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赵云三枪没刺死周仓呢?

刘欢吉


三国演义中要是说有一个人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的,那肯定就是赵云了。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要说这赵子龙,无疑是三国里武艺排得上号的人物,长坂坡前七进七出单身救幼主,阵斩五十将,三十合平许褚,许褚于禁李典围攻全身而退,紧接着一枪戳死高览,三十回合败张郃,汉水出战更是吓得张郃和徐晃不敢应战。

而反观周仓,一个在三国中名不见经传的人物,每次出现就是给关二爷抗大刀,唯一耀眼战绩就是在水中擒住庞德,和赵云简直不能相提并论。

那么为什么赵云三枪没有刺死周仓呢?

这原因呢,至少有四条。

其一,赵云爱惜英雄。

要说那时候周仓与裴元绍二人准备投奔刘备,周仓前去与刘备商谈相关事宜,而裴元绍留守山寨,期间赵子龙经过卧牛山,手下喽啰来报,有一人骑白马将至,裴元绍见赵子龙胯下白马英俊不凡,便想将其夺来送给刘备当做见面礼,谁曾想被赵云结束了性命,周仓回来得知兄弟身死,追上赵云便要为裴元绍报仇。

要知道赵云一身忠肝义胆,自己本来就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见周仓为兄弟报仇丝毫不惧自己,也是一个重情义的英雄好汉,心里便起了恻隐之心,手下自然也留情了。

其二,周仓实力不容小觑。

每一个武将都拥有各自擅长的方面。而赵云就是那种样样精通的一种,但是每一种却又不是特别突出,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充当刘备的贴身护卫,既能够杀敌也能护卫。

在三国中,为什么张飞与吕布大战百余回合枪法才渐渐凌乱,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吕布尚且不落下风,那么单单一个张飞,为什么吕布百余回合拿不下呢,这就是张飞力气大的缘故,俗话说得好“一力降十会”,不管你武功招数多么高深莫测,我只是以枪作棒,你便只能招架。同样周仓是什么人?给关二爷抗青龙偃月刀的,青龙偃月刀重达八十二斤,可见周仓力气着实不小,再加上赵云手下留情,所以周仓能抗下赵云三枪不死并不奇怪。

第三,周仓跑位灵活。

周仓给关羽抗刀,八十二斤重的青龙偃月刀能够一直拿着跟上行军的速度。不说别的,跑路这本事周仓应该是练到家了,再加上赵云本来已经没有杀心,既然周仓已经退去那么也就不必穷追不舍。

何况身处乱世,落草为寇也只是无奈之举,周仓也没有做什么丧尽天良的恶人之举。

第四,周仓独特生理构造加持。

再有就是传说中周仓生得异于常人,胸口肋骨连成一片,类似甲胄一般,照此理论,因此受了赵云三枪还能够逃得命去。

而在真正的历史上,是没有周仓这个人的。但周仓也能位列寺庙享受香火,不得不感慨一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关二爷封神,连带一个虚拟的周仓也能位列仙班。


无论如何,周仓此人忠肝义胆,是一个值得我们敬佩的英雄好汉,在得知关羽死讯后,自刎而死。如此性情好汉,恐怕作者罗贯中也不愿意他早早丧命吧。


历来现实


赵云是超一流武将,在三国演义中排名数一数二。赵云三枪没刺死周仓,是因为周仓武艺一流吗?绝对不是。


周仓,生的板肋虬髯,形容甚伟。前期出身于黄巾军,本在黄巾张宝部下为将。黄巾军被剿灭后,周仓拉了一支队伍啸聚山林,做起了卧牛山的大当家。周仓虽然曾经失身于黄巾贼军,却常怀忠义之心,对关羽敬佩有加、崇拜不已。

周仓的武艺如何呢?书中说他“两臂有千斤之力”,后期曾经在水中生擒庞德,可见其武艺还是比较客观的。但是面对赵云,他能撑得过十个回合吗?我认为,很难,基本不可能。


我们先看一下,卧牛山的二当家,同样是黄巾军将领出身的裴元绍,他的武功如何呢?赵云单枪匹马来到卧牛山脚下,裴元绍带了小喽啰与赵云对阵。结果如何?赵云与裴元绍交锋,只一合,刺死裴元绍,夺了卧牛山。

