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只见过郭靖一次,为何在100岁的时候说不如郭靖?

dt198125


首先,我的看法是,这可能不过是张三丰对前辈的尊敬而产生了一点点谦虚,其次,如果是100岁的张三丰和正值壮年的郭靖打,可能是不如的,毕竟拳怕少壮,所以同年龄打,确实是不如郭靖的

当年传得《九阳真经》的三位,悟性各有不同,根柢也大有差异。武功是无色大师最高;郭女侠是郭大侠和黄帮主之女,所学最博;恩师当时武功全无根基,但侍奉觉远祖师最久,自幼便得传授,可说传承最多。是以少林、峨嵋、武当三派,一个得其‘高’,一个得其‘博’,一个得其‘纯’。三派武功各有所长,但也可说各有所短。

以上是书中原文

郭靖类似无色,早年出身野路子,后来拜入名门正派,习得玄门正宗内功,又得旷世奇经,可谓际遇非凡,又深自苦修,武功大成之时当世几无敌手,武功不可谓不高,然而并无开创之能,只是在现有体系内做到最好

杨过颇类郭襄,少时所学驳杂不堪,虽有应变之能,功力到底还浅,遇到硬手还是不敌,但青年后苦练内功,将所学各门武功融会贯通,卓然而成大家,到底只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原有体系更多继承而少有改变

张三丰还是张三丰——你大爷还是你大爷,不管怎么算,张三丰都是金书体系的中华武林第一人,无论武功武学武理都是最高层次,所立之武当派,千年之下只输少林半筹,所传之太极拳剑,更是当世无双

综上所述,武功当以郭靖最高,武学则以杨过最博,武理首推张三丰,如果郭杨也能活到百岁,三人论武之时,郭靖威压全场,杨过不落下风,张三丰立于不败之地,最终大概要千招之外才有结果,能胜者不过一招半式之差


飞天夜航船


在《神雕侠侣》的书末,杨过、郭靖一行人正在第三次华山论剑。觉远大师带着当时还是张君宝的张三丰正在追赶尹克西和潇湘子。在这儿郭靖与张三丰算是见过了一面,实质上并无交流。而在《倚天屠龙记》当中,便没有再记载张三丰与郭靖有过接触了。

但是在《倚天屠龙记》当中,张三丰并没有说自己不如郭靖。百岁宴的时候江湖各大派上武当逼问张翠山关于谢逊的消息,逼死了张翠山和殷素素夫妇,张无忌中玄冥神掌。这段情节当中并没有提到关于郭靖的消息。倒是在张无忌回归,赵敏带人来武当的时候有这么一段情节。因为张三丰被刚相偷袭受伤,张无忌前来帮张三丰疗伤:

张三丰于刹那之间,只觉掌心中传来这股力道雄强无比,虽然远不及自己内力的精纯醇正,但泊泊然、绵绵然,直是无止无歇、无穷无尽,一惊之下,定睛往张无忌脸上瞧去,只见他目光中不露光华,却隐隐然有一层温润晶莹之意,显得内功已到绝顶之境,生平所遇人物,只有本师觉远大师、大侠郭靖等寥寥数人,才有这等修为,至于当世高人,除了自己之外,实想不起再有第二人能臻此境界。

张三丰还不知道张无忌的身份,他只感觉整个人的内力非常的深厚,已经达到了绝顶之境。曾经见到过的人,只有自己的师父觉远,大侠郭靖等人有此境界。而现在还在世的高手,除了自己,不见得还有其他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张三丰的内功境界至少是在觉远、郭靖这个层次,甚至于在这个层次之上,并无不如的说法。

反倒是在之前俞莲舟说过的一段话:

正是。我恩师当年曾与郭大侠夫妇在华山绝顶有一面之缘,每当提起他两位为国为民的仁风侠骨,常说我等学武之人,终身当以郭大侠夫妇为榜样。

这段话表达了张三丰对于郭靖夫妇是非常的敬仰的(当然,可能也有一点郭襄的因素在里面)。张三丰若认为不如的话也是对于郭靖的狭义精神自愧不如。之前我也做过分析,张三丰说他在少林寺一别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郭襄。这个说明了一件事情,郭靖和黄蓉死守襄阳城,郭襄作为他们的女儿肯定是回到了襄阳城的,或许在城破的时候带着倚天剑走了。但是如果张三丰也去帮忙镇守过襄阳城的话是不可能再也没见过郭襄的。所以张三丰定然是没有去过,无论是因为是在闭关突破或者其他什么原因,作为一个暗恋郭襄的人,对于他父母的死没有去帮任何的忙,张三丰的内心多多少少的有愧的,也会认为自己狭义不过郭靖夫妇。


