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子女多,但都不愿意赡养老人,有什么好办法吗?

美丽乡村丹丹


首先就题论事

第1:

农村子女多,至少是两个以上,每家每个月或者按年出赡养费,至于多少与家中老人协商。

第2:

不愿意赡养老人。首先是孝顺与不孝顺。

孝顺的:

那不用说,老人也是最希望的与子女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其乐融融。

不孝顺的:

老人去养老院是最佳选择,如果在农村独住,老人涉及到有个头疼脑热的无人问津,很危险,严重点的就不说了。

以上回答只如题所答。

以上回答只是个人意见或建议,仅供参考。

我的小时候,和我长大成人

在你不能自主饮食的时候

在你不能自主行走的时候

想想天下父母心

勿喷。




刘沁之


看到这个问题,不禁想起了我的奶奶和姥姥,她们都在我家住过较长的时间,也经历过各个子女家轮转居住的经历,也有被儿媳打骂欺负的情况出现过,我的姥姥因为老年痴呆,还是我母亲亲力亲为照顾了几年才老去的。

在我看来,其实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也不在于子女的多少,赡养老人的问题都存在,也基本都和经济情况、儿女小时候的的道德教育、婆媳公媳关系等等有直接关系,往往子女众多的家庭老人赡养的问题反倒更复杂。

1.       经济能力造成的赡养问题,往往一家儿女有好几个,只是都差不多的经济能力,都不太好,这时老人的赡养就容易出问题,一般多数人采取的方式是让老人轮流到子女家吃住。对于这种方法,我是极其不赞同的,这种轮转对于老人来说很容易让老人家觉得自己就是个包袱,被推来推去,而且老人喜静不喜动,刚刚在一家住熟悉了,就要搬到另一家从新适应新的饮食和居住环境,这样对于老人的健康和心理非常不好。应该让老人选择一家自己愿意且子女自己也同意的家庭固定入住,其他儿女在金钱上给与一定支持即可。如果经济能力都比较好,其实根本就不存在赡养的问题,我的一个姑姑家里有儿女六个,因早年一起做生意发了财各个都是身家千万,所以我的姑姑从来都是想去哪一家就去哪一家,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间去,因为每一家都有钱、房子也大、都有时间精力,所以钱、空间、时间所造成的冲突、压力、和矛盾都被化解了。所以说老人赡养,尤其是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经济能力占很大比重,因为农家老人往往没有退休工资等老保性收入。

2.       孩子小时候没教育好,长大了不愿意赡养老人。这个情况现在比较多,有些老人的子女不但不愿意赡养自己的父母,还要反过来啃老,甚至对于自己的父母打骂摧残以达到要钱的目的。想想也是够让人心寒恐怖的。但这类情况可以说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如果子女有能力却自己主观上就不想赡养老人,那老人自己也只能走法律途径让司法机关强制子女尽赡养义务了。

3.       因家庭关系而不赡养老人的,这也是很多的,尤其是很多婆媳关系不好,儿子又不能或不会调解的,往往搞的鸡飞狗跳家庭不宁。如果是儿子或儿媳主观上就是不想赡养老人,这个还是要村集体、村委等部门进行干预,要建立起一种赡养光荣,尽孝光荣的行为向导,毕竟农村的环境范围不大,谁家也不想因为不赡养自己父母而让别人戳脊梁骨吧?万不得已,也得走法律途径,不过这是最后一步了,父母用法律手段逼着儿女来尽孝,即便达到了目的,想想也是够悲凉凄惨的。

所以,国民的养老问题是个大事,涉及到方方面面。而农村老龄人口的赡养,因其本身收入低、保障性福利少等更是越发的尖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国家应该支持成立更多的公立公益的养老机构、私人化的养老企业,并从法律法规、行政规范、工商税收等各个方面给与界定,让养老产业能健康快速的发展起来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毕竟如今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还想要养儿防老,恐怕是行不通了。





莹莹小乡姑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说我老家一个真实事情,我们邻居老人都七十多了,家里有两个儿子,自从大儿子结婚以后就和大儿媳妇不对付,互相看不顺眼一直有矛盾,所以大媳妇搬出去以后一直没有往来。小儿子结婚以后一直没有小孩,也特别闹心,就一直是各顾各的,现在老了还是自己做饭,自己下地干活。

【1】从小培养,

父母要从小就培养孩子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更要以身作则,赡养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所以父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

【2】村集体干预

现在农村的孤寡老人特别多,希望村干部多去关心一下这些老人,了解老人家庭的实际困难,根据情况做出正确的决定。

【3】国家介入

希望国家应该多出台关于老人赡养的法律法规,保护老人的身心健康,让不扶养老人的年轻人承受金钱损失,道德谴责,

最后我希望大家都可以从我做起,以身作则,给下一代树立一个榜样,不要子欲养而亲不待,到时候追悔莫及。






打工小宁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说一个我家里面的真事。我姥姥今年89岁了,每天跟我小舅生活在一起。我小舅又没有结婚,在农村来说是个单身汉,照顾自己还行,还要照顾我姥姥,而且我姥姥只剩下一颗牙齿了,日子过的很心疼。我姥姥有3个儿子2个女儿,我妈排行老大,去年的时候把我姥姥接到我家住了4、5个月。到现在也没有商量出一个赡养姥姥的好办法,我呢现在能力有限,只能是每次去的时候给我姥姥几百块钱,也希望她老人家能理解。

