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康熙对着洋钟感叹有何寓意?

(专栏做成了连载,为表歉意,全部免费)

1.事发背景:

《雍正王朝》里,大家都知道,太子胤礽的行为早就为康熙所不满。为了考验皇子们为朝廷分忧,为自己分忧的态度和决心,出的第二道考题就是追比国库欠款。这是一件十分棘手且得罪人的事,所以,康熙对接受这项差事的老四胤禛说,让他做一枚孤臣。

因为胤禛办差操持急切,导致追比国库欠款出现巨大的阻力:先是逼死了康熙老臣魏东亭,老十胤䄉不顾皇家脸面当街卖家当,田文静被打,太子胤礽卖官鬻爵,一群老武官跑到康熙身边哭闹......

最为康熙所不满的是,太子胤礽居然在毫无过问的情况下卖官鬻爵弄银子,这无疑加深了康熙皇帝对太子胤礽的厌弃之心。并说出“这就是我大清将来的皇帝吗?”这样无奈和失望的话。

这天,康熙对着西洋钟感叹:

“顺治十年......滴滴答答,就是时时刻刻,是啊,人生有多少时刻呢?”

在这句感叹中,康熙提到了“顺治十年”,到底顺治十年发生了什么事对康熙影响这么大?还是追比国库欠款与顺治十年有什么关系?还是有什么其他原因?另外,为什么康熙会感叹人生还有多少时刻?

2.顺治十年发生了什么事?

我翻阅了部分与顺治十年有关的史料,能够搭得上边儿的不多,但是有一则史料值得推敲和思考。白话描述如下:

顺治十年五月初五(公元1653年),顺治帝检查内廷三院,发现在岗值班的人员很少很少,就问随行的范文程缘故,范文程说:今天是农历端午节,大家都回去过节去了。顺治帝听后有些不高兴,后对朝廷官员说:要想过得安逸,就要首先努力工作,只有在整个国家安定团结之后,个人才能永久安乐。他希望群臣能够知错就改,并说自己身为皇帝也应该做到。他还以历代君王为例,告诫群臣要心系朝廷,勤勉政务,国家才能治理有序。顺治还说昔日商汤,正因为时刻警醒检讨自己的问题和错误,所以国家日盛,明武宗耽于玩乐,不思责任担当,国家日衰。这些教训值得记取。

很明显,康熙对顺治的这段讲话一定了然于胸,以此鞭策自己,同时也鞭策太子胤礽。但是太子胤礽,似乎所策非人,康熙实在难以言表。

3.康熙感叹有何深意?

此前的黄河决堤,因为国库空虚,老四和老十三江南筹款赈灾。国库乃是国家运行的血脉,国家没有钱,连赈灾都办不了,势必激起民变,国家就危在旦夕了,所以,追比国库欠款,既是康熙考验皇子,也是国家实情所致。顺治十年的讲话很有现实意义,大臣和皇子如果不为国家考虑,只顾着私用国家的资财,国家就不会安定,国家不安定,众生又哪有安乐的日子可过呢?

康熙对于自己晚年造成的吏治腐败,纵容官员的事情不是不知道,但是九子夺嫡的情势搞得他身心疲惫,倦于朝政。改革弊政,整顿吏治的决心只有交给后世之君来完成了,这在康熙驾崩,传位胤禛的时候已经说得很清楚。但是太子储君胤礽的举止行为令康熙十分不满,大清的江山不可能交给胤礽来担,交给谁来担,当时的康熙心里没有底,这是关系国本的大事,处理不好,国家就会步入毁灭的轨道,这是他晚年最为闹心的事。一句“顺治十年”没有完结的半吊子话,同时也让人充分感受到康熙对太子胤礽的无奈和深深失望。

时年已经是近康熙五十年,纵观历朝历代,古今中外,康熙在位的时间都算是很长的了,人不可能长生不老,康熙知道如果还不选好继承人,也许哪天就真的没有时间了,如果因此造成大乱,他就算死了也难有脸面去见自己的列祖列宗。“人生还有多少时刻?”康熙心里那个急啊,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