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格力做的很好,但是手机和新能源汽车都不行,到底是她能力强还是平台强?

小鱼聊创业


创业行动家 琳妹观点:

能力强。

董明珠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格力能从普通空调品牌到现在空调行业第一董明珠功不可没。2007年董明珠出任格力董事长,十二年格力的营业额和利润翻了好几倍。格力平台是好,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领导人,格力也会像众多家电品牌一样,消失在历史的洪流里。

董明珠最早是一名销售,她在一线做了十多年有超强的业务能力,这样的人才肯定不会被埋没。除了能力强董明珠还非常勤奋,她说自己已经好几年没有休息,每天都在工作,闲下来反而不知道该干什么。

但是有句话说得好“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再厉害的董明珠也有不擅长的地方。比如董明珠做手机和新能源汽车就不成功,甚至成了群嘲的对象。格力掌握空调的技术,但手机和新能源汽车所需技术和格力原来的技术完全不一样的,格力也很难挖到专业人才。

现在的手机市场在飞速发展,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很难做起来。华为小米每年都投入巨款研发黑科技,vivo和OPPO一直被嘲笑高配低价,这几年也有了自己的黑科技,在这种情况下格力手机想做起来很难。

像小米的生态链里很多产品不是自己做,而是其他品牌加入生态链,这样就比自己生产机器风险小得多。也许董明珠转变思维会更好一些。


忠言逆耳利于行。 飞哥团队所答内容,都是多年创业经历留下的创伤。

没啥文采,都是干货。你若喜欢,记得分享朋友圈,他日创业路上,兴许用的着。了解飞哥更多创业问答,请订阅《创业行动家》头条问答,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满意,请多多点赞分享。


创业行动家


欺世盜名,一個很优秀的业务人员,开疆拓土有功劳。在创始人朱洪江的栽培下12年出任格力董事长(电器公司),当时格力已经是上市公司千亿市值,全国闻名。同时代开始的志高,奥克斯等在房地产高歌猛进的近十年别人也增长大几百亿增长。董故意误导外界让人以为格力是他做大的。做私治晶弘冰箱做不好,格力收购,做小家电一塌涂地,做手机成遥控嚣,做笔芯吹了几个牛,做芯片变成空调芯片(非蹭热点芯片),做能源电车差点坑股东。董明珠起的没有白手起家,全依托格力电器资源没有成功一例。雷军几度离开重来。格力女总,放谁都易成名,格力早已成名,把小狗天天央视公交也成网红。睁眼说瞎话,误导公众从不提朱,朱是万科王石,董是郁亮。有能力,但是独立不行。投银隆的钱哪来,借代理商,不是格力代理会出资,格力金融又给代理放款,自己干也是吃格力


长河93339651


其实格力是空调,是制冷机系例,董明珠为什么去造手机,和汽车!应该要造冰箱之类的产品,和空调用太阳能,供电,有了太阳能电源,把家用的冰箱用电也从空调中来。这样如格力空调有自己的自发电能不可以供家用冰箱供电,这样格力又为国家节省电能,又是大贡献!广告词可这样写,买了格力空调机,电厂带回家,买格为送冰箱,冰箱用电格力空调送电!买了格力空调不用家用。电的空调机四季如春,天天常温!用了格力机,家电用电全包了!用了格力机,不用家里一度电!所以格力应该选太阳能电源才是真道理!今后的空调机,一买来,家里的冰箱也不需要买了,空调冰箱一体机,又悬空调,又是冰箱,然而还不需要用家里的电!这应该是格力的创新,用了格力空调冰箱机,家里四季如春,恒温自动调节,自控机!


