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和抽烟真有关系吗?

网管世界


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原来题主有个补充描述:我爸66了,40多年烟龄,拍CT肺都没问题,我妈65不抽烟,刚动完肺叶切除手术,肺癌IB期,抽烟和肺癌真有关系吗?

也就是说,他父亲吸烟40多年没有得肺癌,母亲不吸烟却查出得了肺癌。这似乎很有理由怀疑吸烟会导致肺癌,因为如果吸烟真会导致肺癌的话,按理是父亲得肺癌,而母亲不应该得肺癌,可现实是,刚好反过来了,这怎么解释。

这其实和那些动不动就说,小平爷爷吸烟活到93岁,而很多不吸烟的人,年纪轻轻的就得肺癌,是一样的意思,既是逻辑有问题,也是因为相关医学知识缺乏。

先来说逻辑。吸烟是增加患肺癌的风险,不是说吸烟就一定会患肺癌。这就好比,努力学习,有更高的机率考好成绩,有更高的机率考上好的大学,但是不是的有努力的人都一定能考上好大学?当然不是,但可能肯定的是,努力学习的人,比不努力学习的人有更高的概率考上好大学,这个没人否认吧?你不能因为有少数人努力也没考上好大学,就说学习不需要努力。努力是没有用的。同样的,你不能因为不吸烟的人有得肺癌的,吸烟的人有没得肺癌的,就说吸烟没关系,不会导致肺癌。你要知道,在同等条件上,吸烟比不吸烟会明显增加患癌风险,但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不是同等条件,比如,那些不吸烟 却得了肺癌的人,可能先天基因 不好,或者他有其他高危因素。比如题主的母亲,尽管没有主动吸烟,但吸二手烟,这也是高危因素,那为什么主动吸烟的父亲反倒没得肺癌?这就回到医学知只上,因为肺癌不只是吸烟这一个因素,可能你母亲的基因不如你父亲的基因好,处在同样的烟雾致癌环境,更容易受伤害。肺癌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是某一个因素,但你没少一个因素,你患癌风险就下降一份。


肿瘤专科医生


这是个逻辑问题。如果要问肺癌,是不是我抽烟导致的?那么可以肯定的回答你,不是。

那么如果问抽烟会不会增加我得肺癌的风险,那么我也可以非常肯定的回答你,会的。

为什么总会有人问这个问题?因为总会有人把这两个问题的逻辑关系搞混淆。

抽烟肯定是一个不良生活习惯。它和熬夜,暴饮暴食,缺乏运动,甚至吸毒一样,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抽烟对我们身体的影响,相对于其他方面的影响来说,肺癌真的不足一提。抽烟可能影响我们身体很多方面,更多的还是呼吸系统的一些良性疾病。比如说慢支炎,肺气肿的发病率。

另外对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还有,它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往往长期吸烟的人,他的颈动脉会形成比较疏松而且很大的动脉粥样斑块。这个导致吸烟的人死亡的可能性和普遍性甚至远远要高于肺癌。


铭医铭言


以前只是从书本上,从老师那获取知识,知道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因素之一。但那时候只是存在于书面上的感知。

后来自己接诊患者,做了一些临床研究发现,吸烟和肺癌是直接相关的。

并不是说吸烟就会患肺癌。

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减少吸烟的数量和频次。美国通过戒烟已经降低了非常的发病率。其他一些恶性肿瘤也通过戒烟得到缓解。


春雷医生


肺癌和抽烟的关系先不说,2018年,烟草行业实现工商利税总额11556亿元,同比增长3.68%,相当于百度+阿里+腾讯+四大银行利税总额,这只是税收,利润起码十万亿以上,也就是说一年有十万亿的真金白银随着香烟的青烟飘走,广大烟民不知不觉之中为国家贡献了上十万亿的GDP,这样的GDP贡献会让很多决策者失去对于戒烟的支持,肺癌和抽烟之间关系会受到很多人的质疑也不足为奇了。

人发现烟草的历史有600年的历史,吸烟真正流行起来也只有300年时间,而中国人吸烟大约200年,在人类没有染上烟瘾之前,在各种历史文献、小说戏剧作品中很少听说类似于肺部肿瘤患者的描述,即使是烟草引起的另外一种罹患人群更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也较少出现,而自从吸烟盛行之后,这些疾病几乎占到了我们日常医疗病种中的大部分,可以说病房中80%的病人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但反过来说,抽烟的人一定会患癌吗?这肯定不是的,因为肺癌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肺癌的发生发展主要是细胞内部基因损伤并发生累积性突变引起的,香烟烟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于支气管上皮以肺上皮细胞的损伤可以引起这样的损伤,但这样的损伤也可以被身体的免疫机制所清除,避免其形成肿瘤,而其他的因素也可以造成类似的损伤而导致肿瘤,也就是说吸烟的人并不一定会患肿瘤,不吸烟的人不一定不发肺癌,但吸烟的人群中,吸烟患者仍然是主要组成。