我们再看一下,同样是黄巾军将领的程远志,他的武功如何呢?这个程远志可不是普通黄巾贼,他可是率兵五万的将领。结果如何?关羽舞动大刀,纵马飞迎,程远志见了,大吃一惊,措手不及,被关羽手起刀落,挥为两段。



由程远志和裴元绍的武艺来看,黄巾军将领大多都是宵小鼠辈、乌合之众,像管亥那种武艺的绝对是凤毛麟角了。程、裴的武艺在赵云、关羽手下,绝对是被秒杀。所以,周仓的武艺纵然比程、裴高,也绝对有限。

赵云这种狙击手,基本都是一枪挑,像高览、鞠义这种猛将都难逃一劫。所以,我认为,绝对是赵云手下留情,不忍对周仓痛下杀手。赵云为什么留情呢?我们看一下。

首先,周仓被赵云“连胜数次,身中三枪”。连胜数次了,还没要了周仓的命,由此可以肯定,赵云肯定是让他知难而退。果然,后来周仓退走,去搬关羽去了。

其次,赵云为什么不杀周仓、却一枪挑死裴袁绍呢?这是因为,裴元绍是个不折不扣的落草贼寇,而且素质极低,之前就曾受到郭长之子的蛊惑去抢劫关羽的宝马。在面对赵云时,裴元绍肯定是出言不逊甚至卑鄙龌龊,赵云当然毫不留情、一枪致命。

周仓则不然,周仓常怀忠义之心,对裴元绍也常常规劝,绝对称得上草莽英雄。面对赵云时,周仓应该也是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而且武艺尚可,所以赵云看中他的人品,才连胜数次,扎了三枪,但绝对是皮肉之苦、绝非致命之伤。


凤凰西游


赵云和周仓交手的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第28回: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

先是关羽带着刘备等人去往卧牛山,不料周仓带了几十人下山来投奔关羽,周仓还负了伤,关羽问起伤势,周仓说:

某未至卧牛山之前,先有一将单骑而来,与裴元绍交锋,只一合,刺死裴元绍,3尽数招降人伴,占住山寨。周仓到彼招诱人伴时,止有这几个过来,余者俱惧怕,不敢擅离。仓不忿,与那将交战,被他连胜数次,身中三枪,因此来报主公。

这里借周仓之口说是某人(其实就是赵云)杀了裴元绍,夺了山寨,周仓想要找赵云算账,无奈打不过,被赵云赢了好几次,身上挨了三枪。

【周仓的游戏形象】

然后周仓带着关羽、刘备去卧牛山,周仓在山下叫阵,赵云便下山来,结果被刘备一眼认出,于是,赵云“滚鞍下马,拜伏道傍”。

刘备和赵云谈及过往缘由,赵云才说自己“四海飘零,无容身之地。前偶过此处,适遇裴元绍下山来欲夺吾马。云因杀之,借此安身。近闻翼德在古城,欲往投之,未知真实。今幸得遇使君。”

到此,真相呼之欲出,赵云本不想占据卧牛山,而是裴元绍不知天高地厚,想抢赵云的坐骑,所以反被赵云杀了。赵云占据山寨,也只不过是想暂时安身,并以此打听到张飞的下落。

【赵云影视形象】

至于周仓找赵云挑战,赵云手下留情,也是罗贯中交待很清楚的,

第一,周仓只是想夺回山寨,赵云只是想安身,而周仓拿回山寨也是情理之中,赵云占人山寨,倒是有些理亏,所以赵云没有对他下死手。

第二,按照周仓自己说的,自己输给赵云多次,前后赵云只扎了他三枪。可见,赵云对周仓手下留情,只是想让周仓知难而退。

赵云可没有说过什么看周仓是个好人(对于赵云来说,裴元绍和周仓都是山贼),

周仓也没说什么见到赵云时还有礼有节去讨要(要抢回山寨需要哪门子礼节?),

综合上述:到底只是赵云占了人家山寨,自觉理亏,所以对周仓不肯下死手,只想让他知难而退罢了。


等到关羽、刘备在卧龙山下和赵云重逢,一番交谈下来,来龙去脉弄清楚了,周仓和赵云自然冰释前嫌。

到此为止,最倒霉的人也只有裴元绍了吧,当然,这又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人品不好,死了活该。

