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教师评职称时,你觉得谁是最大的受益者?为什么?

今天空气流通畅


说实话,现在的职称评审跟以前相比,受益面还是增大了,说到谁是最大受益者,我认为是中小学校长。



一、中小学评职称,最优秀的老师会受益。现在国家规定中小学老师都可以评正高职称,打通了中小学老师职称的天花板,优秀教师有机会评正高,无疑是受益者。在过去,小学教师连副高都不能评,你再优秀也没用,现在能评正高职称,虽说数量少,但总还是保留了一线希望。

二、中小学评职称最受益的是中小学校长。一方面他们利用自身影响力可以优先评上高级职称,享受较高工资待遇。另一方面,由于职称评审名额的稀缺性,而校长在这方面具有决定权,所以有些校长会利用它谋利。公正的校长可以用来调动老师工作积极性,贪腐的校长会以权谋私,将名额给跟自已亲近的老师或给自己送礼的老师。


虽说在职称评审中存在一些潜规则,存在一些不公平、不公正情况,但优秀的老师也还是存在机会的。如果我们努力使自己更优秀,业绩更好,能力更强,校长不给我们,他说不过去。

这是我的看法,你们觉得谁受益最大?你们那评职称公正吗?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良心老师


校长,校长负责制导致校长家天下,评职称是校长恩赐。

不行贿,哪怕你是重点大学毕业,一辈子的初级。

职称对比问题:我1991年西师政治系本科毕业,郁中同事余光奇(现在汉葭中学)1992年南充师院政治系本科毕业,余光奇在1999年评上中一,我在2014年评上中一,余在2009年评上高级,现在职称六级,我2019年申请中一晋级10进9被刷,至今仍是中一10级。

想当初,要不是2014年我托大学时班长曹勇给前教委主任熊明打招呼,我职称至今仍是初级。


方将权


现行职称评审制度早已臭名昭著,天怒人怨,但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屹立不倒,不是因为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而是因为像蚂蟥一般吸附在这根链条上的既得利益者,控制了绝对话语权,百般阻挠任何试图动摇其根基的改革。

按所获利益大小,依次排列如下:

一、市教育人事部门。掌握全市高级职称指标分配权,有翻云覆雨之能。职称指标等同硬通货,属于稀缺资源,无论用于权力交换还是变现,都有巨大价值。

二、区县教育局教师股。审查各校提交上来的二评材料,若不打通此环节,便以放大镜挑出瑕疵,令你功亏一篑。

三、各区县市学校校长。控制本校职评初审过程,职评指标下到学校后,给谁不给谁,几乎有生杀予夺之权。

四、教育局干部职工。教育局有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是借调身份,要走职称晋升通道。虽从不站讲台,但近水楼台先得月,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大多数都优先评上了高级职称。

五、区县内各部办委局主要领导的教师家属,给人事部门打个招呼,职称指标便可“戴帽”下到学校,无须与其他人争名额,羡煞旁人。

六、重点学校班子成员,地位等同普通学校校长,一般也会得到额外关照。

以上各路豺狼虎豹饱餐之后,若仍有残羹剩菜,便轮到一直在空中盘旋的、勤劳勇敢的兀鹰上场了。之后,便只剩累累白骨,于西风凛冽的沙漠中,等待又饥又渴又累的远行的旅人,发出绝望而悲怆的哀叹。


毫米


中小学职称的最大收益者是小学(股级,不含教学点校长)校长和他们的家属。某完全小学2016年有八个高级教师指标,通过打分,前任领导和现任领导以及领导家属占了6个名额,真正无背景的一线老师只有两个,其中一个还被莫名其妙换下,换上了另一个有官员背景的马上要退休的女教师。那么真正没有背景的一线老师只有一个。还是这所小学,2017年5个高级教师指标,前任领导和现任领导以及领导家属3个,一线老师2个,档案材料送到市里后换上第六名,把第二名的一线老师撤下!那么真正的没有背景的一线老师只有一个!2018年该校没有高级教师指标,至此该校的高级职称瓜分完毕!(不是瞎编的,如有需要可以联系,提供真实姓名)。