事实上吸烟的毒害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在房间里吞云吐雾的时候,整个房间里的可见度都会受到影响,这种时候房间中PM2.5的量并不亚于空气污染严重的天气里空气中PM2.5的浓度,人们对于环境污染所致的PM2.5可以说是谈虎色变,对于香烟的PM2.5甘之如饴,这样的双重标准可以说相当奇怪了。

然而吸烟的人肯定短寿吗?这也不一定的,正如网络段子里所描述的那样,老奶奶活到90岁每天一包烟,劝她戒烟的医生都死了,这样的情况现实中可不可能,当然可能,每一个人的经历不同,本身的体质不同,最终寿命的长短自然不同,一个人其他都好,只有吸烟一个毒害因素,获得长久不足为奇,关键对于吸烟者来说,真的愿意用自己的未来来验证吸烟是否真的有害健康吗?要三思啊!


胡洋


肺癌和抽烟真有关系吗?

非常明确:

如山证据显示吸烟与肺癌发生和死亡之间存在着确定性的因果关系;

科学家早就将吸烟确定为肺癌的主要原因;

全球超过85%的肺癌归因于吸烟;

当然,并非所有吸烟者都必然患上肺癌;另一方面,也不是终生不吸烟者就必定不会患肺癌——这很大程度上与遗传有关,有些人与肺癌发生相关的基因对烟草中致癌物的作用更为敏感。

吸烟与肺癌

题主:“我爸66了,40多年烟龄,拍CT肺都没问题,我妈65不抽烟,刚动完肺叶切除手术,肺癌IB期,抽烟和肺癌真有关系吗?”

可见,题主对吸烟与肺癌之间因果关系的疑虑不过来自对他自己父母这两个人的阶段性观察。

从统计学上讲,样本数为2个,观察到的结果完全是或然性的,不能得出任何结论。

在16世纪之前,烟草还仅仅局限在南美洲。

15世纪末,烟叶首先由哥伦布带到了欧洲,吸烟陆续在欧洲和全球蔓延开来。

在欧洲,吸烟最初是被认为具有积极治疗作用的医疗手段。

但是,随着吸烟的普及,人们开始关注到吸烟与健康危害之间的关系。

吸烟与癌症发生之间关系,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吸烟者容易发生唇癌和舌癌。第一次明确提出吸烟可能导致癌症这一学术观点的是德国学者Sömmering于1795年提交的一篇学术论文。

至于吸烟可能引发肺癌的观点出现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先后有多位学者表达了此观点。

随后,吸烟导致肺癌的证据不断积累。

1957年6月12日,美国首席公共卫生官Leroy E. Burney首次发布了美国公共卫生署有关吸烟问题的官方立场,明确指出证据显示吸烟与肺癌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

1964年1月11日,美国公共卫生署首席卫生管特里发布的里程碑性的有关吸烟和健康问题首份报告中,第一项结论就是“吸烟是男性肺癌发生的主要原因”。

存在

这项开启世界反吸烟运动的报告,主要结论包括:

吸烟是:

男性肺癌和喉癌的主要原因

女性肺癌可能的原因

慢性支气管炎最重要的原因

具体来说,报告估计,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平均高出9到10倍,重度吸烟者的肺癌风险至少高出20倍。随着吸烟时间的延长,风险进一步上升;吸烟停止,风险也随之降低。

报告认为吸烟还是慢性支气管炎的最重要原因,并指出吸烟与肺气肿,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相关性。

同时,报告还指出,怀孕期间吸烟会降低新生儿的平均体重。

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组织(IARC)于 1986年出版的第38号致癌物专论“烟草吸食”中,将肺癌列为六种与吸烟之间具有明确因果关系的疾病。

这六种疾病包括:

肺癌

缺血性心脏疾病

呼吸道疾病

主动脉瘤

外周血管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

吸烟与全身癌症

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的证据显示,吸烟与全身其他多种癌症的发生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

2004年美国公共卫生署发布的吸烟与健康问题的报告中就明确提出:

