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最小博物館”,走進《時間塔》的時空預言!

這是“世界最小博物館”——「那裡小世界」博物館,它位於北京雍和宮附近的四合院內,場館只有十四平米,卻能展示500件文化精品。在2019年4月20日,這裡迎來了第二次展覽,展覽以《時間塔》為名,呈現「物+質=時空共同體」的核心藝術概念。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的核心靈感來自藝術家冰逸的詩歌《時間塔》——世間萬物都是時間與空間的「居者」,只有時間與空間才是永恆的主人。展覽聚集了多媒體、建築設計、文學、物質文化、書法、電影、繪畫的最新的創想和最具突破能力的創想。

展覽現場

此次展覽以影像寓言和裝置藝術的形式結合諸多藝術家與匠人的傑作,將「小世界」轉化成“時間塔”,多維度闡述“物”與“質”,“時”與“空”的共生關係。經歷“物”和“質”之間的連綿不斷的轉換,人類方能呈現思考和時間的關係。人類對時空的終極質詢,在藝術的創作中,體現為在時間中持續不斷地對材料和表達的置換。

展覽現場

這裡是靈感的發源地,是創造力的匯合處,是想象力的激發點。在一個十四平面的空間中,我們如何呈現世界的本質和時間的力量?

展覽現場

這樣的命題意味著,藝術將宇宙學、未來學、藝術、建築學、哲學等多門學科中的時空概念整合提煉的可能性,並將其跟“那裡小世界”結合。在最小的時空裡,完成對寰宇時空的造境寓言。

開幕式現場表演

本次展覽先行預告以新媒體影片——《時間塔》,用視聽的方式呈現展覽概念。在影片中,物質的時空屬性被延伸放大,通過抽象的微觀影像體現物質與時空的轉換關係。

壇城2.0——「蟲洞」

裝置藝術——「壇城2.0」 莊子玉

裝置藝術——「壇城2.0」設計師莊子玉作品闡述:

四合院,場地中間的院,即“虛”的部分或“無”的部分,是這個住宅中真正和世界產生連接的主體。如何在“無”的基礎上再造一個“無”,或者“路徑”,是對既有空間的加強,限定它所引導的空間,而不是填實這個虛體,是這次命題的主體。

“城”

世間萬物都處於永恆的流動中,形式上如漩渦、流體的翻湧;二維平面上的隱喻如一組渦旋形的迷宮,從庭院入口起始,引人通過不同的路徑到達不同的終點;如迷宮般,這些路徑在其中會讓人錯過也會讓人相遇。從所剖斷的平面角度來看,不同的標高剖斷出非常不同的平面形態和迷宮路徑,不同(身高和體徵)的人在裡面會有不同的交互和接觸的可能。四合院是北京這個“城”的縮影,院中之迷宮是對這城的更大“宇宙”原型的隱喻,同時它也成為不同虛空的載體或通道。

“壇”

裝置高度三米,織物幕簾或圍合或遮擋,表面有透感和垂感,光會投射形成灰空間,亦可以透射光影。疊影和人的互動關係,有實有虛,這種剖面的關係和平面意義上迷宮的意義也是相通的。當你在這個小“宇宙”中探索,有時會走到死衚衕,有時會柳暗花明又一村。裝置的體驗是迷宮,但遠看又彷彿山水畫中的山形或雲形。這種剖面隱喻著都市桃源。逃離塵世的人和山水畫中的山,形成一種互疊關係,在這種交疊中,山,雲,人,融為一體並隨著參與者的互動疊合出不同的形態;山為土,又似雲,是為“壇”。

“蟲洞”

在“壇”與“城”這對平面和剖面關係的交疊中,裝置一方小小的四合院內建構起了一系列多維捲曲的路徑,便如這個小“宇宙”中的“蟲洞”一般。

莊子玉,德國科隆RSAA設計集團合夥人及主持建築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與城市設計碩士,師從伯納德.屈米(Bernard Tschumi)和肯尼思·弗蘭普頓(Kenneth Frampton)並同期獲得哥倫比亞大學肯尼遊學獎學金(WilliamF. Kinne Traveling Research Fellowships)。其後在紐約西薩.佩裡(César Pelli)事務所任建築師多年,2010 年底回國與數位知名德國建築師創立 RSAA 事務所中國公司至今。