手机用户50873537831吴乐平


1、我觉得还是平台强,当然董明珠的个人能力也很好,但是格力不是董明珠创办的,她到格力时格力已经发展壮大,她只是搭便车赶上好时机,格力今天的成就不是董一个人的功劳。2、做空调的企业大多数活的不错,美的、志高、TCL、海尔、奥克斯,这些企业都很牛,就连三流空调奥克斯去年销售额也有860个亿,就是说傻子做空调也能赚钱,何况格力起步又早又有国资背景,格力可谓占尽天时地利。3、再回头看看董明珠主导的格力小家电、格力手机都不见起色,格力还是在吃空调这个老本,格力在创新和多元化的道路上明显乏力,就连董个人投资的新能源汽车也是前途未卜,董的领导力不免让人生疑。董把自己和格力划等号,明显是享有贪天之功。


眼镜哥长江纪行


有一本书写道:伟大的天,自强不息,大吉大利。说的是龙的象征和形象,讲了潜龙到亢龙,循序渐进,来展示事物从萌芽到生长、壮大的过程。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潜藏、萌发、成长、茁壮、全盛,然后由盛而衰的发展过程,人的行为应当效应这一自然规律。人在自强不息,进取的同时,把握时机,善知进退。把握好最好时机,定能一举成功。

胸怀大志,自强前息,是强者和成功者独有的特质。任何一个人的开始都平凡的,只要能够奋发进取,自强不息,弱小始终会变得强大起来。

在当今的社会里,当然是平台重要,有较强较好的平台,才能充分展现自我本色。只不过平台是人建的,是人在撑控平台,而不是平台在撑控人。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是自身所带,自身所有,而不是平台给的。


真真石石


格力空调能做到国产第一最大的功劳在于前董事朱江洪对于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1992年,格力电器公司组建,朱江洪出任总经理。把一条技术落后10年的组装线,年产2万台空调器的小厂,改造成为年产量250万台的行业巨头。从而打败当时的赫赫有名的春兰空调,做上国产第一的宝座!而董明珠是在格力空调已经打下稳定扎实的口碑后才上任的,而董小姐侧重点貌似跟朱江洪不同,朱江洪作为产品经理,对格力空调的质量要求非常苛刻,也造就积累了格力今天的口碑,而董小姐上任后貌似对于营销方面更加上心,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且战略也不同,不单单只专注于空调,同时发力其他产品!不过格力旗下的晶弘,大松品牌,不管收购前还是现在,知名度都不理想,甚至有谣传说晶弘,大松被格力花大价钱收购之前就是董明珠在运营,她是股份最大持有者!现在这两个品牌包括格力手机等其他产品只能依靠捆绑式销售卖给经销商,格力手机强制安装工售后外包公司购买,只能内部消化!提起格力,大家只认格力空调,晶弘,大松,口碑很不理想,格力手机更是高价低配,连外观都是好几年前的设计,严重被大家吐槽,除空调外的产品一致不被普通消费者认可,不像美的集团在在电器方面全系开花!所以个人认为格力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有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意思!营销做的好只能一时半会让公司账面上好看,并非长久之计,想要把产品做好还是需要像前董事朱江洪这样的实打实的对产品质量把控!所以,你懂我的意思吗?


奋豆57735183


董明珠和很多女性管理者一样:让她按照老总的意思去干事,她干得比男人还好还细,经常逼迫自己逼迫下属那种工作狂。但这都属于执行层面。如果让她做老总,用战略性的眼光去创造,一般女性不具备这个特点,我认为这是性别的差异。这就是什么美的集团会收购世界有名的智能机器人公司库卡。而格力电器却去做什么手机,汽车等等根本不靠谱的事情。从0到1的本事董明珠是没有的,但是从1做到100她是可以的。总而言之,一般女性不喜欢动脑筋,我说的动脑筋是深度思考,战略思考。不是动脑空调该弄个什么颜色。而男人喜欢在智力上进行各种折腾,各种探索。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格力电器壮大董明珠有很大功劳,但是格力电器成名是在上任朱江洪手里。前人已经搭好了框架子,董明珠复制粘贴就行了。当然复制粘贴的本事要有个人的良好自律习惯和疯狂的执行力,在这一点上,男人没有女性那种耐心和持久力。大家注意没,为什么上学时,女生往往文科好,数理化不好?因为女性厌恶数理那种搅尽脑汁,选择了相对没那么痛苦的文科重复机械记忆,虽然这种背诵,也是需要时间的,但是痛苦还是少些。多数男性做不了像幼师这种需要耐心的重复性强的工作。上帝造人就是这么有趣。女性的这种特点从另一方面不也是蛮可爱的嘛。