向彭1


为什么部队评军衔和医院评职称没听见多少人有意见?更没看见内部的人为此把架掐到头条上来?而教师评个职称就有那么多老师吐槽闹内讧,不少人还津津乐道地把不利于自己的结果归因于自己不可控的外在因素,说得头头是道荣光无比似的,被头条反复拿来说事贬损教育贬损教师。

也许有人会说,人家评定是公平公正的,我们系统我们单位很不公平不公正,问题大,本人主持正义坚持真理,就该说敢说。我觉得在有些人心里就是:天下很不公平,我的单位最黑暗;老子最能干,老子最吃亏。

可敬的先生(女士)哩,会怪人怪自己,不会怪人怪别人。教师理当受人尊重,但要让人敬重,请首先要自重。


myzlyok


这么看:

评职称最大的受益者(初级不用评),就是评上中高级的是受益者,越早评上,越受益……所以,看看谁评上中高级职称,谁就是受益者。

一是三十几岁经过自己努力,就晋升中高级的年轻教师是最大的受益者。一下就拉开了与普通老师的距离……我一个朋友就是此类。三十一岁高级,现在是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专家,放着省教研员不做,直接被高薪聘请去了清华大学附中……都是因为早早评上高级所致。

二是善于利用晋升高级职称规则,专门瞄准赋分标准,进行教学活动,精准晋升……很快就会晋升……早早地拿到该得的分数……这叫善于找窍门……很多老师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老虎吃天,有时还自乱阵脚……我一个同事就是这样,教学水平一般,但是,样样分数不缺,比我提前两年晋升,我还是分析了他的窍门之后,才得以晋升……

三是不排除个别教师造假,或者请客送礼获得职称……这个没有证据,不好讲……只能是猜测……反正他获益了……

四是善于赶机会的人,收益有的老师只要有晋升机会,总会得到青睐,有的老师屡次错过机会……实在是没有办法……比如,现在30年农村教师自然晋升高级,已经退休的就没这机会了……福气所致吧!

总之,中小学评职称,还是需要真本事加运气的……二者缺一不可……

追求有趣,趣答教育疑难困惑,随时交流,祝你好运。


追求有趣


我是一名普通教书匠,“两眼不见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关起门来偷偷地说,“在中小学教师评职称时,最大的受益者是校长”。

1986年,为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国家在中小学教师中实施教师职称评定制度。32年过去了,教师职称几经改革,但始终固守“标准”和“程序”。教师职称一直受名额和指标限制,并且一成不变的执行“指标到校”原则。不管你学校有多少教师达到标准,够晋升条件,也不管你的学校老师有多么优秀,我就是按比例给学校下达指标。由此不难看出,教师能否如愿以偿晋升职称,全在于校长“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校长说你够条件,你就能梦想成真,说你还需等等,你就后面排队吧!你说最大受益者是谁你呢?



校长作为学校独立法人单位的“法人”,拥有人财物无可比拟的“生杀大权”。尤其是教师职称评定的“特权”,完全掌握校长手里。我们地区教师职称名额到校后,由学校制定方案、标准、程序,无论是过程和结果都掌控在校长手中。2017年,我们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了,并且上级下达了分配比例和指标。我们高级教师42人参评,按照1:20比例,应该拥有2个名额。具有竞争力和明显优势的教师有3人,其中,1名班主任,优秀教师,还有1名马上就要退休的老教师,另外1人是学校公认的校长“嫡系”。你说应该谁先上呢?我告诉你,校长说话算。


众所周知,教师晋升职称每个人都必过的“两道关”,量化考核和民主测评。学校职称评定伊始,按“德、识、能、绩、责”量化考核排名,列1、2、3名的分别是班主任,老教师,校长“嫡系”。就在大家认为“大局”已定,班主任和老教师就等“公示”,填表,上报啦!结果民主测评校长“嫡系”翻盘了,由第三上升到第一。因为民主测评校长牢牢掌握着学校“班子成员”和教代会成员手中的票,校长及班子成员单独投票,参加教代会投票,两轮过后,不言自明。如果你问我校长受益到底有多大?