主要作品有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入口及冬園改建(WTC Winter Garden),紐約賓夕法尼亞大街 15 號超級塔(15 Penn Plaza),南京五季金陵酒店,北京鼓樓 7 號院改造,銅陵山居,濟寧文化中心城市設計(和西澤立衛,馬里奧博塔及天津規劃院合作),北京六佰本商業中心改造,天津第四中學新校區,北京三里屯 MISSA 餐廳及酒廊等。

其作品銅陵山居(Tongling Recluse)於《漂亮的房子》中呈現併成為建築史上首個設計及建造過程被過億受眾觀看的建築項目,入圍ArchDaily 2018中國年度建築Top10。

《時間塔》之 人•物

陶藝家羅鋒作品

羅鋒作品闡述:

羅鋒的《赤鑄》系列作品,讓陶瓷器物表現出一種被鑄造過的感覺,器皿的質感用鑄鐵的視覺感受去表現。這一系列表達的是他對「時空」的體驗與理解。他以自創和突破傳統紫砂技藝的方法進行創作,讓紫砂或如鐵鑄,或如松皮,或似枯木,他的作品造就了物與質之間官能的通感。

羅鋒:陶藝藝術家,元垚陶藝創始人,吉林省白山人,非科班出身,他為了換一種生活,從衣食無憂的生活斷舍離步入陶藝「江湖」,摸爬滾打無數寒暑終成陶瓷藝術家。羅鋒作品的魔力,來自於他對生活的觀察,對時空的思考。

吳青峰作品

吳青峰作品闡述:

《雲系列之呼吸》:呼吸、很自然的動作讓人們習慣到忽略了它的存在。一呼一吸,世界萬物跟隨自然的韻律演奏者生命的樂章。

《雲系列之浮》:雲在風的推動下上翻滾,下長途跋涉的來到你面前,在空中繪製了出你的想象。

吳青峰: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教師,畢業於內蒙古,曾多年在日本學習雕塑,潛心研究和紙,直至博士學位。他對物理、空間和材料的理解,還帶有蒙古人血液裡的自然主義動力。吳青峰的作品極具觀念性,作品中帶有自然空間屬性,他走進小世界將帶領觀者走出關於雕塑、繪畫以及“紙”的侷限,獲得新的經驗。

劉珊珊、黃曉作品

劉珊珊、黃曉作品闡述:

《止園記》以長卷的形式,講述了一座明代園林出現、消失、並被重新尋回的故事。作品元素包括吳亮《止園記》、張宏《止園圖》、陶淵明詩文、陳洪綬《陶淵明傳》和現代的復原圖紙與模型等,不同元素的碰撞揭示了園主吳亮與陶淵明的精神交流,畫家張宏以創新手法對止園的寫實再現,以及今天藉助詩文圖像對消逝風雅的追索,以呈現這一跨越千年的文化與藝術的對話。

劉珊珊、黃曉,清華大學博士。劉珊珊任教於同濟大學,黃曉任教於北京林業大學,一直合作從事風景園林的教學、研究和創作。2012年兩人與美國藝術史家高居翰合著出版《不朽的林泉:中國古代園林繪畫》,開始專注於園林與繪畫、繪畫中的女性生活等跨學科的專題探索。止園是這些專題中的一項重要個案。

參展作品概覽(部分)

龍鱗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曉棟作品

印鈕雕刻師李堅作品

陶瓷藝術家楊朱子作品

鄧力克 作品

漆器大師趙爾倩作品

劉建國作品

鄢振興作品

楊鑫作品

陳楠作品

張薦作品

劉劍作品

邰勁作品

黃朋作品

李朱作品

汪之雄藏品

冰逸作品

小世界博物館2019年春展

《時間塔》

「物+質=時空共同體」

參展藝術家及藏家:莊子玉/羅鋒/吳青峰/劉珊珊/黃曉/陳楠/鄧力克/劉劍/劉建國/劉文煌/趙爾倩/張曉棟/楊朱子/胡志紅/楊鑫/鄢振興/李堅/黃朋/ 李朱/張薦/邰勁/莊子涵/連海旭/汪之雄/冰逸

學術主持:張宇星

策展人:安書研

展覽時間:2019年4月20日

展覽地點:北京市東城區後永康北巷7號院「那裡小世界」博物館

特別推薦

年度藝術人物-新經典

ARTISTS OF 2018

正式出版發行

應天齊|當代與民間

徐仲偶|大我人生

隋建國|十年

陳堅|讓內心豐滿

白明|當代只有個體

黃淵青|“元”繪畫

張恩利 |內心的自由

陳文令|絕地生花

鄔建安|無妄

長按下方二維碼獲取藝術文獻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庫藝術》最新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