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23%美國人工資存不下一分錢,你是如何看待呢?

小車說理財


國情不同,社會保障完善程度不同,23%的美國人工資存不下錢很正常,可以理解。


2019年3月份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失業率創最近50年內新低,低至3.8%,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僅有19.6萬人。

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充分的就業率,這是美國的基本國情。我們更需要知道的是,一位美國普通工人六七年不吃不喝就能買下一棟房子,一個人在吃飯上只需花費400美元一個月。


高收入,低物價,低房價,社會福利較好,這樣的國家自然就不需要保持高儲蓄率。正因為不用擔心明天會失業,不用擔心買不起房、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學、結不起婚、養不起老,自然就能夠活在當下,更充分的享受生活。


23%的美國人工資存不下錢,償還信用卡及助學貸款是主要原因,畢竟美國人上大學很多都是依靠貸款而不是家庭資助。


相比之下更可怕的是我們的年輕人讀大學基本完全靠父母資助,買房的首付也要靠家庭資助,甚至剛參加工作的一兩年時間內也要父母不斷接濟才能活下去。如果把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30歲以下的年輕人不要說有存款了,個個都是負翁,個個都還不清債務。


高儲蓄率並不值得炫耀,之所以儲蓄,是對未來缺乏信心,是對未知風險的防範,是對將來必不可少的大額花費提前存錢應對。


央行的數據顯示我們的90後們人均負債12萬元,相當於人均兩年多的工資。實際上,如果購房沒有家庭資助,35歲之前能夠存下首付買得起房的人都寥寥無幾。


美國人租房平均價格只有1100美元左右,如果購房的話每月還房貸也差不多這個金額。大學生畢業五年後就能完全靠自己買得起房,還得是面積200平米精裝修的那種。不討論別的,僅此一項,就能讓億萬地球人羨慕不已。


美國人存不下錢這個問題真的無足輕重。在漫漫長夜裡,我們應該認真思考:我們為什麼如此勤勞,996都買不起房,到底哪裡錯了?消費型社會的形成還很遙遠,畢竟未來還有那麼多地方要花錢,還是大錢。未富先老,未老先衰,我們多數人都在負重前行。


財智成功


美國人不存錢一方面是由於消費理念導致的,另一方面,由於完善的社保體系,美國人也不需要存錢,甚至相當一部分美國人生活靠信用卡維持。


美國人敢消費,主要是因為社保體系完善,美國有醫療保險,社會救濟,即使混不下去了,也能保證餓不死。

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了修建邊境牆,想要國會撥款,但是國會遲遲不批准,特朗普一怒之下宣佈關閉政府,這讓聯邦政府的公務員生活立刻陷入困境,由於沒有存錢的習慣,所以只能到街上領取救濟,以此維持生活。

美國每年在養老金、醫療保健和教育等方面投入巨資,其中單項支出最大的是醫療保健,總額1.6萬億美元,而美國只有3.27億人,平均美國人可以分到5000多美元的醫療保障費用,對於普通人來說基本上夠用了。

完善的社會福利待遇使得存錢沒有太大必要,所以美國人基本上拿到工資就用來消費,不存錢。

美國建國之後很少遇到大的災害,因此也沒有養成存錢以備不時之需的習慣,相反,美國人追求生活品質,只要有機會,都會把錢拿來消費,提升生活質量。



美國政府也有意引導消費,美國經濟學家把那些在經濟困難時期上街消費的婦女稱為愛國者,因為消費增長可以促進經濟流通,加快經濟增長,如果一個社會誰都不消費,失去了活力,經濟也就隨之衰退。


如果一個社會人們能夠放心的進行消費,說明已經沒有後顧之憂了,美國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做到了,美國人月光族,所以消費能力極強,也促進了美國的經濟增長,作為高度發達的國家,人均GDP將近6萬美元,仍然能夠保持5%以上的經濟增長速度,這是很不容易的。


視野新觀


這是美國的愚民政策,這是美國政客的統治方法!美國政府一開始的設計就在“消費觀念”上,美國的政府從小給美國公民灌輸他們的“消費主義”,灌輸他們的“即時享樂主義”,就導致美國公民手裡面永遠沒有錢,沒有錢他們才會努力賺錢,最終成為金錢的奴隸,而控制金錢的就是美國政府和財團,美國公民就會乖乖替他們服務!