周仓后来也不要在卧龙山当山贼了,放一把火烧了山寨,从此打定主意,一辈子跟随关羽了。

【关羽和周仓的影视形象】

当然,周仓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他的忠勇形象随着关羽在民间地位的提升也得到拔高,所以在各地关帝庙中,关羽神像左右必然是周仓、关平二人侍奉。


【某处关帝庙,左边黑脸人物便是周仓。】

甚至在明清时期,山西人修地方志《山西通志》时,也拿演义故事充数,给周仓作传:

周将军仓,平陆人。身长八尺,长壮有姿貌。初为张宝将,后遇关羽于卧牛山,遂相从;于樊城之役,生擒庞德,后守麦城,死之。

笔者觉得,一个演义虚拟人物也能够得到后人如此重视对待,流芳百世,风光无限,周仓真得感谢罗贯中啊!


浔阳咸鱼


大家真的是小看周仓的武功了,周仓其实深藏不露,不但武功精神还忠肝义胆,一日关羽张飞相约喝酒,张飞独自赶到,关羽一见就迫不及待的要开喝,按两人规矩直接将手中兵器往身后一丢,周仓一人一手一把接住,提了就走,转身还给关张二将斟酒陪饮,关张大醉后周仓通宵站立护卫,武艺人品酒品天日可鉴,之后走麦城周仓并未身死,潜逃隐身于江湖,一心惦念为关羽报仇,而对张飞却无好感,心中一直不服: 若不是我周某人敬佩关将军,你张飞算个屁,大家一般的黑,周某未必输了你去....此后周仓潜心修行,后人便是人称: 铁臂阿童木的周侗,教出了卢俊义,史文恭,林冲,岳飞四大名徒,威震武林,岳元帅更是精忠报国,千古留名,大家所不知的是周侗暗中帮助大刀关胜,足见忠心,乃至周家关家后代人才辈出,元曲大家关汉卿,大清名将关天培,民国金嗓子周璇,名医斗士周树人,地理专家周光弟,乃至商业大亨周生生,周大福,可见周仓一族人才辈出,百花齐放,光耀万代.....所以周仓武功绝不在赵云之下,深藏功与名而已.....😁


太阿53


民间传说周仓黑脸,关羽红脸。两人相遇,顿生爱慕,都想让对方为已扛刀,便以比武定输贏,输者为仆,但不准暗箭伤人。两人比武,关羽假装一惊,说有人放冷箭。周仓疑已方人放箭,扭头叱之。关羽乘其不备,一刀背将周打于马下。周不疑关使诈,自认武力不行而成了关的仆人。关怕周省悟,又让周用拳砸土中行走的蚂蚁。周连砸两拳而蚁不死。关用两指将蚁碾碎。夜宿寺,关让周将一张抄经纸扔上房顶,周不能。关却将一叠纸扔上了房。周大惊,欲杀关而摆脱困制,不料横刀时影子暴露了自己的心思。关扭头问周:你想杀我?周大骇:老爷怎么知道?关笑曰:吾有后眼也!从此,周服帖了关羽,乖乖地扛了一辈子刀。


尧山农夫24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明写骁勇善战的赵云三枪都没有刺死周仓,作者绝非无意添笔,那么真实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呢?赵云是怎么想的呢?


其实当时赵云的处境可谓是漂泊无依,用他的原话是“四海飘零,无容身之处”,身怀武功却无施展之地,愤懑之情可见一斑。

巧不巧的是,赵云途经卧牛山时,卧牛山的二当家裴元绍看中了赵云的马,有眼不识泰山地非要来抢。

赵云的武功自然远在裴元绍之上,“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赵云废话不多说,只一枪便取其性命。