校长在职称评定过程中,牢牢掌控了权利,体现“一把手”权威,更是获得你不知道的“利益”。校长“嫡系”之所以为“嫡系”,平时工作平平,但“付出”很多,校长关键时刻能不挺身而出吗?后来听说“名落孙山”的老教师去校长那里“走动”,又要了一个名额,大家“皆大欢喜“。


俺油菜


中小学教师评职称,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肯定不是普通、一线的老师。

1、行政干部、中层以上领导,是最大的受益者。多数学校,普通、一线的老师并不被当作主人。普通老师更多时候是被管理者,是灯下黑,是种种利益的习惯性疏漏者。反观行政干部,在学校里兼职上课多是做个样子或硬性规定罢了,但属种种利益的最优先享受者。

2、中小学教师评职称的过程,基本就是搞笑、固定程序化的过程。评的哪里是水平、质量,基本评的就是职数、教龄、人脉和做材料的水平罢了。至于评职称考试、片段教学,别当真,除非撞邪或剧情需要,否则没有人会在这样的环节倒下。

3、中小学教师评职称最搞笑的是都需要论文、课题。跑论文、课题,该是许多老师心里一直骂着但又不得不应和的事了。仅中小学教师评职称,我们国家一年生产的论文得有多少?又有多少篇上得了台面?一年拼凑的课题量有多少?又有多少产生了实际的效益?没有人在乎。作为一项指标,好衡量,可以把一些老师挡在硬性的标准之外,这就够了。


福州明德教育


中小学职评受益最大的应该属于下列几种人:一是教体局某部门组织的论文、课题、优质课的评审者,因为这些都是教师评审所需必备条件。教师必须花钱参与评审,去争取一等奖证书。二、各校长可以争取的最大利益!1、争取职评指标,2、争取优秀教师指标。因为所有的老师都要指标!教师要分别给校长私下行”贿“,不然的话,想都木用想!三、是高一级评委。为了避免在职评中没有障碍,教师必须私下给高级评委行贿。少则数千,多则数万,据了解,一个高评委参与一次职评也可以获得数万元及数十万元的贿赂!这是何等的腐败现象啊!我呼吁:对全国的职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是必须的!


君临天下102102459


中小学教师评职称最大的受益者是谁?

1、有了职称评聘,有一个行业兴旺了,那就是搞论文与证书买卖的杂志社。证书与论文都是天价了,供不应求。

说到这买论文与证书的事,这几天我心有点慌。就是下周有检查组到校,学校要求做一份三年发展规划的个人档案袋,要把这些年的证书、奖状还有cn级论文复印一下装袋。我去打印店的时候,前面已有一个同事在复印那些材料了。本来这些东西老师们都是秘密地在积攒的,为聘职称积分用,同事之间竞争严重。因为要排队等同事打印,所以在边上看了同事的证书,真的一大堆,cn级论文好几篇,这些论文以前网上看到的都是一篇写发要价一两千的,同事居然买了这么多篇。我看下自己的材料,今年要是有职称职数,我也不用去算积分了。



2、职称能聘上的这些人,是有一些老师在教学上是努力付出的,但在这竞争中他们还必须有巧干的手段。这些奖状证书与论文不搞一堆怎么聘?这些除了下血本买,另一部分就是看老师跟领导的关系,领导想培养谁,那么各种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就给谁,学校送出去的优质课就给谁去上,有了学校的培养,各种竞赛的奖就多了,然后评优评先就会给这些老师,这样在聘职称时这些老师就受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