悠然岁月


武功精纯和内力深厚,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关于这一点,在《倚天屠龙记》里描述的十分暧昧,这两个到底孰重孰轻呢。

看看题目里说张三丰说自己不如郭靖,这个说法是在哪里出现的呢。其实这个说法并不是张三丰亲口说的,而是张无忌为了讨好周芷若转述的说辞。当时在荒郊野岛上,周芷若给众人下药盗取倚天剑屠龙刀嫁祸给赵敏,并取出来九阴真经进行修炼。张无忌本来对赵敏更倾心,此时只能转而对周芷若更喜欢。可是周芷若是多么敏感精细的性格,她始终可以感觉出张无忌不是全心全意的爱她,因此故意耍性子逼张无忌哄她。张无忌心里确实还想着赵敏,心里有愧,因此嘴上各种讨好周芷若。张无忌给周芷若运功疗伤时发现周芷若体内有股内力非同小可,他还以为是峨眉派武功,全然没想到是九阴真经。后来给周芷若解释武功时有了如下的说辞:

看看吧,张无忌为了讨好自己的女人,连自己的太师父都搬出来说嘴。其实他也只是听过张三丰说起过当年郭靖的武功,张三丰一代宗师,成名几十年,早已经没有了自吹自擂的必要,他如此述说前辈高人的武功,其实是大有寂寞之感,天下英雄谁敌手啊,当世已经无人可以与他比肩,只能追忆故人。

金庸武侠一个显著特质就是主人公奇遇加上得遇高人,可是几乎没有一个主角可以像张三丰那样一股脑的遇到那么多当世最厉害的人物。首先张三丰小时候跟的觉远大师就是顶尖高手,只不过他自己不自知罢了,后来一下子遇到了杨过郭靖黄蓉黄药师一灯大师周伯通等当世最顶尖的高手,这些人物寻常江湖人士一辈子可能都见不到一个。张三丰不仅见到了,还跟人家有交流,甚至直接接受了杨过的指点,这等机缘,难怪他会成为金庸笔下第一大宗师。张三丰后来就以觉远传下的部分九阳神功做根基,自己钻研,开创了武当一派,新创了不下几十种上乘功法,他个人研发的纯阳无极功也修炼到了极高的境界。

后来当他百岁开外被人偷袭,张无忌暗中传功给他,他有了这么一段反应:


这是张三丰自己对张无忌和觉远、郭靖等人的评价,对于张无忌的功力,他认为是十分深厚,但远不及自己叫精纯醇正。要知道张无忌是真正修炼到九阳神功大圆满之人,张无忌二十出头内力已经几乎天下无敌全依赖九阳神功大圆满,他如果没有另外的奇遇,不修炼其他绝世武功,那可以说他的内功已经就达到顶峰了,就算以后年龄见长,内力也不会增加太多,因为九阳神功已经被他练到头了。但即使这样,张三丰仍觉得他远不如自己精纯,但跟当年郭靖、觉远应该是不相上下。

想想看当年郭靖身兼全真教内功和九阴真经,内力修炼的确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张三丰见到郭靖时,其实在场的几个人功力应该与郭靖相差不大。不过呢,后面杨过马上隐居了,周伯通等人已经百岁左右,也不会在江湖上游走,只有郭靖,依然镇守襄阳,活跃在大家的视野中。自然而然的,张三丰对郭靖印象最为深刻。如果根据一些时间线来看,张三丰第一次遇见郭靖是在蒙古大汗蒙哥死后不久,过了十四年后襄阳失守,郭靖战死襄阳。这期间,张三丰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己参悟武学,待张三丰自学成才有所成就时,郭靖可能已经殉国,不管怎样,郭靖为国为民的事迹广为流传,这是张三丰特别钦佩的,自然提起他来格外谦让尊重了。