武功高强,又杀了山贼头,自然而然得到了那些山贼喽喽的敬畏。由此赵云占据卧牛山,成功找到落脚之地。

其实赵云本意不是当山贼头头,武功加身怎能甘做一介莽夫。他只是暂时屈居卧牛山,寻找等待着心仪的主公(可以说就是刘备)。

因此在周仓愤怒地前来报仇时,赵云是自知理亏的。因为周仓并未事先对赵云做什么不敬之事。

反倒是赵云本来只是出于反击裴元绍,却没想到占领了周仓的卧牛山。


此时,周仓实际上站在了道德的上风,赵云堂堂八尺(据说赵云身长八尺哈)男儿面子上是挂不住的,与周仓动武时也不好使尽全力。

但赵云礼让并不是唯一原因。周仓本身实力就不容小觑。《三国演义》中曾详细描写周仓样貌。形容他身材魁梧,力大无穷。

甚至有专门写周仓生擒庞德的的故事情节。虽然一部分原因是周仓水性非常好,水战对于他来说有很大优势,相反对于庞德却很吃亏。

但庞德好歹是曹魏名将,也曾立功封侯。周仓能够活捉他,那么和赵云对战也不至于三招之内轻易被杀。

书中还写到后来,周仓在关羽手下担当他的左膀右臂。所以说,周仓本身实力不弱。赵云固然武功高强,也不一定回回制胜。而周仓武功不弱,扛赵云三招是非常有可能的。


况且周仓不仅武功过人,还有情有义,略知礼仪,和鲁莽粗俗的裴元绍不同。赵云在和他打斗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也手下留情,大有赞赏之意。

私以为,赵云在此后一直追随刘备。而刘备的人设就是一个忠厚的主公,俗话说气味相投,赵云本性里一定有一点优柔寡断,仁厚的成分。(或者说伪善?)

赵云刚把卧牛山的二当家裴元绍杀了,之后又占领了别人的山寨,谦谦美男子的名声可不能被他自己轻易坏了。

在周仓前来报仇的时候,赵云是没有要杀他的打算的。一来,性格使然;二来,赵云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不能随随便便杀人。

赵云甚至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罕见的完美人物。首先,他身材颀长,英姿雄伟;同时,忠心耿耿,正义凛然。

再加上武功高强,军功卓著。自带光环的人物向来就惹人注目,所以今人仍对他的事迹津津乐道。


赵云当初三枪没有刺死周仓,而周仓后来跟在关羽左右办事,也曾立下不少功劳,甚至成为他的左膀右臂,一起打江山。这可能也是冥冥中自有定数。

因此,罗贯中写赵云三枪都未杀死周仓,追根究底有以下几点:

第一,赵云杀周仓兄弟,占领他的山寨,自知理亏;

第二,周仓自身实力不弱;

第三,赵云对周仓有赏识之意;

第四,赵云有偶像包袱,断不会轻易杀人。

周仓也是幸运,与裴元绍不同,优秀的人自然会有好结果,赵云没有杀他,而他自己后来也遇到了伯乐,即关羽。

在他的手下,建功立业,名流至今。现在关羽祠庙里关羽的两侧也供奉着周仓。


史之策


周仓在演义中,曾经是黄巾军出身,黄巾军凉了之后落草为寇,后来因为仰慕关羽而选择追随他左右,从此成为了关羽的得力助手,一直忠心耿耿,竭尽全力辅助关羽左右直到关公去世。

那么他是怎么跟赵云交的手,有为什么“赵云三枪没有刺死周仓呢?”

先说一下周仓的武艺,生的板肋虬髯,形容甚伟,两臂有千斤之力,乍一看还是挺厉害的,但是大家别忘了,赵云在演义中可是超一流的武将,曾经一个人横扫整个曹营的,周仓要真是很一流武将,那早就被关羽推荐给刘备了,会被刘备赋予更大的任务,所以说这么客观分析,他打不过赵云不说,甚至还有会被赵云秒杀的可能。赵云三枪没扎死他,不是赵云没这个能力,而是赵云没这个想让他死的心。


赵云是怎么跟周仓“干上的”?

