暖的只有酒了,此处有典故(“新丰酒”指唐初 马周落魄之时,西游长安,宿新丰旅社,店主只招待商贩,对马周冷遇,马周遂取酒独酌,后来马周,身居高位)诗人想到自己只有马周未遇的落魄,却没有马周后来的幸运。通过层层回旋曲折,终于诗人将内心的郁积苦闷抒发到了极致。

通篇正面抒发了自己孤孑、凄凉与苦闷,表现出郁郁不平、挣脱现状的努力。

文第二


李商隐的《风雨》一诗,是他晚年沉沦漂泊时所作,诗中写尽了诗人饱受人生风雨摧残的悲凉。

风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消愁斗几千?

有人说这是首诗只是取第三句中“风雨”作题,实为无题诗,这大概是李商隐的无题诗读多了,看李商隐的哪首诗都像无题诗。

这首诗的主题就是感叹人生的风雨,故”风雨"是实有所指的标题,而不是借作标题的无题。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晚年的李商隐,过着无穷无尽的漂泊生活,写着满纸凄凉悲苦的诗篇。

诗人用《宝剑篇》来代指自己的诗作,寓含着理想抱负和人生境遇的矛盾困境。《宝剑篇》是唐初名将郭震(字元振)落魄时所作之诗,诗中借古剑尘埋表达才人不遇于时的磊落不平。诗中有云:“非直接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捐弃,零落飘沦古岳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后郭震因此诗得武则天赏识,终于实现匡国之志。

诗人李商隐,也有郭震之才,也写《宝剑篇》那样的诗篇,但却没有郭震那样的境遇,两相对比,突出李商隐内心凄凉的心境。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黄叶本已衰枯,风雨仍在摧毁,豪门贵族的高楼里,阔人们正在轻歌曼舞,演奏着急管繁弦。青楼是指青色的高楼。这里泛指精美的楼房,即富贵人家。楼上的人风花雪月,超然于外,而楼下的人却黯然神伤,进一步写出诗人李商隐漂泊异乡风雨凄凉的人生感受。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李商隐因为深陷牛李党争,所以新交的朋友受到世俗的轻薄,故旧的老友又因层层阻隔而疏远无缘。人生的尴尬境遇,更能突显世事的炎凉。

心断新丰酒,消愁斗几千?心中想要断绝这些内心的苦楚,要用新丰美酒来销愁解闷,管它价钱是十千还是八千。

新丰酒:《新唐书·马周传》载,马周不得意时,宿新丰旅店,店主人对他很冷淡,马周便要了一斗八升酒独酌。后得常何推荐,受到唐太宗的赏识,授监察御史。

马周跟郭震后来都得到了赏识,而李商隐呢?在借酒消愁时,李商隐又一次对人生境遇感到无比的无奈。

李商隐的一生,一直抑郁不得志,唐朝诗人崔珏在《哭李商隐》中写道:“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李商隐的这首《风雨》,是他一生境遇的写照,诗中慷慨悲歌,抑郁愤懑,是他在人生的尽头唱出的一曲慷慨不平的悲歌。

答者:谢小楼


谢小楼


李商隐《风雨》赏析

《风雨》一诗的作者,李商隐,我国唐朝著名诗人。他的一生,宦海浮沉,羁旅漂泊,孤寂潦倒。诗人怀才不遇,暮年感伤而作《风雨》一诗。“风雨”有两重含义:一是自然的风雨,二是如风雨般的世态。前者只是诗人的象征,后者才是诗人的着意。



首联“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句中的“宝剑篇”为郭元振所著。其人先前的经历与诗人相仿,后以《宝剑篇》得到武则天的赏识,官居高位。而诗人自已怀才不遇,遭遇凄凉,身世漂零,直到暮年也没有郭元振那样幸运。于是,诗人仰天长叹。这种羁旅飘泊的日子,什么时侯才是尽头啊!

次联“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句中,“黄叶”、“仍”、“风雨”分别与“青楼”、“自”、“管弦”对仗和对比,达官显贵的灯红酒绿、荒淫无度,恰好衬托了诗人的孤苦、沦落和惆怅。尤其是“仍”与“自”的对仗和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苦无助。




第三联“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是说新交的朋友遭遇世俗的非难而不见,以往的知交也因世风日下而疏远。“遭”与“隔”的对仗,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孤苦无助的处境,抒发了诗人满腔的愁怨。

尾联“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句中,涉及一历史人物马周。此人落拓之时,到旅舍住宿,遭到冷遇,饮酒时店小二不肯送酒过来,只好自已取来独酌。后来马周得宠,飞黄腾达。诗人想,自己有着与马周当初一样的落拓,却没有马周日后的幸运……这时,诗人一腔愁绪,难以释怀,沽新丰酒而独酌,借酒浇愁。



这首诗,诗人借郭元振、马周的故事,反衬自己孤苦无助、凄凉、落泊的遭遇,同时也流露了诗人的苦闷与内心的挣扎,表达了诗人向往开明政治,渴望匡时济世的强烈愿望。


寻芳11


《风雨》 凄凉宝剑篇, 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 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 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 销愁斗几千。

相比李商隐其它晦涩难懂,争议较大的,不知所云的诗歌来,这一首《风雨》可就简单多了。

此处用《风雨》为题,当然是语义双关,既让人联想到大自然风风雨雨,更使人感受到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自古诗人多牢骚。愤怒出诗人,悲愁出诗人,牢骚更是出诗人。

李商隐一生漂泊不得志,得不到上司的赏识。平生所学得不到重用,不禁悲从中来。

诗歌常常用典。李商隐也不例外。诗中以唐朝人物马周和郭震得以受宠,成为一代名臣为例子,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无人过问的遭遇,形成强烈对比。

诗中“青楼自管弦”当然不是描写市井生活中的沉沦女子,而借“青楼女子”来表现了自己不甘沉沦、意欲匡时济世的胸怀,又流露了对初唐开明政治的欣慕。

不过,在诗的结尾处,诗人也并没有找到些许好的办法来排解忧愁和愤懑。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古人和现在人们的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不同,减轻生活压力的手段只有将自己灌醉。李商隐也一样。

所以诗人用“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来作为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