但如果单论武学成就,尽管张三丰十分自谦,认为自己再强也不过郭靖水准。实际上张三丰的武学成就和修为要远高于其他人,他一个人创立了武当派,几十种武功绝学,凭借一己之力可以跟少林寺分庭抗礼,而且他还特别长寿,而武当功夫特点就是绵绵不绝永无止境,所以说他是老神仙都不为过。而郭靖武功虽高但都是前人流传下来的,而且他志不在此,后半生主要是镇守城池领兵打仗,他最后的武学修为不如张三丰也毫不稀奇。


一览众河小


张三丰100岁时郭靖已经死了有80多年了。

张三丰还是小时候十多岁时跟随师傅觉远在华山跟郭靖见了一面。那时的张三丰叫张君宝,虽说有一身浑厚的内功,可对武功招式一窍不通。或许在见到郭靖之前他都没听说过郭靖的名字,根本不知道郭靖到底是何方神圣。

那么为什么他在100岁时说自己不如郭靖呢?

第一,张三丰是真心佩服郭靖。自从见到郭靖后张三丰知道了郭靖很多了不起的英雄事迹。特别是率领江湖豪杰和黎明百姓固守襄阳城。虽说张三丰说这话时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他说这话的意思不全是武功,而是郭靖为国为民的侠义。

第二,这是对前辈的尊敬。郭靖比张三丰应该大了40岁左右。张三丰比郭襄小3岁,郭襄比郭芙小18岁左右。郭靖20多岁跟黄蓉结婚。由此推算张三丰见到郭靖时郭靖应该有50多岁了。况且郭靖作为一代大侠得到了江湖侠士及黎明百姓一致的尊敬与拥戴,张三丰亦不例外。

第三,张三丰谦虚。张三丰100岁时武功已臻化境,放眼江湖已无对手,并且手创了武当派,已是名满江湖的名门大派。张三丰的性格本身就是不骄不躁,不锋芒毕露,颇有谦谦君子之风。

第四,张三丰见到郭靖时是个不喑世事的小孩。在小孩的世界里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见到郭靖知道他的英雄事迹后惊为天人。郭靖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变得无比的高大。这种感觉一直保持到了他100岁时。


歪弹情


这话是张无忌说的,细细分析张无忌这段话有问题,也只能用来哄哄小姑娘。



张无忌道:“你天性淳厚,武功的招数上虽然所学不多,但内功的根基已扎得极佳。我太师父言道,武学钻研到后来,成就大小往往和各人资质有关,而且未必聪明颖悟的便一定能学到最高境界。据说贵派创派祖师郭女侠的父亲郭靖大侠,资质便十分鲁钝,可是他武功修为震烁古今,太师父说,他自己或者尚未能达到郭大侠当年的功力。你峨嵋派内功的法门似乎尚在武当派之上,依我瞧啊,你将来的成就当可超过尊师灭绝师太。”《倚天屠龙记》

总结这段话,张无忌表达了三个意思,第一就是你内力基础牢固。第二就是郭靖武功高于张三丰,峨嵋派武功高于武当派。第三就是,你武功将来必定大成,成为绝顶高手。

这段话能明显看出张无忌讨好周芷若,这里面张无忌的话有两点问题。

其一,关于武学修为与个人资质关系的矛盾。

张无忌转述张三丰的话,认为资质鲁钝之人,靠着勤学苦练,武功也能达到绝顶之境,并且举了郭靖的例子。



关于这个问题,灭绝师太也有自己的看法。

灭绝师太是峨嵋派掌门人,峨嵋派武学创始人郭襄对全真教,古墓派,北丐,桃花岛等诸多上乘武学皆有所窥,后来郭襄又学到部分《九阳真经》,可以说峨嵋派的武学极其博大精深。

(灭绝师太)师父微微一笑,道:“她们成就有限,到了现下境界,已难再有多大进展,那是天资所关,非人力所能强求。武功要真正到第一流境界,不是靠勤修苦练,而是凭聪明才智,凭天生的颖悟,那是有生俱来的天赋。”—《倚天屠龙记》。

灭绝是武林一流高手,武学修为不凡。张三丰更是震古烁今的武林一代宗师,两人却对武学修为和个人资质间的关系,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一个人认为资质鲁钝,靠着勤修苦练,武功能达到绝顶之境,一个认为武功达到绝顶之境靠的是天赋,颖悟不够的人是达不到绝顶之境。

两个武学修为一代高人,观点竟然截然相反,令人怀疑。



其二,峨嵋派的内功心法在武当派之上?