充足的证据显示吸烟与肺、喉、口腔、咽、食道、胰腺、膀胱、肾、子宫颈和胃癌,以及急性髓性白血病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

证据表明吸烟与结直肠癌和肝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到目前,大量证据显示,吸烟与几乎全身所有部位的癌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吸烟导致肺癌的危险性

如上所述,虽然吸烟是肺癌发生的主要原因,全球超过85%的肺癌归因于吸烟。

但是,并非所有吸烟者都必然患上肺癌,也不是说终生不吸烟就必定免于发生肺癌。

但是,大量证据显示,肺癌的发生主要跟吸烟量和吸烟持续时间有关。

从统计学上讲,一个人吸烟开始年龄越早,每天吸烟量越大,吸烟的历史越长,发生肺癌的危险越大。

大量吸烟(每天超过20支),吸烟20年后,肺癌发生率显著升高,超过40年后急剧升高。


另一方面,大量证据显示,尽早戒烟,可以最大程度的预防肺癌的发生。


挣脱枷锁的囚徒


2018年3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无论从发病率还是死亡率来看,肺癌都高居榜首,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

过去,肺癌常被认为是“男性癌症”,近十年,我国女性肺癌患者增加了30.5%,而我国女性肺癌患者中,大部分都从不吸烟。这个结果让⼈匪夷所思,明明不吸烟,为何肺癌盯上了女性?

在第2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活动现场,针对女性肺癌的相关问题,39 健康网采访到了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 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教授,让他为大家解惑。

1.女性肺癌与“三霾五气”密切相关

肺癌的发生不在一朝一夕,而是要经过15~30 年的漫⻓过程,女性产生肺癌主要与“三霾五气”相关,三霾即室外的雾霾、室内的烟霾和内心的阴霾;五气是指室外大气污染、室内烟草烟⽓污染、厨房油烟⽓污染、房屋装修装饰材料带来的室内VOC空气污染,以及长期爱生闷⽓导致的“心理污染”。

室外大气污染和雾霾天气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广大市民可通过雾霾天减少外出、外出时尽量减少逗留时间、配戴有防PM2.5的功能性口罩出门等方式,降低可吸入颗粒物PM2.5对健康的危害。

支修益教授强调,大气污染治理可以放心地交给政府,国家已经发布了治理大气污染的相关规划,人们更需重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室内烟霾、心理“雾霾”对健康造成的影响,这些也是重要的致癌因素。

据中国疾控中⼼控烟办公室的实验显示,在⼀个122.5平方⽶的房间里,吸⼀支烟,PM2.5的浓度可达到800微克/立方米;吸两支烟,PM2.5的浓度可达到1500微克/立方米(我国PM2.5标准是:24小时平均浓度值小于75微克/立⽅米),在室内抽烟,PM2.5值严重超标,室内二手烟对女性的危害可想而知。

目前中国有3亿烟民,每天至少一次暴露于二手烟的⼈达7.4亿,大概吸⼊了全世界2/3以上的二手烟,中国每年死于二手烟导致疾病的⼈超过10万,几乎相当于每年一次汶川大地震!

我国持续高开的肺癌发生率与美国低走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这正是源于美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展控烟运动,在公共场合全面禁烟,40年来吸烟⼈数持续降低,遭受二手烟危害的人群明显减少。

支修益教授提醒广大吸烟男士:不要在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场合吸烟,不要在有女性的室内场所吸烟,让女性免于二手烟和三手烟危害。

吸烟是外来伤害,而⻓时间爱生“闷气”的内在伤害也不容小觑,任何疾病都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支修益教授提到,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他曾遇过一个看似很爽气的中年女患者,在诊疗过程中,该病患提到生活中的郁闷之事、婚姻的不幸之悲,这些痛苦她从未与家⼈和朋友诉说过,积压在心头已有20余载,长期处在吃不好睡不饱的精神压抑之中,患者认为,这是她患上肺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被故事震惊之余,支修益教授就开始关注⼼情与肺癌的关系,之后,每一次询问患者病史时,特地加上心理问史。通过几十年的临床经验与实践发现,几乎有⼀半以上的女病⼈,尤其是局部中晚期肺癌患者,都曾有过⼼酸的心理受伤史。

反观职场女性,她们需平衡家庭婚姻、事业工作、孩子养育、婆媳关系等,尤其是性格内向、孤僻,有事不愿意和别⼈交流的女性,长期处于精神抑郁状态之中,⼈体免疫机制下降,就容易被“肺癌”盯上。