当时赵云的旧主公孙瓒死了,此时的赵云如同没了根的草,孤独地流落在了江湖,就在赵云突然想起了刘备,想要跟随他,他于是就想先占个山寨,然后再打听下刘备的消息,正好他面前有个卧牛山。

那卧牛山寨主裴元绍自然就不能就这么看着,领着一帮小喽啰挑衅赵云不说,还要盗赵云的马,赵云当然不能忍,一枪扎死了裴元绍。

周仓听到裴元绍这么死了之后,要回到卧牛山找赵云算账,给兄弟报仇,于是他和赵云就这么干上的,才有了赵云扎了他三枪没扎死他这一幕。这明显是赵云不想让周仓死。


那为什么裴元绍赵云就把他一枪毙命了呢?

其实裴元绍素质很差,风评不好,偷赵云马什么的都是小问题,赵云虽然武艺高强,但并不是嗜杀成性,如果不涉及到生死存亡,他不会大开杀戒的,也不会小心眼到因为裴元绍没有素质就杀死他。杀裴元绍实属赵云无奈之举,因为赵云要占个山寨立足,但是一个人不杀,山寨还拿不下来,所以只能杀裴元绍了,要不然难以服众。

至于周仓,他是后到山寨找赵云算账的,那个时候山寨已经是赵云的了,这个时候赵云的目的达到了,杀人也就没必要了。

有的人说,赵云看上了周仓忠心耿耿,忠勇不二这一气质,然后故意不杀他,只是打败他,我想说,那可是赵云第一次见到周仓,周仓此时的心情就是给兄弟报仇的,周仓怎么可能知道他面对的是赵云,还是关羽的兄弟,上哪去表现出什么忠义之情?


不过赵云欣赏他的武艺倒是不假,虽然说功力跟赵云比还是相差挺远,可是赵云还是有种惜英雄之情。所以说最后赵云只是想让周仓服他,扎了他三枪,枪枪不中要害,要知道,赵云此生但凡跟任何一个人交手,多半都是秒杀对方,剩下的交手也都没超过三十个回合,赵云明显是给周仓放水了,给他机会重新好好做个人。

最重要的是,周仓无论如何都不能死,作为关羽的忠实粉丝得力干将,他毕竟有主角光环在身,没错他是罗贯中在演义中虚构出来的人物,周仓要是那么早就领盒饭了,谁后半辈子给关羽捧刀?


刀还怪沉的八十二斤,谁后半辈子帮着关羽立下赫赫战功?一个虚构的人物都能刻画地如此入木三分,后世建立关公祠堂的时候,旁边还建立了周仓捧刀的雕像,老罗真的很厉害。


策神历史


赵云没有杀掉周仓,而是刺了他三枪,并不是因为周仓武力太高,赵云杀不了他,而是因为周仓是一个忠义的性情中人,赵云对他惺惺相惜,不忍心杀掉他。二来赵云夺了他的卧牛山,也不好意思去下狠手。

周仓原为黄巾军张宝手下的一员大将,传说他两臂有千斤之力,武力高强,黄巾军被灭之后,他和裴元绍二人占据卧牛山当上了土匪。不过周仓和裴元绍不同,裴元绍就是一个土匪小人,周仓却是特别崇拜关羽,想要追随关羽征战,二人相差几万里。

赵云面对裴元绍的时候,不过是独身一人,裴元绍却是带了一大批土匪想要打劫赵云,可是裴元绍哪里知道赵云的身手,还以为赵云不过是一个小白。结果呢,赵云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使出了百分之百的实力,裴元绍怎么可能是他的对手。最后裴袁绍被杀,他的手下被赵云收编,赵云趁机占据了卧牛山。







周仓和裴元绍不同,他和赵云对峙的时候并没有口出狂言,而是礼貌相待;而且他只不过是想要回自己的手下,并没有伤害赵云的意思。赵云通过和裴元绍对阵就猜出了周仓的武力,再加上他认为周仓忠义,所以就没有下狠手,而是手下留情,刺了周仓三枪。

周仓本来被关羽给收服,所以就去找关羽求救。结果刘备和关羽赶来卧牛山的时候刚好和赵云碰了面,赵云一眼认出了刘备,发现双方是自家人,于是一笑泯恩仇,大家都一起跟随刘备打江山去了。


不过赵云其实是被史书低估的人物,他的实力俨然不止史书中讲的那般,真正的“常胜将军”是一位有勇有谋、忠勇兼备、见识高远、品行无瑕的完美英雄。

打字不易,感谢您的观看。如果感觉本人写的还不错的话,轻轻点一下关注。如果有什么意见,大家可以多多评论,我们一起来讨论问题。谢谢!