峨嵋派的创始人郭襄固然武功极博,对天下各种上乘武学都有所了解。郭襄天赋极高,是武林中罕见的武学奇才。

武当派的武学基础和峨嵋派的武学基础都来自部分《九阳真经》。郭襄为情所困,去世较早,而张三丰以百年高龄,领悟参透,开创了以柔克刚,以虚击实,以慢打快,阴阳互济为武学原理的武当派武功。张三丰的武功达到了出神入化,随心所欲,不所不能的境界。

张三丰开创辉映千古武当派,与少林双峰对峙,成为武林的泰山北斗。

无论在《倚天屠龙记》中还是其它武侠小说中,武当派的内功心法毫无疑问高于峨嵋派。

张无忌这段话明显靠不住,这段话里张无忌抬高了峨嵋派的武功,高估了郭靖(和峨嵋派渊源深)的武功,因而得出周芷若的武功将来不可限量的结论,主要目的就是讨好周芷若。



郭靖身兼东邪北丐,全真教的上乘武学,多年潜心修炼《九阴真经》,其武功已达绝顶之境。

张三丰跟郭靖仅仅有一面之缘,而且其时年龄尚小,武功薄弱。张三丰对郭靖武功的了解应该是“耳闻者多,目睹者少”!

其实开创一派武学的张三丰武功高于郭靖,出于对郭靖的敬仰,张三丰很可能高估了郭靖的武功。

“元人残暴,多害百姓,当今天下英雄并起,正为了驱除胡努,还我河山。凡我炎黄子孙,无不存着个驱除鞑子之心……老道虽是方外之人,却也知大义所在。”—《倚天屠龙记》。

南宋末年,蒙古人侵我疆土,杀我同胞,武林人士人人痛恨元人残暴,大侠郭靖带领英雄豪杰奋不顾身,多年死守襄阳,与襄阳城共存亡。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郭靖当之无愧!

后来,蒙古势大,襄阳城破,郭靖大侠夫妇殉难,蒙古人建立了元朝。武林英雄豪杰纷纷誓言反抗暴元,但是“雷声大,雨点小”,抗元形势陷入低潮。

郭靖用实际行动,奋不顾身的爱国爱民之举感染了张三丰,以至张三丰教导弟子以郭靖黄蓉夫妇的仁风侠骨为榜样。

总而言之,郭靖伟大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张三丰,以至于张三丰高估了郭靖的武功。



综上所述,张无忌为了讨好周芷若,所说的话有有水分,高估了郭靖的武功,抬高了峨嵋派。或许张三丰认为郭靖武功高于自己,其实也是被郭靖伟大人格所感染,高估了郭靖。

张三丰武功高于郭靖。

个人观点,欢迎讨论,不喜勿喷!


我是一个小书虫


看过原著,昆仑三圣何足道去少林寺传消息时与少林高手加上西域少林的人动手,最后是张君宝解决危机,而且借何足道说他的内功比潘天耕三人强,这三人已经七十多岁了,也是西域少林的高手,且和达摩堂首座功夫也不相上下。张三丰那时候才十几岁,这就证明九阳真经多厉害了。

张三丰这么说是对郭靖的尊敬,主要提现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上。还有,第一次见郭靖时还小,不懂罢了。就像张翠山见了谢逊一样,觉得除了张三丰没人能治的了他。那只是张翠山见识境界太少的缘故。张无忌武功大成后,杨逍等人说张真人才称得上“深不可测”四个字。境界越高的人越觉得与张三丰差距越大。


莫庫什勒


其实张三丰没有说过自己不如郭靖,张三丰当时见到张无忌显示内功,说张无忌的内功非常深厚,只有当年的一灯大师,大侠郭靖,神雕侠杨过可以比肩。关键是张三丰最后一句话,他说在世的人之中,有张无忌这么深厚内功的,也只有自己一个人了。可见张三丰对自己的实力还是有自信的。

而且,张三丰还说,由于自己保住了童子之身,是个百岁老处男,内功比张无忌更加精纯醇正。因为张三丰修炼的不仅有佛家的九阳功,还有自己悟道以后修炼的道家正宗内功,阴阳相济,所以精纯醇正。

自从神雕五绝老的老,死的死,归隐的归隐,张三丰居然称雄武林八十年之久,是毫无疑问的天下第一,就算神雕四绝,也都是半斤八两,各擅胜场,谁也不敢说自己天下第一,然而张三丰天纵奇才,就是在江湖上横行了八十年,这恐怖的实力恐怕早已经超过神雕五绝了了。