通过我姥姥这个事情,我觉得照顾老人各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作为老人,在自己有能力照顾自己的时候,要为自己的将来做好打算,特别是老的不能动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安排。拿我姥姥来说,3个儿子就有一个儿子和儿媳与她有矛盾,并且很多年了。现在姥姥不能动了,她的那个儿子和儿媳不管不问。所以说,在现阶段农村养老体系不健全的时候,农村养老还是靠自己的子女。老人提前安排好是第一步。

第二,我觉得村委会有责任行动起来,监督这些事情。还拿姥姥这个事情来说,村委会成员就应该站出来,了解家庭情况,拿出解决方案。有困难不用怕,方法总比困难多!村委会解决好这些事情,才是真的为农民办事。

第三,当然了,有人会质疑做到以上两点就能解决好赡养老人的问题吗?当然不能了,我觉得还要靠立法,把不赡养老人作为一种法律来实施。对那些不赡养老人的人实施惩罚,让他们的不赡养老人的成本增加,这种措施真的可以尝试。

我觉得赡养老人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到更好,谢谢!


山之林里


其实在农村,子女多,但都不愿意赡养老人的人还是比较少的,有极个别的家庭会出现这种情况。在我们来讲,还是没有子女不赡养老人的,当然对老人不是很好的人还是有的。

百善孝为先,在我们国家从小就会教育我们孝道,孝道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赡养老人,关爱老人,尊敬老人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那么为什么会还是有不赡养老人的子女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我们村现在存在着一个问题,其实也不只是我们村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婆媳关系搞不好,很多家庭经常会出现一点小矛盾,老年人本来那个时候的生活条件就要差一些,生活方式和现在年轻一点的人不太一样,价值观也所不同,从而就会发生一点矛盾。而有一些家庭随着时间的增长矛盾越来越深,到最后像仇人似的。这个时候男人所扮演的角色啦,一边是自己的父母,一边是自己媳妇,左右为难。而在我们这个地方有一个形容词叫做‘幸福的耙耳朵’,有一些男人在媳妇面前都不敢大声说话的。其结果就是想对父母好一点又不敢的尴尬境地,在外面会有人说你不孝,在内又说不上话来。

第二,子女有好几个而没有人赡养老人的。这种情况一般是几个子女是因为赡养问题斤斤计较,这个子女多出了一点钱,那个子女少出了一点钱,这个子女多拿了一点东西,子女少拿一点东西。就这样产生矛盾导致了父母一个都不愿意赡养。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要继续加大孝道文化教育,让每个人都知道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成年且有经济能力的儿女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免除,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必须赡养老人。同时国家再出台一些措施,比如不赡养老人在某方面有什么限制等,买不了房买不了车等。这种实质性的处罚方式,应该会有所帮助。

‘养儿方知父母恩’,这句话在很小的时候我就一直听着这句话,我现在也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养儿女真的很不容易,不为别的,我们就冲‘感恩’这个词都应该去赡养老人,赡养父母,况且,你就算是报恩,父母的恩情你能够报答完吗?

让我们一起弘扬孝道文化,传播孝道文化吧


大兵在乡村


这个问题是要求回答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作为对比,我说一个有退休金街上老太的晚年“幸福”生活。

这位老太生育八个子女,都已经成家立业,做爷爷奶奶了。各家的条件都不错。老太是退休医务工作者,有较高收入。但也没有人在身边照顾。帮她找了一个护工,负责老人一切生活,老人行动不便,大部分时间在轮椅上度过,护工定时推出来晒晒太阳。全年见不到她自己的子女出现在她身边。我看也不是钱越多越孝顺。当子女不缺钱,你有钱也只能找保姆,而留不住亲人。

养儿防老这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被破除之后,真不知道,还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取代。


爱中9164093460118


我们都知道,居住在城市的大多数老人都有养老金和退休金,即使他们是老人,他们也可以靠这些保障过活。但现在他们仍然在这个城市,许多老年人经常要补贴他们的孩子。但是,大多数农村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和退休金。在老年后,他们经常需要自己的孩子照顾和供养,而且往往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但是不孝的孩子是不愿意养活自己的年迈父母。

归根结底,我们发现了以下原因:

一:与当地的风气有关

有没有孝道的现象,有些地方没有,有些地方会有很多。一个孝道风气不佳的地方,肯定就会生成这种风气,。现在每个人都觉得不孝顺很普遍。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虽然不赡养老人已经十分普遍。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是在这种风气之下,那么今天的老人就是你的明天。

二:与“穷”这个词不可分割

有些人只要穷了就可以做任何事情。如果是在有钱的前提下,那么可能没有那么多人不愿意赡养老人。毕竟,我相信没有人愿意不孝作昵称。但是,如果有些人贫穷,无力支持自己,那就另当别论了。毕竟,我已经自己都照顾不上,怎么养别人?所以才会有不管自己爹娘的事情发生。

三:与当地教育有关

有一句话说得好,知书明理。与城市相比,大多数农村教育和水平差得太远了。在一些偏远地区,连义务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有一些家庭教育问题。在这些没有自己孩子赡养的老年人中,有一部分他们没有履行对自己子女的职责,上行下效,就也有了不被子女赡养的行为!