过去很少有人关注女性心理“阴霾”对健康带来的危害,所以,这次特地把“阴霾”纳⼊到“三霾五气”之中,以提醒⼈们,保持心情愉悦的重要性。现如今,长时间爱生“闷气” 的人,也被划分为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

女性想要远离肺癌,就要远离“三霾五气”,尤其是心理“雾霾”,把压抑的事情释放出来,切记,快乐是最好的抗癌药。

2.警惕电子烟

社会压力增大,抽烟成了减缓压力的重要选择,但我国已有20多个省市出台室内公共场合禁止吸烟的法规,抽卷烟变成一件“麻烦事”,电子烟生产商借此背景,大力推销电子烟,甚至还出现一些电子烟无害论,职场女性开始青睐于这种吸烟方式。

来自北京的王云女士在世界500强公司当高管,通宵达旦做方案是家常便饭,她告诉39健康网:“抽烟是最快的提神方式,以前一天就抽一两根女士烟,使用电子烟后,觉得危害不大,随时随地都想要抽两口,现在已经离不开电子烟了。”

“不管抽卷烟还是电子烟,都属于吸烟行为,吸卷烟的危害是通过几十年的临床研究判定而出。目前,电子烟刚上市几年,暂无临床跟踪大数据,所含化学成分是否致癌,可能要在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有研究结果。所以,我不认为用电子烟代替卷烟就是⼀种健康的生活⽅式。”支修益教授强调,由于女性独特的生理构造,需经历怀孕期、哺乳期,如长时间吸烟或暴露在二手烟和三手烟的环境之中,肯定会影响胎儿、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虽然电子烟的化学成分与身体危害的关系暂时处于空白期,但尼古丁超标、含有化学物质或有害成分已成共识,在央视今年的315晚会上,“电子烟危害” 被曝光,市场上随机购买的8种电子烟烟液送往实验室检验,发现尼古丁含量超标,通过科实验证明,电子烟的危害一点儿不比香烟来得少。

电子烟种类繁杂,“毒”性大小不一,口味成百上千种,根本不可能一一验证其安全性,使用电子烟,无疑面临着未知的健康风险。

2019年1月1日,最新修订的《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电子烟被纳⼊禁烟范围,最高罚2万。

不管从健康还是法律角度来看,电子烟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由于肺部没有痛感神经,大多数癌症患者因出现症状就医时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虽统称为肺癌,但长期吸烟患者多数是肺鳞癌、小细胞肺癌,EGFR和ALK突变比例少;从不吸烟女性患者大多是肺腺癌,EGFR和ALK基因突变率高,对于近年来研制上市应用于临床的分子靶向药物更青睐于中国的女性肺腺癌患者。

选择的治疗方式因⼈而异,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对于体质虚弱的人,甚至是雪上加霜,即使身体条件好的中老年肺癌患者,生活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治疗方法和过程让患者觉得没有尊严。

近年来上市的靶向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化疗,且副作用小,只要通过基因检测找到相对应的靶点,就可使用靶向药物治疗。

靶向药物治疗被称为女性、不吸烟、肺腺癌患者的福音,目前,在所有肺癌中,靶向药对EGFR和ALK基因突变导致的肺腺癌有最佳疗效,生存期和生活质量都远高于其他类型和其他疗法的肺癌患者。

4.该如何进行肺癌早筛?

早期的周围型肺腺癌无临床症状,在30年前,女性一旦症状就诊确诊肺腺癌,80%以上都是中晚期,肺癌早期和晚期的生存率差别巨大,早期患者五年生存率可以接近90%,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依然相当关键。

但需要注意的是,常规健康体检不等于癌症筛查,从美国国家肺癌筛查项目公布的数据来看,只有用胸部CT才可以早期发现更多的早期肺癌,胸部低剂量螺旋CT 克服了X线胸片对非钙化肺部⼩结节不敏感的缺点,甚至可以发现直径小于8 mm的肺部微小病症,胸部CT发现的早期肺癌占到了85%。

肺癌筛查强调“两高一低”,在肺癌的高发地区、锁定肺癌的高危⼈群,采用胸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肺癌。

支修益教授呼吁45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朋友,即使不抽烟,只要符合“三霾五气”的条件,都建议拍⼀个胸部低剂量螺旋CT,为自己的双肺“留个底板”。