在金庸武侠里,明确提到张三丰见过郭靖一次,就是在神雕末尾,觉远大师和少年张三丰追赶偷了经书的潇湘子和尹克西到华山,此时神雕的后五绝一帮人正在祭拜已经去世的北丐洪七公和西毒欧阳锋。

杨过仗义相救,教了少年张三丰几招拳法,当时郭靖等人都在场,虽然少年张君宝并不一定认得那就是郭靖。这时候杨过看到觉远的内功实力,心里也觉得,当时只有郭靖和一灯大师可以跟他相比。当然杨过自己的内功或许差他们一点,毕竟一灯大师有先天功,郭靖有全真道家正宗内功和九阴总纲内功。

这次之后,就是郭襄去找杨过,去了少林寺打听消息,碰到何足道去少林送信,少年张君宝和觉远帮助少林抵抗了何足道,当觉远显示出他的高深内功时,郭襄心里也想,只有他爹大侠郭靖,才有觉远那般深厚的实力,从此也可以看出,郭靖的内功至少也已经达到了全本九阳的实力,毕竟正宗道家内功也很厉害,不比佛家的内功差。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张三丰是怎么看自己跟郭靖的实力的。

当时“张三丰于刹那之间,只觉掌心中传来的这股力道雄强无比,虽因自己练功数十载,积力深厚,来力尚不及自己内力的精纯醇正,但汩汩然、绵绵然,其势无止无歇、无穷无尽。”

从此可以看出,张三丰认为,张无忌的全本九阳雄强无比,无穷无尽,但是,来力尚不及自己内力的精纯醇正。也就是说,张三丰认为,张无忌的内功在质量上还是不如自己,而且自己还是近百年的内功,恐怕厚度也不比张无忌差。

接着张三丰就提到了郭靖,他说,生平所遇人物,只本师觉远大师、大侠郭靖、神雕侠杨过等寥寥数人,才有这等修为,至于当世高人,除自己之外,实想不起再有第二人能达此境界。

他这句话其实应该分两层来看,第一,张无忌的内功已经达到郭靖的修为了,第二,张三丰认为自己的内功比张无忌更精纯,那么自己的内功显然也胜过郭靖了。

可是,张三丰只见过郭靖一面,为什么就能看出郭靖的内功有多厉害呢?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也好回答,我们中国的文学艺术都喜欢留白,就是给读者自己想象的空间。

虽然金庸先生只写了少年张三丰见到郭靖一次,可是张三丰毕竟纵横江湖八十年,在这八十年间,未始没见过郭靖或者同等级别的高手,如果他见过,甚至交过手,那么他很显然也就知道了郭靖的真实实力。金庸先生没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可以这么想。


西堤君


张三丰虽然学究天人,在倚天屠龙记里,是一哥,但是他也不过只是练了三分之的九阳真经。

九阳真经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可以和内功之王的易筋经打个平手的。

金庸特别要在小说里,点到这个梗,意思其实很明白了,九阳真经,相比易筋经,还是要差那么点点的。

那么,当杨过看到觉远的神功时,杨过就说,觉远的内功,只有郭靖能比。杨过这是自谦,他没有和郭靖比过,到底谁厉害,都不一定。

“这人的轻功,未必在龙儿和我之上,但手上拉了一个少年,在这陡山峭壁之间,居然健步如飞,内力之深厚,竟可和一灯大师、郭伯伯相匹敌。”《神雕侠侣》

从理论上来看,郭靖内力是第一的,但打架的技术不行,也就是招数上不行,因此三次华山论剑,公认第一,是内外兼修的周伯通。杨过的综合实力,可以排到第二第三的位置,郭靖肯定要排到倒数了。郭靖打架,真实战斗力会大打折扣,不会超过八成。

觉远大师,苦练一生九阳真经的全本,武功也不过和郭靖内力一个水平,张三丰修为百年,不过也就三分之一的九阳真经。

即使张三丰天赋异禀,其内力修为,也达不到觉远的水平的。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一灯大师可以凭借强悍内力,隔空点穴,张三丰却不行。一灯大师和郭靖差不多。

还有一点,可以参考,那就是玄冥二老当年给小张无忌打伤,用的是寒冰掌,张三丰内力虽然深厚,但也只能帮他的小徒孙保命,不能治愈。小张无忌最后治愈这个病的,还是在昆仑山掉入山谷后,修炼九阳神功之后才治愈的。