maxino


她两样都强;她能力强,不强能做得这么多东西吗?她基本上每个领域都有涉足,并投入了不少人力和物力;另她是中国第一网红,平台太大,令她无法掌控,这样最终结果就是会失去自我,利令智昏,一发不可收拾,一地鸡毛,令人仰天长叹,这也可能是我们的企业家总不能一贯以之,将企业做成百年老店的宿命吧!

广东健力宝.四川长虹.三鹿奶粉.步步高电器.等一批曾经知名品牌,最后都落得不是破产就步入衰落的景象,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们的企业家不能头脑发热,更不能任性,要有科学头脑,要审时度势,要认清事物的本质,扬长避短,方可永久在社会立足并保持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能力太强和平台太大使董明珠有时候不敢冷静,丧失了自我。有时候自以为自己是"无所不能"。我们企业家有什么事都要有一个度,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方是企业家取胜之法宝。最后用《高老头》里的一句话作结束语:我们的心是一座宝库,一下子倒空了,就会破产。


张文禅


作者文章分析的很精确,当今世界是科技创新时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前者产品生产销售乃国家掌控营销,固有的思维模式产供销一条龙。随着改革开放大量外来资本和私营业主股份制有限公司纷纷来华投资兴业,尤其是电子产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彩电业由熊猫,長虹,康佳,孔雀,金星几大巨头垄断,那时购买需要华侨券和凭票供应,进入市场经济后,合资独资企业进军家电业,如日本松下,东芝,日立等,因为产品款式新,画质清晰迅速占领国内市场份额,而国内企业不进行产品技术研发创新,鱼龙混杂还走计划经济道路,恶性竞争,盲目扩张收购而造成产品滞销积压甚至资不抵债和破产的命运!


风中雨143400211


根据一些行业报告显示,格力空调市场占有率线上大概占整个行业份额的23%,线下份额行业第一,大概占据38.1%的行业份额,由于空调行业还是线下为主,线上为辅,虽然线上增长最快,但格力综合来看依然占据空调行业龙头地位。但是如今美的的份额正在追赶格力,大有赶超的趋势。

股东的想法:从格力股东会拒绝收购银隆的交易看,格力的股东更加希望格力继续专注主业,和美的展开竞争,将份额再做上去,国内做不上去,至少想国外扩展,如今格力的股东偏价值型,他们不想冒险。

董明珠的想法:空调已经进入了寡占领域,前四大企业占据市场份额超过了70%,价格空间和行业空间有限。其也想向国外拓展,但是海外业务毛利率比较低,内销40%的毛利率,出口则只有7%。

董明珠想通过格力手机,获得一些横向的效用,做IoT,也就是物联网,像小米一样,做各种家用硬件产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空调。你看到美的的家电产品线就非常的宽广,东西很多。而格力想模仿小米快速切入其他家电种类。所以其手机,本来就只是一个媒介的尝试,其想要格力手机成为一个遥控器和智能手机的复合品,只是,智能手机是新科技的堆叠,而格力对于新科技接受比较缓慢。

合理的做法,实际上董明珠不用想这种科技企业的做法,不要绕行,想做什么家电,直接做就可以,就按照做空调的思路做产品。

对于董明珠个人,毋庸置疑其能力是强大的,要知道其是销售出生,在90年代一个人一年签下3600多万的单子,属于实干型。

但董明珠的大多数能力囤积在销售领域,不停的到镜头前,实质也是为了打免费的广告,能力有限制。至于说平台强还是能力强,必然是因为能力强,因为空调这个行业已经淘汰了很多企业。统帅、新飞、索伊、坂田、月兔等众多小品牌空调的市场占有率均不足0.1%,当年条件比格力平台更好的还有春兰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