“为何要留张底板,比如要证明⼀个⼈近期晒黑了,就需与他过去的照片做个对比,才能知道他是否真晒黑了。健康的时候用胸部CT给⾃己的肺部留个“底板”就是该原理,今后胸部CT检查发现了肺部小结节,通过同底板的对⽐,才能明确看出CT片上的肺小结节是否增大,是否需要医疗干预?是否需要手术切除?事实上,通过健康体检或肺癌筛查项目的胸部CT发现的肺部小结节,90%以上都是良性病变,不需要临床干预,只有5%属于肺部恶性结节,通过专科医生会诊才考虑需要进一步随诊或建议手术治疗。”支修益教授如是说。

对于45岁以上的低危人群而言,如果第一次胸部CT筛查肺部没有问题,则无需年做胸部CT,可以考虑3-5年后再做一次。对于50岁以上,每天吸烟20支以上,烟龄大于20年以上,有肺癌家族史、既往有肺部疾病、有环境或职业暴露因素的肺癌高危人群而言,建议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

广大中老年女性朋友只要远离“三霾五气”,保持愉快心情、健康生活方式、重视坚持健康体检,参与肺癌筛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很大程度上就能对肺癌说拜拜。

小编说:今天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最后一天,这次我们39健康网的主题是女性肿瘤防治,从15号开始,我们陆续发了多篇女性肿瘤的原创稿件,真诚的希望大家能对大家有用。当然,如果大家还有想看的内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关注“肿瘤的真相与误区”,每天了解一点肿瘤知识~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肺癌与吸咽没有太大关系,烟草以被人类享用了几千年功过难说, 大凡一切事物都有度超量吸烟首先对呼吸道造成伤害,有毒物质越积越多必然对身体健康不利,虽然说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高于不吸烟者,但至癌因素且不只是昅烟这么简单,有的人不吸烟不喝酒且也得了肺癌,有的人吸了一辈子烟仍能活到八九十岁至癌物质很多,含放射性物质的装饰材料,粉尘吸入,空气清新剂过量使用,化工油漆,长期食用淹制油炸食品,食用太热的食物,反复发作的慢性病,长期的心里压抑等都是至癌的诱因,值得一提的是患癌症的病人似乎都有同一种特点即所谓的,癌症性格,一,不吸烟几乎不喝酒,爱干净,争强好胜,嫉妒心强,心胸狭窄,做事死板,二,过量饮酒吸姻,熬夜暴饮暴食,不讲卫生,劳累过度。总之癌症是由多方面的不良因素造成,所以人们时刻都要注意自已的,言,食,住,行,不给癌魔留下任何可趁之机。远离癌症构建健康舒适的人生道路。


往事随风285349785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吸烟是肺癌死亡率进行性增加的首要原因。烟雾中的尼古丁、苯并芘、亚硝酸胺和少量放射性元素钋均有致癌作用,尤其容易导致鳞状上皮细胞癌和未分化小细胞癌。但是为什么现实中可以看到一些老烟民肺部一点问题都没有呢?这是因为肺癌可能是一种外因通过内因发病的疾病。怎么来理解呢?

吸烟、电离辐射、空气污染、致癌因子以及饮食结构都属于导致肺部癌症的外部因素,而内部因素就是人体体内的癌基因。那些身体健康的老烟民很有可能就是体内没有与肺癌关系密切的癌基因。(ras和myc基因家族、c-erbB-2、bcl-2、c-fos以及c-jun基因等)同时,他们体内的抑癌基因(p53、Rb、CDKN2、FHIT基因)都能够正常工作。这样的人属于那种有“主角光环”的人。也就是天生对肺癌免疫的特殊人群,其他的人恐怕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题主的母亲在常年二手烟的“熏陶”下不幸就中了镖。这是典型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自己对魔法攻击(吸烟)免疫,却拉着一个不免疫的人一同承受伤害。老铁,真够意思。这在网络游戏中就是典型的神坑队友。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因吸烟死亡人数高达600万,每六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吸烟相关的疾病。保持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的最佳方法就是远离烟草,积极锻炼。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是“锦鲤”附身。如果希望身体健康,可以以杨超越为榜样,“燃烧我的卡路里”。您说呢?