而当他在武当山上,再次遇到玄冥二老被重伤时,只用了半天时间,就痊愈了。可见他的内力之深,在当时的江湖上,难逢敌手。

预估应该是当时的江湖第一,黄衫女也不敌。

所以,张三方100岁了,说他不如郭靖,这是实在话,一点都不假。

郭靖的九阴真经+降龙十八掌,那可不是吹的。

我是三生有画,第六感叹武侠,请关注我哦


三生有画


其实题目中所说的张三丰说他不如郭靖,这句话不是张三丰自己说的,是张无忌跟周芷若说的。张三丰或许真的在当年跟张无忌说过这样的话,但实际上这句话的重点不在评比自己的功力与郭靖的差距。结合张无忌对周芷若说这句话时的情形,羽菱君个人认为只是为了搏周芷若的欢心。更值得说明的一点是,张无忌的这段话,在新修版的小说中,却已经被金庸先生给删掉了。



一.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张无忌跟周芷若是在什么情形下说起这段话的。

那是他们流落无名荒岛,周芷若用计流放了赵敏,杀死了殷离之后,从刀剑之中取出了《九阴真经》的秘籍,然后开始修炼《九阴真经》的内功。当时众人都中了“十香软筋散”之毒,为了迷惑张无忌,周芷若也是自摄了少量的“十香软筋散”,而张无忌在为她运功驱毒时,却发现了她的体内有一股阴寒的阻力,跟他送过去的九阳真气相激相抗,这股阴劲此时虽然尚弱,但日后成就,委实是非同小可,这其实就是周芷若因为修炼了《九阴真经》的缘故。

但不知其中缘故的张无忌对此却大赞她们峨嵋派的内功心法了不起,依此用功,日后或可和他的“九阳神功”并驾齐驱,各擅胜场。不过周芷若为了掩饰自己,却说她们峨嵋派的武功怎能和他张大教主的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法相比,张无忌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于是就说了以下这段话。

张无忌道:“你天性淳厚,武功的招数上虽然所学不多,但内功的根基已扎得极佳。我太师父言道,武学钻研到后来,成就大小往往和各人资质有关,而且未必聪明颖悟的便一定能学到最高境界。据说贵派创派祖师郭女侠的父亲郭靖大侠,资质便十分鲁钝,可是他武功修为震烁古今,太师父说,他自己或者尚未能达到郭大侠当年的功力。你峨嵋派内功的法门似乎尚在武当派之上,依我瞧啊,你将来的成就当可超过尊师灭绝师太。”三联版《倚天屠龙记•第三十一回》

张无忌说这句话,虽然说的是事实,周芷若继续修炼《九阴真经》下去,她的“九阴神功”的确不弱于他的“九阳神功”,但在羽菱君看来,不知道周芷若在修炼《九阴真经》的张无忌,是在变相的通过他太师父的话来奉承周芷若,夸她根基佳资质也好,日后定有大的成就,以此来搏她的欢心。


不过张三丰当年有没有跟张无忌说过这样的话,有可能是有的,不过张三丰说这样的话,明显是他过谦的表现,而且看得出他是很敬佩郭靖的。因为我们仔细看用词,他是说“或者尚未达到”,“或者”两字足以说明他的自谦。但假如一定要从他的这句话,论证出一个所以然出来的话,羽菱君个人认为与金庸先生对张三丰内功的设定有关。

我们都知道,张三丰从觉远师傅那里受传的《九阳真经》并非完全版的,当年一经分三脉,“武当九阳功”只有十之五六。张三丰的内功之所以深厚,是他修炼的时间久远,他小时候在少林就跟随觉远修炼,到他百岁足有九十余年的内功修为。金庸先生写他说他的功力比不上郭靖,可能就是因为郭靖修炼的《九阴真经》是从总纲出发,修炼的完整版。这一点在《神雕侠侣》中间接写郭靖功力时亦能看出,金庸先生是将郭靖与修炼完整版《九阳真经》的觉远相匹配的。

杨过见了那僧人的身形步法,暗暗称奇:“这人的轻功未必在龙儿和我之上,但手上拉了一少年,在这陡山峭壁之间居然健步如飞,内力之深厚,竟可和一灯大师、郭伯伯相匹敌。怎地武林中从未听人说起有这样一位人物?”《神雕侠侣•终章》

一灯大师也是破译了《九阴真经》总纲,然后修炼“九阴神功”的一位内功高手。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张三丰才会认为自己的功力还达不到与他觉远师傅同等级别的郭靖。


二.