美國政府為什麼會這樣做呢?你想一下,當你沒錢的時候,再苦再累的活你都願意幹,只要能夠養家餬口你都願意幹,而且還沒有任何怨言,!當你開始變得有錢了,請問你還會滿足於微薄的收益嗎?你還會願意幹最苦最累的活嗎?你還甘心替別人打工嗎?肯定不會,因為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你也不甘平庸!

美國政府之所以套掏空美國公民的錢,就是讓美國公民不斷的賺錢,除了賺錢,就是花錢,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成為金錢的奴隸,美國人才沒有多餘的心思去考慮他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才不會給美國政府添麻煩,所以說這種觀念是美國政府的愚民政策一點也不為過!

說到這個的時候,有人會不同意我這個觀點的,他會說美國人不需要錢,看病、失業都有保障,我覺得這個觀點在和平年代是正確的,但是在戰爭年代是大錯特錯,美國政府如果因為戰爭自顧不暇,還能奢望美國政府有失業補貼,還奢望得到美國政府更多的保障嗎?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不要自欺欺人,沒有一點危機意識,自己的命掌握在自己手裡才是最重要的,晴帶雨傘飽備乾糧才是硬道理!

所以,美國人都活在猶太人財團設下的局裡,說到底是猶太人的手段太高明,不但在思想上俘虜美國人,還利用衣食住行來讓美國人成為俘虜!


老鱷魚觀天下


吃瓜群眾在圍觀其它國家已經發生或者正在發生的事情的時候,往往會將心比心,其實這樣做未免能夠切入問題的要害,因為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們,思維模式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23%的美國人存不下一分錢,這是不是事實呢?彆著急看答案,耐住性子看完就知道了。

首先,美國社會是一個鼓勵超前消費,寅吃卯糧,今天花明天的錢,舉債過日子的社會。從美國聯邦政府天文數字的國債到一般美國人的信用卡消費額度,雙雙都是世界第一。

2007年美國的“次貸危機”不就是鼓勵超前消費忽悠根本就沒有還款能力的美國人買房而引起的嗎?不僅如此,投機商還將這些貸款衍生出金融產品上市流通。一旦哪一個環節的鏈條斷裂,整個金融體系就面臨崩潰。

第二,互相攀比之風導致了美國人超前消費。美國人在“黃金時代”(上個世紀初),美國開始崛起的時候就流行著一句俗語“catch up with the johnsons” (趕上潮流)。

無論有沒有能力,都要向隔壁鄰居看齊——人家置辦了高檔車,他也要買;人家的孩子上了常青藤,他的孩子沒有去就沒有面子。這樣的後果只能是打腫臉充胖子。

第三,美國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完善,一般人也完全沒有存款的必要。吃瓜群眾都知道美國有個美聯儲,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美國的存款利率遠遠低於其它國家的水平。

美國各種各樣的救濟金、保障機構、社會團體、慈善機構等等共同為失業人群提供基本生活之需。換句話說,即使丟了工作,也不至於露宿街頭或者餓殍遍野。

反之,只要有一份工作,所有的貸款都可以慢慢還上。因為美國還有一個“最低工資法”——一小時不得低於12——16美元(根據不同地區或者城市)。

第五,美國嚴苛的繼承法。美國工人不存錢,美國的富人同樣也很少存錢——美國有五花八門的各種基金會,有的用於公益活動,有的用於科研,有的用於干涉別國政府。

微軟的比爾蓋茨、股票大鱷巴菲特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回饋社會一方面是他們的主觀願望,另外,高額的遺產稅也迫使美國的富人不存錢。


閒看秋風999


存不存錢和哪裡的人沒關係,而是和社會保障有很大關係,社會保障又建立在國家制度方面,國家制度層面在生存和生活保障方面設計有所欠缺的話,人們就會擔心自己日後的生活,會不停的存錢來作保障。

如果一個國家在生存和生活保障方面設計比較合理,能夠覆蓋所有人,那麼這個國家的人們都不希望存錢,都非常清楚,由於通貨膨脹的存在,存錢是最不划算的一件事,利息收入遠跟不上物價增長的部分。

因此,不論是美國還是中國,不論美國人還是中國人,都會衡量得失,而不是一根筋的去做對自己不利的事情。


用戶72536679345


那為什麼領導們還要把子女小蜜財產往美國送呢?


裝貓變虎


多好的國家啊。不用存錢,還那麼多人嚮往!


敗壞的人


不存錢說明無後顧之憂!這也值的黑!


天命所歸A0607


或者可能是社會保障到位,無後顧之憂。花唄!存錢來幹啥子?


用戶7861320636464


社會福利體系相對健全,可以保證基本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