历史清单


“五虎上将”之一赵云赵子龙武艺超群。他的“七探蛇盘枪”更是使得出神入化。那么他在与周苍对战时,为什么三次都没有刺死周苍呢?其中必有原因。

赵云和周苍为何时而对战。

当时那个时候,赵云还没有遇上刘备,所以基本上是四海飘零,可谓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刚好有一次途经卧牛山。这山上有一股人马,其中的二当家裴元绍看中赵云的马后,想要去抢夺,真乃不知天高地厚。而赵云也不与他多废话,只一枪便取了裴元绍的性命。赵云也因此顺势做了卧牛山的贼头。



从外面赶回来的周苍,得知自家的山上头被占,于是找赵云报仇。其实周苍原是一名黄巾军的将领,也是武功非凡,且身材魁梧,力大无穷。黄巾军散了以后,才来到卧牛山的。几个回合之后,赵云只是把周苍杀成重伤,并没有刺死周苍,因为:


第一,赵云杀了周苍的兄弟裴元绍,占领了卧牛山寨,心里感觉于理有些亏欠周苍。

第二,周苍虽说敌不过赵云,但也是非等闲之辈。

第三,赵云惯有爱惜将才之心。周苍不但武功高强,且为人正直,因此赵云对他有所赏识。

所以周苍是因为自身优秀而幸运地遇上品德好的赵云,而没有被赵云刺杀致死。

期待您的关注!请赐评。


史里淘声


赵云枪刺周仓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之中,当时关羽于古城见到了失散的张飞,于是命孙乾前去袁绍处支回刘备前来古城相见。

而此时关羽为了囤积力量助刘备东山再起,于是命先前于路上收服的黄巾贼周仓回到老巢卧牛山裴元绍处去会聚人马。

关羽在迎接到刘备后,众人就一起去卧牛山找周仓了,但在路上却碰到已经受到重伤的周仓,关羽一行人从周仓处得知卧牛山已经被一个雄壮的大汉给占了,这个大汉就是题主说的赵云了,赵云先是一枪给刺死了裴元绍,然后将其他人全部招降了,占了山头。周仓气不过,于是与赵云单挑,结果在打斗中吃了亏,身中三枪逃跑了。

赵云居然能够一枪放倒了裴元绍,为何三枪都杀不死周仓呢?

这里面就有赵云的心计在里面了。赵云到了牛头山一枪刺死裴元绍就是为了给山贼们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实力,然后心甘情愿的屈服,果然赵云这招狠手达到了他想要的效果,山贼们大多数都不敢反抗,选择了投降,服从赵云做老大。

而周仓找赵云单挑时,众人都已经拜服、投降了,赵云已经达到了要的效果了,也就不需要再杀周仓了,而是给他点教训就行了,于是在打斗中没有像打裴元绍那样打周仓的要害之处,只刺了他三枪不是太紧要的地方。



而且裴元绍是属于自己作死的那种人,是他犯错在先。原文中刘备后来得知占领卧牛山的是赵云后,问赵云因何故在这,赵云答道:“离了公孙瓒后四处漂泊,行至此地,不料想适遇裴元绍下卧牛山来想抢我马,我因此将其杀了,同时也借卧牛山安身。”

所以赵云杀死裴元绍。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裴元绍想抢自己的马,裴元绍惹怒了自己,所以赵云也不必手下留情,直接将其杀了。而周仓不同,周仓并没有招惹自己,而且抢的山头还是人家周仓的,赵云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的,于是也不愿意伤害周仓。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了剧情的衔接,周仓不能死。周仓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他是关羽的得力助手,大半生都跟随关羽左右,关羽的青龙刀就是他提的,他死了有些剧情就无法显现出来,至少衬托关羽的那部分剧情是无法显现出来。

其实周仓这个人物只是演义中虚构的人物,实际上并不存在,但他却成为了关帝庙中的一个贴身侍卫,一个被后世尊称为“周大将军”的人,这还得多亏演义作者罗贯中的刻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