不过,张无忌所说的这段话,仅存在于老版的小说中,在新修版的《倚天屠龙记》里,这个情节却被金庸先生给删掉了,这句话也就不复存在了。金庸先生删除这个情节,大概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金老修改了刀剑之中藏秘籍的设定,这是由于有读者质疑锻造刀剑时是怎么将秘籍藏入刀剑之中的,所以金老在第三次修订时,改成放在刀剑之中的是一枚铁片,上面刻着秘籍所藏的地点,秘籍是藏在了桃花岛。这也造就了,当时人在荒岛之上的周芷若是不可能练到《九阴真经》的。因此金庸先生才删除了张无忌跟周芷若驱毒,发现她体内那股阴劲的情节。

第二个原因比较隐晦,可能就是因为张无忌的这句话,又与之前张三丰再见张无忌,感受张无忌内功之强时的感想相矛盾了,金庸先生干脆删掉了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来看看张三丰的感想。

张三丰于刹那之间,只觉掌心中传来的这股力道雄强无比,虽因自己练功数十载,积力深厚,来力尚不及自己内力的精纯醇正,但汩汩然、绵绵然,其势无止无歇,无穷无尽,一惊之下,定睛往张无忌脸上瞧去,只见他目光中不露光华,却隐隐然有一层温润晶爱之意,显得内功已臻绝顶之境,生平所遇人物,只本师觉远大师、大侠郭靖、神雕侠杨过等寥寥数人,才有这等修为,至于当世高人,除自己之外,实想不起再有第二人能达此境界。《倚天屠龙记•第二十四回》

张三丰感觉张无忌的内力虽然雄强无比,但尚不及自己的精纯醇正,是因为修炼内功,一般都会出现糟粕之气,而他潜修多年,足有百年的修为,早将自己内力的糟粕之气尽去,已是精纯醇正无比。他的这个感想从侧面来说,也说明了郭靖等人的内力可能还不及他的精纯。



因此,既然金庸先生都把这段话给删掉了,那也就不存在张三丰自认为比不上郭靖这样的事了,即便有,那也是张三丰对郭靖的敬仰之情。毕竟郭靖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一直就是认为为国为民是我辈学武之人本分的张三丰,所追慕和效仿的对象。


羽菱君


张三丰和郭靖是金庸先生塑造的两个宗师级别的人物,一直以来,关于两个人谁的武功高一直争论不已,有人力挺张三丰,因为张三丰开宗立派,乃不世出的高人,如神仙一般的存在,在金庸武侠史上或许只有少林派的达摩祖师才能与之相提并论。还有些人力挺郭靖,论据很简单,因为张三丰在《倚天屠龙记》中亲自说过自己不如郭靖,原文是这样的:

我(张无忌)太师父言道,武学钻研到后来,成就大小往往和各人资质有关,而且未必聪明颖悟的便一定能学到最高境界。据说贵派创派祖师郭女侠的父亲郭靖大侠,资质便十分鲁钝,可是他武功修为震烁古今,太师父说,他自己或者尚未能达到郭大侠当年的功力!

这是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借张无忌之口说出了张三丰对郭靖的评价,张三丰认为郭靖大侠的武功修为是震烁古今,连他张三丰自己或许都未能达到郭靖大侠当年的功力。

从这句话来看,张三丰未必不如郭靖,很大程度上有张三丰自谦的成份在里面。郭靖作为一个前辈,一个义守襄阳的大侠,张三丰对其崇敬有加,更何况,当年张三丰还暗暗喜欢郭靖的小女儿郭襄,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做郭靖大侠的女婿,所以对郭靖的推崇就更加几分。再者,张三丰从来没有见过郭靖出手,郭靖到底有多厉害也只是江湖人士口口相传,其间不免有夸大之处。就这样,张三丰还是没有说自己一定不如郭靖,而是说“或者尚未能达到”,这里其实也包含了张三丰的自信,“或者尚未能达到”还包含着另一面:“或者已经”,这说明张三丰虽然自谦,虽然崇敬郭靖郭大侠,但还是不认为自己一定不如郭靖的。