还有在某些地区仍然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因此,许多老人觉得女儿是生来送给别人的,而且还会和婚后的女儿关系慢慢疏远。这就导致了很多女儿不赡养老的的情况。

那么养儿防老的观念是否还正确?

养育子女是为了防止自己老年有人赡养,对于这种观点,特别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观念已经逐渐被人们抛弃。独生子女非常普遍的时代,养儿防老已成为过去式。因此,很多人认为养儿防老的观念是不正确的。

事实上,在中国,孝道的概念深入到骨髓,所以很少有孩子敢于抗拒父母。农村地区越不发达的孩子就越孝顺父母,即使他们嫁出去的女儿,也对父母非常恭敬,不赡养父母的儿女仍然比较少见,只不过少数事件过于暴光,遮盖了更多的美好。虽然农村地区的条件不好,但我们应该相信所有孩子的孝道都是一样的。





狗虾哥


我认为这件事因人而异

孝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老人把子女培养长大,儿女赡养老人是应该的,但是在目前为止,有许多儿女是不赡养老人的,有的甚至对老人恶语相向 拳打脚踢。

首先,老人养的什么样的子女自己应该很清楚,如果是非常孝顺的,你就不用想那么多,到老了孩子会非常高兴的赡养你,好吃好喝的,穿好的住好的,这类子女知道父母养自己不容易,知道感恩。

还有就是那种不孝顺的,老人就是把自己所有东西给他,他也不满足,也不养老人,这类人在我们这就叫不是东西。

对于这种人,老人也就别指望她了,自己多存些钱,身体好自己先生活,也是非常自在的。身体不好了,拿钱去好一点的养老院,哪里的生活环境也是不错的。如果老人没钱,那就让儿女出钱,如果不出钱,你就去政府部门,让国家出面。

但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有感恩的心,都会赡养父母的

认为我说的对点个赞加个关注哦⊙∀⊙!



东北大洋哥


一提到养老问题,永远都是说不完的话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亿多。他们基本上丧失了劳动能力,他们的衣食住行,所面临的疾病,情感的孤独,等等,该如何解决?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1.国家必须要立法,要用法律的手段,对那些不赡养老人的子女给与严惩。

2.政府必须加大对养老院,敬老院等等一些养老机构的投资,包括人力,物力,财力。

3.加大对在养老院,敬老院工作的管理员,院长,厨师长的教育,关爱老人,不虐待老人,不克扣老人的伙食费。因为在职人员,有的职业素质太差。

4.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投入的比重,从小树立尊老爱幼,孝敬老人。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养老院,做义务劳动。

5.动员社会团体,大型企业,多为老人做慈善,增加社会影响力。

6树立村规民约,尊老爱幼良好社会风气。

7.子女多的话,可以轮流回来照顾老人。

8.子女要是实在是忙工作,可以拿出钱,把父母送进敬老院,但仍要经常回来看看。

总之,百事孝为先,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就要防他们老。


乡村的号角


作为一个农村人,这类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慢慢也就变得是一件正常的事。子女多必然会出现不愿独自赡养老人情况,这也情有可原!我们那边70-80岁老人,家家户户都是4-7个子女。

轮流赡养:关于赡养老人已经有了不成名的规定。最好的办法就是每个儿子家吃住一周或者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这样轮流的方式赡养。如果老人身体好的话,一般采取的是一个季度或者一个月的轮流方式,如果老人身体不好或是病危,采取的就是3天或者一周轮流赡养。(轮流赡养,如果某一家有特殊情况也是可以调换的)

这里要纠正一点,因子女多而不愿独自赡养老人不关伦理道德一毛钱关系。很多网友指责子女不孝没良心,是真的不了解农村实情。农村经济条件有限,每家都需要农耕劳作,看天吃饭,“双抢”时更是争分夺秒。时间节点没把握好一季的收成就没有了。

赡养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经历。我奶奶在70多岁的时候双目失明,我爸兄弟四个就是轮流赡养。本来我爸是外出务工的(农民工)那几年因为要赡养奶奶,在家种庄稼,导致我和姐姐的学费开支都成问题。这就是现实,我们要理智合乎实情的考虑问题。

子女多,而让其中的一个赡养更不切实际。人心是肉长的,没有谁真的忍心不管生我养我的父母。因为子女多,而不愿赡养老人,不过是需要被公平对待而已。兄弟姐妹共同的父母,让一个人赡养,你觉得公平吗?

我是雷快快,三农领域自媒体人!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补充,欢迎交流,更期待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