儿科恩铭


这个是真实存在的。


举个例子,美国在几十年前也是一个烟草重灾区,二战后大部分男人的消遣都是烟草和美女,接着就是肺癌高发,那个时间医学并不发达,所以并没有把吸烟和肺癌联系在一起;偶然一次关于肺癌成因的大数据调查发现抽烟人群的肺癌发病率异常高,从此开始了深入研究。


在美国,把肺癌和抽烟关联在一起这事实际上是相当艰难的,FDA和几大烟草公司拉锯了很多年,最终美国国会不得不在海量的证据面前妥协,承认抽烟和肺癌高发有密切关系,此后FDA又推进了烟草广告立法,第一次在香烟包装上印刷了“吸烟有害健康”的文字,以后逐步加重管理,禁止任何媒体上给香烟打广告。从这以后,全世界基本都遵守了这一规定。


所以说,吸烟和肺癌是有关系的,这个早就不用怀疑了。


需要解释一下的是,为什么有人抽烟一辈子都不得肺癌,而有些家庭主妇一辈子不抽烟,却也得了肺癌?


在医学上有个原则,叫“孤证不立”,也就是说不能因为某人抽烟得了肺癌就说抽烟一定得肺癌,也不能说某人抽了一辈子烟没有得肺癌就说抽烟不致癌;遵守基本的原则,我们应该选择更多的人群来研究,比如说几千人,几万人,甚至是几十年间的数十万人,更或者整个白种人或者黄种人人群中抽烟的人和得肺癌的人的关系,再用统计学方法去计算到底有没有关系(这种方法叫卡帕分析,苦逼理科生尤其是生物生基本都被这个虐过)。


这个研究,美国人几十年前就做过了,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所以控烟以后,美国肺癌率大幅度下降了,这就是证明。

——————————

另外补充点肺癌发生的常识,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有些妈妈会得,有些老烟鬼不会得。


所有癌症都是一个撒色子的过程,这个是基础的概念,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的抽疯的细胞,每一个人都这种发神经的基因存在,人全身有50万亿个细胞存在,细胞每分裂一次就是撒一次色子,要是中了,这个细胞就疯求,成了癌细胞,要是免疫系统没有搞定这个细胞,未来就有可能成为一种癌症。


那么恶魔就存在于撒色子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情况可以大幅度提高这个概率,比如说高剂量核辐射就能100%癌症,甚至是当场去世。有很多化学物质也会致癌,WHO已经把所有能够致癌的物质公布出来了,大家可以去查,其中香烟的尼古丁就是强致癌物质之一。还有其他因素,比如说遗传,病毒感染都回去大幅度提高色子中招的几率。


所以,抽烟一辈子不得肺癌的根本原因是他本人是欧皇,有些人一辈子没抽烟就中招是因为他是非酋。


我承认我是非酋,所以我戒烟,并且随时都洗右手,我见菩萨也都拜拜~~


ChaC


肺癌和抽烟真有关系吗?

肺癌并不一定是吸烟导致的,但是吸烟确实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研究表明,我国男性肺癌的发病率70%-80%是因为吸烟导致的。而女性肺癌患者30%是因为吸烟或被动吸烟(也就是二手烟)导致的。吸烟的年龄越小,患肺癌的风险越大。烟龄60年的肺癌患者死亡率是烟龄20年肺癌患者死亡率的100倍左右。吸烟是国际上公认的导致肺癌的主要因素。

吸烟在我看来百害而无一利,对人的身体没有任何好处。而且对身边的人身体健康也会造成危害,香烟燃烧时产生尼古丁,一氧化碳,氰化物,煤焦油,苯,砷等多种致癌物质。每天抽20支烟(也就是1盒烟)的肺癌发病率提高20倍,每天抽40支烟肺癌的发病率提高65倍。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男性肿瘤的首位。

我曾经问过吸烟的朋友,吸烟有什么感觉?你觉得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吗?大多数朋友都是其实并没有什么好处,也没啥特别的感觉。但是就像习惯一样,而且随着烟龄的增长,不吸烟就会觉得焦虑和精神萎靡。也就是产生了一种依赖性,但是并不是完全不可逆的。

2013年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文称,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死亡率高3倍,预期寿命会短10年。不过35岁戒烟还会把这10年弥补回来,55岁以前戒烟还会找回来6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专家也表示,戒烟可以降低肺癌的发病率,随着戒烟时间的延长,那么肺癌的发病率风险可以降低到和不吸烟人一个水平。

所以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这里还是想说一句,有的朋友会拿出身边例子,某某人吸烟活到90多岁。其实这种个例并不能说明什么,就比如有人说我过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几十年也没事,就可以说过马路不用遵守交通规则。因为每年会有大量的行人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车祸。同样,每年因为吸烟而导致癌症的人也不在少数。更可悲的是很多本身不吸烟却被吸烟的人肺癌。

所以为了自己身体健康,为了身边的人身体健康从现在起就开始戒烟吧!

我是康复科李医生,点击右上角关注我,远离亚健康,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