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储3600亿,为啥还满世界购买军火?

聶先森


这几年,得益于稳定的国内外环境,印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居高不下,反映在外汇储备上已经达到了3600亿美元之巨,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满世界购买军火呢?

印度有个特点,就是争强好胜,“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面对周边崛起的大国和多年来的对手,印度隐隐有一种危机感,就是邻国的强大对本国构成了战略威胁。

印度曾在1962年试探东方大国的底细,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从此知道对方的厉害;印度与巴基斯坦的交锋也因克什米尔时常爆发,不过冲突中印度也没有讨到多大便宜。

印度一心想称霸南亚和印度洋,这样的设想迫使其要成为军事大国,而军事实力上去了,才能彰显印度的大国地位,从而保障13亿人口的安全。

印度的发展成果来之不易,这是印度几代人付出的努力换来的,为确保胜利果实万无一失,印度当然要在国防上下功夫,而自身武器研发能力不足,只有到国外购买。

但印度购买武器不喜欢“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武器统统吃进,如果看中哪一款武器,哪怕九牛二虎也拉不回头。印度去年购买俄罗斯S-400导弹防御系统,美国三番五次给予警告,结果印度视而不见,硬是将该系统买回来。

如今,印度的军火五花八门,很难形成一个体系,这增加了军事人员掌握的难度,难怪几十年来印度军人在训练中损毁战机上千架,并在前不久的印巴冲突中,两架战机被巴方击落,一名上校飞行员遭到俘虏。

其实,印度要想提高军事实力,光靠满世界购买军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自主研发,提高武器研制能力,这才是根本;另外必须加强军事人员素质的培养,努力提升他们的军事技能。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印度军事强国的地位才会名副其实。

点赞太容易,评论显真情,欢迎关注、留言,等你评论,等你『一鸣惊人』!

江淮圣手


印度作为一个统一的现代国家历史很短(从1948年印巴分治算起不过71年),但因为独立时底子好(英国人对印度的态度和对其它殖民地不同,比较下心思和本钱,因此留下了一个不错的基础和摊子,包括初具规模的工业、以当时标准看具有世界水平的铁路网,和一支久经战火考验、装备和规模在二战后都很可观的军队),在战后第三世界一度颇具号召力,那个啥子鲜战争时它俨然是两大阵营间的调解人,此后更在10年时间里以第三世界盟主自居,并且用武力从法国、葡萄牙等欧洲殖民者手中收回了果阿、本地治理等数百年历史的殖民地,一时间声威大震——但随即在边界战争中被中国打回原形,“第三世界盟主”的江湖地位从此一落千丈,而印度也因此更加深了一种“大国执念”。

志大才疏尼赫鲁


这个大国执念迫使印度政府要在陆上同时对抗中、巴两国,前者一是被打怕了,担心再打来,二是耿耿于怀,渴望超越中国重振雄风,后者则是从印巴分治起结下的不解冤仇,而于此同时,印度还在整个南亚次大陆推行在别处已不合时宜的大国沙文主义,它吞并了锡金,几度干预不丹、尼泊尔、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事务,和孟加拉国、缅甸的关系也疙疙瘩瘩,在20和21世纪的今天推行当年英国人搞的一套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在海上,印度一直认为“印度洋”就应该是“印度的洋”,为此当然要建立一支强大的远洋海军了,海军可是最花钱的啊——当然,要掩护陆海军,维护制空权,还要满足到处干涉的需要,一支强大的空军也是不可少的。

哦,中国是核国家,巴基斯坦也在这方面跃跃欲试,所以弄个核保护伞也是必须的对吧。

还有,印度有几百个民族,境内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武装冲突从来就没停过,因此还需要维持一支庞大的绥靖武装才够用。

您看,大到宇宙小到土豆,印度都要管,那自然就只能搞一支人数多、装备杂,从航母到气枪都要装备的大军了。

然后这个国家半个多世纪以来工业、科技基础又偏偏没打牢靠,一个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能自己研制战斗机(在德国流亡科学家帮助下设计建造的“风妖”)和装备航母的国家,到了今天连步枪子弹都造不利索,那么就只好买,而内部经手者又喜欢吃回扣,这样一来就不但要满世界买军火(因为自己造不出或造不够、造不好),而且还会比别国花钱都多。

“风妖”战斗机在60年代初还是不错的设计


陶短房


谢谢今日头条平台诚邀答题。据我了解印度外汇储备不止3600亿美元,而是4200亿美元。但印度的外债量有1.4万亿美元,看来它的财政形势不容乐观。印度满世界购买军火,其实彰显出印度国防工业能力水平整体不高,无法生产出量多质高的各类武器装备来满足本国国防上的巨大需求。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与军事工业配套的民用工业发展水平也不太高,甚至无法生产出军工产品所必须的基本组件,无奈之下印度只能设法外购武器来满足需要了。


印度独立后在尼赫鲁执政时期曾经努力推行工业化发展战略,加上殖民时代英国给它留下的较好基础,当时印度的工业发展是取得了一定的好成绩。但尼赫鲁去世后,印度工业化进程举步维艰。同时印度国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其中真正文化素质高的人才往往跑到海外为跨国公司效力,导致国内能够满足军工发展需求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奇缺;另外,印度许多地方基础设施条件差(例如铁路和电力供应条件),政府行政效率不高,都极大影响了印度自主军事工业的发展。


一方面自身条件存在诸多不足,另一方面印度的雄心实在太大,就是想当世界大国。但由于面临特殊的地缘政治形势,印度总担心它的主要邻国中国和巴基斯坦会把它毁了。尤其是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力量显著增强,独立研发各种武器装备的能力大大提高,使印度面临的压力增加了许多。印度一些政客和军方强硬派人物不断宣传所谓的“中国威胁”,为印度增加军备摇旗呐喊。但发展军事工业是需要一定时间进行人才积累、技术积累的,尤其是关键性的核心技术要去攻克,需要有耐心、有恒心和多方面力量共同协作,自然也需要时间。可印度一些人似乎等不及了,他们希望印度在军备上要迅速赶上中国和巴基斯坦,至少不要落后太多,否则“落后要挨打”的呀。


在这种情况下,靠自己的力量独立研发新式武器装备来压倒本国的战略对手似乎成本太高、太花时间而且不一定可收立竿见影之效。于是最简单最省事的办法当然就是到国际上去买买买了,何况印度军队中很多人早已经习惯了进口的武器而不喜欢国产货。至于说卖家会不会故意坑印度,印度负责采购军火的个人或组织会不会在采购中吃回扣,看来都不是顶要紧的了。印度一味求“速成”,结果在关键性的核心技术方面总是受制于人,一些国家卖武器给印度是总喜欢坑阿三哥,久而久之三哥的军费开支越来越高,国家用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钱自然会减少,为解决经济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印度无奈只能向山姆大叔学习向国外借债,结果导致国家外债数量增加不少,给印度政府带来了沉重负担。


疾风猛士


首要原因是印度和周边国家关系一直比较紧张。

自二战后自独立以来,“印巴分治”政策和历史文化宗教冲突使南亚成立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后来印度阿三和巴基斯坦就克什米尔归属权问题又爆发了多次战争,在上世纪70年代又发动了“第三次印巴战争”,成功确保了印度在南亚地区霸权。还在上世纪60年代非法侵占我国藏南领土,被我国狠狠教训了,和两个拥核邻国都是有领土争端,在西面,北面和东面国防压力较大。

而且印度是自二战以来,印度侵占锡金,这也是唯一一个侵占他国领土并获得国际认可的国家,印度阿三向来在南亚地区作威作福惯了,多次干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国家内政,造成周边国家对印度非常警惕,。

二是在该国传统认知中,印度阿三向来认为印度洋是印度人的印度洋,在维护地区利益时,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保持印度在南亚地区要有军事优势,因此,印度需要拥有航母、核潜艇在内的海军装备。

三就是印度自己本国的工业制造能力不足,工业体系不完善,没有能力完成印度国防要求。现代国防军事装备是一个系统性的研发、制造、维护体系,不是单单某一方面的突破就可以弥补的,世界上目前有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的国家只有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法国。就印度当前的工业实力和国防装备制造水平远远达不到要求。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印度自己的光辉战机项目,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发,到现在才造出来几架出来作为印度国防成就的展示,在造出来之前就远远落后周边国家服役的战机,连印度军方自己都不愿意采购。自己国家军事装备落后,要购买他国武器,自然而然的就要被当做印度肥牛宰了。


我的道听途说


每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不同,所以国家走的道路也不同。印度的制度就是西方的那套,西方国家会愿意卖武器给他,如果你花钱能够买到东西,省时省心何乐而不为。中国当初也想买别人的武器,可是你是红色国家,别人制裁你,不卖给你,没办法我们只能自己研究制造,慢慢发展改进。就像如今的汽车市场,合资企业里面哪个中国品牌掌握了造车的技术,反而是民营企业掌握了造车的核心技术,道理是一样的!


汪艳(专营二手注塑机)


外汇储备多了,就应该买点军火啊!


旷野蜗宅


阿三害怕厉害国邻居呗!


心仪远方


这都不明白,因为印度要做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啊!还有就是大家都愿意卖给他们!世界第一韩国,毕竟东西都是他们发明的,美国只能第二了,印度只能争阿三了


拖拉机大神


自己做不出来,又没安全感,能怎么办


用户1229117224827


造不出来不买咋整?买来研究少走弯路,要给中国卖,我们也会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